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的能力提升方法(管理者核心能力提升15)

作者:嵇国光视界

老子,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这里我们可以借鉴《道德经》八种思维,以提高管理者思考能力。

管理者的能力提升方法(管理者核心能力提升15)(1)

1、 对立统一的思维

老子认为,高下,美丑,前后,祸福这些都是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甚至在某种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辩证法思想,让我们看到对立物之间的真实关系。

失败是成功之母,问题是改善“发动机”,好的竞争对手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面对失败或问题或竞争,常常是成功之因,成长之机。不解决问题企业何来卓越。任何一个追求卓越的企业,必须推行问题管理。任何问题都是一面镜子,从中映射出人的局限,启示着一种努力的方向。有问题不一定是坏事,而是企业成长的向导,也是个人成长的向导。没有人可以在没有问题的帮助下使自己的得到提高。没有人可以不借助解决问题的成果来证明自己的成功。管理干部的价值在哪里?不是报告问题,而是解决问题。解决问题越大越多越早,其价值就越高。因此我们推行问题管理。管理干部应成为问题终结者,不能成为制造问题者,更不能成为问题的推波助澜者甚或兴风作浪者。

2、逆向思维

春秋时期,儒家提倡仁爱、礼义和忠孝,认为只有仁爱、礼义和忠孝等美德才能改造社会,融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老子采用逆向思维,他认为: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纷乱,有忠臣。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老子认为,仁义、孝慈、忠义恰恰是社会风气坏的表现,是大道被破坏的表现。

为什么世界上总是员工多于老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正向思维的人多于逆向思维的人。打破常规,创新才能开始。创新需要逆向思维,

3、不争思维

老子曰:唯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是你的不必争,不是你的不用争。老子认为,聪明人能在最恰当的时候示弱隐强,做出退让。老子一向的主张是:退、守、弱、柔。不争,才能保全自己,才能立足不败之地。

贝聿铭是一个在世上留下了很多座纪念碑的人。但是,你如果去读他的传记,会发现,几乎他的每一个建筑作品,在当时都面临责难和挑剔,都是历经千难万险才来到世间的。曾经有人问他:“你怎么看待外界对你的挑剔?”贝聿铭对此的回答是:“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些问题,因为我一直沉浸在如何解决自己的问题中。”你,我,每个人都会有过这样的“贝聿铭时刻”。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如何做到“不争”?就是需要“贝聿铭时刻”。此“不争”不是“对针尖对麦芒,”不是“你死我活,”不是热衷于价格战,广告战、促销战,如此就会使企业陷入到同质化的红海竞争中,难以持久。而是,练内功,差异化,做好自己,做好产品,解决自己的问题,致力于价值战、口碑战、平台战。

4、 利他思维

老子说,水善利万物。老子之所以推崇水,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水包含了利他精神。这个世界上,什么才是真正的无敌?儒家说:仁者无敌,这与老子有相通之处,只有利他的人,才是无敌的。只有利他的人,才会有精神上的大格局,有灵魂上的高度。反之,如果只是为自己的私欲所蒙蔽,看问题、做事情始终离不开自己的欲望,那永远只能是井底之蛙。

让顾客满意,这是利他思维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忠实反映,利他即利己。

5、战胜自己的思维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老子认为,能了解别人的称为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有智慧和通达。同样的,能战胜别人的只能说明这个人有能力,而只有那些战胜自己的人才可以称作强者。

企业如何战胜自己,成为强者?一是保持强烈的危机感和谦卑的头脑,“惟惶者生存”,推行问题管理。企业未来的竞争最可怕的是:不解决问题,却解决提出问题的人;二是改变思维定势,打破常规,学会跨界思维,创新更给力;三是“我”是一切的根源!要想改变一切,首先要改变自己!四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以致用是我们学习的准则,以解决问题突破自己为目标开展学习更加有效。五是善用SOWT工具进行战略思考和分析,制定SOWT矩阵策略。

6 守柔贵雌的智慧

老子推崇柔弱的智慧。他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以后身体就变得僵硬。柔弱的东西,更懂得变化。譬如一棵树,有生命的时候,都是有韧性的,风来了可以随风摇摆。而一棵枯死的树,就变得坚硬了,风来了就吹断了。

企业如何守柔贵雌?一是致力于企业文化建设。任正非认为:“未来所有生意都将消亡,唯有文化生生不息。”何谓文化?可用四句话表达:(1)植根于内心的修养;(2)无需提醒的自觉;(3)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4)为别人着想的善良!二是人性化管理。二是坚持人性化管理。管理很简单,核心就是两个字:人性!

