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青之声(巜三青之声)

涿州——我心中的圣地

马洪文

我爱我的家乡——河北涿州。我生于1957年,今年虚岁65岁,在别人的眼里或在我年轻的时候都认为这个年龄是一个老大娘了,但我现在自己并没觉得有那么老。之所以说我的年龄,是涿州古城的变迁我经历了很多,感觉有发言权似的,涿州那么多的历史事件,在我所经历的年代就很庞大、繁杂,我从哪儿说起呢?是啊,从哪儿说起呢?想来想去,还是把我知道的涿州古城内过去的情况和涿州的一些古迹不管是真实的存在或是民间传说写出来,让大家有所了解,我写的这些您是知道还是不知道,都当是我对涿州的一个回忆吧!

我家住在涿州城南门外,隶属涿州南关,就是现在正在拆除要当停车场的市社二楼所在地,据说过不了多久它就是一个高标准的停车场,展示城市品位,方便广大人民群众。但我的心里五味杂陈,我对那个地方心里有永远的怀念。那是我生长的地方。过去叫城门脸儿,属于黄金地带,现在它依旧是。听老人说,置这块地,就为了做买卖,当时我家就有买卖,解放后公私合营,我家的买卖也合营了,我爷爷还成了饮食服务公司的职工。我们为什么离开那么好的地方,现在不说原因了。还是想说说房子被拆以后的事,当时拆了我家房子以后,大队先给我家在另一户安排了临时住房,给选了一块地,就是现在范阳路和南关大街路口东南角的邮局那,邮局的前厅正是我家。由大队给我家盖房子,房子盖好以后,我们就搬了进去,后来发现没给上房顶,也就是没做防水,外边下大雨,屋内下小雨。我爷爷奶奶找了好几次,他们也不管。有一次,我奶奶和我说,如果再下雨你就去找大队长,上他家吃饭去。后来赶上下雨,我就真去了,他这才安排村里的“四类份子”给我家上了房顶。正因为住在这个地方,所以我对涿州城内的大街小巷都很熟悉,对城内的文物古迹、商铺等也可以说如数家珍。现在鼓楼大街的牌楼位置就是过去南城门的位置,我家离此五十米,我往北走五十米就进城了。当城门外的人往北走,有文问:“干嘛切”?城外的人通常说“去城里儿”。可城门里的人往北走,人家就说去北头儿。差距怎么那么大呢!城里的人特别有优越感,我们好羡慕。那时进了城总愿意走小胡同,还说走小道近,现在想想那时有多傻,是走直线近呢,还是拐弯抹角的近呢?真傻!正因为这个傻字,我看到了涿州城里很多的风景,现在能津津乐道,想想很美!

从涿州南门到鼓楼有3华里。两边有很多商户,其中不乏老字号。过去酒厂就在城里,在现今的鼓楼商贸街位置,那时涿州酒厂叫“烧锅”,再往北走有个铁铺,打铁锅、铁勺、农具等,大家都称他为“黑猴儿铁铺”,因为铁铺里的桌子上放着一个铁打的猴在啃桃,很是特别,久而久之,大家就叫这个铁铺为黑猴儿铁铺,至于铁铺原来叫什么,已无考证。吃饭有名的地方有两个:一个是“万寿堂”,一个是“三顺馆”。卖副食的商店叫“福聚兴”,卖百货的在现在的老礼堂口,叫“转角楼”,卖生产资料的叫“大生家”,卖药的老字号叫“永德玉”,卖绸缎、布匹的叫顺义祥,卖点心的叫玉林斋,鼓楼南一百米路西有个浴池那时叫“澡堂子”,娱乐的地方叫“北会馆”,“老礼堂”。其他的像有名的美食“沙板鸡”、“油酥烧饼”等,那时我们不叫油酥烧饼,就叫小烧饼,一毛钱五个。

涿州城四门的城楼都很壮观,是砖木结构。经历了连年的战乱都没有毁坏,却毁在了----唉!!!我从小就在南城门下居住。那时我们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爬城墙,到城墙上跑,真快乐。城墙北面就是酒厂,看到厂里最大的建筑就是仓库,里边存放很多酿酒的材料,当时知道有伊拉克蜜枣、有甘蔗,很多胆大的小男孩还去里面偷拿这些来吃。涿州城内有很多古迹,有文庙,武庙,将军庙,菩萨庵,文昌祠,魁星楼,水门沟集市(一龙分二虎传说地)、观音堂,老县政府影壁(那有一条胡同就叫影壁后街),关圣庙,钟鼓楼,辽代双塔,现在华阳公园东门就是涿州北城楼的位置,在我眼里北城楼是这四个城楼最壮观的。涿州有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特色,涿州是四城,但有五个门,在西面也就是水门沟正西城墙下有一个门,叫水门,涿州城两边高,中间低,所有的水都经由水门沟从西边的水门流到拒马河里(我们俗称为西关河)。涿州有五门六楼之说,五门:东西南北四门加水门,六楼:东西南北城楼、鼓楼、魁星楼。

