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卢谌诗 繁体(刘琨重赠卢谌赏析)

【原文】握中有悬璧,本自荆山璆,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赠卢谌诗 繁体?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赠卢谌诗 繁体(刘琨重赠卢谌赏析)

赠卢谌诗 繁体

【原文】

握中有悬璧,本自荆山璆。

惟彼太公望,昔在渭滨叟。

邓生何感激,千里来相求!

白登幸曲逆,鸿门赖留侯。

重耳凭五贤,小白相射钩。

能隆二伯主,安问党与雠?

中夜抚枕叹,想与数子游。

吾衰久矣夫,何其不梦周?

谁云圣达节,知命故不忧?

宣尼悲获麟,西狩泣孔丘。

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

时哉不我与,去乎若云浮。

朱实陨劲风,繁英落素秋。

狭路倾华盖,骇驷摧双辀。

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

【赏析】

“刘琨”:东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音乐家、军事家。曾与祖逖一起闻鸡起舞,立志报国。永嘉之乱,坚守晋阳九载,抵御汉赵和后赵的入侵。晋愍帝即位,拜司空、大将军、都督并冀幽诸军事。并州为石勒所陷后,投奔幽州刺史段匹磾,约为兄弟。因段部鲜卑内斗而遭疑忌,被段匹磾拘禁,惨遭杀害。晋元帝太兴三年(公元320年),平反昭雪,追赠侍中、太尉,谥号为愍。

“卢谌”:东晋文学家。并州失守后,随姨夫刘琨投奔幽州刺史段匹磾,任幽州别驾。段匹磾拘杀刘琨后,投奔辽西将领段末波。辽西被石虎击破后,投降后赵朝廷。永和六年(公元350年),冉闵诛灭后赵,建立冉魏,以为中书监。永和七年(公元351年),冉闵被襄国石袛联军击败,卢谌等中原士民十余万遇害于襄国。卢谌生平喜读老、庄,著有《庄子注》等著作。

“悬璧”:用悬黎制成的璧。“悬黎”,会发夜光的美玉。《战国策·秦策三》:“臣闻周有砥厄,宋有结绿,梁有悬黎,楚有和璞,此四宝者,工之所失也,而为天下名器。”

“荆山璆”:春秋时楚人卞和曾在荆山得璞玉,世称和氏壁。“璆”,读qiú,同“球”,美玉。

“惟”:思。

“太公望”:姜子牙隐于渭水之滨,作钓鱼翁,七十二岁时遇见文王姬昌,被尊为太师,尊称“太公望”。

“叟”:老头。

“邓生”:邓禹。东汉开国将领。云台二十八将之首。更始元年(公元23年),刘秀巡行河北,邓禹前往投奔,提出“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的方略,被刘秀“恃之以为萧何”。邓禹协助刘秀建立东汉,“既定河北,复平关中”,功劳卓著。

“感激”:感恩。

“千里来相求”:据历史记载,原本是邓禹主动前往邺城追随刘秀,诗人故意颠倒事实,反说刘秀不远千里而来,请求邓禹辅佐自己,是以“邓禹何感激”。

“白登”:山名。“曲逆”,西汉开国功臣陈平封“曲逆侯”。据《史记·陈丞相世家》记载,刘邦被匈奴围困在白登山,幸亏陈平施以奇计方得脱险。

“鸿门”:地名。“赖”,依靠。“留侯”,西汉开国功臣张良封留侯。据《史记·项羽本纪》,项羽设下鸿门宴,欲杀刘邦,幸亏张良事先谋划防备,刘邦才得以脱险。

“重耳”:晋文公。“五贤”,一直追随他并且帮他复国的五位贤臣。

“小白”:齐桓公。“相射钩”,以管仲为相。管仲是公子纠的辅臣,为帮助公子纠争夺国君之位,曾半路设伏箭射公子小白,命中带钩。小白即位后,不计前嫌,任用管仲为相,最终成就霸业。

