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的由来和风俗小故事(民风民俗的故事之腊八节传说)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 是十二月初八, 古代称为“腊日”, 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 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 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 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 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据说,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 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 又称“佛成道节”腊八节, 民间大都流行喝腊八粥关于喝腊八粥的由来, 民间还流传着许多故事,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腊八节的由来和风俗小故事?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腊八节的由来和风俗小故事(民风民俗的故事之腊八节传说)

腊八节的由来和风俗小故事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 是十二月初八, 古代称为“腊日”, 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 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 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 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 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据说,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 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 又称“佛成道节”。腊八节, 民间大都流行喝腊八粥。关于喝腊八粥的由来, 民间还流传着许多故事。

一说, 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 净饭王的儿子, 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 一说, 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 净饭王的儿子, 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 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 舍弃王位, 出家修道。初无收获, 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 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 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 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 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 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 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 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 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 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 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 沿街化缘, 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 “今朝佛粥更相馈, 反觉江村节物新。” 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 积一年的余粮, 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 称为“福寿粥”

“福德粥” 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一说, 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 的风俗。

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 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 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 害怕鬼神, 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 单怕赤(红) 豆, 故有“赤豆打鬼”

的说法。所以, 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 以祛疫迎祥。

一说, 秦始皇修建长城, 天下民工奉命而来, 长年不能回家, 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 家隔千山万水, 粮食送不到, 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一说, 秦始皇修建长城, 天下民工奉命而来, 长年不能回家, 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 家隔千山万水, 粮食送不到, 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 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 放在锅里熬成稀粥, 每人喝了一碗, 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 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 以资纪念。一说, 西晋时有个极懒的青年人, 平素游手好闲, 坐吃山空, 他的新婚娘子屡劝无效,然而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 家里断炊了, 那小伙子饥肠难熬, 遍搜米缸、面袋和家里的坛坛罐罐, 将剩粒遗粉连同可食的残碎物, 洗过入锅, 煮了一碗糊状粥喝下, 从此, 苦思悔恨,狠下决心痛改前非。当地人们便借此教育子女,每逢腊八都煮粥喝, 既表示腊祭日不忘祖先勤俭之美德, 又盼神灵带来丰衣足食的好年景。一说, 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

当年, 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 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 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 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 人民为了纪念他, 每到腊月初八, 便以杂粮豆果煮粥, 终于成俗。

还有一说, 腊八节起源于元末明初, 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监牢里受苦时, 当时正值寒天, 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 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 朱元璋便美其名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地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 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 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 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腊八节习俗关于腊祭, 古书多有记载: “十二月八日为腊日。村人并击细鼓, 戴胡头, 及作金刚力士以逐疫”。“腊祭” 本是原始先民庆贺农业丰收的报酬之礼, 是农耕文化的重要节庆。应劭《风俗通》云: “ 《礼传》: 腊者, 猎也, 言田猎取禽兽, 以祭祀其祖也。或曰: 腊者, 接也, 新故交接, 故大祭以报功也。” 其起源甚早, 《礼记·郊特牲》记载: “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 索也, 岁十二月, 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 《史记·补三皇本纪》也说: “炎帝神农氏以其初为田事, 故为腊祭, 以报天地”。夏代称腊日祭为“ 嘉平”, 殷曰“ 清祀”, 周曰“大蜡”, 汉代改为“腊”。祭祀的对象凡八: 先啬神(神农、司啬神) 后稷、农神(田官之神、邮表畦神) 始创田间庐舍、开路、划疆界之人、猫虎神、坊神堤防、水庸神(水沟、昆虫神)。先秦的腊祭日在冬至后第三个戌日, 南北朝以后逐渐固定在腊月初八。到了唐宋, 此节又被蒙上神佛色彩。相传释伽牟尼成佛之前, 绝欲苦行, 饿昏倒地。一牧羊女以杂粮掺以野果,用清泉煮粥将其救醒。释伽牟尼在菩提树下苦思, 终在十二月八日得道成佛。从此佛门定此日为“佛成道日”, 诵经纪念, 相沿成节。到了明清, 敬神供佛更是取代祭祀祖灵、欢庆丰收和驱疫禳灾, 而成为腊八节的主旋律。其节俗主要是熬煮、赠送、品尝腊八粥, 并举行庆丰家实。同时许多人家自此拉开春节的序幕, 忙于杀年猪、打豆腐、腌制咸鱼腊肉, 采购年货,“年” 的气氛逐渐浓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