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包拯的最后结局 历史上的包拯其实不黑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大家好,我是青史回声,解读千年历史。今天讲的是包青天包拯这个人物,其实你们都误解了他的肤色,他不黑,相反,非常“白”。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江湖好汉来相助,王朝马汉在身边。

听到这个,自然而然地就唱了起来,是不是觉得很熟悉。没错,它就是经典电视剧《包青天》主题曲——《包青天》。

在我们大多数人印象里,包青天似乎就是有着一张像炭一样黑的脸的形象,对了,额头上还有一个弯弯的月亮的“标记”。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那部《包青天》系列剧,金超群所饰演的“包大人”,让我们对包青天那张带有传奇色彩的黑脸形象深信不疑,似乎历史上的包青天包拯长得就是那么“与众不同”。

历史上包拯的最后结局 历史上的包拯其实不黑(1)

金超群饰演的包拯

可电视剧毕竟是电视剧,甚至是那本流传已久的《三侠五义》,也只是一个虚构故事。历史上的包拯“包黑炭”,他其实并不黑,相反,长得很“白”。

拯性好刚,天姿峭直,然素少学问,朝廷事体或有不思……少有孝行,闻于乡里,晚有直节,著在朝廷。但其学问不深,思虑不熟,而处之乖当,其人亦可惜也!(出自欧阳修的评价。)

拯进士及第,以亲老侍养,不仕宦且十年,人称其孝。向者仁宗时,包拯最名公直。拯为长吏,僚佐有所关白,喜面折辱人,然其所言若中于理,亦幡然从之。刚而不愎,此人所难也。(出自司马光的评价。)

若包拯者,真可谓执法之臣,故虽至今儿童妇女犹知称之,况当时乎!然其敦厚忠恕,又其立身行己之本,故虽执法而民不以为残也。人主得斯人而用之,则可以振纪纲,整风俗,其于治道非小补矣。(出自张居正的评价。)

无论是与包拯同朝的欧阳修、司马光等人,还是后世明朝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他们对包拯这个人的评价,两个字可以总结:公和直。“公”指的就是公正,“直”指的就是正直。

历史上的“包大人”虽然没有电视上演的那样断案如神,职业也不是探案破案的刑警队长,但他的性格如同电视上的包黑炭,一样的刚正不阿。

历史上包拯的最后结局 历史上的包拯其实不黑(2)

包拯的画像

包拯的县官之路

和当时的学子一样,他也是通过科举考试,然后进士及第。能够在千军万马当中,杀出一条“血路”,可见能力非凡。28岁那年考上进士,那可是天子门生啊,前途一片光明。自幼接受过良好的儒家教育的包拯,他从小就立志做一个为民请命的好“父母官”。理想远大的他,似乎想干一场大事。可天有不测风云,在他被朝廷派到江西永修县做县委书记的时候,和现在的老爸老妈一样,都一样自己的孩子离得近些,好方便照顾。要知道包拯老家在合肥,突然要去江西赴任,作为包拯的父母,自然不愿意自家孩子离家,出于孝道,也因为自家父母年事已高,所以包拯就向朝廷的“人事”吏部通融一下,吏部的官员念及包拯的孝心:

好吧,就帮你包拯一把,不过话得说前头,合肥附近的州县可没多余的县委书记给你当了,这样,给你个和县税务局局长的职位,你不介意吧。

不介意,不介意,只要能够离我爸妈近,每个周末能够回趟家,不管是什么职位,我都心满意足。

就这样,包拯就到和县赴任了。而这一待,就是十年。人生有多少十年,在这十年里,虽然包拯双亲在这期间相继去世,但出于孝道,包拯就在双亲的墓旁筑起草庐,直到守丧期满。

人才就是人才!在守丧期满后,他升职就像坐火箭一般,噌噌般往上升,先是天长县委书记兼县长,后是肇庆市市委书记兼市长,最后升到了京城开封,坐上了监察御史这个位子,短短的三年内,就从一个地方官坐上京官,这升官速度,你不说京城有人,都没人信!但总归说来,他的能力是正儿八经的,其时运也是极好,所以其仕途也由此扶摇直上。

人才到哪里都是人才!无论是在做监察御史,还是后来出使辽国,出任各地转运使,那可真应了那句老话:干一行爱一行。别人做官,都是得过且过,能别犯错就别犯错,更别提做出什么政绩。包拯倒好,做啥官,都特别“直”,简直就是个直男,不对,是直官。

在京城开封,没人不认识包拯。他执法严峻,不畏权贵。知道他性格的人,都说包拯这家伙廉洁呀;不知道他性格的,都把他和阎罗王并称,因此京城就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暗中行贿疏不通关系的人,有阎罗王和包老头。不管是权贵,还是妇孺,哪个不知道他的名声,只不过权贵害怕,妇孺爱戴。