“隆”:兴盛。

“主”:成为霸主。

“雠”:同“仇”。仇敌。

“梦周”:《论语·述而》:“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圣达节”:《春秋·左传·成公十五年》:“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意谓圣人通达节操,其次的保守节操,最下的失掉节操。杜预注“圣达节”曰:“圣人应天命,不拘常礼也。”即最高境界的人,能够随心所欲地突破规则的局限而能不丧失原则和操守。

“知命”:《论语·为政》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宣尼”:即孔子,汉平帝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

“获麟”:据《春秋》记载,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鲁哀公“西狩获死麟”, 《公羊传》载孔子听到获麟的事“反袂拭面,涕沾袍。曰:‘吾道穷矣。’”相传孔子作《春秋》至此而辍笔,两年后(公元前479年)去世。

“陨”:坠落。

“繁英”:繁花。

“华盖”:古代帝王所乘车子上伞形的遮蔽物。

“驷”:马。

“辀”: 古代车前面弯曲的独木车辕。 用以驾马。

“百炼钢”: 中国古代经反复折叠锻打而制成的钢及其工艺。魏晋时期是百炼钢的鼎盛时期。这里应该是指古代车驾上用制造兵器的上等钢材制成的轴瓦(相当于现在的轴承)。从制作兵器的材料沦为随车轮绕着车轴转动的轴瓦,是谓“绕指柔”。比喻贵人们在乱世中的地位一落千丈,曾经锐不可当的武力,变成了被时势裹挟的仓皇逃窜。但我们理解时却又不应局限于此。联系上两句的内容,我们仍可将“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视为是对车驾摧折的进一步描述。

“绕指柔”:柔韧的能够缠在手指上。

刘琨被段匹磾拘押后,卢谌曾有《赠刘琨诗二十首》及书信问候。感慨万千的刘琨回之以《答卢谌》诗、书,以激励卢谌。书中说道:“夫才生于世,世实须才。和氏之璧,焉得独曜于郢握?夜光之珠,何得专玩于随掌?天下之宝,固当与天下共之。但分析之日,不能不怅恨尔。然后知聃周(指老聃、庄周)之为虚诞,嗣宗(阮籍的字)之为妄作也。昔騄骥倚辀于吴坂,长鸣于良乐,知与不知也。百里奚愚于虞而智于秦,遇与不遇也。今君遇之矣,勖之而已。”注意这段话,这是我们理解《重赠卢谌》诗的关键。说,有才能的人之所以出现在世上,实在是因为世上需要有才能的人。卞和璧玉怎能只在楚人的手中大放异彩?夜光明珠又怎能专供随侯一人把玩?天下的宝贝,自当与天下人共享。道理虽然如此,但真的要与宝贝分开时,又不能不心中充满怅恨。然后我就知道了老庄道家学说的虚妄和阮籍行为的荒诞。从前有骏马騄骥在吴地的山坡上有气无力地拉着大车,忽然见到善于相马的王良和伯乐,不由得振奋腾跃、放声长嘶,那是因为见到了知己;百里奚在虞国做奴隶时显得呆头呆脑、愚不可及,而在秦国做宰相时则尽显远见卓识,那是因为找到了知遇的国君。如今你遇到了知遇之人,所以努力去干吧! 卢谌则以《答刘琨诗》(其一)酬和。诗曰:“随宝产汉滨,摛此夜光真!不待卞和显,自为命世珍。”说,随侯的夜光珠诞生在汉水之滨,有识之士争着将它擒在手中。因为不必等到伯乐卞和出现,它自己便散发出稀世之珍的耀眼光芒! 不仅对刘琨之言断章取义,更反其义而发出自负之语。若只是如此也就罢了,“自为命世珍”亦或隐含讥诮之意,令人读了很不舒服。刘琨见其未明己意,便又写了《重赠卢谌》诗。而卢谌再以《答刘琨诗》(其二)酬和。诗曰:“谁言日向暮?桑榆犹启晨。谁言繁菜实?振藻耀芳春。百炼或致屈,绕指所以伸。”说,是谁说的太阳只会一味在西?桑榆树影婆娑迎接着旭日东升。是谁说繁花终将归于秋实?星星点点的绿植重新闪现在春天。百炼的精钢或许会被一时扭曲,化为绕指柔只是为了一朝伸展! 刘琨激励他继承自己的志向,他反过来劝刘琨不要太悲观,大丈夫当能屈能伸。卢谌之愚如是!