涿州四关都有古迹,有这样一个顺口溜:涿州北关娘娘庙、涿州南关好戏楼、涿州东关教军场、涿州西关水倒流。涿州的城墙是不规则的 ,不是方方正正的,东北角凹进去了一块,传说是有个叫侯七的人杀了他的母亲,大家称为这个事件叫“侯七杀母”,在修城墙的时候不能把这个大逆不道之人所在地修进城里来。涿州西关还有蚩尤坟,因为蚩尤坟的缘故,西面城墙也不是直的,所以涿州城墙就成了这样不规则的城墙。

涿州的清凉寺塔(普寿寺塔),也是赵匡胤的故里。毁于七十年代,那时因为平整土地,这个代表涿州最具历史厚重的塔被炸毁了。原来坐火车走在京广铁路线上,什么时候看到清凉寺塔就知道快到涿州了,就非常兴奋。清凉寺塔被炸的那天是个下午,我当时正在一中上学,正值课外活动在学校操场玩,忽然听到一声巨响,看学校东面升起了滚滚浓烟,还闻到了尘土的味道,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回事,一会儿就有人喊,“炸塔了,炸塔了”,很多学生就往那跑,也包括我,到那只看见废墟,那时不知道他有多么珍贵,现在想起来都想哭,如果他还屹立在涿州大地上,我们该是多么的自豪,有句传说:“先有清凉寺八百,后有涿州范阳”,这可能只是传说,可见清凉寺塔建造的年代是多么久远。

山青之声(巜三青之声)(1)

最可惜的就是涿州的钟鼓楼(也叫通会楼),七十年代中期被毁。在鼓楼没拆之前,每年的春节人们都会登上鼓楼远眺,那时没有雾霾,如果不是阴天,能看到20里开外,好不惬意。我记得鼓楼的北面有一个门,进门后先看见一尊立式佛像,然后左转登楼梯上鼓楼。我上中学以后在学校宣传队,每年都被县文化馆抽调去排节目,参加保定市文艺汇演,因为文化馆就在鼓楼的西侧,我们的排练厅就在鼓楼里。七六年我被分配在文化馆,当时鼓楼的门洞还没拆,我们还经常登上去玩,照相等,还搞创意,伸出手好像摸着塔尖。再后来,鼓楼遗迹就剩一块土了,目前是涿州文物保护单位,希望真正的保护下来。

山青之声(巜三青之声)(2)

涿州双塔,也叫南塔、北塔,(南塔名为智度寺、北塔名为云居寺),建于辽代,是涿州市标志性建筑。也是涿州八景之一“双塔晴烟”。过去没有高楼大厦,从很远的地方就能看见双塔,高耸入云天。涿州南塔在1927年晋奉大战时,被炮火击中,东侧上半部分墙体坍塌。即使上边坍塌了,也没阻挡大家攀登的脚步,那时南塔没有人管理,大家可以随便攀登,北塔因为在电力所院里,所以很少有人去过。每年的春节,登完鼓楼,就去爬南塔。1976年唐山地震,在第二次余震(7.1级)的时候把塔尖给震掉了。当时我们正在文化馆办公室坐着,忽听窗户呼啦啦响,大家意识到又地震了,于是急忙往外跑,这时有人就看到了南塔摇摇晃晃,在他的喊声中,大家都往南塔那看,忽然看见塔尖就掉下来了,当时文物组的几个人,赶快骑自行车去南塔那,我还问:“田老师,你们干嘛去”?田老师说:“驮塔尖去”!其实塔尖就有一房多高,自行车哪能驮的动啊!现在想想,

田老师真会开玩笑。

山青之声(巜三青之声)(3)

涿州的三义宫我也看过其尊容,我姑奶奶是黄楼桑村,就在楼桑庙的东面,有一年的楼桑庙期间,跟爷爷奶奶去逛庙会顺便去姑奶奶家,所以就有机会去庙里了,庙里供奉的所有神像都是木雕,那时的三义宫,参天的古柏,让人觉得庙宇的神圣,殿堂非常壮观,造型端庄大气(哈这都是我现在编的形容词),鞭打督邮、攒打姚斌栩栩如生,那时我很小才六七岁,当时觉得很害怕。可惜三义宫在1964年“破四旧,立四新”运动时被拆了,参天古柏也在文革期间被伐了,给武斗时被打死的人做棺材了。我在二中工作的时候,当时还没有烈士陵园,很多烈士都安葬在三义宫里,每年的清明学校都带着学生们去给烈士扫墓。那时仅存的破败的山门我们并不知道他有多珍贵。

