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纸糊窗户用的什么(古代人用纸糊窗户为何不担心雨淋)

序言:

在古代影视剧中,往往会有这样的剧情:

屋里正在进行秘密商讨“大事”,而屋外就会有人用手舔一下手指,然后戳破窗户上的纸,进行偷窥,进而使其他人知晓了不能被知晓的事。

这让我们觉得窗户的作用,其实就是用来泄密的。

但是,古代所有建筑的窗户都是用纸糊的吗,当然不是,这只是影视剧情的需要罢了,因为不同时代的窗户具备的特征也不一样,自然不能一概而论,那么自古以来,“窗”经过了什么样的演变?

本篇笔者就来和您聊聊“窗”,继而从“窗”的发展历史来看时代的变迁。

古代纸糊窗户用的什么(古代人用纸糊窗户为何不担心雨淋)(1)

古建筑中的窗户

最早的窗叫做牖。

囱,在墙曰牖,在屋曰囱,窗,或从穴,象形。——《说文》

先秦时期,窗这一词很少出现,而多用牖,那么什么是“牖”呢,根据上述《说文》中的解释,我们可以得知,在墙上的“囱”称之为“牖”,而在屋顶上的则被称为“囱”,也就是说窗本作囱讲,后加“穴”字头,构成形声字。

囱,就今天而言,我们习惯的组词是烟囱,是建造在屋顶之上用来排烟的设备,不过在古代囱还有透光的功能,而建在墙上的牖则是现今的窗户。

在《说文》中对于牖还有更为详细的解释,即:牖,穿壁以木为交窗也,而对其的段注曰:交窗者,以木横直为之,即今之窗也,在墙曰牖,在屋曰窗,当然这里的屋不是房屋的意思,而是特指房顶。

古代纸糊窗户用的什么(古代人用纸糊窗户为何不担心雨淋)(2)

半坡遗址

在房顶开“天窗”,也是古人的一种智慧,在最初,古人的房屋只有门,但是即使打开门,屋内依然不够明亮,于是就想出了在房顶凿天窗,一来,可以透光,二来又可以透气,不过最早期窗户的样式已经无从考证了。

根据对距今有6000多年半坡遗址的发掘,我们可以得知半坡人居住的方形房子中,已经开始使用“囱”了。

不过这种“天窗”在古代并不是太实用,因为天有不测风云,万一遇到下雨天,这天窗简直是一种折磨,于是古人就动用了自己的智慧,慢慢把“囱”开在了墙上,既解决了下雨问题,也大大增加了屋内的采光,这也在后来的建筑中一直被沿用,直至今日。

窗户在不同时代的特征。

窗户在历史中的演变和发展,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那么不同时代窗户的特征有何区别呢?

  • 汉朝之前,简陋的窗。

受光于隙,照一隅;受光于牖,照北壁;受光于户,照室中无遗物。——《淮南子·说山训》

这句话意思是说,光从缝隙照过来,只能照一小块地方,而从牖(窗户),能照北面的墙,而从户(门)照过来,则室内的东西都能被照到。

从这段话,我们至少得出了两点讯息,第一,汉朝及之前的房屋大多是坐北朝南的,第二,这时期的窗户是开在南墙上的,这点在我国古建筑中也一直被沿用。


古代纸糊窗户用的什么(古代人用纸糊窗户为何不担心雨淋)(3)

出土的汉代房屋,其中的窗依稀可见

由于汉朝之前的建筑无被发掘出的实物,所以窗的具体形态,我们不得而知,不过我们根据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可以得知,这时期的窗与原始社会时期墙上开洞的“囱”类似,只不过不同的是木质建筑的房屋开始慢慢普及了。

这时期的窗,其功能还是原始的透光和排气,甚至还没有出现窗棂,当然更不会想着对窗户进行装饰。

  • 汉朝时期,窗有了飞跃发展。

窗牖皆有绮疏青琐,图以云气仙灵。——《后汉书•梁冀传》

汉朝时期,厚葬之风盛行,而房屋建筑模型作为陪葬品,时有出土,根据这些出土的古物,我们可以发现汉朝时期已经出现了直棂窗

那么什么是直棂窗呢,其实就是在窗框内用直棂条(即方形断面的木条)竖向排列的窗,简单的说,这些直棂条的排列就想栅栏一样。

可以说直棂窗的出现,是窗在古代建筑物中的应用上,向前迈进的一大步,它的出现使窗户的面积有所扩大,当然也增加了屋内的采光,更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古代纸糊窗户用的什么(古代人用纸糊窗户为何不担心雨淋)(4)

老屋上的木棂窗

此外,窗户在这时期也开始被装饰,正如上述《后汉书》中的记载,“绮疏”指的是被雕刻成空心花纹的窗户,“青琐”则是指的装饰皇宫门窗的青色连环花纹。

《汉书·元后传》中记载: 曲阳侯根骄奢僭上,赤墀青琐,这句话也向我们传达了两点,其一,对于窗户的装饰已经被广泛运用,其二,窗户的装饰也是一种代表了一种尊卑的等级,而这种青琐就是典型的只有天子才可以用来装饰窗户,诸侯私用,就是不合君臣的礼制。

