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陋室铭有用吗(家长建议删除陋室铭)

《陋室铭》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铭文代表作,属于中学生古文必背篇目。小时候,老师教我们这篇古文时,最赞赏其中那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意境。作者意在夸耀自己的“陋室”,颇有一种“布衣卿相”,自得其乐的精神。不过,现在却有学生家长认为它“三观不正”。

背陋室铭有用吗(家长建议删除陋室铭)(1)

因为铭文中有一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被某些家长认为作者是在瞧不起“白丁”。他们将“白丁”理解为“平民”,甚至是“农民”。觉得刘禹锡是在歧视“农民”。如果真是这样,那这个问题就点严重了。根据我们现在的教育理念——职业是不分高低贵贱的,你凭什么瞧不起农民(或者工人)呢?有人想替《陋室铭》开脱,翻出了古籍进行解释。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白丁依然是指“平民”,或者“没有功名的人”。

放到现代,一个人假如没有考上大学,没有当过官员,算不算是“没有功名”的人呢?那么,他应不应该被刘禹锡这样的人“歧视”呢?扯了半天,问题依然没找到任何答案。有的人认为:“白丁”原来的意思是指代“平民”,但是在这里的意思却是指“知识浅薄的人”。与你在古代有没有功名,在现代是否考上985和211高校,又或者是否进了国家机关工作,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背陋室铭有用吗(家长建议删除陋室铭)(2)

中国人对于词汇运用,是讲究一个语境的。同样的词,它真正的意思是什么,需要联系上下文来看。读文章,应当从全文的整体思想上来把握每一个词的用意。“往来无白丁”这一句是前一句“谈笑有鸿儒”的对词。“白丁”的出现,是为了对应前面“鸿儒”。鸿儒既然不是指官,白丁在这里就不是指民。鸿儒指的是博学之士,而与之对应的白丁就是指的浅薄之人。

还有另一种看法,我们读文章,应该了解一下它的创作背景,弄懂这一篇文章是为什么而作。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刘禹锡因得罪朝中宦官及其朋党,被贬官到安徽和县当刺吏。结果他的上级给他穿小鞋,不按规定给他配备居所。按唐代的规定,刘禹锡的级别,原本是可以享受县城里“三间三厢”的房子,但是领导只给他江边儿位置不好的房子。

背陋室铭有用吗(家长建议删除陋室铭)(3)

一开始,刘禹锡欣然接受了,还兴高采烈地作对子贴在门前说: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他领导知道后非常生气,心想你都给贬官了,还在想着“争辩”呢?于是就把他弄到了另一处,只有“一间一厢”。结果刘禹锡依然很高兴地写对子说: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弄了半天,他还想着回到京里找宦官“争辩”去呢!刘禹锡的上级,被气得吹胡子。

于是,刘禹锡的上级就把他弄到了县城里。不过,这回只有一间小破房,只能放下一间小破桌,让他连身都转不了。接下来,刘禹锡就写了这篇《陋室铭》。意思是激励自己:我虽然身处陋室,但是与我往来的都是博学之士,并没有一个无功名在身的人。我是国家任命的刺吏,与我往来的都是博学鸿儒,难道我会为因为被你赶到一间小房子里住着而掉价吗?我不但要在这里住着,我还可以没事弹弹琴,读一读经书,看我不气死你!

背陋室铭有用吗(家长建议删除陋室铭)(4)

所以,从这样看来,刘禹锡写的“白丁”确实是指“平民”。明白了他的创作意图,你再来看这篇铭文就不会产生误会,认为他是鼓吹什么精英论,叫大家看不起“平民”了。他只是在发挥自己的“杠精”精神,故意气他的上级而已。只不过他的文采太好,才让这篇铭文流传千古。了解到了这些,很多网友也开始了热议,他们认为要求删除《陋室铭》的家长,真的应该多读一点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