演讲稿怎么做最好(如何做好一次演讲)

演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大多数的公众表达,目标都是传播信息,或者传递观点。比如新闻、书本、报纸,做的都是这件事。但是,演讲的目标不一样,它追求的,是和听众此时此刻的同频共振。也就是,你心里本来有很多摇摆不定的情绪,脑子里有大量并行的想法,你自己可能都没意识到。但是,演讲者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准确的捕捉到其中的一种情绪,并且把它唤醒。从这个角度看,好的演讲,听完之后,不是感觉自己掌握了什么新观点,而是会让你感觉,自己拥抱了一个精神上的共同体。所有听演讲的人,在这个时刻跟你,同频共振。

演讲稿怎么做最好(如何做好一次演讲)(1)

第一部分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演讲也一样,开场最重要。因此,第一部分,我们就专门说说开场。那么,开场第一句,到底应该说什么呢?这个问题本身就问错了。因为一场好的演讲,开场根本就不应该着急说话。

第一条演讲原则就是,停顿。也就是,上台之后先不要说话,先登台,站定,然后盯住台下半分钟,跟观众的目光一一对视。这么做的目的,是让现场安静下来,并给让人们把注意力全集中到你的身上。而且,它还会让整个演讲产生一种郑重感。也就是告诉大家,我不是来背稿子的,我的话,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比如拿破仑,我们都知道,个子也不高。他每一次在将士面前开口演讲时,都会先沉默40到50秒。根据在场将士的说法,在拿破仑沉默的时间里,他一直在以每秒千分尺的速度变得高大。

这就是开场的第一个技巧,停顿,并且运用沉默的力量,锁定全场的注意力。

好,现在全场安静,你可以开口了。那么,第一句话说什么呢?我猜,你听到最多的开场,大概率上,不是问好,就是感谢。比如,各位来宾,晚上好,很荣幸站在这里,首先我想感谢这场大会的主办方,等等。

开场千万不要问好,不要表达感谢。你可能会觉得奇怪。大家不都是这么开场的吗?有什么问题?其实,问题出就出在,大家都这么开场。观众早就听腻了。只要你这么开场,观众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套路感。会觉得,这个开场很熟悉啊,估计后面也是大同小异。一旦产生这个想法,观众的思绪会一路绝尘而去。而且更重要的是,当你这么说的时候,会产生一种,讨好现场观众和主办方的感觉。你的姿态,会不自觉的低下来。要知道,演讲的时间何其宝贵,第一句话一旦让观众的注意力跑掉,或者在一开口没有赢得观众的尊重,后面再想挽回,可就难了。

丘吉尔曾经说过,取悦他人的开场,是最愚蠢的开场。所有想讨人喜欢,但又并非原创的语句开场,都会让你的演讲黯然失色。

开口第一句话,要能镇住全场。怎么镇住?你必须要一开口,就说出一句,让所有人都产生强烈共识的话。

比如,你可以说出一个在场人都认同的主张。19世纪,美国废奴运动的领袖,叫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在有一次独立日的演讲上,他是这么开场的。他说,不好意思,我不懂为什么你们会邀请我。我和我所代表的人民,没有任何理由来庆祝今天这个日子。你看,这句话一出口,就带着很强的主张。它背后有一句潜台词,就是,黑人一度是被压迫的,而我坚定的站在黑人这边。

再比如,你可以说出一个大家都没有注意到的事实。比如,马丁·路德·金,1963年在林肯纪念堂的台阶上发表演讲。第一句话是,100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宣言。今天,我们正站在他雕像的身影下集会。你看,这就是一个被很多人忽视的事实。一旦说出来,也能马上让在场的人,产生一种共识感。

开场方式,不能说它有多高明。但至少一开口,气势就上来了。要知道,演讲演讲,演在前,讲在后。不管说什么,姿态跟气势首先不能输。

这就是开场的第二个技巧,第一句话不要问好,不要致谢。第一句话必须要快速唤醒在场人的共识。当然,这不是说,不能在演讲中表达谢意。而是,不要把它当成开场。假如你想表达感谢,可以把它们插在中间。比如,你想感谢主办方领导有力。你可以在演讲中,有意的讲到领导力这个话题。然后再顺便提一句,说到领导力,我不得不佩服一下今天的主办方,等等。换句话说,你可以把感谢当成是广告,在中间插播一下没问题,但肯定不能当成开场。你要记住,演讲的目标,是让所有人跟你同频共振。因此,你必须一开口,就唤醒大家的共识。

好,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开场。接下来,第二部分,我们进入演讲的主体,说说有哪些要素,可以快速给你的演讲加分?