  • 魏晋时期,窗的意义开始升华。

罗曾崖于户里,列镜澜于窗前。——《山居赋》

魏晋南北朝时期,直棂窗开始被广泛运用,但是起初这种并没有被运用在围墙上,后来由于文人的造园运动,这一下使得门窗的功能开始复杂了起来。

正如谢灵运在《山居赋》中所说“列镜澜于窗前”,则是说窗的意义已经不单单是用来采光用了,开始慢慢被用在了园林建造上,逐渐也就和“美”相互结合,并且有了更为深层次的意义。

  • 隋唐至宋元,窗的建造更为复杂和成熟。

在这段时期内,窗的种类开始多样化,出现了槛窗、支摘窗、推窗、漏明窗等等,此外还出现了一种叫做格门的窗,之所以要重点提出格门,是因为它是集窗和门为一体的,这也是古建筑中的一大进步。

古代纸糊窗户用的什么(古代人用纸糊窗户为何不担心雨淋)(5)

窗户与美的结合

而在宋代则出现了建筑上一大著作——《营造法式》,此书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已经发展到了较高阶段,而其中也对窗有了更为详细和直观的介绍,图文并茂,也让那时期的窗呈现在了我们现代人的眼中。

从这本著作里,我们可以看出对于门窗装饰手段已经十分丰富,窗内的格心变化多样,腰华板雕刻成熟,只是格子门的布局较单一,不过尽管如此,也说明了此时对于窗的建造和应用已经趋向成熟了。

  • 明清时期,窗的建造工艺成熟和样式繁多。

到了明清时期,随着君主集权进一步加强,为了更好的区别尊卑,封建的统治阶级们就把皇室中房屋的间数与间架等和等级结合在了一起,为了强化这种观念,导致出现在建筑上的雕刻比较少,油漆和绘画用的就比较多了。

而在皇家建筑中的窗也比较单一,但在当时民间的建筑上,窗棂格图案却复杂而精致,甚至比以往各朝代都有进步,明清建筑门窗无论官式建筑还是民宅,存世极多,从这些古建筑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隔扇与槛窗工艺已经成熟,式样繁多。

古代窗户装饰材料的演变。

说到现在的窗户,离不开的就是玻璃了,可以说玻璃的出现并广泛运用于建筑中,是建造房屋中的重大进步,不仅能够增大采光面积,还能遮挡风云,那么古代没有玻璃,窗户用什么材料实现玻璃的功能呢?

  • 我们先来说说布。

子不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则农有余粟,女有余布。——《孟子·滕文公下》

最早使用的布是麻布,具体起源已经不可靠,但可以追溯到新时期晚期,而到了奴隶社会时期,布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被广泛运用了,从上述《孟子》中的叙述,我们可以得知古人幸福的其中一个指数,那就是布多。

古代纸糊窗户用的什么(古代人用纸糊窗户为何不担心雨淋)(6)

窗户与房屋布局

我们接着说窗户,窗户的出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是雨天和冬天,无法遮挡的窗户就成为了一种“折磨”,于是古人就动用了自己的思维,用布或者其它丝绸来遮挡窗户。

但是,用布的成本比较高,而且布的透光性也不好,直到后来,纸才逐渐取代了布。

  • 我们再来说说纸。

糊窗用桃花纸涂以水油,取其甚明。——《唐宋白孔六帖》

纸在我国的出现并不晚,但是用在窗户上,还是比较晚的,在唐宋时期造纸业已经相当发达,也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纸张,用纸来遮挡窗户,也就有了可能性,不过大规模普及用纸糊窗,是在明清时期。

此外,纸张用在窗户上也有了布无法达到的优点,比如过更换起来比较方便,比如说,透光性远远要好于布,再比如说纸的成本是远低于布的。

在冬季时,还可以用多层纸来糊窗户,此外,还可以在窗户的里外两边,都糊上纸,这样也就增加了窗户抗风寒的能力,从而被更多的人接受。

古代纸糊窗户用的什么(古代人用纸糊窗户为何不担心雨淋)(7)

雨纸伞上的中国风

说到这,不少人可能会有个疑问,纸遇水很容易损坏,用在窗户上不是被雨淋了就要更换,这岂不是很麻烦吗?

对于这个问题,古人自然有解决的办法,因为被广泛应用于窗户的纸并不是普通的纸,而是油纸,正如《唐宋白孔六帖》记载:糊窗用桃花纸涂以水油,这个油纸也就是古人用来制作雨伞的材料,至于油纸什么时候出现的,现在已经不可考证了。

飞鱼说:

从“窗”的历史看时代变迁,不同时代的窗户具备的特征也不一样,可以说从窗户以及窗户装饰材料的不断演变,我们就能看出时代是在不断向前进步的。

窗作为建筑上不可或缺的构件,到现在仍然是整个建筑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历代的建造师们都在不遗余力地寻找最适合建筑的窗,直至今天,有了玻璃的窗户,已经成为了舒适室内环境的必要保障,由此可见,从古至今窗都发挥着不可被替代的作用。

对此,您怎么看?

参考文献:《说文》、《淮南子》、《汉书》、《后汉书》、《营造法式》等。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