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还有哪些诸葛亮的故事(你所不知道的诸葛亮)

说起诸葛亮,那可是咱们中国人妇孺皆知的人物了。而诸葛亮的故事,我们也会朗朗上口,三顾茅庐、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记等等。而对于他的评价,也是说不完的赞美之辞,杜甫说他:“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苏轼说他: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卧龙也!

三国演义中还有哪些诸葛亮的故事(你所不知道的诸葛亮)(1)

武侯祠

那么诸葛亮是不是完全就如《三国演义》所说呢,而在他背后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我们且从《三国志》等史书中,一探究竟吧。


生平

诸葛亮生于儒学世家,家乡就在琅琊阳都县人,也就是现在的山东沂南县人。他在家乡生活了十三年。那是因为他的母亲、父亲相继病故。他跟着叔父诸葛玄离开了家乡,到了豫章,也就是江西南昌。

三国演义中还有哪些诸葛亮的故事(你所不知道的诸葛亮)(2)

山东沂南诸葛亮城

第二年,投奔了荆州的刘表。到了十七岁的时候,他们叔父诸葛玄也病逝了。他和弟弟诸葛均失去了生活依靠,就在刘表的帮助下,移居隆中耕读。因为隆中距襄阳有20里,属于南阳管辖,所以诸葛亮说自己“躬耕于南阳”。

三国演义中还有哪些诸葛亮的故事(你所不知道的诸葛亮)(3)

古隆中风景

十年之后,他学业大进。已经被庞德公、司马徽等人誉为“卧龙”。而他也结识了诸如徐庶、石韬、崔州平、孟公威等诸多有才华的人。他在这个时候,还娶了妻子,是沔南名士黄承彦的女儿。不过,他在这时没有出山去找刘表。

直到27岁的时候,即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他得遇知音。送上《隆中对》,提出天下三分,兴复汉室的战略规划。从此,跟随刘备,开始了自己的仕途。后来,他在31岁的时候,奉刘备之命,从荆州出发,与刘备在成都会师。从此,定居于此。一直到54岁时病逝于五丈原军中。

三国演义中还有哪些诸葛亮的故事(你所不知道的诸葛亮)(4)

湖北襄樊全国最大诸葛亮铜像

他的辉煌时期,是在成都度过的。有将近20年的时间。只有平定南中和北伐时离开过这里。那里成就了他的名臣贤相,青史留名。

在《礼记》中有这样一段话,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先齐其家;欲齐家者,先修其身;欲修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这就是儒家弟子追求的境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诸葛亮则可以说是儒家弟子的楷模,在他身上成就了中国古代士人的典范。

修身

诸葛亮身处黄巾起义、群雄并起的年代,政治混乱,社会动荡。他很早的时候就注意观察这个社会,在隆中时,他亲自在田间劳作,还在劳作之余,读书、游历、结交有学识的名士,可以说是格物致知,认真求学。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他增长了见识,对这个社会状况有了自已的见解。

三国演义中还有哪些诸葛亮的故事(你所不知道的诸葛亮)(5)

山东沂南诸葛亮像

儒家讲正其心,诚其意。诸葛亮的正和诚,完全用到了对刘备的忠上。他一生对于蜀汉忠心耿耿,从一而忠。即使在白帝托孤刘备病逝之后,他依然对后主鞠躬尽瘁,死而后矣。他掌权而不贪权,最后竟累死在五丈原军中。这就是忠君爱国,成为我国历朝历代忠臣的最高代表和典范。

齐家

说到齐家,那我们就会想到他的《诫子书》,那是他临终时,写给八岁儿子的家书。有立志勤学修身养德等方面。他还有《又诫子书》那是诸葛亮写给养子诸葛乔的,专门谈论饮酒的问题。《诫外生书》是诸葛亮写给外甥庞涣的,谈论的是立志的重要性。

在《诫子书》中,有一段话,让我们记忆深刻。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在这些话中,我们看到了诸葛亮对于晚辈的殷殷期望,也看出了诸葛亮的儒学修养。他劝诫子弟要意境旷远,勤学笃行。可以说,这就是诸葛的家风,也是他的人生感悟,家国情怀,是培育良好家风的典范。

三国演义中还有哪些诸葛亮的故事(你所不知道的诸葛亮)(6)

湖北襄阳隆中卧龙

治国

他在隆中时,就把自已比于管仲、乐毅,渴望像他们那样,能辅助明主,有一番作为。而后来,他做了蜀相,更是“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至于他怎么治国呢,在陈寿《三国志》中有记载。

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于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他做的是那样好,以至于人们给他的评价是“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匹亚也。”由于他的率先垂范,蜀汉官员形成了一种为官节俭,廉洁奉公的政治氛围,以至于在他死后,蜀汉依然保持了几十年的正常运转。

三国演义中还有哪些诸葛亮的故事(你所不知道的诸葛亮)(7)

成都武侯祠

诸葛亮在蜀汉的治理,深得人心。《襄阳记》上说,在朝廷碍于礼制而暂时不能为诸葛亮建祀立庙之时,民间就利用岁时节令祭祀诸葛丞相,形成“百姓郊祭,戎夷野祀”的情形。而在《云南志》也有记载,永昌城,古哀劳地,……有诸葛武侯城,城有神庙,土俗感生敬畏。

平天下

他经历了社会的动乱,看到了百姓的游离之苦,他渴望能天下一统,让人民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他给刘备在《隆中对》提出了兴复汉室的规划。未出茅庐先定天下三分。有人说,这是当时最全面最具体最有实效的立国方略了。

三国演义中还有哪些诸葛亮的故事(你所不知道的诸葛亮)(8)

山东沂南诸葛像

在后来,蜀汉元气大伤,但他仍然没有放弃自已平天下的追求。他平定南中,解除了后顾之忧,然后就出师北伐。这就是自强不息的精神。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虽然没有能一统天下,但是,他的那种儒家的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修身立志,自强不息,成就自已的事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