以上都是铺垫,让我们开始拜读这首光耀千古的《重赠卢谌》。

此诗“握中有悬璧,本自荆山璆。惟彼太公望,昔在渭滨叟。邓生何感激,千里来相求”六句为第一节。刘琨以手中的玉璧起喻,指出美玉采自名山,人才自当济世。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是也。“荆山璆”暗用了和氏献璧的典故。《韩非子·和氏》:“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卞和宁可承受刖刑,也要固执地进献玉璞,正是因为不忍美玉被辱没也。这正是刘琨所说的“天下之宝,固当与天下共之”之意。所以姜太公和邓禹,一旦得遇明主,就会“感激”而出,拯世济民。这是“才生于世”,人才天然的责任与担当。史载是邓禹千里迢迢地前去投奔的刘秀,刘琨在这里故意混淆史实,反说是刘秀“千里来相求”,是以“邓生何感激”,我们理解的时候需要注意一下。

“白登幸曲逆,鸿门赖留侯。重耳任五贤,小白相射钩。能隆二伯主,安问党与雠”六句为第二节。以刘邦、重耳、公子小白等人的历史遭遇为例,论证了“世实须才”的观点,指出人才需要得遇明主,明主也同样需要人才的辅佐。人才与明主,都应该具有放下私人恩怨、不计前嫌的宽广胸怀,如此方能君臣相契、相得益彰。

“中夜抚枕叹,想与数子游。吾衰久矣夫,何其不梦周?谁云圣达节,知命故不忧?”六句为第三节,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抒发了思慕先贤、渴望成就一番事业的人生理想以及迟至暮年却一事无成的感慨。《论语·为政》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孔子对自己所达到的人生状态的自我评价。刘琨作此诗时四十八岁,按圣人描述的状态应该是五十而知天命吧?《周易·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刘琨却对这个隐藏的疑问给予了否定的回答:“谁云圣达节,知命故不忧?”说圣人既非常人想象的那么通达务实,亦非常人想象的那么超然洒脱。甚至会有些迂直,有时也会执著。由此引出了第四节,即下面的六句:“宣尼悲获麟,西狩泣孔丘。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时哉不我与,去乎若云浮”。以孔子自身的例子,指出不惟自己这样的俗人,即使是圣人,在他七十二岁的人生最后关头,仍然有“功业未及建”的执念与遗憾。告诫卢谌时不我与,应积极进取、奋发向上,万不可有得过且过、随遇而安的想法。此即《答卢谌》书中所说的“然后知聃周(指老聃、庄周)之为虚诞,嗣宗(阮籍的字)之为妄作也”。老、庄虚静无为,阮籍避世而隐,刘琨深不以为然,主张人才应秉持儒家思想积极入世,反对人才放弃自己的社会责任,虚度年华。卢谌喜读老、庄,刘琨此言是有针对性的。

“朱实陨劲风,繁英落素秋。狭路倾华盖,骇驷摧双辀。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六句为最后一节,指出时事险恶、动荡不安,就算卢谌想要安安稳稳地度过一生也不可能。就像金风吹落红果、霜天落尽繁花,就像狭路摧折车驾、钢铁拧成麻花,王室贵胄们尚且身家难保,何况普通人呢?同时也激励卢谌,值此历史大变局,正是人才凸显英雄本色,挺身而出,匡扶社稷,成就非凡功业的大好时机,从而与前面的谆谆教导相呼应。

刘琨写此诗时,身陷囹圄,已知时日无多,是以将人生理想寄托在后辈身上,希望他能够继承自己的志向,做出一番事业。《晋书·刘琨传》误将此诗录作《答卢谌》,并曰:“琨诗托意非常,摅畅幽愤,远想张、陈,感鸿门、白登之事,用以激谌。谌素无奇略,以常词酬和,殊乖琨心,重以诗赠之,乃谓琨曰:‘前篇帝王大志,非人臣所言矣。’”指出卢谌才智平庸,始终没有明白刘琨的心意。