前面说过,演讲的目标是,让说的人和听的人同频共振。这就意味着,你不能光自己闷头准备演讲稿,你必须得知道,听演讲的人是谁?然后根据他们的心理,来准备你的演讲。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对演讲者来说,必须一上来就锁定目的地。哪里是目的地?显然,是听众的内心。这也我们要说的第一个要点,叫,建立清晰的对象感。

比如,一个年轻的美国水兵,在打仗时受伤了。他就请护士替他给妻子写一封信。在信里,他特地说了这么一句,说,这些照看我的护士,大都相貌平平。护士一听就不乐意了。你这不是白眼狼吗?我们救你的命,你还说我们颜值不行?而且你心里想想也就算了,居然还特地写出来,太过分了。这个水兵马上解释。他说,你们也不仔细想想,这封信是给谁写的?我难道还能跟我老婆说,周围的护士都特别漂亮?你看,这就叫清晰的对象感。这也一场好演讲,必须具备的要素。

比如,丘吉尔在1940年5月,做了一场针对国会议员的演讲。他是这么说的。在这庄严的时刻,我第一次作为首相发言,为了我们国家的命运,为了我们的帝国,为了我们的盟友,尤其是,为了自由的事业。注意,他特地强调了,自己首相的身份。是因为当时在国会里,有很多人不服他。因此,他要特地强调自己的身份。后面,他还特地提到,为了我们的盟友,为了自由的事业。潜台词是,这不是英国一个国家的事,国会议员要明白这一点。你看,仔细研究会发现,这段演讲,有着极其清晰的对象感。

其实,对象感不光是一个演讲要点,在日常的沟通表达中,它也非常重要。比如,本杰明·富兰克林曾经收购过一个肥皂公司。他很清楚,买肥皂的主要是女性。因此,他特地在包装上加了一句话,叫,富兰克林的肥皂,会使你的手更加娇柔细腻。你看,这明显是对女性说的。结果,这款肥皂的销量大增。

当然,对象感,更多的是一种意识,它不是具体的内容。要想撑起整个演讲,你还必须得有扎实的内容。单就内容这件事,恐怕很难找到一套通用的模板。毕竟,演讲的类型不同,对内容的需求也不同。但是,有一类内容,是几乎任何一类演讲,都绕不开的。那就是,金句。也就是,对名人名言,或者对名人事迹的引用。但凡演讲高手,往往都是引用的高手。

比如,肯尼迪就特别擅长引用。根据统计,仅仅是在1960年这一年,肯尼迪在演讲中的引用数量,就超过了此前历任美国总统,在演讲中的引用总和。

第二部分

接下来要说的第二个要点,就是专门针对引用这件事的。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引用名人名言?你可以根据自己的主题,引用你觉得合适的名人名言。但是,不管你引用谁的,有这么几件事,你必须要记住。

首先,千万不要引用那些,自己不熟悉的人。美国副总统斯皮罗·阿格纽有过一次演讲,其中引用了法国作家加缪的一段话。具体是什么内容也不重要。关键是,这位副总统,把加缪的名字读错了。他不是按照法语的发音,而是按照英语的发音,把加缪读成了卡莫斯,结果现场闹了笑话。因此,不熟悉的人,千万不要引用。而且退一步说,假如在演讲之后,现场有听众或者记者提问,你要是一问三不知,只会更麻烦。

其次,注意引用的篇幅。你可以引用很多次,但每次最好只引用一两句话,千万不要长篇大论。这样很容易让你自己的主题,淹没在引用来的故事当中。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你要加强引用的仪式感。最好是,事先把要引用的话,写在一个小卡片上。引用时说,此时此刻,我很想引用某某先生的一段话,他是这么说的。然后,你再从口袋里掏出小卡片,郑重的念出来。这样你演讲的仪式感会更强。

好,现在有关引用的问题,我们解决完了。但是别忘了,演讲不能是通篇的引用,你还要有自己的内容。很多人准备演讲时,都会面对一个困境,就是引用的部分很精彩,但自己的部分不够生动,全是干巴巴的概念。接下来,要说的第三个技巧,就是专门解决这个问题的。这个技巧叫,建模。说白了,就是打比喻。

丘吉尔曾经写过一本书,叫《修辞指南》,里面就说过,一个抽象的概念,会从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它不会自我呈现,除非用一个具体的故事或者场景来解释。假如你希望概念被理解和记忆,请把它们变得具体。其中,丘吉尔说的故事和场景,其实就是我们说的建模。

比如,林肯在1864年的总统连任竞选中,很多人并不看好他。参议院的有些官员,甚至不愿意跟林肯同台,他们觉得没必要跟一个必输无疑的人站在一起。而对林肯来说,他手里最大的筹码,就是曾经担任总统的经验。但是,这个优势要怎么说,大家才能听进去呢?你总不能说,我最有经验,请选我吧?林肯当时就用了一个比喻。大概意思是,每一个农夫都知道,当你骑着马过河时,千万不要在河的中间换马。言外之意,且不说谁好谁不好,更要的是,这事做到一半,根本就不能换人。结果,通过这个比喻,林肯在很大程度上,获得了美国人,尤其是美国农民的认可。

