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到从古画看古人如何消夏(出暑记从清凉套装到)

封面新闻记者 刘可欣

虽然处暑已经过了,但是夏日高温还在继续。网友们打趣称要是在街上摔一跤,都不怕跌伤,而是怕烫伤。的确,走在路上,热浪一股接一股地迎面扑来,连风都被裹挟着变得滚烫。空调吹多了头痛,猛吃冰西瓜也不是法子,不如来看看古人的妙招:在那些没有空调的时代,有哪些追求清凉的妙法?

小暑到从古画看古人如何消夏(出暑记从清凉套装到)(1)

白釉褐彩“兰陵王入阵曲”瓷枕(图源网络)

小暑到从古画看古人如何消夏(出暑记从清凉套装到)(2)

必备时尚单品:

瓷枕和“竹夫人”

都说苦夏难眠,古人的“花式纳凉”倒能对付难眠的夏夜。

古人讲究“起居时”,在“睡得好”这一点上,没少下功夫。枕头,也成为了花心思研究的对象。古时,麻布、丝绸、木头、琥珀、水晶都可做枕头。而在炎热的夏日,玉枕和瓷枕则最受欢迎。

玉枕名贵,是富有人家才能用得起的物件。李清照就曾经写过:“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玉枕纱橱”其实是一个“避暑套装”,玉枕清凉冰透,纱橱则是用纱搭成的床帐,透气的同时隐秘性也好。历代的纱橱都不太一样,有些纱橱还能抬出来,放在院子里休息乘凉,一举两得。

小暑到从古画看古人如何消夏(出暑记从清凉套装到)(3)

玉枕

瓷枕虽也不便宜,但总更加接地气一些。瓷枕起源于隋代,在唐代得以发展,宋代兴盛起来后,在装饰技法和器形方面都有了更多的选择。“巩人作枕坚且青,故人赠我消炎蒸。持之入室凉风生,脑寒发冷泥丸惊。”诗人张耒写出了瓷枕的质地、釉色、功效。瓷枕形状多样,有腰圆形枕、半圆形枕、拱形枕、多边形枕以及由匠人精心塑造出来的花叶形、动物形、如意形,甚至还有孩童形。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定窑白釉孩儿枕,就是一个制作精美的名品瓷枕。

小暑到从古画看古人如何消夏(出暑记从清凉套装到)(4)

定窑白釉孩儿枕(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瓷枕发展到唐宋时期,大都是由中间向两头翘起的形状,更加贴合人的头型和脊柱,睡起来也比平直形状的瓷枕更加舒适。瓷枕上留有开孔,一是防止在烧制的时候膨胀炸裂,二是使用的时候还能通风,“半窗千里月,一枕五更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感觉。

已经达到追求清凉的目的,但人们对于瓷枕的追求却远不止于此。在民间流行起来后,瓷枕还成为了“时尚担当”。追求高尚品格的人,在瓷枕上写格言警句,“众中无语,无事早归”“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在出土的瓷枕上都能找到。喜欢诗词杂剧的人也赶这个风潮,有人爱孟浩然的诗“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有人喜欢“三顾茅庐”的故事,有人喜欢“兰陵王入阵图”的杂剧。瓷枕的这个功能,大抵与现代人的手机壁纸相似:爱什么,就把什么印在枕头上。

除了瓷枕,古人还有一个纳凉神器,“竹夫人”。“竹夫人”就是竹几,一种由竹篾编成的圆柱形长笼,中空且四周有开孔。白居易曾经写道这种纳凉之物的用法:“绵袍拥两膝,竹几支双臂。”竹几一般也是放在床上用的,要么抱着睡觉,要么支在双臂或膝盖下面。竹几中空的设计能够通风,竹子的材质也能带来冰凉的触感。讲究的家庭,还会在中间塞上一些香囊,在清香阵阵中入睡。

小暑到从古画看古人如何消夏(出暑记从清凉套装到)(5)

小暑到从古画看古人如何消夏(出暑记从清凉套装到)(6)

古人也贪凉

冰饮怎能少

虽说瓷枕、“竹夫人”都能让夏夜不那么难熬,但要说纳凉最有效的方式,还得靠冰。

古代自然是没有通电冰箱,但是依靠着自己的智慧,早在西周,国人就能在大夏天享受冰块带来的清凉。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掌握制冰技术的国家之一。但是彼时的制冰还是与现在不同。古代的冰,大都是冬天就取好,藏于冰窖之中,夏日再取出来使用。这就是《诗经·七月》中写的“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为了用冰,古人还会举行专门的仪式。一说是因为担心在夏天使用冰块,违反了时令而触怒水神(司寒神),一说是为了感恩水神。《礼记·月令》中就提到“天子乃鲜羔开冰,先荐寝庙。”

小暑到从古画看古人如何消夏(出暑记从清凉套装到)(7)

柏木冰箱(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中国最早的人工制冰记载,是西汉刘安及门客所编撰的《淮南万毕术》:“取沸汤置瓮中,密以新缣,沈中三日成冰。”制冰技术发展到宋代,宋人研究出了以硝石和水搭配制作冰块的配方。在宋代,各种冰饮纷纷登场,冰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什么冰酪、雪泡豆儿水、凉水荔枝膏等颇受欢迎,绝不逊于现在市面上五花八门的奶茶种类。南宋诗人杨万里就曾留下“似腻还成爽,才凝又欲飘。玉来盘底碎,雪到口边消”的诗句,来称赞冰酪带来的绝妙体验。

到了宋代,冰不再是皇族贵戚的专利,普通百姓也能够享用。因此,宋代还设置专门的机构冰井务,管理冰的采集、保存、使用等事务。而冰井务隶属皇城司,因此,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梦华录》,就有一段赵盼儿得罪了池衙内,导致“半遮面”茶楼买不到冰块,客流量大减,后来是管理着皇城司的顾千帆出面,才通过冰井务解决这个事情的片段。

既然有了冰,那必然会有盛冰的器物。古时用冰盘、冰鉴等器物盛放冰块。相传冰盘大都是由水晶、金、银等材料制成,名贵无比。在冰盘中放上冰块,再在冰块上放上藕菱瓜果等食品冰镇后享用,得到许多富贵人家的喜爱。

小暑到从古画看古人如何消夏(出暑记从清凉套装到)(8)

冰鉴(图源网络)

冰鉴的使用历史同样悠久,《周礼》中就有记载:“祭祀供冰鉴”。最初,冰鉴大都由青铜制成,后来改用木头制作,到清朝还有用珐琅制成的冰鉴。在冰鉴里放上冰块,再将新鲜瓜果和饮品放入其中,不时即可享用。冰鉴内部四壁用铅或者锡包裹,箱底有一个小孔,冰化后就可以通过小孔流出。不得不说,古人的智慧真是让人惊叹。

其实在古代,还有一种更为“奇妙”的纳凉方式:心静自然凉。白居易就写过这种“自我安慰”式纳凉:“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为了寻找那一丝夏日的清凉,古人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无论哪种方法,只要能度过这暑热,就是好的纳凉之法。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