历史上包拯的最后结局 历史上的包拯其实不黑(3)

北宋开封府

包拯:得罪人的事还是让我干吧

这么一个直官,当然就不让那些权贵所容了。我们来看包拯所弹劾的权贵高官,看他是为何被这些权贵忌恨的:

在他任监察御史及知谏院的时候,他就弹劾过转运使王逵。如果弹劾一个普通转运使也就罢了,可这王逵不是一般人,他可是有后台的,和宰相陈执中、贾昌朝关系密切,又得宋仁宗青睐,故有恃无恐,巧立名目盘剥百姓钱物,滥用酷刑,不断激起民愤。包拯连续上章七次弹劾,皇帝宋仁宗也不为所动,最后一次包拯拿出了“杀手锏”,直接就骂了:“今乃不恤人言,固用酷吏,于一王逵则幸矣,如一路不幸何!”意思是说,皇帝你今天纵容王逵,下一次就有更多这样的王逵,有你这样做皇帝吗?宋仁宗恼怒肯定是恼怒,不过包拯是监察御史,有弹劾官员的权力,宋仁宗也不好说什么。后来这件事情闹大后,朝野震动,舆论汹汹,朝廷也不得不罢免了王逵。这一局,包拯胜。

对于包拯来说,弹劾一个地方官,只是一件小事。地方官算啥?他还弹劾过宰相宋庠、舒王赵元祐的女婿郭承祐和仁宗张贵妃的伯父张尧佐等人。这些人是什么身份,要么就是位高权重,要么就是皇亲国戚,哪一个都不是包拯这样的人得罪得起的,不过包拯偏不信这个邪:是宰相如何?是皇亲国戚又能怎样?只要让我包拯知道的龌龊事,不管是谁,我都要打倒!

因为有包拯这样敢于弹劾权贵的官,当时民间出现了“包弹”的谚语。世人凡见官吏“有玷缺者,必曰:‘有包弹矣。’‘包弹’之语遂布天下”。足见老百姓对包拯的爱戴之情。

这样敢于得罪权贵的人,按说再想升职就有点难度了,能不被贬官,就已经是祖坟冒青烟了?可事情却相反,包拯升官,而且越升越大:权知开封府,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市委书记,这还没完,后来还升至枢密副使,算是真正进入到决定朝廷大方向的中枢,这个位置,其一言一行关乎到北宋未来几十年的发展方向。

按道理说,包拯做官做到这份上,在为官处事这方面,和当初担任监察御史时可大不一样。单就这个权知开封府,那权力可不是一般得大,当然得罪的人也不少。只要有违法乱纪,就有包大人的身影,管你是哪路牛鬼蛇神,必定弹劾而后快。

有人就问了,包拯就不怕皇帝一气之下,把他的权知开封府的位子给“撸”了?事实相反,虽然仁宗皇帝赵祯有时候对包拯十分恼怒,但反而越加升他的官。因为赵祯知道包拯这种直人不多,开封府尹这么重要的位置,当然也是得罪人的位置,也只有包拯这种执法严峻、不管是谁都能不留情面的人才能够胜任,换成其他人,早就辞职了,或者是遇到麻烦事,干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是不睁,表示自己没有看到。

历史上包拯的最后结局 历史上的包拯其实不黑(4)

宋仁宗赵祯

赵祯心里很清楚,所以说把这个得罪人的位子交给了我们的包大人。有这么善于纳谏、度量又大的皇帝做包拯的“后台”,包拯的“直官之路”才能够走得很顺畅。有了皇帝做其靠山,那些不法权贵也就收敛了许多,在宋仁宗一朝,朝廷刮起了一阵清廉正直之风。

包拯:这是我被黑最惨的一次

能够有这么好的直官,真是社稷之福,百姓之福啊!在百姓眼中,拥有这样一位为民请命的好官,人们自觉地广泛传颂他的事迹,一传十十传百,所谓“奇人必有异象”,包大人肯定是文曲星下凡。

嗨,你知道包大人吗?

知道呀?怎么了?你见过?

那当然,我亲眼见过!

那包大人长啥样?

这个……包大人头上有个胎记。

什么胎记?

一个马蹄样的月牙。

那他长得黑吗?

当然长得黑了,他就是文曲星下凡,文曲星知道吗?包大人就是那庙里的文曲星。

我就说嘛?包大人肯定长得和我们不一样!!!

嗯,是的是的……

[包拯心里苦:这是我被“黑”的最惨一次!]

时至今天,黑脸包公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即使大家知道历史上的包大人很白,但他现在已经成为种符号,一个公正正直的象征。或许我们的包大人就是这样成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

参考资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