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院图文并茂(带你走进南京博物院)

下午参观南京博物院。(哈哈,今天算是博物馆日,不过这些地方真的是快速了解当地文化魅力的地方)

南京博物院坐落在紫金山南麓、中山门内北侧。在这里你既可以看到《盗墓笔记》中金缕衣这样的古代文物,也可欣赏书画艺术,甚至在老街道上走一走,来一场穿越之旅。

博物院于1933年筹建,1948年建成,主殿模仿天津独乐寺山门的模样。2009年扩建,2013年11月6日对外开放后,成了仅次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中国第二大博物馆,共设历史馆、特展馆、数字馆、艺术馆、民国馆、非遗馆六馆。

南京博物院图文并茂(带你走进南京博物院)(1)

博物院的主要建筑分左右两块,右边走一段路后是仿独乐寺的博物馆老主殿,现已不再用作陈列展品,而成了安检的地方,“独乐寺”后是历史馆,其他五馆都在左手边。你既可以从左边五馆游览到右边历史馆,也可以从历史馆游览到左边五馆。建议先去历史馆,因为有“镇院之宝”的特展馆就在历史馆左侧,可按历史馆-特展馆-数字馆-民国馆-艺术馆-非遗馆的顺序,游览完整个博物院。

历史陈列馆

历史馆陈列着从远古到明清按时代顺序排列的文物,行走其中,好像漫步于江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里。值得一看的有:远古时代的恐龙骨架;金缕衣、银缕衣;南北朝时用一块块砖砌成的墙,细看上面隐隐刻着“竹林七贤”的砖雕等。

南京博物院图文并茂(带你走进南京博物院)(2)

镇护之宝--金兽

这只西汉时期的金兽是1982年正月初七,盱眙县马湖店村农民万以全挖水渠时发现,通高10.2厘米,身长16厘米,身宽17.8厘米,重达9100克,含金量达99%,空腹、厚壁,浇铸成形,是迄今我国出土文物中最大最重的金器,金属铸造和捶击工艺完美结合的真罕实物,被誉为”国之瑰宝”。

南京博物院图文并茂(带你走进南京博物院)(3)

西汉 广陵王玺金印

此印系纯金铸造而成,制作精工,光灿如新。印台面呈方形,上有龟钮。印面印刻篆文“广陵王玺”四字,字体端庄凝重,刀法遒劲老练。龟钮的背上铸有六角形图案组成的龟背纹。龟甲的周缘、双眼、四肢等部位,均錾刻有小圆圈形的花纹——俗称鱼子纹。

汉代诸侯王金印,以往仅见于文献记载。广陵王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枚汉代诸侯王金印。《后汉书·舆服志》徐广注云:“太子及诸侯王金印、龟钮、朱绶。”

那么,东汉广陵王玺金印到底有何特别之处呢?

通过印玺材料、尺寸、重量、花纹、雕法和字体等,为研究汉朝王室印玺,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尤其通过这一印玺,可以验证日本一件国宝的真伪。

1784年,在日本福冈东郊志贺岛,一个农民修整水田沟渠时,发现一枚方形金印,上面是缀雕蛇钮,印面阴刻篆文“汉委奴国王”五字。

南京博物院图文并茂(带你走进南京博物院)(4)

这颗金印现陈列在日本福冈市博物馆

然而,对于这一枚金印的真伪,日本一直争论不休:一是公元57年,倭奴国遣使从朝鲜来华,《汉书》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拜见光武帝刘秀,光武帝赐予印绶,金印可能就是其中一件物品;二是私印之说,认为是委奴国王私自铸造的金印,甚至可能是1600年之后私刻的。

从1784年到1981年,将近200年时间内,日本为此争论不休,然而东汉广陵王玺金印的出现,解开了这一历史悬案。

原因很简单,“广陵王玺”与“汉委奴国王”只相隔1年,且两者之间的尺寸、重量、花纹、雕法和字体上高度一致,因此可以确认“汉委奴国王”印是真的。

南京博物院图文并茂(带你走进南京博物院)(5)

南京博物院图文并茂(带你走进南京博物院)(6)

金缕玉衣

玉衣也叫“玉匣”、“玉柙”,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时穿用的殓服,外观和人体形状相同。汉代人认为玉是“山岳精英”,将金玉置于人的九窍,人的精气不会外泄,就能使尸骨不腐,可求来世再生,所以用于丧葬的玉器在汉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这件金缕玉衣是西汉江都王刘非墓出土。大云山汉墓的主人江都王刘非与满城汉墓的主人中山靖王刘胜一样,都是是汉武帝异母兄长,七国之乱后吴国被废除,吴国故地划归江都王刘非管辖。

南京博物院图文并茂(带你走进南京博物院)(7)

光明之宝--错银铜牛灯

来自扬州广陵王汉墓的东汉错银铜牛灯,1980年出土于江苏邗江县甘泉2号东汉墓。本身是黄铜铸造,上面刻上纹路,嵌进融化的银,搓擦打磨,形成错银纹(可见要是新灯的话,会光彩熠熠)。这种的创意和西汉宫女式样的那件汉宫长信灯异曲同工。

南京博物院图文并茂(带你走进南京博物院)(8)

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

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是南京大报恩寺的重要建筑构件,大报恩寺是明代皇家寺庙建筑的代表,寺中的琉璃塔,被誉为中世纪七大奇观之一。由这座拱门可以想见当时琉璃塔的金碧辉煌,雄伟壮观。

南京博物院图文并茂(带你走进南京博物院)(9)

南博的大报恩寺琉璃拱门上,正中是大鹏金翅鸟,两边摩羯鱼,紧接着是长翅膀的飞羊和白象,有观众曾指出这中间少了一对狮子?

