氤氲着舌尖上的乡愁(最深的乡情是舌尖上的记忆)

一个人的内心,有着很多珍藏记忆的角落。

故乡的乡情乡音,故乡的山水沟壑,故乡也许并不精致的美食,已经成为一种永恒的记忆珍藏在了内心最纯净的地方。当我们走过岁月流年,历经世事沧桑,开始怀旧的时候,每每想起关于家乡的美食都有一种莫名的激动萦绕心头。最深的乡情,其实是对家乡美食绵绵不绝的回味与思恋。

每个人对家乡都有割舍不断的情感,并将它不动声色地寄托在食物上,不论生活的脚步落在何方,故乡那一缕舌尖上的味道,始终跟随着我们在他乡游走,绽放在记忆的最深处。

氤氲着舌尖上的乡愁(最深的乡情是舌尖上的记忆)(1)

从前一直以为,家乡实在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标志性食物,没有名扬天下令人趋之若鹜的名品名菜,家乡的食物毫不出众且无菜系,实在无法和那些老字号及各大菜系相比,仿佛也没有文字记录和被人赞美讴歌。

 其实,每个人的味蕾,都有着祖辈父辈的基因的,我们绝大多数人的味觉是从那里承袭而来的。家乡的水土,家乡的资源,家乡的风俗,滋养了祖辈和父辈的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这种习惯从我们小的时候就被濡染着。

一提到某一个家乡的食物,立刻会想到童年,而童年的记忆几乎沉淀在我们的血脉中,成为一个人的价值观与认知体系的一部分,一旦这种食物在现在的生活中重现,立刻激活了记忆中的感受,于是童年的每一份对吃食的感受和与之缠绕的故事一下子就被翻腾出来。

氤氲着舌尖上的乡愁(最深的乡情是舌尖上的记忆)(2)

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喜欢回忆童年的食物,因为这能够勾起我们美好的记忆,一种安全的没有烦恼的温暖的记忆,难以忘怀。

对于家乡记忆最深刻的菜品,一定会有酸菜,每到入冬时节,家家户户热火朝天的冬储大白菜,腌一大缸的酸菜,酸菜可以与排骨、五花三层的猪肉炖着吃,俗称”杀猪菜”的好像里面还有一些猪的内脏,亦可炒酸菜粉条,酸菜火锅,还可以包酸菜馅的饺子。后来在吉林工作时,当地人用酸菜做出了当地的特色美食,”白肉血肠“,其实跟家乡的酸菜做法异曲同工。

还有一种野菜叫曲麻菜,生着蘸酱吃。据说现在蔬菜大棚里可以批量生产,每个季节都可以吃到,有一次居然看见把曲麻菜栽种在蔬菜大棚的墙上,其味道当然要逊色于儿时大地里采摘的野蛮生长的野菜的味道。

氤氲着舌尖上的乡愁(最深的乡情是舌尖上的记忆)(3)

家乡人爱吃小咸菜,过去每顿饭桌上必备,我想是不是锦州小菜由此得来。不过锦州小菜不是普通的咸菜,它有什锦、虾油、虾酱、盐渍等多个品种,据说创制于清康熙年间,当年乾隆东巡时途径锦州,品尝过锦州的小菜,并对其赞不绝口,特批准为贡品,还写下:"名震塞外九百里,味压江南十三楼",横批:"什锦小菜",这样一幅对联。

有几样菜品也是家乡独有的特色,豆角烀饼,食材主要有豆角、土豆、排骨等,将一种多层的饼盖在炖豆角上面,一起炖熟即食,饼中融入了菜的鲜美。还有一种特简单的菜品,将土豆茄子蒸熟撕开捣碎,然后用辣椒,鸡蛋或肉沫炸酱,吃时再加上葱段拌一下,虽然粗糙简单,但美味无以言表。某天一个同学说她晚上做了这道菜,说的津津有味,顿时为没能吃到而悔之不已。还有一个菜叫炸芊子,也是家乡特色小吃,用豆皮(类似于但其品质绝对优于腐竹)裹上调好的肉馅,然后切成段⁹油炸,酥脆鲜美、唇齿留香。

氤氲着舌尖上的乡愁(最深的乡情是舌尖上的记忆)(4)

家乡好多人是吃高粱米长大的。高粱米之于我们的记忆尤为深刻,小时候的高粱米是红色的,加工也比较粗糙,现在的高粱米是白色的,深加工之后,老百姓戏称为没有尖尖的大米,虽然属于粗粮,但吃起来细滑爽口,不过现在的餐桌上只是偶尔可见。还可以将高粱米磨成面粉,做成蒸饺子,俗称“蜀米面饺子”“还是”熟米面饺子“,没有详细考证,都这么称呼。其馅料多为酸菜馅的,还有花生碎萝卜馅的。现在回到家乡,到同学、亲戚家里作客,时常听到极为亲切的说:我给你包蜀米面的饺子吃,刹时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怎么如此了解我的心愿!

