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能叫华胜(华胜再造华胜)

作者 | Gary来源 | 汽车服务世界(ID:asworld168),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为什么不能叫华胜?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为什么不能叫华胜(华胜再造华胜)

为什么不能叫华胜

作者 | Gary

来源 | 汽车服务世界(ID:asworld168)

原本每年5月召开的云山汽修大会,几经波折,被推迟了两个月,到7月底才正式举办。

从2013年第一届算起,今年正好是第十届。

华胜总裁周大军私底下表达过,关于办不办这个终极问题,纠结了很久,最终还是咬牙按下了确认键。

云山汽修大会对于华胜的意义,周大军曾经解释,不仅仅是行业交流、品牌传播,也是对华胜自身的一种激励,“确立目标,逼迫自己不断向前。”

现阶段的行业状态,也许正符合中国那句老话: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这个“不进则退”的现实语境是,主机厂-4S集团愈发重视售后业务,互联网平台毫无边界地扩张,更重要的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远超预期。

然而,过去几年华胜在行业当中营造出来的性格似乎以稳定为主,甚至有点保守,特别是在猫虎狗的极速狂飙之下,华胜渐渐淡出行业话题中心。

2020年,汽车服务世界对话周大军,也问过一个问题:作为行业头部企业,华胜的发展是不是慢了些?周大军坦诚相对:“20多年来,华胜的发展步伐其实慢了,但我不会激进,只要找对方向,路还有机会走通。”

从这次云山汽修大会释放出来的信号来看,周大军当时所说的“方向”应该已经确立下来了,“豪车专修 新能源服务双轮驱动”,意味着在原有的燃油车业务基础上,全力进军新能源汽车赛道。

在独立售后市场,现如今能够在新能源业务的战略布局和资金投入上花费如此大心力的企业,可能只有华胜一家。

看上去,华胜似乎要再造一个“华胜”。

一、一部转型史

在汽车后市场,说到真正的汽服连锁品牌,华胜绝对占有一席之地。

不过,很多事情并非一蹴而就,不同于天猫养车从成立初期就定位于做连锁,不到两年发展1000多家门店,华胜走到现在,可以说是一步一个脚印,同时伴随着不断的试错和转型。

90年代初,周大军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专业研究生,却在毕业后选择进入汽修行业,原因是“热爱修车”。

第一次创业,周大军与朋友合作开了一家修理厂,但没过多久就以失败告终。不甘心的周大军又拿下了广州的一家修理厂,开启了第二次创业经历,这一年是1998年,也是华胜创立的年份。

初期,华胜定位于一家综合修理厂,凭借技术能力解决不同车型的疑难杂症。不过,经营几年后,面对这样的定位,周大军的说法是,“没有太大的发展空间和出路。”

2004年,华胜第一次转型,尝试走专修的道路,门店早期专修奔驰,后来开店修宝马,相当于做分品牌专修。

2006年是华胜的转折年份,当年1月,华胜在上海莘庄找到场地开店,内部称为“5号店”,这是华胜第一次跨区域发展,拥有5家门店的周大军,开始思考并践行连锁的概念。

2007年,华胜成为商务部注册的第一批连锁企业,正式从豪华车专修转向跨区域连锁,这算是华胜的第二次转型。

在汽服连锁的发展过程中,汽配供应链无疑是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早期,由于定位于豪华车专修,华胜以使用原厂件为主。

2013年,华胜开始做品牌件,这在周大军看来是企业的又一大突破,不仅意味着华胜品牌受到客户认可,也为后来的汽配供应链发展打下基础。

第二年,华胜整合上海隆丰,成立极配正品配件事业部,完成了供应链的整合,并在同年提出移动端线上线下一体化,这是第三次大转型。

时间推移到2019年,华胜首次参加上海法兰克福汽配展,并召开战略新闻发布会,提出“中高端汽车三甲医院”的理念。

周大军当时表示,在这个时候提出这样的理念,是因为在低价引流盛行的当下,“希望行业重视维修质量,回归行业本质。”这一理念也体现出周大军的创业初心。

用周大军的说法,2019年是华胜的转型年,“不是体现在业绩或组织层面,而是在认知层面实现了巨大突破。”

