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经典名句及文段赏析(菜根谭全文注释及翻译)

菜根谭经典名句及文段赏析(菜根谭全文注释及翻译)(1)

备注:因文章很长,故分为(第一集、第二集、第三集、第四集)四部分,我将连续发布,请大家点击我的头像 关注,即可收藏学习。“菜根”一词出自北宋学者汪信民的一句“咬得菜根,百事可做”,意思是一个人只要能适应清贫艰苦的生活,以后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有所成就。明代洪应明先生,见到这句话后便有感而发,就取菜根的意思,定“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为中心思想,写下了流传至今、长盛不衰的经典菜根语录《菜根谭》,《菜根谭》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具有三教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静钟声,点染其间,其所言清霏有味,风月无边。181、过俭者吝 过谦者卑 俭,美德也,过则为悭吝,为鄙啬,反伤雅道;让,懿行也,过则为足恭,为曲谨,多出机心。 [注释] 悭吝:小气、吝啬。 雅:高尚、不俗。《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才识不及预,而雅性过之。”(预:人名) 懿:美,好。《诗经·周颂·时迈》:“我求懿德。”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斯则前世之懿事,后王之元龟也。”(元龟:指借鉴。) 足恭:过分恭敬。 机心:诡诈狡猾的用心。 [译文] 俭朴是一种美德,可是俭朴过分就是吝啬小器,成为斤斤计较的守财奴,反而伤害了与人交往的雅趣;处事谦让是一种高尚的行为,可是如果谦让过分就显得卑躬屈膝,谨小慎微不够大方得体,反而会多出一些巧诈的心思。 182、喜忧安危 勿介于心 毋忧拂意,毋喜快心,毋恃久安,毋惮初难。 [注释] 拂意:不如意。拂,违背、不顺。《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忠言拂于耳。” 快心:称心。快,高兴、痛快。熟语有“大快人心。” 惮:畏惧、害怕。《管子·乘马》:“民不惮劳苦。” [译文] 不要为不合意的事感到忧心忡忡,不要对高兴的事欣喜若狂,对长久的安定不要过于依赖,对开始遇到的困难不要畏慎害怕而裹足不前。 183、声华名利 非君子行 饮宴之乐多,不是个好人家;声华之习胜,不是个好士子;名位之念重,不是个好臣士。 [注释] 习:习惯。 士子:指读书人或学生。 [译文] 经常宴请宾客饮酒作乐的,不会是个正派人家;喜欢淫靡音乐和华丽服饰的,不是个正经读书人;对于名声地位非常看重的,不是个好官吏。 184、乐极生悲 苦尽甜来 世人以心肯处为乐,欲被乐心引在苦处;达士以心拂处为乐,终为苦心换得乐来。 [注释] 心肯:指心愿得到满足。 拂:违背。 [译文] 世人以满足自己的欲望为快乐,然而却常常被寻求快乐的心引诱到痛苦中去;一个豁达明智的人在平时能信心百倍地忍受各种不如意,最后用自己的劳苦换到了真正的快乐。 185、过满则溢 过刚即折 居盈满者,如水之将溢未溢,切忌再加一滴;处危急者,如木之将折未折,切忌再加一搦。 [注释] 盈:充满。《诗经·小雅·楚茨》:“我仓既盈。” 搦:压制。左思《魏都赋》:“搦秦起赵”。(起:扶持) [译文] 当一个人的权力达到鼎盛的时候,就像水缸中的水已经装满将要溢出来一样,这时切忌再加入一滴;当一个人处在危急状况时,就像树木将要折断却还未折断的时候,这时切忌再施加一点压力。 186、冷眼观人 冷心思理 冷眼观人,冷耳听语,冷情当感,冷心思理。 [注释] 当:主持、掌管。《左传·襄公二年》:“于是子罕当国。” [译文] 用冷静的眼光观察他人,用冷静的耳朵听他人说话,用冷静的情感来主导意识,用冷静的头脑来思考问题。 187、心宽福厚 量小福薄 仁人心地宽舒,便福厚而庆长,事事成个宽舒气象;鄙夫念头迫促,便禄薄而泽短,事事得个迫促规模。 [注释] 庆:福。《盐铁论·诛秦》:“初虽劳苦,卒获其庆。”(卒:终) 鄙夫:鄙陋之人。 [译文] 仁慈博爱的人心胸宽阔坦荡,所以能够福禄丰厚而长久,事事都能表现出宽宏大度的气概;浅薄无知的人心胸狭窄,所以福禄微薄而短暂,凡事都表现出目光短小狭隘局促的心态。 188、闻恶防谗 闻善防奸 闻恶不可就恶,恐为谗夫泄怒;闻善不可即亲,恐引奸人进身。 [注释] 就恶:立刻厌恶。 谗夫:陷害别人,说别人坏话的小人。谗,说别人的坏话。《荀子·修身》:“伤良曰谗,害良曰贼。”(良:好人) [译文] 听到人家有恶行,不能马上就起厌恶之心,要仔细判断,看是否有人故意诬陷泄愤;听说别人的善行不要立刻相信并去亲近他,以防有奸邪的人作为谋求升官的手段。 189、躁急无成 平和得福 性躁心粗者,一事无成;心和气平者,百福自集。 [注释] 集:聚集。贾谊《过秦论》:“天下云集而响应。” [译文] 性情急躁粗暴、粗心大意的人,最后没有一件事情能够做得成功;心地平静、性情温和的人,往往各种福分都会降临到他的头上。 190、用人不刻 交友不滥 用人不宜刻,刻则思效者去;交友不宜滥,滥则贡谀者来。 [注释] 刻:刻薄、苛刻。柳宗元《封建论》:“奸利浚财,怙势作威,大刻于民者。” 滥:随便、过度、无节制。《荀子·致士》:“刑不欲滥。” 贡谀:指说好话逢迎讨好。 [译文] 用人要宽厚不可太刻薄,如果用人刻薄,那些想前来效忠你的人也会因此离去;交朋友不应该太没原则,如果胡乱交友,那么善于逢迎献媚的人都会设法来到身边。 191、立定脚根 著得眼高 风斜雨急处,要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要著得眼高;路危径险处,要回得头早。 [注释] 路、径:这里均指世路。 [译文] 在急风暴雨的恶劣环境中,要站稳自己的脚根,才不至于跌倒;在花莺柳燕的温柔之乡,要放眼高处,才不至于被眼前的美景所迷惑并冲昏头脑;在危路险境之地,要能猛然回头,才不至于深陷其中。 192、和衷少争 谦德少妒 节义之人济以和衷,才不启忿争之路;功名之士承以谦德,方不开嫉妒之门。 [注释] 和衷:温和的心胸。《书经·皋陶谟》:“内码寅协恭和衷哉。” 承:辅助。《左传·哀公十八年》:“使帅师而行,请承。” [译文] 有品行的人要用谦和和诚恳来调和,才不至于留下引起激烈纷争的隐患;功成名就的人要保持谦恭和蔼的美德,这样才不会给人留下嫉妒的把柄。 193、居官有节 居乡有情 士大夫居官,不可竿牍无节,要使人难见,以杜幸端;居乡,不可崖岸太高,要使人易见,以敦旧好。 [注释] 竿牍:书信。 杜:杜绝。 [译文] 读书人在做官的时候,与别人的书信往来不可漫无节制,要让那些求职的人难以见面,以避免那些投机取巧奔走钻营的人有机可乘;退职赋闲的时候,不能过于清高自傲,要态度平和使人容易接近,才能和亲族邻里增进友好感情。 194、事上警谨 待下宽仁 大人不可不畏,畏大人则无放逸之心;小民亦不可不畏,畏小民则无豪横之名。 [注释] 大人:指有官位的人。《左传》:“而后及其大人。 注:‘大人,卿大夫也。'” 豪横:豪强蛮横。 [译文] 对于德高望重的人不能不敬畏,因为畏惧德行高尚的人就不会有放纵轻浮的想法;对于平民百姓也不能没有敬畏之心,因为畏惧平民百姓就不会有豪强蛮横的恶名。 195、逆境消怨 怠荒思奋 事稍拂逆,便思不如我的人,则怨尤自消;心稍怠荒,便思胜似我的人,则精神自奋。 [注释] 拂逆:不如意。 尤:指责,归罪。司马迁《报任安书》:“动而见尢,欲益反损。”(见尤:被指责) 怠:懒惰,松懈。《商君书·弱民》:“民畏死,事乱而战,故兵农怠而国弱。” [译文] 处事遇有不顺心时,就去想想那些境遇不如自己的人,那么心中的怨恨就会自然消失;心中一出现懒怠松懈的念头,就想想那些比自己强的人,精神会马上振作起来。 196、轻诺惹祸 倦怠无成 不可乘喜而轻诺,不可因醉而生嗔,不可乘快而多事,不可因倦而鲜终。 [注释] 嗔:生气、发怒。杜甫《丽人行》:“慎莫近前丞相嗔。” 鲜终:指有头无尾、有始无终。 [译文] 不要因为自己心情高兴而轻率对人许诺,不能因为借着醉意而乱发脾气,不能因为一时冲动而惹事生非,不能因为精神疲倦而有始无终。 197、心领神会 全神贯注 善读书者,要读到手舞足蹈处,方不落筌蹄;善观物者,要观到心融神洽时,方不泥迹象。 [注释] 筌蹄:即荃蹄。荃,捕鱼的工具。蹄,捕兔的工具。《庄子·外物》:“筌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洽:和谐,融洽。《诗经·大雅·江汉》:“洽此四国。” 泥:拘泥。《宋史·刘几传》:“儒者泥古。” [译文] 真正善于读书的人,要读到心领神会的境界,才不会掉入文字的陷阱中;善于观察事物的人,要观察到与事物融为一体的境界,才不会停留于表面现象。 198、勿以长欺短 勿以富凌贫 天贤一人,以诲众人之愚,而世反逞所长,以形人之短;天富一人,以济众人之困,而世反挟所有,以凌人之贫。真天之戮民哉! [注释] 诲:教导、指教。《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逞:炫耀、显示。《韩非子·说林下》:“势不便,非所以逞能也。” 形:比拟。 戮民:此指有罪的人。 [译文] 上天给予一个人聪明才智,是要让他来教诲解除大众的愚昧,没想到世间的聪明人却卖弄个人的才华,来暴露别人的短处;上天给予一个人财富,是要让他来帮助救济大众的困难,没想到世间的有钱人却凭仗自己的财富,来欺凌别人的贫穷。这两种人真是上天的罪人。 199、中才之人 高低难成 至人何思何虑,愚人不识不知,可与论学,亦可与建功。唯中才的人,多一番思虑知识,便多一番臆度猜疑,事事难与下手。 [注释] 至:达到了顶点。《史记·春申君列传》:“物至则反。”至人指高人一等的人。《庄子·天下》:“不离于真,谓之至人。” 臆:主观想象和揣测。苏轼《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译文] 智慧豁达的人处事无忧无虑,愚笨憨厚的人也不会操心费神,所以既可以和他们研究学问,也能够与他们一起创建功业,只有那些才能中等的人,智慧不高,什么都懂一点,遇事往往考虑得十分复杂,而且疑心很重,结果任何事情都很难和他们携手并进。 200、守口应密 防意应严 口乃心之门,守口不密,泄尽真机;真乃心之足,防意不严,走尽邪蹊。 [注释] 意:意识。 邪溪:指不正当的小路。 [译文] 口是心的大门,如果不能管好自己的口,就会泄露心中的秘密;意是心的双脚,如果防守得不够严谨,那么就会走上邪道 。?201、责人宜宽 责己宜严 责人者,原无过于有过之中,则情平;责己者,求有过于无过之内,则德进。 [注释] 原:原谅,宽恕。 [译文] 对待别人应该宽厚,要善于原谅他人的过错,把有过错当作无过错,这样相处就能平心静气;对待自己应该严格,在自己没有过错时要能找出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增进自己的品德。 202、幼时定基 少时勤学 子弟者,大人之胚胎;秀才者,士大夫之胚胎。此时若火力不到,陶铸不纯,他日涉世立朝,终难成个令器。 [注释] 胚胎:指开端,根源。 令器:指美才。《唐书·张昌龄传》:“昌龄等华而少实,其文浮靡,非令器也。” [译文] 小孩是大人的雏形,秀才是官吏的雏形。但如果锻炼得不够火候,陶冶得不够精纯,以后走向社会或者在朝作官,最终难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203、君子忧乐 亦怜茕独 君子处患难而不忧,当宴游而惕虑,遇权豪而不惧,对茕独而惊心。 [注释] 惕:担心。《左传·襄公二十二年》:“无日不惕,岂敢忘哉!” 茕独:孤苦伶仃的意思。无兄弟曰茕,无子曰独。 [译文] 有能力和德行的君子哪怕面临危难的环境也绝对不会忧虑,而在安乐宴饮时却知道警惕,不沉迷于其中,他们遇到有权势或蛮横的人并不畏惧,而遇到那些孤苦无依的人却会产生同情心,而不会无动于衷。 204、浓夭淡久 大器晚成 桃李虽艳,何如松苍柏翠之坚贞?梨杏虽甘,何如橙黄桔绿之馨冽?信乎,浓夭不及淡久,早秀不如晚也。 [注释] 馨:芳香,多指花草。屈原《九歌·山鬼》:“折芳馨兮遗所思。” 夭:夭折,短命。《荀子·荣辱》:“忧险者常夭折。” [译文] 桃李的花朵虽然鲜艳夺目,但哪里比得上苍松翠柏的四季常青;梨和杏的果实虽然甘甜,但怎么能比得上黄橙绿桔散发的芬芳?确实如此,浓烈却消逝得快还不如清淡而维持得长久,少年得志还不如大器晚成。 205、静中真境 淡现本然 风恬浪静中,见人生之真境;味淡声稀处,识心体之本然。 [注释] 风恬浪静:比喻生活平静。 心体:指心的深处。 [译文] 在安闲平静的时候,可以显现出人生的真实境界;在平淡宁静的时候,才能体会心性的本来面目。 206、乐者不言 言者不乐 谈山林之乐者,未心真得山林之趣;厌名利之谈者,未必尽忘名利之情。 [注释] 趣:味。李白《月下独酌》:“但得醉中” [译文] 好谈隐居山林生活之乐的人,不一定真的领悟了山林生活的乐趣。口头上说讨厌名利的人,未必真的忘却对名利的贪恋。 207、省事为适 无能全真 钓水,逸事也,尚持生杀之柄;弈棋,清戏也,且动战争之心。可见喜事不如省事之为适,多能不若无能之全真。 [注释] 钓水:指垂钓。 柄:权力,权柄。《韩非子·问田》:“治天下之柄。” 全真:保全真实的本性。 [译文] 在水边钓鱼本来是一种清闲洒脱的事,却掌握着鱼儿的生杀之权;下棋本是高雅轻松的娱乐,而其中还充斥着争强斗胜的心理。从中可以看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让人更加闲适,多才多艺还不如平凡无才能够保全自己的真实本性。 208、艳为虚幻 枯为胜境 莺花茂而山浓谷艳,总是乾坤之幻境;水木落而石瘦崖枯,才见天地之真吾。 [注释] 幻:虚幻。 真吾:真实的本来面目。 [译文] 鸟语花香草木繁茂,山谷溪流中充满了艳丽风光,然而这一切不过是宇宙间的虚幻境象;流水干枯山崖光秃凋零石面清冷,这样才是表现了天地之间真实的本来面目。 点评:幻境是依众多外缘(条件)而存在的,外缘稍有变化即消逝,所以,它的存在是短暂的、虚假的、不实的。 太空的绝大多数行星都总是“水木落而石瘦崖枯”,这才是行星的本来面目。我们的地球过去是这样,将来也必然是这样。209、天地之闲 因人而异 岁月本长,而忙者自促;天地本宽,而鄙者自隘;风花雪月本闲,而劳攘者自冗。 [注释] 劳攘:形体,精神的劳碌与困扰。 冗:忙,繁忙。刘宰《走笔谢王去非》:“知君束装冗,不敢折简致。”[译文] 时间本来是很长的,而忙碌的人自己觉得很紧迫;天地之间本来宽阔无限,而心胸狭窄的人却感觉到局促抑压;美丽的大自然本来是闲情逸致的,而庸碌的人却无事找事,徒增忙碌和烦恼。点评: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万法本闲,唯人自闹。210、盆池竹屋 意境高远 得趣不在多,盆池拳石间,烟霞俱足;会景不在远,蓬窗竹屋下,风月自赊。 [注释] 盆池拳石:比喻空间狭小。 [译文] 寻找生活的情趣不在于东西的多寡,即使在水池和小石头间,也可欣赏到云烟日霞的山水景色;能使人意会的景致不在远处,即便在自己家的草窗竹屋之下,也可以享受到清风明月的悠闲情趣。 211、静夜梦醒 月现本性 听静夜之钟声,唤醒梦中之梦;观澄潭之月影,窥见身外之身。 [注释] 身外之身:此指佛家所说的真如自性。[译文] 静听夜阑人静从寺院远处传来的钟声,可以把我们从人生的大梦中唤醒;细看清澈的潭水中倒映的月影,可以亲见幻躯之外的真如自性。 212、天地万物 皆是实相 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学者要天机清澈,胸次玲珑,触物皆有会心处。 [注释] 玲珑:此指光明磊落。 [译文] 鸟的声音和虫儿的鸣叫,是大自然在传达心中的秘密;花的艳丽和草的翠绿都是阐明文章的哲理。学者要心灵透彻,胸怀光明,这样接触万物才能心领神会。 213、知无形物 悟无尽趣 人解读有字书,不解读无字书;知弹有弦琴,不知弹无弦琴。以迹用,不以神用,何以得琴书之趣? [注释] 迹用:运用形体。 [译文] 人们只会读懂用文字写成的书,却无法读懂宇宙这本无字的书;只知道弹奏有弦的琴,却不知道弹奏大自然这架无弦之琴。知道用有形的东西,而不懂领悟其神韵,这样怎么能懂得弹琴和读书的真正乐趣呢? 214、淡欲有书 神仙之境 心无物欲,即是秋空霁海;坐有琴书,便成石室丹丘。 [注释] 霁:天放晴。 石室丹丘:此处引申为神仙居住的地方。 [译文] 心中没有功名利禄的欲望,就会像秋高气爽的天空和晴朗的海面一样明朗辽阔;在闲坐时有琴弦和书籍为伴,生活就会像居住在山洞中的神仙一样逍遥。 215、盛宴散后 兴味索然 宾朋云集,剧饮淋漓,乐矣,俄而漏尽烛残,香销茗冷,不觉反成呕咽,令人索然无味。天下事,率类此,人奈何不早回头也? [注释] 茗:茶。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正觉寺》:“渴饮茗汁。” [译文] 宾客朋友聚集在一起,酣畅痛饮,狂欢作乐,可是事过之后面对的只是燃尽的残烛,烧尽的檀香,冰凉的茶水,一切快乐已经烟消云散,回想刚才的一切,真让人感到毫无兴趣。天下的事,大多和这相似,识时务的人为什么不及时回头呢? 216、得个中趣 破眼前机 会得个中趣,五湖之烟月尽入寸里;破得眼前机,千古之英雄尽归掌握。 [注释] 烟月:指自然景色。 寸里:心里。 [译文] 能够体会天地之间所蕴含的机趣,那么五湖四海的山川景色便可纳入我的心中;能够看破眼前的机用,那么所有古往今来的英雄豪杰都可归于我掌握。 217、非上上智 无了了心 山河大地已属微尘,而况尘中之尘;血肉身躯且归泡影,而况影外之影。非上上智,无了了心。 [注释] 上上智:最高的智慧。 了:明白、明了。 [译文] 山河大地与广袤的宇宙空间相比,只是一粒细小的尘土,而人类不过是微尘中的微尘;血肉之躯相对无限的时间来说,只是相当于一个一闪即逝的泡影,何况外在的功名富贵不过是泡影外的泡影。所以说,没有绝顶高超的智慧,就不能有彻悟真理之心。 218、人生苦短 宇宙无限 石火光中争长竞短,几何光阴?蜗牛角上较雌论雄,许大世界? [注释] 蜗牛角上:比喻地方极小。 许大:多大。 [译文] 在电光石火般短暂的人生中较量时间的长短,又能争到多少的光阴?在蜗牛触角般狭小的空间里你争我夺,又能争夺到多大的世界空间? 219、极端空寂 过犹不及 寒灯无焰,敝裘无温,总是播弄光景;身如槁木,心似死灰,不免堕在顽空。 [注释] 敝:坏,破旧。《墨子·公输》:“邻有敝轝( Yú ,车)而欲窃之。” 槁:草木枯干。刘向《九叹·远逝》:“草木摇落时槁悴兮。” [译文] 微弱的灯火没有光焰,破旧的棉衣丧失了温暖,这是造化在玩弄世人;衰败的身体像干枯的树木,空虚的心灵像燃透的灰烬,这样的人不免陷入冥顽的空境。 220、休无休时 了无了时 人肯当下休,便当下了。若要寻个歇处,则婚嫁虽完,事亦不少;僧道虽好,心亦不了。前人云:“如今休去便休去,若觅了时无了时。”见之卓矣。 [译文] 一个人想要就此罢休,就要当机立断如快刀斩乱麻般立即罢休,不必等到万事俱备。如果一定要寻找一个好时机,那就像人们婚礼虽然完成了,以后有关家庭的事情还接踵而来;出家的和尚虽然暂时获得清静,其实内心的烦恼却不见得一时能够消除。古人说:“现在能够罢休就赶快罢休,如果去寻找一个可以完结的时候便永远无法罢休。”这真是真知卓见啊。 221、从冷视热 从冗入闲 从冷视热,然后知热处之奔驰无益;从冗入闲,然后觉闲中之滋味最长。 [注释] 热:指名利权势。 冗:忙,繁忙。刘宰《走笔谢王去非》:“知君束装冗,不敢折简致。” [译文] 从热闹的名利场中退出后再冷静地回头看之,才知道热衷于争名夺利是最没有意思的;从忙碌的生活转到安闲的生活,才知道安闲的人生趣味最为长久。 222、轻视富贵 不溺酒中 有浮云富贵之风,而不必岩栖穴处;无膏肓泉石之癖,而常自醉酒耽诗。 [注释] 岩栖穴处:指居住在深山洞穴中。 耽:沉溺,爱好而沉浸其中。《韩非子·十过》:“耽于女乐,不顾国政则亡国之祸也。” [译文] 有把富贵荣华视作浮云的风骨,就没有必要居住到深山幽洞中去怡养心性;不酷爱山石清泉的人,却总是作诗饮酒,也自有乐趣。 223、不嫌人醉 不夸己醒 竞逐听人,而不嫌尽醉;恬淡适己,而不夸独醒。此释氏所谓“不为法缠,不为空缠,身心两自在”者。 [注释] 竞逐:竞争。 释氏:佛祖释迦牟尼的简称。 缠:扎束困扰。 [译文] 听任别人去争名逐利,但不因此去嫌恶他们、疏远他们;保持恬静淡泊的心境是为了顺着自己的本性,也不因此夸耀自己的清高。这就是佛家所说的“不被物欲蒙蔽,也不被虚幻所迷惑,身心俱逍遥自在”的人。 224、心闲日长 意广天宽 延促由于一念,宽窄系之寸心。故机闲者,一日遥于千古;意广者,斗室宽若两间。 [注释] 延促:延,延长、伸长。促,短、短促。 机闲者:忙中偷闲的人。 [译文] 时间的长短是因为人的主观感受,宽和窄是由于心理的体验。所以对心灵闲适的人来说一天比千古还长,对心境开阔的人来说,斗大的屋子像天地间一样宽广。 点评:万法唯心造。 现在有的理论物理学家也已提出时间和空间是假的,它们只不过是意识的产物而已。 您信吗?225、栽花种竹 去欲忘忧 损之又损,栽花种竹,尽交还乌有先生;忘无可忘,焚香煮茗,总不问白衣童子。 [注释] 损:减少。 乌有先生:《史记·司马相如》:“乌有先生有此事齐之为难。” [译文] 把对生活的物质欲望尽量减少到最低限度,平日只是种些花草树竹培养生活情趣,将一切烦恼和忧愁都交还给乌有先生;要把生活琐事忘掉,每天只是烧香煮茗,甚至不去过问送酒的白衣童子是谁。226、知足则仙 善用则生 都来眼前事,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总出世上因,善用者生机,不善用者杀机。 [注释] 杀机:危机。杀,败坏。 [译文] 对于每天的现实生活,能够知足的人就感到生活在仙境,而不知满足的人就只能始终处在凡俗的世界;总结世上的一切原因,善于运作的人,就能创造机运,不善运作的人,就处处陷入危机当中。 227、附势遭祸 守逸味长 趋炎附势之祸,甚惨亦甚速;栖恬守逸之味,最淡亦最长。 [注释] 趋炎附势:攀附权贵。 [译文] 攀附权势的人,所带来的祸害往往是最悲惨最迅速的;坚持恬静淡泊的生活,虽然很平淡,但趣味却最悠久。 228、松涧望闲云 竹夜见风月 松涧边,携杖独行,立处云生破衲;竹窗下,枕书高卧,觉时月侵寒毡。 [注释] 衲:僧衣。白居易《赠僧自远禅师》:“自出家来长自在,缘身一衲一绳床。” 毡:用毛制成的毡子。 [译文] 在松树溪涧旁边,手拄拐杖独步自行,云雾飘绕在身穿破袍的自己身边;在竹窗下,头枕书本无忧无虑地安然入睡,醒来时,清凉的月光照在自己的薄毛毡上。点评:道骨仙风,一派世外高人之风范。229、欲时思病 利来思死 色欲火炽,而一念及病时,便兴似寒灰;名利饴甘,而一想到死地,便味如嚼蜡。故人常忧死虑病,亦可消幻业而长道心。 [注释] 饴:用米、麦制成的糖浆,糖稀。王充《论衡·本性》:“甘如饴蜜。” 道心:据《朱子全书·尚书》:“人心,人欲也;道心,天理也。” [译文] 色情的欲望像火焰般炽热,可是当一想到生病时的情形,兴致就会像一堆死灰;功名利禄像蜜糖一样甜蜜,可是当一想到死亡时,味道便会像咀嚼蜡丸一般无味。所以如果一个人能常常想到疾病和死亡,那么就可以消除虚幻的追求而培养一些修行了道之心了。 