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必爬十座山(溪客行三十七)

人生必爬十座山(溪客行三十七)(1)

遥望道吾山,想象着烟雨、雾霏、云瀑、雪霁那“四奇”景观,似品一幅从历史中徐徐展开的水墨画。

人生必爬十座山(溪客行三十七)(2)

重生的兴华禅寺,在道吾山水库的粼粼波光中与莲花峰一起留下静谧的倒影。

沿着湘江在潭州(今长沙)城内行走,感受的是山水洲城的优美而舒缓的线条,而从城区去浏阳方向,山势就大不同些,高山仰止,层峦叠嶂,怪石深壑,山泉潺潺。进入浏阳地界后,气势磅礴的道吾山横亘在你眼前,突然让你惊叹得有无法呼吸之感。这座长沙地区的名山,古称白鹤山,又名赵王山,主峰为五老峰,海拔786.4米。是古浏阳八景之一“吾山雪霁”的观赏处。而为了便于通车的道吾山隧道应该是湖南最大的隧道,连通着集里街道和蕉溪镇。

在高山仰止中递给你一份温暖

不仅仅是开车的人经过道吾山才会有被阻在路上之感,传说唐大和年间(827—835年),宗智禅师入山尚未及顶,为巨石所阻而坐于石穴,有白衣老人自称沙伽龙,近前致礼说:“师为开山祖,待师久矣。”宗智答道:“吾志唯此,道成吾矣。”语毕,风驰电掣,石裂道开,宗智从此割茅斩棘,辟地开山,并以“道吾”作为此山之名,建道吾寺,唐文宗时勅封为护国兴华大禅院。

道吾山山势高耸延绵,它以气势让你感叹山道难,却又用引路松给你心生温暖。自双溪桥沿东谷山麓石级游道曲折盘旋而上,会有一些引路松带你直抵兴华禅寺,相传为唐、宋、明三代兴华寺僧相继栽培而成,苍劲挺拔,虬枝舒展,绿荫如盖,树龄均在100年以上,最古者超过1100年。

山上记载的古迹颇多,据说也有一座裴休亭,我暂未寻得,莲花峰麓的兴华寺则静静矗立在天湖边,一眼就能望见。依山傍水的兴华寺山门额书“兴华禅寺”,并有“湖山胜迹”横匾,又有“海印流光”匾,方丈室的四壁题有古今游人诗句。引路古松群、千年古刹兴华禅寺、高山天湖,形成了道吾山的“三绝”。道吾山水库修建后,传说和诗文里留下的许多名胜和景观已然不见,但那湖光水色,也还算能令游者悠然忘返。

有说浏阳人谭嗣同在孩提时代就有写诗赞道吾山:“夕阳悬高树,薄暮入青峰。古寺云依鹤,空潭月照龙。尘消百尺瀑,心断一声钟。禅意渺何著,啾啾阶下蛩。”让人对道吾山的“烟雨、雾霏、云瀑、雪霁”四奇景观心生向往。

险途成就你的志和诚

无论是开车经过道吾山,还是亲历爬上道吾山,都有一个感受:和长沙城内其他名山相比,道吾山的气质更像江西的山。岳麓山、鹅羊山,都是低伏的小山,在湘江和沙洲边,似婉约低唱,以优美而略带惆怅的调子,抚慰南来北往的游宦、迁客、骚人、商旅。而龙虎山、明月山,都是高高大大的山,似乎藏起温柔,也藏着宝藏与仙人,只想给勇者与虔诚者以礼遇。

道吾山和大围山,孙隐山和洞阳山,这些名山高低错落,齐聚浏阳,像连接潭州(今长沙)与洪州(今南昌)的纽带,既是地理的纽带,也是人文的纽带。大约正是有浏阳这样的险峻,补充了长沙的婉约,丰富了古潭州的融合气质,包容性与创造力融合共生,礼宾客、爱流行与尚血性也不违和。

在唐代,被称为道教学者的杜光庭、孙思邈对江西和长沙的关注值得寻味,而唐代江西龙虎宗的兴起直接受到帝王的扶植,相邻江西的浏阳,也受到道家的青睐,高道的活动踪迹屡有传闻。孙思邈就被传在浏阳栖隐而羽化升仙,留下的炼丹术也影响了浏阳花炮的闻名于世。被外放来到潭州的相国裴休和走出潭州的本地诗僧齐己,在浏阳留下的踪迹、事迹与诗文,与南禅宗的快速发展密不可分,江西和湖南成为南禅宗的腹地。诗人们在唐代沿着水路与山路在浏阳出没,用诗篇也留下了浏阳山水的历史倒影。唐代释道儒的交互与发展为潭州带来了思想与文化上的活力,浏阳的山,与跋涉过往的人,便也是见证者。

道吾山,是一座交通要道上的高山,我们面对它,是让它成为屏障还是宝藏,前人用虔诚和方方面面的成就给了我们回答。今天的我们,修着道吾山隧道,想让金阳大道畅通无阻时,也不要忘记给后人留下照亮未来之路的金色阳光,那就是我们今天对昨天的重新思考和传承,也是我们今天的坚守与持续创造。

文、图/溪客(专栏作者,插画师,摄影师)

【来源:潇湘晨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