氤氲着舌尖上的乡愁(最深的乡情是舌尖上的记忆)(5)

还有蒸猪血,跟蒸鸡蛋糕差不多;还有一种叫做“小豆腐”的食物,用黄豆,或者花生在传统的石磨上磨成糊状,再煮一下,吃的时候,用葱沫放到酱油里调成汁,放到上面拌着吃,素淡可口。

家乡也被称为"烧烤之城",毫不夸张的说,在这里的某一区域,每走100米就可以看到一家烧烤店。锦州烧烤食材丰富,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各种时令蔬菜,都可以烤着吃,烤熟后香味扑鼻,让人看了想吃,吃了还想吃。烧烤虽然不是儿时的美味记忆,但说起家乡就一定会有人提及锦州烧烤,回到家乡也一定会有人请你吃作为家乡特色的烧烤,如今已然毫不例外的融入了此时此刻对家乡的眷恋情怀。

氤氲着舌尖上的乡愁(最深的乡情是舌尖上的记忆)(6)

沟帮子熏鸡,颇有些名气的特色美食,历史悠久,流传至今,肉质细嫩、味道芳香,令人回味无穷。每次回京,都作为当地美食的代表作品,带回去送给朋友品尝。

最值得一提的是家乡的干豆腐(北京称豆皮),干爽,薄如纸,对着太阳仰望可透出光亮,口感细腻。如果熟吃,千烹万滚不变形色,尖椒炒干豆腐,当地人戏称“国名菜”,如果熟吃,极有嚼头,满口豆香,家乡人最热衷的吃法,干豆腐卷大葱,蘸着农家自制的黄豆酱,真的是百吃不厌,不管如今物质怎么丰富,对美食的诱惑怎样抵抗和拒绝,其他都可以忽略,但锦州干豆腐是无论如何都要带回去几斤的。

氤氲着舌尖上的乡愁(最深的乡情是舌尖上的记忆)(7)

家乡的那些栖息生长于渤海湾的各种鱼、虾、蟹,种类繁多的我叫不上名字。早市上琳琅漫目,叫卖声不绝于耳,刚刚捕捞上来,鲜活的令人咂舌,价格便宜的以为听错了报价。

还有扣肉,焖子,小鱼酱,虾皮炖倭瓜(后改良为螃蟹炖南瓜),水豆腐,白菜炖冻豆腐,还有…… 家乡的美食,无论是儿时的,还是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后来衍生出来的,亦或是结合异地美食改良而成的,真的是数不胜数,无法逐一赘述。

在外地流行的耳熟能详的所谓东北菜,有些不是家乡的专属,而家乡的诸多美食确是独一无二的。

家乡的食材和吃法,让我不得不重新定义关于美食,山珍海味是美食,美味佳肴固然是美食,色香味俱全的也一定是美食,但是,能引起我们情感和味蕾强烈共鸣和激动不已的,在我们的心目中也一定是世界上最好的美食。

氤氲着舌尖上的乡愁(最深的乡情是舌尖上的记忆)(8)

比起故乡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人们更容易记住的一定是故乡的口味。据说从科学的层面上说,人的口味基本形成于童年时代,你童年时吃到什么,以后的口味就是什么。顽固的故乡口味依赖,大概都源自于童年的味觉记忆。它已经融入到我们的记忆、我们的情感,我们的习惯,甚至已经融入到我们的文化、我们的精神之中。

有人说,味蕾的记忆是最深刻的,故乡的记忆大多是伴随着味蕾的记忆。一个人对家乡的记忆有些可能会慢慢的消退,而刻在海海里最深刻的关于故乡的美食,永远都不会消退,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愈加深刻。

今晨,用身临其境的早餐,来再一次满足家乡美食垂涎的勾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