230、退后一步 清淡一分 争先的径路窄,退后一步,自宽平一步;浓艳的滋味短,清淡一分,自悠长一分。 [注释] 争先:此指争强好胜。 [译文] 人人竞相争先的道路最为狭窄,如果能够退后一步,道路自然就会宽广一步;追求浓艳华丽,那么享受到的滋味就会缩短,如果清淡一些,趣味反而更加悠久。 231、忙不乱性 死不动心 忙处不乱性,须闲处心神养得清;死时不动心,须生时事物看得破。 [注释] 不动心:镇定,不畏惧。 [译文] 要想在忙碌的时候心性不乱,就必须在清闲的时候培养清醒敏捷的头脑;要想在死亡面前不感到畏惧,必须在平时就对人生觉悟得透彻。 232、隐无荣辱 道无炎凉 隐逸林中无荣辱,道义路上无炎凉。 [注释] 炎凉:炎,热。凉,冷。炎凉比喻人情冷暖。 [译文] 隐居山林之中的人生,没有荣耀与耻辱;追求仁义道德的道路上,没有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233、心静自然凉 乐观无穷愁 热不必除,而除此热恼,身常在清凉台上;穷不可遣,而遣此穷愁,心常居安乐窝中。 [注释] 遣:排除,排遣。任昉《出群传舍哭范仆射》:“欲以遣离情。” 安乐窝:指舒适的处所。 [译文] 不一定要除去暑热本身,如果要去除暑热所带来的烦恼,只要保持清凉的心境即可;穷困不一定要用什么特殊的方法去改变,要排除穷困所带来的忧愁,只要保持安乐的心境即可。 234、进时思退 得手思放 进步处便思退步,庶免触藩之祸;著手时先图放手,才脱骑虎之危。 [注释] 触藩:进退两难。 骑虎之危:比喻做事不能停下的危险。 [译文] 在进步向前的时候要想好退路,才能避免进退两难的灾祸;在着手进行的时候要有中止放手的准备,才能摆脱骑虎难下的险境。235、贪者常贫 知足常富 贪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授候,权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于膏粱,布袍暖于狐貉,编民不让王公。 [注释] 公:爵位。 膏梁:珍美的菜肴。 编平:指一般平民。 [译文] 对于贪得无厌的人,分给他金银他恨分不到珍贵的珠玉,封他为公爵他怨封不到有实权的候爵,明明是权贵人家却甘心自比为乞丐;对于知足常乐的人,觉得野菜比鱼肉味道还要美,粗布衣袍比狐皮貉裘还要温暖,虽然身为平民百姓却比王公贵族过得还要自在。 236、隐者多趣 省事心闲 矜名不若逃名趣,练事何如省事闲。 [注释] 矝:夸耀。《史记·文帝本纪》:“今又矝其功,受上赏,处尊位。” 练:训练,使熟练。此处有研究之意。 [译文] 炫耀名声还不如逃避名声更有趣味,练达世事也不如多省一事来得悠闲自得。点评:清净无为最是福。237、自得之士 逍遥自适 嗜寂者,观白云幽石而通玄;趋荣者,见清歌妙舞而忘倦。唯自得之士,无喧寂,无荣枯,无往非自适之天。 [注释] 玄:深奥,玄妙。《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自得:领悟人生。 [译文] 喜欢宁静的人,看到天上飘动的白云和山间的幽石就能悟出其中的玄机;喜欢繁华热闹的人,听见清扬的歌声看到美妙的舞蹈会忘记疲倦。只有那些纯净自得的人,没有喧嚣或寂寞的烦恼,没有得志或失意的痛苦,何时何地都是他逍遥自在的天地。 238、孤云出岫 朗镜悬空 孤云出岫,去留一无所系;朗镜悬空,静躁两不相干。 [注释] 岫:山洞。张协《七命》:“临重岫而揽辔,顾石室而回轮。” 朗:明朗。王羲之《兰亭集序》:“天朗气清。” [译文] 孤云从山谷中飘出来,它的去留和什么都没关系;一轮明月像悬挂在天空,世间的安静或喧闹与它毫无关系。 239、浓处味短 淡中趣真 悠长之趣,不得于浓酽,而得于啜菽饮水;惆恨之怀,不生于枯寂,而生于品竹调丝。故知浓处味常短,淡中趣独真也。 [注释] 酽:浓、味厚。 啜菽饮水:啜,吃。菽,豆类的总称,此处指粗粮。啜菽饮水比喻清淡的生活。《荀子·天论》:“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 品竹调丝:指欣赏音乐。 [译文] 悠远绵长的趣味不一定能从浓烈的美酒中得来,而是从食用清淡的豆类清水中得来的;惆怅悲恨的情怀不是从孤寂困苦中产生,而是从声色犬马中产生的。由此可知浓厚的味道往往很快消散,而平淡的事物才最有趣味和最真实的。 240、高寓于平 难出于易 禅宗曰:“饥来吃饭倦来眠。”《诗旨》曰:“眼前景致口头语。”盖极高寓于极平,至难出于至易;有意者反远,无心者自近也。 [注释] 饥来吃饭倦来眠:王阳明诗:“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去玄更玄,说与世人浑不信,却由身外觅神仙。” 寓:寄,寄托。《管子·小匡》:“事有所隐,而政有所寓。” [译文] 禅宗有一则偈语说:“饥饿时吃饭,疲倦时睡眠。”另外《诗旨》里有一句是:“眼前景致口头语。”这些都是将极深的哲理蕴含在极为平淡的日常生活当中,可见最难的东西也要从最简单处着手;凡事刻意去强求的人往往离真理更远,无心而任其自然的人反而会接近真理。 点评:最高深的原来是最简单,最简单的原来是最高深。 大道至简。241、喧中见寂 有入于无 水流而境无声,得和喧见寂之趣;山高而云不碍,悟出有入无之机。 [注释] 有:有形的事物。 无:无我、忘我的境界。 [译文] 流水淙淙,却听不到一丝水声,由此可以看出在喧闹的环境中仍能享受寂静的趣味;高山耸立,云彩也不会觉和受到阻碍,从中可以悟出无我的玄机。 242、心无系恋 乐境仙都 山林是胜地,一营恋变成市朝;书画是雅事,一贪痴便成商贾。盖心无染著,欲境是仙都;心有系恋,乐境成苦海矣。 [注释] 营:迷惑。《孙膑兵法·威王门》;“营而离之,我并卒而击之。” 贾:商人。