那么,刘琨此诗是否真如卢谌所言有“帝王大志”呢?没有看到《答卢谌》诗、书时,我也曾有这样的误解。及到看完《答卢谌》,再对照此诗,其义便很明了了。在刘琨看来,才志之士都是应运而生的,他们的格局不应局限在为一方诸侯服务上,而应积极追寻明主,并以辅佐明主荡平天下为己任。此即俗语所说的“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而此明主即为“皇晋”( 《答卢谌》诗),告诫卢谌要捐弃私怨(能隆二伯主,安问党与雠),“竭心公朝”(《答卢谌》诗)。因为,毕竟段匹磾后来杀刘琨,是宣称奉了东晋皇帝的旨意。史载东晋权臣王敦派人密告段匹磾,让他杀掉刘琨。刘琨听说王敦来使,便对儿子刘遵说:“处仲(王敦)使来而不我告,是杀我也。死生有命,但恨仇耻不雪,无以下见二亲耳”。卢谌号称文学家,不知为何在这一番诗书来往中表现得糊里糊涂?刘琨再三以诗书激励他、开导他,真是对牛弹琴了。

【译文】

我的手中有一块能在暗夜里闪光的玉璧,它采自卞和当年得玉的荆山。

想想那个文王的得力贤臣姜尚,当初不过是渭水边的钓鱼人!

所以是什么能让邓禹如此感奋?不远千里地前去投奔光武?!

白登山困高祖幸亏陈平奇计解围,鸿门宴杀刘邦全赖张良筹谋脱险。

重耳流亡时始终有五位贤臣相伴相助,小白任用管仲不计较射钩前嫌——

假如能辅佐晋、齐二公兴建霸业,谁还会计较曾是同党还是仇敌?

半夜里拍着枕头感慨叹息,恨不能跟上述诸人一起建功立业!

一定是我早已衰老朽木不可雕,否则为什么会久久梦不见周公先贤?

是谁说圣人通达不会拘于小节,乐天知命从不会忧愁?

孔子得知麒麟被捕获也曾哀伤不已,又因麒麟之死而痛哭流涕。

说到底还不是因为功业没有来得及建立,人就像夕阳一样坠下西山?

所以说时光不会停滞不前地眷顾我辈,它消逝得如同浮云一般无牵无挂。

红熟的果实被秋天的劲风吹落摔碎,繁茂的花儿在霜天里一瓣瓣地凌乱飘零。

如今这世道就如同拥挤的狭路华盖也会被撞翻,车辕被摧折、宝马受到惊吓!

就说谁能想到曾经百炼的钢铁槽架,竟会扭曲得如同可以在指头上缠绕的柔丝?

此译文参考了《古诗文网》上的译文:

胸中的才德似悬黎玉璧,名门出身如荆山产的美玉。

那个文王的知遇贤臣姜尚,从前不过是渭水边一个钓鱼的老人。

为什么邓禹不远千里奋起追随光武帝,知刘秀识贤才从南阳渡黄河直奔邺城投明主。

白登山困高祖陈平用奇计解围,鸿门宴杀刘邦张良施筹谋脱险。

重耳流亡时多亏了五位贤臣相助,小白用管仲做丞相不计较射钩前嫌。

假如能像晋文齐桓兴王室襄夷狄建功业,谁还会计较同党还是仇敌?

半夜里拍着枕头感慨叹息,希望我们能像上述诸人一样建功立业。

也许是我早已衰老经不住打击,为什么久久地梦不见周公先贤。

谁说是圣人通达不拘于小的礼节,乐天知命而不会忧郁?

孔子得知鲁国猎获了仁兽麒麟时曾悲哀不已,又因麒麟之死而痛哭流涕。

功业还没有来得及建立,人就像夕阳一样将要落下山去。

时光不会停滞不前等待我们完成事业,它消失的如浮云飘过一样迅疾。

红熟的果子在凛冽的寒风中坠地,繁茂的花儿在霜降的秋天里飘落。

世途险恶在狭路上翻了车辆,折断了车辕惊骇了驾车的宝马。

怎么也不会想到百炼的钢铁梁子,如今变成可以在指头上缠绕的柔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