所以,这是华胜的第四次转型。

一直到今年7月底,第十届云山汽修大会,华胜没有停下转型的脚步,提出“豪车专修 新能源服务双轮驱动”战略,“加大新能源销售及售后业务的战略投入,实现新能源赛道转型。”

周大军预测:未来3-5年是转型新能源窗口期。由此看出,华胜已经意识到必须为未来趋势做准备和铺垫,甚至要做足提前量。

纵观华胜24年的发展史,完全可以归结为一部转型史,转型的驱动力,或许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再创业的自觉式激情,这对于一家20多年历史的企业来说,殊为不易。

二、速度和效率

在华胜的众多转型节点当中,2019年值得单独切开来剖析。

那一年,华胜一反常态地首次参加上海法兰克福汽配展,召开战略发布会,在行业当中积极发声,这与过去一直以来的低调气质不太符合。

周大军的解释是,华胜的产品已经逐步成熟,供应链、产品化以及互联网工具等层面得到验证;另外,烧钱模式导致行业有点混乱,“我们应该站出来发声,让行业回归理性,回归本质。”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华胜的积极发声,或许也和过去几年声量有所下滑相关。

事实上,2017年之前,华胜的发展速度还是比较迅猛。

从2010年开始,华胜的门店扩张逐渐加速,特别是2014年成立极配后,加速态势更为明显。

2016年,华胜新增40多家门店,2017年新增50多家,当年的云山汽修大会,华胜宣布全国门店数量突破200家。这个规模在豪华车专修领域已经是行业第一,即便是放在所有汽服连锁领域,也是毫无疑问的头部规模。

不过,随后几年,行业的声势逐渐被猫虎狗等互联网平台占据,特别是2018年,京东推出京车会,新康众正式成立,途虎完成腾讯4.5亿美元融资,行业进入了流量和价格战比拼时代。

另外,豪华车专修领域也遭受到主机厂-4S体系的冲击,在新车销量下滑的背景下,主机厂-4S体系愈发重视售后业务,通过免费保养等手段,吸引车主回流4S店。

从结果上来看。

一方面,华胜的门店扩张速度开始放慢,截至2022年年中,华胜全国门店数量超过270家,其中直营140多家,联营80家左右,还有小部分加盟。

显然,从2017年的200多家到2022年的270多家,5年70家门店不能用快速来形容。

另一方面,华胜的营收增长也遭遇挑战,2019年之前,华胜营收增长速度保持在30%左右,但这个势头在2019年放缓了。

2019年,华胜的营收增长约为10%,当时汽车服务世界专访周大军,他对这个营收并不满意。

2020年,疫情的第一年,华胜交出了营业收入同比2019年基本持平的答卷,相当于业务增长基本上抵消了疫情造成的负面影响。

行业当中,甚至企业内部,都有一些声音认为周大军有点保守。

不过,辩证的角度,周大军看到了速度放缓的另外一面,他曾表示,“我们不是烧钱的企业,不会盲目扩张。”

2021年,接受汽车服务世界专访时,周大军反思过:“2016-2017年期间,我们发展速度特别快,连续一个月开9家店、10家店。结果怎么样?最后都是我们来买单,因为组织能力、服务能力不能快速跟上。”

他特别信奉原阿里巴巴CEO卫哲的一句话:没有效率支撑的盲目扩张就等于慢性自杀。“我一直遵从这句话,这也是为什么华胜要定位于效率驱动。”

在速度和效率两个选项当中,很多时候,华胜倾向于选择后者。

这或许是过去几年,华胜在行业当中不那么“瞩目”的原因之一。

三、蓄力和发力

事实上,在速度和效率的选择过程中,很多时候起到关键作用的是两个字,那就是时机。

汽车后市场正处于一个暧昧不清的阶段,传统燃油车的售后业务遭受一系列冲击,新能源汽车虽然增速很快,但总体保有量仍然很低。

面对新能源汽车带来的机会,最好的时机到底在什么时候?