《盐铁论·轻重》:“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 [译文] 山林是隐居的好地方,如果有了私心杂念,那么山林也成了俗市;欣赏书画是高雅的行为,如果有了贪求和痴恋,那就跟商人没有什么两样了。所以只要心地纯真没有污染,即使身在人欲横流的环境中也如同在仙境一般;心中牵挂太多,那么即使处在快乐的环境中也如同在苦海中生活一样。 243、静躁稍分 昏明顿异 时当喧杂,则平日所记忆者,皆漫然忘去;境在清宁,则夙昔所遗忘者,又恍尔现前。可见静躁稍分,昏明顿异也。 [注释] 夙昔:以前,过去。杜甫《骢马行》:“夙昔传闻思一见。” 恍尔:恍然,忽然。 [译文] 在喧闹嘈杂的时候,平时所记着的事情,都会淡忘掉;当环境清静安宁的时候,平时所遗忘的东西,又仿佛出现在眼前。可见安静和浮躁的分别,所带来的结果是清明和昏昧的不同。 244、卧雪眠云 绝俗超尘 芦花被下,卧雪眠云,保全得一窝夜气;竹叶杯中,吟风弄月,躲离了万丈红尘。 [注释] 吟风弄明:指填词吟诗。 红尘:尘世、人间,多指热闹繁华的地方。 [译文] 以芦花作棉被,以雪地作睡床,以云彩作蚊帐,在如此美景下睡眠,可以保持一天之间的精气;以竹叶作酒杯,在清风明月下吟咏,可以摆脱尘世间的纷乱烦扰。 245、浓不胜淡 俗不如雅 衮冕行中,著一藜杖的山人,便增一段高风;渔樵路上,著一衮衣的朝士,转添许多俗气。固知浓不胜淡,俗不如雅也。 [注释] 衮冕:指代官位。衮,皇帝穿的绣有卷龙的衣服。冕,礼帽。 藜杖:手杖。 [译文] 在衣着华丽的达官贵人的行列中,如果出现一个手持藜杖隐居山中的隐士,便可以增加一种高雅的风韵;在渔人樵夫往来的路上,如果有一位穿着华丽朝服的达官显贵,反而会增添许多俗气。所以说浓艳比不上清淡,庸俗比不上高雅。 246、出世涉世 了心尽心 出世之道,即在涉世中,不必绝人以逃世;了心之功,即在尽心内,不必绝欲以灰心。 [注释] 了:懂得,明白。《南史·蔡撙传》:“卿殊不了事。” [译文] 超凡脱俗的方法,就应该在尘世中寻找,不必刻意隔绝世人远遁山林;了悟心性的功夫,还是要用此心去体会领悟,不一定要断绝欲念,心如死灰。 点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247、身放闲处 心安静中 此身常放在闲处,荣辱得失谁能差遣我?此心常安在静中,是非利害谁能瞒昧我? [注释] 瞒昧:隐瞒。 [译文] 把自己的身体放在闲适的环境中,那么世间的荣辱得失如何能够使唤我?使自己的心境经常处在安宁平静的状态,那么世间的是非利害又如何能够欺骗愚弄我?248、云中世界 静里乾坤 竹篱下,忽闻犬吠鸡鸣,恍似云中世界;芸窗中,雅听蝉吟鸦噪,方知静里乾坤。 [注释] 芸窗:指代书房。芸,古人藏书用的一种香草。 乾坤:天地。杜甫《江汉》:“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译文] 在竹篱下忽然听到鸡鸣狗吠的声音,恍然让人觉得置身于神仙世界之中;坐在书房里面优闲地听着蝉鸣鸦啼,才感受到安静中蕴藏无限情趣。 249、不忧利禄 不畏仕祸 我不希荣,何忧乎利禄之香饵?我不竞进,何畏乎仕宦之危机? [注释] 香饵:引诱人的东西。 竞进:争夺,竞争。 [译文] 我不希望去追求荣华富贵,怎么会担心名利和官禄的诱惑呢?我不想升官发财,怎么会担心官场上潜伏的各种危机呢? 250、山泉去凡心 书画消俗气 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夷犹于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故君子虽不玩物丧志,亦常借境调心。 [注释] 徜徉:徘徊闲适的样子。 夷犹:留连忘返。 玩物丧志:玩赏珍宝而丧失了本来的志向。 [译文] 优闲地游玩在山间树林清泉怪石之间,尘世的俗心渐渐止息;浸淫在读书吟诗作画的情趣当中,庸俗的气息就会在慢慢消失。所以有德行的君子虽然不会因为沉溺于玩物而消磨意志,也常常借助优雅的环境陶冶情操。 251、秋日清爽 神骨俱清 春日气象繁华,令人心神骀荡,不若秋日云白风清,兰芳桂馥,水天一色,上下空明,使人神骨俱清也。 [注释] 骀:舒缓荡漾。马融《长笛赋》:“安翔骀骀,从容阐缓。” 馥:香,香气。谢朓《思归赋》:“晨露晞而草馥。”(晞:干。) 神骨:精神和形体。 [译文] 春天的景致繁华热闹,使人心旷神怡,但却不如秋天的秋高气爽,白云飘飞,兰花馥郁,桂花飘香,秋水与长天共一色,天地澄澈清明,使人的身体和精神都感到清爽舒畅。 252、得诗真趣 悟禅玄机 一字不识,而有诗意者,得诗家真趣;一偈不参,而有禅味者,悟禅教玄机。 [注释] 偈:佛经、禅语中的唱词和诗句。 玄机:深不可测的道理。[译文] 一个字都不认识,而说话充满诗意,这才体会到了诗的真正趣味;一句偈语都不明白,却富有禅机,可以说已领悟到禅理的奥妙。 253、好用心机 杯弓蛇影 机动的,弓影疑为蛇蝎,寝石视为伏虎,此中浑是杀气;念息的,石虎可作海鸥,蛙声可当鼓吹,触处俱见真机。 [注释] 机动:多虑。 浑:全部,都。 念息:心中没有非分的欲望。 真机:真理。 [译文] 总用心机的人,在杯中看到弓影会怀疑是毒蛇,将草中的石头当作蹲趴在地上的老虎,内心中充满了杀机。内心平和的人,把凶恶的石虎化作温顺的海鸥,把聒噪的蛙声当作吹奏乐曲,所接触到的都是真正的机趣。 254、身心自如 融通自在 身如不系之舟,一任流行坎止;心似既灰之木,何妨刀割香涂。 [注释] 不系之舟:比喻自由自在。 [译文] 身体要像没有系上缆绳的小船,任凭船儿飘流或者静止;心地要像已经焚成灰的树木,不怕刀砍或者涂香,丝毫不觉痛痒。 255、皆鸣天机 皆畅生意 人情听莺啼则喜,闻蛙鸣则厌,见花则思培之,遇草则欲去之,俱是以形气用事。若以性天视之,何者非自鸣其天机,非自畅其生意也? [注释] 形气:躯体和情绪。 生意:生机。 [译文] 一般人按常情听到黄莺啼叫就高兴,听到蛙鸣就厌恶,看见花木就愿意栽培,看见野草就想拔掉,这都是根据对象的外形气质来主观地决定好恶;但如果以自然的本性来看待,哪一个动物不是随其天性而鸣叫,哪一种草木不是随其自然而生机? 256、盛衰始终 自然之理 发落齿疏,任幻形之凋谢;鸟吟花开,识自性之真知。[注释] 幻形:指人的身体。 真如:真理。[译文] 在发秃齿落的衰老年龄,只好任由那虚幻的躯壳自然的凋谢;在鸟语花香的春光时刻,却要能够体悟本性恒常不灭的真理。 257、无欲则寂 虚心则凉 欲其中者,波沸寒潭,山林不见其寂;虚其中者,凉生酷暑,朝市不知其喧。 [注释] 波拂寒潭:寒冷平静的潭水被扬起波浪。 [译文] 充满私欲而心浮气躁的人,即使在寒冷的深潭中心中也会烧起沸腾的波涛,就是处在深山野林中也无法使他心灵平静;无欲无求而心静意明的人,即使在酷热的暑天也会感到浑身凉爽,就是在早晨热闹的集市上也感觉不到内心的喧嚣。 258、贫则无虑 贱则常安 多藏者厚仁,故知富不如贫之无虑;高步者疾颠,故知贵不如贱之常安。 [注释] 高步者:指走路时昂首阔步目空一切的人。 [译文] 财富聚集得太多的人,失去时损失也大,由此可见富有的人还不如贪穷的人过得无忧无虑;地位爬得越高的人,摔得也会越惨,由此可见地位高的人还不如低下的人过得安逸。 259、晓窗读易 午案谈经 读《易》晓窗,丹砂研松间之露;谈经午案,宝馨宣竹下之风。 [注释] 易:指《易经》。 磬:一种用石头或玉制成的乐器。 [译文] 早晨坐在窗边研读《易经》,用松树上的露珠来研磨朱砂批阅评点;中午时分在书桌前诵读佛经,竹林间的清风把清脆的木鱼声传向远方。 260、花失生机 鸟减天趣 花居盆内终乏生机,鸟入笼中便减天趣。不若山间花鸟错集成文,翱翔自若,自是悠然会心。 [注释] 翱翔:展开翅膀回旋地飞。《庄子·逍遥游》:“翱翔蓬蒿,此亦飞之至也。” [译文] 花木栽在盆中终归要失去生机,飞鸟关进木笼就减少了天然的生趣。不像山间的花鸟交错点染成美丽的图案,自由地飞翔,这样才能使人领会其中的妙趣。 261、诸多烦恼 因我而起 世人只缘认得我字太真,故多种种嗜好,种种烦恼。前人云:“不复知有我,安知物为贵?”又云:“知身不是我,烦恼更何侵?”真破的之言也。 [注释] 破的:比喻说话恰当。 [译文] 世上的庸人因为把“我”字看得太重,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嗜好和那么多的苦恼。前人说:“如果已经不再知道我的存在,又怎么会知道东西是否贵重?”又说:“如果知道自身并不属于自己所有,那么烦恼又怎能侵害我呢?”这真是一语切中要害。 262、少时思老 荣时思枯 自老视少,可以消奔驰角逐之心;自瘁视荣,可以绝纷华靡丽之念。 [注释] 瘁:毁败,困病。《三国志·吴书。吴主传》:“今天下未定,民物劳瘁。” 靡:华丽。《汉书·韩信传》:“靡衣媮食。”(媮:苟且。) [译文] 用老年人的眼光来看待少年时的行为,就可以消除很多追名逐利的争斗心理;从衰败时的情形来看荣华富贵,可以断绝很多追求奢侈豪华的念头。 263、人情世态 倏忽万端 人情世态,倏忽万端,不宜认得太真。尧夫云:“昔日所云我,而今去是伊。不知今日我,又属后来谁。”人常作是观,便可解却胸中挂矣。 [注释] 倏忽:极短的时间。倏,迅速,极快。 [译文] 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瞬息万变,都不必看得那么认真。尧夫先生说:“昨天所说的我,在今天已经变成了他。不知道今天的我,明天又变成谁。”人们如果常常作这样的思考,就可以放下心中许多牵挂。 264、热中取静 冷处热心 热闹中着一冷眼,便省许多苦心思;冷落处存一热心,便得许多真趣味。 [注释] 冷落:寂静冷寞。 [译文] 在热闹喧嚣的时候,如果能用冷静的眼光观察事物,便可省去许多令人烦恼的事情;在失意落寞的时候,如果能有一个奋发进取的决心,那就可以得到许多人生真正的乐趣。 265、寻常人家 最为安乐 有一乐境界,就有一不乐的相对待;有一好光景,就有一不好的相乘除。只是寻常家饭,素位风光,才是个安乐的窝巢。 [注释] 乘除:消长。 素位:安守本分。 [译文] 有一个安乐的境界,就一定有一个不安乐的境界和它相对;有一处美好的景色,就一定有一处不美的景色相参照。只有那些普通的家常便饭,寻常的自然景色,才是真正安乐的归宿。 266、乾坤自在 物我两忘 帘栊高敞,看青山绿水吞吐云烟,识乾坤之自在;竹树扶疏,任乳燕鸣鸠送迎时序,知物我之两忘。 [注释] 扶疏:枝叶茂盛。 鸠:鸟名,也称鸬鸠、班鸠。《诗经·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盈之。” [译文] 将窗帘高高卷起,敞开窗户眺望青山绿水间云蒸霞蔚的美妙景致,才目睹到大自然是多么美妙自在。竹林茂盛树木疏朗,听任小燕子和鸣叫的鸠鸟在报道着季节的变化,因而领悟到万物合一浑然忘我的境界。 267、生死成败 任其自然 知成之必败,则求成之心不必太坚;知生之必死,则保生之道不必过劳。 [注释] 过劳:过分费心。 [译文] 如果知道事情有成功就一定有失败,那么也许求取成功的意念就不会那么坚决;如果知道有生就会有死,那么养生之道就不必过于用心良苦。 268、水流境静 花落意闲 古德云:“竹影扫阶尘不动,月轮穿沼水无痕。”吾儒云:“水流任急境常静,花落虽频意自闲。”人常持此意,以应事接物,身心何等自在。 [注释] 竹影:与月轮均指幻觉。 [译文] 一位道德高尚的和尚说:“竹子的影子在台阶上掠过而尘土不会飞扬起来,月影倒映池塘而水面不会生起丝毫波纹。”一位儒家学者也说:“水流得再急,四周的环境仍然宁静,花落得再多,意兴依然闲适。”一个人如果常保持这样的处世心态来为人处世,那么身心是多么自在逍遥啊。 269、自然乐曲 乾坤文章 林间松韵,石上泉声,静里听来,识天地自然鸣佩;草际烟光,水心云影,闲中观去,见乾坤最上文章。 [注释] 佩:系在衣带上作装饰用的玉。李白《感兴八首·其二》:“解佩欲西去。” 烟光:迷蒙的景色。 [译文] 山林中松涛阵阵,泉石间水流淙淙,静静聆听,可以体会到天地之间大自然的美妙乐章;原野尽头上升起的迷蒙烟雾,水中央倒映的白云美景,悠闲地看去,是宇宙间最美妙的天然文章。 270、溪壑易填 人心难满 眼看西晋之荆榛,犹矜白刃;身属北邙之狐兔,尚惜黄金。语云:“猛兽易伏,人心难降;溪壑易填,人心难满。”信哉! [注释] 榛:丛生的荆棘。左思《招隐诗二首》:“经始东山庐,果下自成榛。” 壑:沟。《礼记·郊特牲》:“土反其宅,水归其壑。” [译文] 眼看西晋已快灭亡,将变成杂草丛生的荒野,可还有人在那里炫耀自己的武力;眼看人将死去变成北邙山狐兔的食物,此时竟然还有人吝惜黄金。俗话说:“猛兽容易制伏,而人心难以降服;深谷容易填平,而人心难以满足。”这句话是如此的正确啊! 271、心无风涛 性有化育 心地上无风涛,随在皆青山绿树;性天中有化育,触处见鱼跃鸢飞。 [注释] 性天:天性。 化育:善良的德行。《礼记·中庸》:“能尽物之性可以赞天地之化育。” 鸢:一种鹰。《诗经·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译文] 如果心中风平浪静没有波涛,那么所处之处无不是青山绿水一派美景;如果本性中有化肓万物的爱心,那么所看之物无不是鱼跃鸟飞的生动景观。 272、贵贱高低 自适其性 峨冠大带之士,一旦睹轻蓑小笠,飘飘然逸也,未必不动其咨嗟;长筵广席之豪,一旦遇疏帘净几,悠悠焉静也,未必不增其绻恋。人奈何驱以火牛,诱以风马,而不思自适其性哉? [注释] 峨冠大带:指古代官服。 咨嗟:感叹,赞叹。 风马:发情的马。 [译文] 头戴高冠腰横博带的达官贵人,一旦看见头戴斗笠身穿蓑衣的老百姓飘飘然逍遥自在,未必心中不会产生失落的感叹;生活奢靡筵席不断的豪门贵族,一旦看见窗明几净的平民人家悠然闲适的样子,未必没有慕恋的心态。世上的人为什么还要以火牛阵相争斗,还要违背常情去追逐名利呢?为什么不去过朴素的生活来顺应自己清淡的人生本性呢? 273、鱼得水游 鸟乖风飞 鱼得水游,而相忘乎水;鸟乘风飞,而不知有风。识此可以超物累,可以乐天机。 [注释] 乐:享受,喜欢。 [译文] 鱼在水中才能自由地游动,却忘记得益于水;鸟儿乘风飞翔,却不知是有风托起它。认识了这个道理就可以超脱外物的束缚,可以享受到自然的机趣。 274、盛衰无常 强弱安在 狐眠败砌,兔走荒台,尽是当年歌舞之地;露冷黄花,烟迷衰草,悉属旧时争战之场。盛衰何常?强弱安在?念此令人心灰! [注释] 砌:台阶。 黄花:菊花。 [译文] 狐狸做窝在残垣断壁,野兔出没在荒废楼台,这些都是当年歌舞升平的地方。遍地黄花在寒露中抖擞,一片荒草在烟雾迷漫中摇曳,这里曾是英雄逐鹿争霸的战场。兴盛和衰败哪里会长久不变?强弱胜负如今何在?想到这些不禁令人心灰意冷! 点评:无常歌(1)????无常歌(2)275、宠辱不惊 去留无意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去卷云舒。 [注释] 去留:指归隐和为官。 [译文] 无论是宠爱或者屈辱,都不会在意,人生之荣辱,就如庭院前的花朵盛开和衰落那样平常;无论是晋升还是贬职,都不去在意,人生的去留,就如天上面的浮云飘来和飘去那样随意。点评:炉火纯青之境界。276、高天可翔 万物可饮 晴空朗月,何天不可翱翔,而飞蛾独投夜烛;清泉绿草,何物不可饮啄,而鸱枭偏嗜腐鼠。噫!世之不为飞蛾鸱枭者,几何人哉! [注释] 鸱枭:猫头鹰一类的鸟。李商隐《隋师东》:“岂假鸱枭在泮林。” [译文] 晴朗的夜空,明月高照,天空可任意翱翔,而飞蛾却偏偏要在夜间扑向烛火;清泉流水,绿草野果,哪一种东西不能饮食果腹,而鸱枭却偏偏爱吃死老鼠。唉,世界上能不像飞蛾、鸱枭那样犯傻的人又有几个呢? 277、求心内佛 却心外法 才就筏便思舍筏,方是无事道人;若骑驴又复觅驴,终为不了禅师。 [注释] 不了禅师:指还没有开悟和尚。 [译文] 登上了竹筏就想到上岸后要舍弃这竹筏,这才是懂得不受外物羁绊的真人;如果已经骑在驴上却还想着找另外一头驴,便永远也无法成为了却尘缘的高僧。 278、冷情当事 如汤消雪 权贵龙骧,英雄虎战,以冷眼视之,如蚁聚膻,如蝇竞血;是非蜂起,得失猬兴,以冷情当之,如冶化金,如汤消雪。 [注释] 骧:马抬着头快跑。 膻:羊膻气。 猬:刺猬。 冶:熔炉。 [译文] 有权势的达官贵人气势威武,英雄豪杰像猛虎一样征战,用冷静的眼光来看待他们,只不过是像蚂蚁聚集在腥膻味旁争食,苍蝇竞相争吸血一样;人间的是是非非像乱蜂涌集,人间的得失像刺猬毛密集,用冷静的头脑来应付,不过就像金属在炉中冶炼,冰雪被热火融化一样。 279、物欲可哀 性真可乐 羁锁于物欲,觉吾生之可哀;夷犹于性真,觉吾生之可乐。知其可哀,则尘情立破;知其可乐,则圣境自臻。 [注释] 羁锁:束缚。 夷犹:留连。 臻:到达。 [译文] 被物质欲望所束缚,会觉得生命很可悲;悠游在纯真的本性中,才觉得生命很可爱。知道什么很可悲,那么尘世的欲望可以立刻消除;知道什么很可爱,那么神圣的境界自然会达到完美。 280、胸无物欲 眼自空明 胸中即无半点物欲,已如雪消炉焰冰消日;眼前自有一段空明,时见月在青天影在波。 [注释] 空明:形容光明透彻。 [译文] 如果我们心中不存在有一丝对物质的欲望,心中的烦恼就会像炉火把雪消融及太阳将冰融化一样消散了;如果我们眼前有一片空旷开朗的环境,便可以时常看到皓月当空及其映在水波中的倒影。★最好的资源献给最好的您,精心编排。各级专家和超级高手请略过此文,本文仅献给有需要的朋友。整理排版非常辛苦,让我们一起来弘扬正能量,期待您能喜欢并收藏转发给其他需要此材料的您的朋友。有什么做的不到位的地方请大家谅解,有需要其它经典的请点击我的头像并关注或直接在“今日头条”首页搜索“六维坐标系”点“关注”即可。其它国学经典会陆续更新,祝大家学习愉快。如您喜欢,请 关注我,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