用分配解决人性的自私,

用考核解决人性的懒惰,

用晋升解决人性的虚荣,

用激励解决人性的恐惧。

抓住人性,您就是管理大师!

任正非就是这么一位人性管理大师,他认为:“管理就是管理欲望”。他说:“管理说到底是管什么呢?是管人性。一部华为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性管理的历史。管人性说到底是管什么?就是管欲望。我们经常听到一种说法,叫做无欲则刚,我想这个说法,第一,违背人性,第二,无欲者很难做到所谓刚强、有力量。欲望其实是中性的,很大程度上,欲望是企业、组织、社会进步的一种动力。”

“我抓住了人的五个欲望,所以华为成功了。”

五个欲望是:

物质的饥饿感;

安全感;

成长的愿望和野心;

成就感;

使命主义。

三是不仅注重硬实力提升,更要注重软实力培育和提升。软实力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之一。对于广大企业来说,软实力尤为重要。2000年前,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有一天生病了,把弟子们叫到病床边,他用手指了一下自己的口腔,问弟子:你们看到了什么?在场的弟子都不知道怎么回答,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老子对他们说:“满齿不存,舌头犹在”。意思是:牙齿虽硬,但它的寿命有限;舌头虽软,但它的生命力更强。

2000多年前,古代哲学家老子的比喻恰好说明了在产品和服务趋同的大趋势下,软性的东西更能显示企业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尤其是中小企业,资金实力有限,硬实力可能不如竞争对手,但是完全可以通过提高软实力弥补硬实力不足,提高竞争力。

7 要重视无的价值

老子指出,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告诫我们: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一定要看到无的价值。盆子、杯子等器具内部是无的,所以能装东西;人建造的房子内部是无的,所以能住人。人们很容易看到眼见的实物,却忽略了无的价值。

企业经营管理不能将虚与实对立起来,不能将所有形式的东西都认为是虚,形式和内容不可分离,是一整体,应追求相得益彰和动态平衡。企业经营管理需要虚实结合,虚是为了更好地实,实是虚的落地、实现。企业要善于务虚,学会务虚,才能更好地务实。如年度战略研讨会,这是一个企业必须举行且要开好的会议。我认为企业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且要认认真真进行。年度战略研讨会是企业年度经营管理顶层设计的务虚会,只有开好这个年度战略布局务虚会,新的一年工作才能走得更扎实、更顺利、更好、更快。任正非要求华为高层领导“仰望星空,”“点兵布阵喝咖啡”其理在此。

8、 守正出奇的思维

老子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意思是说,治国要用正,带兵打仗要用奇,取得天下要通过无事。正代表了原则性的东西,奇则代表了打破规则。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懂得守正出奇的思维,首先要尊重规则,有些事一定要名正言顺、有条不紊,但又要懂得打破规则,懂得变通创新方式。

管理者的能力提升方法(管理者核心能力提升15)(2)

企业为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坚持守正出奇的思维。所谓守正,就是做企业必须学会底线思维,走正道,树正气,守法经营。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些基本原则和道德底线必须坚持、坚守、坚定,否则就会变得鼠目寸光,六神无主,方寸大乱,唯利是图,小不忍者乱大谋。所谓出奇,企业就是要学会不走寻常路,差异化竞争,不墨守成规,善于实事求是,突破思维创新,出奇制胜。简言之就是一种小胜靠智,大胜靠德。

如果觉得文章有价值,请点击关注、赞赏并转发。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