其实,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上的动物造型,叫六拏具,这是藏传佛教美术的一个特有造型,也就是六种动物组成的法相装饰。 按照佛教《佛说造像量度经》里的说法,六拏具是:一、伽噌拿,汉语为大鹏,慈悲之相;二、布啰拿,汉语为鲸鱼,保护之相;三、那啰拿,汉语为龙子,救度之相;四、婆啰拿,汉语为童男,福资之相;五、舍啰拿,汉语为兽王,自在之相;六、救啰拿,汉语为象王,善师之相。

这么说来,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的动物造型应该是:顶部中央为大鹏金翅鸟,两侧向下分别为龙女、摩羯鱼、飞羊、狮子(缺失)、白象——没错,就是少了一对狮子!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偏偏少了一对狮子?

原来,大报恩寺琉璃塔毁于建成后四百余年的洪杨之乱,后来南京博物院和南京市博物馆陆续收藏了一些大报恩寺琉璃塔的构件,其中主要是1958年在该塔附近的窑址发现作为备份的琉璃构。但是,因为南京博物馆负一楼的层高不够,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很高,如果完整复原层高不够。专家们考虑了很久,决定舍去狮子。

南京博物院图文并茂(带你走进南京博物院)(10)

南京博物院图文并茂(带你走进南京博物院)(11)

坤舆万国全图

明神宗万历十二年(1584年),利玛窦到达广州,自制《万国图志》。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利玛窦到京师献图,深受明神宗喜爱。

万历三十年(1602年),太仆寺少卿李之藻绘制成图,曰《坤舆万国全图》。万历三十六年(1608),明神宗下诏摹绘12份,传于现世。此本原是六幅条屏,今装裱为一大幅。是中国最早的彩绘世界地图,它以当时的西方世界地图为蓝本,改变了当时通行的将欧洲居于地图中央的格局,而是将亚洲东部居于世界地图的中央,此举开创了中国绘制世界地图的先例。

从这图可以看出,其实我国在当时已然知晓世界有五大洲,四大洋,世界非常大,奈何到了大清,闭关锁国,这以后我会发一篇文章说明,这里按下不表。

南京博物院图文并茂(带你走进南京博物院)(12)

明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

在南京博物院所藏的42万件文物中,瓷器藏品占了一半,达20多万件。而在瓷器中盛行于元明两朝的梅瓶,向来备受人们瞩目,而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两件梅瓶: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和“赏赐”梅瓶都是其中的珍品,釉里红瓷器色彩凝重华丽、纯正鲜艳,烧制条件要求高,烧制技术难掌握,所以十分珍贵。

南京博物院图文并茂(带你走进南京博物院)(13)

明朝的黔国公沐斌的妻子梅氏墓出土了近百件金器,其中有几件发饰让人羡慕,每一件造型都很奇特精致,上面镶嵌了各色宝石……用金玉满堂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南京博物院图文并茂(带你走进南京博物院)(14)

南京博物院图文并茂(带你走进南京博物院)(15)

南京博物院图文并茂(带你走进南京博物院)(16)

南京博物院图文并茂(带你走进南京博物院)(17)

清乾隆时期凤冠,国家一级文物,两江总督李卫家族墓出土。凤冠上有“奉天诰命”四字,诰命专指一品夫人,可见李夫人的高贵身份。小时候看过电视剧《李卫当官》,没想到李卫夫人墓出土的金凤冠如此华丽精致。

南京博物院图文并茂(带你走进南京博物院)(18)

1987年南京邓府山佟卜年妻陈氏墓出土。长5.7厘米。重29.5克。琥珀为心形,红色,半透明。琥珀外镶金饰,锤鍱成二龙戏珠纹样,龙首与龙尾相接处各在锤鍱的如意纹金托上嵌一红宝石。

南京博物院图文并茂(带你走进南京博物院)(19)

如意云纹金盘

出土自吕师孟墓葬,他的叔父就是守襄阳6年的吕文焕,最后未成死节,投降元政府并反攻南宋,文天祥曾骂这叔侄假是逆贼,我是忠臣,你们杀了我正成全了我的名节。所以后世多以吕师孟为逆臣贼子。且不说金盘主人是忠是逆,这件文物确是古代金饰的精品。四对如意云纹意味事事如意,而且整盘满饰缠枝花纹,非常精美,流传到现在让人惊叹叫绝!

南京博物院图文并茂(带你走进南京博物院)(2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