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微服出巡被当地官瞧不起(看乾隆皇帝怎么收拾他们)

乾隆皇帝微服出巡被当地官瞧不起(看乾隆皇帝怎么收拾他们)(1)

在乾隆皇帝上位之前,清朝的太监还是比较风光滋润的。

满清入关,顺便接收了明朝宫中的太监。顺治在爬上龙墩的第10年,又全盘照搬了明朝的宦官制度。

比较奇怪的是,顺治特别宠信一个叫吴良辅的太监。

宠信到什么程度呢?

脑洞开一些,可以称他们是好基友

证据是:即使上三旗包衣(管理他们的是著名的内务府)联合起来,以“交通内外官员,作弊纳贿”的罪名把吴良辅逮了起来,还是被顺治所包庇,把吴良辅放出来,信任如故。

而且,在顺治临死前5天,还抱病送吴良辅到寺院落发出家,做自己的“替身”,希望能保全他的性命。

但人死万事空,皇帝走了,茶也一样凉。顺治刚闭上眼,上三旗包衣就全力反扑,取得太后和亲贵的支持,获得宫廷管家权,吴良辅被迅速处斩。

虽然在康熙上台的时候,顺治时期的宦官政策被彻底纠正,但康熙、雍正父子对太监依然宽纵,《红楼梦》对宫中太监的描写——公然索贿、举止跋扈——就是借鉴了当时的情形。

直到乾隆上台

太监们猛然发现,游戏规则全变了。

乾隆明明白白地表现出对太监的痛恨,对太监管制、处罚之严历,为历朝历代之最。

恨从何来?

似乎可以借鉴那些宫斗戏、宅斗戏——老迈的掌权者(康熙),把其中一个儿子(雍正)的庶子抱到身边教养……会发生什么?

趋炎附势、别有用心者施予一个孩子的伤害,大约会令他刻骨铭心,矢志不忘。

乾隆登基后,给太监下了一个定义:“乡野愚民,至微极贱。”身边服务的太监一旦有小的过错,就痛加捶责,让他们始终战战兢兢,汗不敢出。

后来,又将所有的太监改姓,大部分人改成秦、赵、高三姓。

没错,他就是在提醒太监们,你们都有可能成为秦朝的赵高,而我一直在警惕着。

负责内、外廷之间传递文书消息的太监,则改成姓王,因为王姓的人最多,如果有人想探听消息,也很难找对人。

还有一个有名的故事。乾隆巡幸热河,一个太监横行不法,大约是摆出领导亲信的嘴脸去索要好处,结果被地方官抓起来打了板子。乾隆听到这件事后,不但不怪罪地方官打狗不看主人,还专门嘉奖了他。

正因为乾隆的这种态度,之后的嘉庆、道光两朝的太监,都没有敢胡做非为之人。

相关文章:雍正皇帝为什么封乾隆当“宝亲王”?

观有益,请点击收藏评论加转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