在和周大军以及副总裁周因因的多次采访沟通中,可以明显感觉出来,周因因是相对“激进”的那个角色。

周因因分享过一个故事,2016年她买了一辆特斯拉,开过后感触很深,“新能源汽车的驾乘体验和传统燃油车完全不一样,我觉得电动化和智能化汽车终有一天会取代燃油车,如果不修新能源汽车,未来可能压根没车可修。”

同年,周因因坚持改造钣喷项目,为新能源汽车做准备,平均一家店的改造费用超过100万,前前后后20多家门店,一共2000多万,这个巨额费用让华胜内部产生了不同的声音。

不过,周因因力排众议,最终还是完成了项目改造,并且拿到了特斯拉授权钣喷中心资质。

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华胜在新能源汽车业务上慢慢蓄力。

当然,这也是一个一边交学费一边学习的过程,比如华胜曾尝试过一家造车新势力的4S店模式,投入了800多万,但效果并不如预期。

但是,在新能源蓄力过程中的种种曲折,并没有打消华胜的积极性,反而促使其下定决心全方面布局。

2018年左右,华胜开始集中争取主机厂的新能源授权业务,先后拿到20 家各大主机厂、电池厂及出行公司的授权服务合作,成为蔚来、小鹏、理想、高合、北汽极狐、恒驰汽车等品牌的全国首批服务商,全国新能源主机授权服务中心超160家。

这些合作的业务涵盖新车销售及交付、售后服务、新能源汽车供应链服务、新能源汽车个性改装、动力电池维修及充电服务网络、新能源汽车配件仓储配送业务等方面。

2021年,华胜成立新能源科技公司,为门店提供项目开发、运营管理、人员培训等体系化支持。

2022年,华胜提出“豪车专修 新能源服务双轮驱动”,将新能源业务的战略拉到和传统燃油车同一个高度。

在几年蓄力过后,很显然,华胜正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力,而这种发力也体现在经营数据层面。

据了解,华胜新能源售后业务产值从2019年的1000万,增长到2020年的4000万,2021年达到2亿,年均复合增长4-5倍,计划今年冲刺4亿,到2025年完成超20亿的营收。

周大军曾表示:“我们希望未来三年内,新能源售后业务体量与燃油车持平。”

可以看到,汽车后市场正在迎来一个全新的华胜。

四、华胜再造“华胜”

在汽车后市场,有影响力的连锁品牌并不算多,而这些连锁品牌的打造路径也各有不同。

天猫养车、京东养车是依托于互联网巨头的背景和资源,迅速在行业崛起;途虎则是在资本的助推下,抓住了互联网流量红利期;车享家、博世车联、驰加等,拥有主机厂、零部件供应商的品牌背书。

真正白手起家,历经汽车后市场不同阶段,一步步走到现在并在全国树立品牌的企业,屈指可数,华胜正是其中之一。

一个品牌的建立和传播,不仅仅是一个名字那么简单,还意味着行业对它的感知,以及反过来,它对行业造成的正向影响力。

除了一直以来的豪华车专修的标签,事实上,过去二十多年,华胜之于行业意义之一在于路径探索的经验。

一方面,华胜证明了豪华车专修连锁这条路径的可行性,同时指明了路径行进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另一方面,华胜在2017年推出汽修产品化,2019年提出中高端汽车三甲医院的概念,分别在战略和战术层面给行业带来不少参考价值。

如今,华胜正试图将豪华车专修上的经验,移植到新能源领域,正如周大军所说:“华胜将豪华车售后业务长期积淀的竞争优势和标准赋能产品全面嫁接到新能源汽车销售及售后等创新业务,加大战略投入,实现新能源赛道转型。”

这个转型过程,事实上也是一种自我重塑,像是从一个树干上,长出新的分枝,“最终实现三年完成布局,五年再造一个华胜。”

种种迹象表明,华胜确实正在再造“华胜”。

写在最后:

回顾华胜的过往,这是一个不断地自我驱动和主动转型,期间偶有挫折,但仍然选择坚持到底的商业故事,也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时间线已经被拉长至24年,伴随着中国汽车后市场的发展历程,注定将一直延续下去。

9月29日,在2022(第十二届)汽车服务世界超级大会上,汽车服务世界和华胜联合主办新能源新趋势发展峰会,届时华胜结合自身的经验和思考,分享新能源汽车时代,独立售后企业的机遇挑战和行动方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