山青之声(巜三青之声)(4)

涿州的永济桥,俗称大石桥,桥南面是北关村,桥北面就是大石桥村,那时的永济桥是交通要道,往来的人不管是谁必须经由这个桥才能通过拒马河,这个桥留下了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浩浩荡荡的仪仗队的脚印。我现在到觉得很自豪,也曾经在这个桥上走过无数次。桥北面有一个御碑亭,大家习惯叫他“黄亭子”,亭子里边有“老龟驮石碑”,我们习惯说王八驮石碑,其实不是老龟,学名叫“霸下”,也叫“赑屃”。我小的时候也曾在那玩耍过。

山青之声(巜三青之声)(5)

涿州南关有药王庙、有皇帝出行时的行宫,行宫里面的太湖石假山极其珍贵,如有可能,涿州会又有一处国宝级的文物。药王庙过去的辉煌我亲眼见过,虽然那时里边住着部队,但我班有个同学是这个部队的子弟,有了这个便利的条件,我们总是找同学去玩,而且这个同学家就住在一个殿里。那时行宫的藤萝长的特别茂盛,一串串的藤萝花特别漂亮,到了秋天所结的果实像个棒槌,用它打人可疼了,但我们都喜欢去楸,拿着当玩具玩。

山青之声(巜三青之声)(6)

涿州的永安寺塔,在塔赵村北,是一座辽代砖造密檐式佛塔,这座塔也是国宝级的文物。为什么会说起这座塔,1977年涿州搞整顿,要求各单位都要到农村吃住,我单位就被安排在塔赵村。我看到这个村有一个塔,非常好奇,就去近距离观瞧,觉得他和涿州双塔的建造风格非常像,后来发现那特别安静,每天早晨就去那练功。早晨天还没亮的时候,从远处看这个塔,特别像一个人站立在那,还歪着头,觉得很好玩。在整顿的那些日子,我每天都到塔下来练嗓子,练琴。古老的永安塔,我为你歌唱过,悠扬的琴声在你身边奏响过。现在回忆起来心里还是美滋滋的。

山青之声(巜三青之声)(7)

前文提到,涿州北关娘娘庙,关于这个娘娘庙,后来毁于大火,民间还有个传说,在某年的一次庙会上,有一个老头,挎着篮子,里边有枣儿、梨、火烧,他一边走一边吆喝着:“枣梨大火烧”(谐音:早离大火烧),有一个老太太,在这个货摊看看头绳,在那个货摊看看绒线,转来转去,就是什么也不买,奇怪的是,她的衣服后背有一点火苗,也不燃起来,总是那么一点。这时有一个逛庙会的人大喊,老太太,你衣服着火了,他的话音未落,整个庙会腾的一下就燃起了大火,逛庙会的人你踩我,我挤你,慌忙逃命。整个娘娘庙还有庙会上的货摊都毁于一旦,逛庙会的也死伤无数。究竟怎么起的火,目前无从考证。

涿州城里和涿州境内还有很多名胜古迹,有的很早被毁,还有很多当时并不知道,还有的因路途遥远,没有机会前去观瞻。以上所述可以说是我当年亲身经历的一些,向大家描述一下当时的情景,也算了却我的一个心愿。现在涿州又重修了一些古迹,我也都去转了,就不赘述了。涿州自古有“十八省通衢”之称,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人杰地灵,名人辈出,市井繁荣,货物云集。在历史的长河中,涿州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如果没有这么多败家子儿,如果涿州的古迹都还在,我们去平遥干什么?随着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定会为涿州的腾飞插上有力的翅膀。展望明天,涿州历史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将会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附诗一首:

《涿州,我的家乡!》

―作者:马洪文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千古帝王和开国领袖都曾留下传奇。

乾隆帝下江南御笔题书,

毛主席赶考路上谆谆教诲。

太行山脉燕山脚下是你的名片,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你的美誉。

距今2300多年的建制史,

辈出的名人别处无法企及。

这里是三国文化的发源地,

已名列在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榜单里。

天下第一州的赞美响彻祖国大地,

八景的美色印在涿州人民心底。

如今的涿州座座高楼拨地而起,

仿埃菲尔铁塔使人好像就在巴黎。

范阳路车水马龙,桃园路桃红柳绿,

华阳路异国情调,冠云路商贾云集。

仿古一条街尽显古韵悠远,

京南高尔夫球场展示着现代文明气息。

涿州影视基地号称东方好莱坞,

京石高速路缩短了两地间的距离。

公路、铁路立交桥贯通南北东西,

把涿州的璀璨珍珠连在一起。

大美的涿州,我爱你!

你是我心中永远的圣地!

(说明:此诗作于一九九五年)

2021年4月8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