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是学生绽放光芒的舞台(舞台演出也是教学课堂)

梨园盛事传薪火 古城黄州沁馥香

9月25日下午,中国戏曲教育联盟(黄冈)第三届理事大会分组讨论分四个会场进行。为深入报道本次大会亮点,集纳行业专家观点,鄂东晚报特分派记者深入四个会场,记录不同主题的精彩讨论,以飨读者。

课堂是学生绽放光芒的舞台(舞台演出也是教学课堂)(1)

记者 韩亮

9月25日下午,在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副院长、联盟常务理事许翠的召集下,20位大中专艺术院校的教学负责人汇聚一组会场,就戏曲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与戏曲创作表演过程的对接探索进行深入交流和讨论。

“总是在演出,课怎么上?”河北艺术职业学院教务处长马海峰一开始讨论,就抛出了一位家长的疑问。“如果学生不在舞台上演出,学生毕业以后是有缺陷的。”针对这个问题,他直言,有家长怀疑自己的孩子总是在外演出,耽误了正常的学习,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学生演出的过程,也是不断受到启发、受到指点的过程,进步比在课堂上还来得快。

他介绍,该校形成了以教学促实践、以实践带教学的育人模式。先后独立创排河北梆子《孟姜女》《牺牲》,巡演获得良好反响。

怎样解决剧目排演与日常教学时间上的冲突?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王雷说,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对于中专学校来说,通过录制一些微课,比如高一数学,提炼20-30个知识点,然后在网上教学,学生也可以通过手机APP在线学习。

戏曲要发展,能否优先为地方戏开辟通道?作为歌仔戏演员出生的厦门艺术学校副校长冯珍珍就地方戏人才培养打开话匣子。“如何招到生源、留住人才,也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她说,作为富有民族和闽南地方特色的艺术学校,开设有歌仔戏、南音、高甲戏等专业,这些地方戏培养与普通戏曲培养不同。作为中专学校,学校也在探索通过与厦门市剧团联合培养学生,让其学成后有工作有编制,通过依托剧团实践演出,留住地方戏人才。

如何解决教学与实践、课堂与舞台的矛盾?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戏剧系副主任徐耀芳换了一种思维,认为这并不是一对矛盾,而是相互促进的。“围绕舞台,造就人才,舞台演出就是课堂,我们挑选尖子生作为大戏的主演,这种学习更为直接,老师带着学生做,接触了艺术创作的全过程。”

她介绍,作为湖南花鼓戏、湘剧两大地方戏剧传承发展的源头,学院在定向培养艺术人才方面创新举措,与岳阳市巴陵戏传承研究院和邵阳市花鼓戏传承保护中心合作办学,定向委培巴陵戏演员和花鼓戏演员。由于师资的匮乏,学院每年寒暑假除了花大量时间在创作上,还在寻觅老师。她呼吁,为学校输送更多的基础专业教育团队。

讨论会上,湖北艺术职业学院的七年一贯制教育,针对戏曲专业人才单招,保证完成专业学习与学历教育获赞。金华艺术学校的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泉州艺术学校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校团合作模式等都各有千秋。

火热的讨论,大家不约而同也提出了一些发展建议。针对生源问题,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张引和泉州艺术学校副书记洪小松一致建言,对不具备办戏曲教育专业的综合院校进行师资、资质等方面的评估,以解决专业人员培养不到位和流失的问题。

针对讨论的话题,来自漳州艺术学校的戏曲科长郑惠源,特意从理事大会四组自选到一组听会。在听完大家的发言后,他希望联盟学校在抱团取暖的同时,联盟里的资源能够共享,人才可以互通,自由流动,让其获得更好的培训教育机会。

“课堂教学做好了,戏才能出人。”“人才培养过程需要磨练。”“任何一个行业专业都可以被替代,艺术不可替代。”……同行的交流,思想的碰撞,一个个精彩的话语将讨论会推向深入。这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好的意见和建议,也将形成新的联盟发展要点,助推我国戏曲院校创新发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