再比如,当年丘吉尔,想批评英国的外交大臣,在面对希特勒时的外交态度太软弱。他不是直接批评的,而是在演说时,使用了一个比喻。他大概是这么说的。在我小时候,家附近经常来马戏团。其中有一个没有骨头的畸形人。这是个奇观啊。可惜,我一直没机会去看。但是没想到我今天居然看到了,不过不是在马戏团,而是在我们的下议院,每天都在上演,没有骨头的奇观。

你可以想象一下,这句话说出口的效果。打得外交大臣,完全没有还击的余地。这就是建模的力量。它在不知不觉中,把你拉到一个虚构的场景里。当你享受这个故事,觉得这一切很有趣时,再突然翻转,把现实推到你面前,让你不得不接受。

好,刚才咱们说的,是演讲里的三个加分项。建立清晰的对象感、设计有仪式感的引用,还有为你的观点建模。这些概念听起来好像很多,但假如你真的实践一次,会发现,并不复杂。因为只要你能清晰的意识到,演讲的目标,是追求跟听众之间的同频共振。那么这些技巧,就会向散落在路边的工具。你只要走上这条正确的路,捡到这些工具,只不过是弯弯腰,捎带手的事。

但是,要知道,一场好演讲,不光要做足加分项,你还要避免减分项。因此,光知道哪些技巧要用还不够。你还得知道,哪些技巧必须要少用、慎用,甚至不用?接下来,第三部分,我们就说说,演讲中有哪些设计,需要特别谨慎?

第三部分

首当其冲的第一个,也是大多数人经常犯的错误,就是过度依赖PPT。你可能会说,不对啊。我们过去都说,一图胜千言。有PPT,不是应该更生动吗?但是,一旦你这么想,你可能已经有意无意的,想改变观众的焦点。你希望观众把注意力放在PPT上,而不是放在你身上。这不是一个出色的演讲者该做的。演讲者应该让自己成为全场的唯一焦点。

尼克松曾经说过,太多的幻灯片,只会让观众昏昏欲睡。换句话说,顶级的演讲者,是不应该依赖PPT的。

第二个提醒,是关于时长。很多人都觉得,一个优秀的演讲者,一定会精确控制时长。说讲多长时间,一秒不差。但是,这其实是一个误区。一个优秀的演讲者,往往会比规定时长短。假如给你20分钟,你只讲5分钟,并不会让人觉得你的内容空洞,反而会让人觉得,你有超出常人的判断力,会更让人信服。

比如,1945年1月,罗斯福发表了第四次就职演说。当时二战还没有结束。按理说,罗斯福可以讲很多,比如怎么鼓励大家,怎么给大家打气,等等。但是,罗斯福的演讲只有3分钟。主题只有一个,现在是战争时期,我们没有时间去发表长篇大论。我们应该回去工作,并且打完这场仗。你看,这个对时长的克制,本身就强化了他想表达的主题。相反,假如他说的太多,反而会让人觉得,既然你想鼓励我们争分夺秒,为什么又在这长篇大论?有点说一套做一套的感觉,反而会削弱主题。要流传后世,并不意味着,你要滔滔不绝。

你可能会说,假如时长太短,我要说的内容,说不完怎么办?好的演讲,主题千万不能多。它只能有一个,而且要能用一句话概括。就像丘吉尔说的,演说就像一场交响乐。它可能有三个乐章,但主旋律只有一个。

换句话说,你的结构,要有足够的弹性。也就是,针对这个主题,给你10分钟、3分钟,甚至是1分钟,不管篇幅长短,你都要能说明白。做到这点其实并不难,它不需要你去刻意增加什么。它更需要的,是对表达的克制。

好,以上就是第三部分内容。演讲中,有哪些动作需要克制?我们说了三条提醒,慎用PPT、缩短时长和限制主题的数量。其实,这些提醒可以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演讲不仅仅是一种关于表达,关于释放的艺术,它也是一种关于克制的艺术。比如,假如你要经常做演讲,那么你的着装造型一定要统一,千万别三天两头就换衣服。再比如,假如现场观众鼓掌,千万不要浪费这个时间,你可以迅速低头看一眼稿子,或者趁机整理一下你的着装,等等。

演讲稿怎么做最好(如何做好一次演讲)(2)

总结

过去我们一直觉得,演讲是一种个人表达。但是,假如仔细想想,你会发现,演讲其实是,借演讲者的嘴,说出大家心里的话。说白了,到底什么是演讲?不是你有不知道的事情,我来告诉你。而是,你心里有话,我替你喊出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