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山庄值得摘抄的句子(呼啸于视觉的盛宴与文字的筵席)

呼啸于视觉的盛宴与文字的筵席

——以《呼啸山庄》为例解读文学与影视作品异同

呼啸山庄值得摘抄的句子(呼啸于视觉的盛宴与文字的筵席)(1)

呼啸山庄

如同咀嚼一份五分熟的牛排,同时具有粗犷自然与神秘浪漫之味,细腻的情感喷涌而出,纠缠与复仇的折磨缠绕,唇齿间吐露出的文字饱含矛盾却相互融合,读来酣畅淋漓。品读《呼啸山庄》,如奔赴一场文字的筵席。

毫无疑问,《呼啸山庄》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无论从其独特的文字表达及所蕴含的丰富内容和情感力量来看,还是从其所获赞誉与文学地位来说,亦或是文字背后所揭示的社会问题以及反映的现实意义而言,它所创造的价值都是独一无二,无可比拟的。

正是因其经典性与独特性,1939年至今,《呼啸山庄》一共被改编为十二部电影,每一部电影都各具特色,风格不一,而不变的则是呼啸山庄作品的灵魂与核心。观赏《呼啸山庄》系列电影,仿佛亲临一场视觉的盛宴。呼啸于视觉的盛宴与文字的筵席,体察这部经典之作的无穷魅力。

一,浅谈文学与电影

分析呼啸山庄这部作品之前,我想先谈谈个人对文学与电影的理解。比较影视而言,文学从其历史发展来看便有着更加深厚的底蕴。古有诗词歌赋,今有散文小说,寥寥数语,简单勾勒,轻描淡写,即是乾坤有别。简单的符号,靠着人们赋予的意义,在读者脑中渲染出无限的画面。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纵然作者笔下世界独一无二,在读者脑海中亦可演绎出千百种画面。这便是文字的魅力所在。

呼啸山庄值得摘抄的句子(呼啸于视觉的盛宴与文字的筵席)(2)

呼啸山庄

就如“呼啸”二字,简单二字便可引人浮想联翩,简单二字亦可传递一种复杂的情绪,山庄的外形到个性特点都蕴含在这二字中,让人自行捉摸其中味道,实在妙不可言。而影视则起步于十八世纪,虽画面眼观即可见,但形式和手法仍是新时代产物。区别于文字符号的理想性与在想象中完成叙事的特点,影视作品显得更为写实、具象,强调主观体验。看那荧幕上希斯克里夫的样貌,可与你想象中分毫不差?

影视直接把故事通过视觉展现,限制了想象的空间,那呼啸二字背后的阴云密布,粗犷的自然之风,便一一描绘于眼前了。也许与文字带来的体验大不相同,文字想象的是自我的感受,而画面则可能展示一个想象中无法达到的层面与体验。文学作品通过文字与读者互动,强调心灵上的触动;影视作品通过视觉化的镜头的暗示或明示,突出戏剧化的冲突。

基于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是对文学作品的在创作,是加入了导演的个人情感的解读。随时代变化,影视语言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并以不同的风格与画面展示着文字。而文字则停留在它出生的那个时代,随着时间的发展而散发出所处时代独有的魅力。有如陈酿好酒,历时越久,愈发香浓醇厚。

二,文学与影视中的呼啸山庄

(一)内容情感上

呼啸山庄值得摘抄的句子(呼啸于视觉的盛宴与文字的筵席)(3)

文字向来隐晦且意味深长。初读呼啸山庄,读出人物性格、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与步步复仇的恨意。再读呼啸山庄,读出爱恨纠缠求而不得的痛苦与希望。矛盾与冲突,平静与狂野,伴随着呼啸的风与清脆的画眉声,一幅油画便这样徐徐拉开,展现在我们面前。整个故事在作者的笔下,由租客的视角,带着好奇与探索之心,怀着和藏在书后默默关注的读者同样的心态,迫不及待的想要从女仆奈莉的口中得知故事全貌。

在租客口中,“呼啸”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形容词,形容这个地方在风暴的天气里所受的气压骚动。作者借租客之口,缓缓道出呼啸山庄的特点。枞树与荆棘因狂风的威力向着一个方向倾斜,窄小的窗子深深地嵌在墙里,寥寥数语,便刻画出呼啸山庄独有的特色。而文中细致的环境渲染亦是数不胜数,着力于细节的环境描写,带领着读者走入此地,给其以身临其境之感。

内容上,这部作品采用了倒叙的方式切入,把整个故事的全貌与细节点滴展示。人物与由人物相互接触碰撞所产生的火花而形成的故事,构成了这部作品的主要内容。且不论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其深意,但看作品人物塑造,便是大有乾坤。

文中出现的人物众多,作者却可通过话语描绘,勾勒出一个个拥有鲜活形象且极具复杂个性的角色。其他作品中的人物角色或许可以通过一两个词汇进行概括,一定程度上也显得作品人物脸谱化,单一化与平面化。而这部作品中的人物立体且丰满,从主人公到文中出现的每一个重要角色,性格都是复杂多变的。

他们不似如女主人公凯瑟琳,她时而友爱,时而狂暴,时而温柔,时而激动,时而深情款款,时而任性率性。乡间景色的粗犷美吸引着她,也塑造了她,可她仍无法拒绝画眉田庄的优雅生活。在追逐自然的本性与凡尘俗世浮华的欲望中纠缠,导致了她人生的悲剧。而男主人公亦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有幸获得在课堂饰演他的机会,在此过程中,我仿佛深入他的内心,成为了他,感受到他内里呼啸而过的狂风与潜藏的深情。

求而不得,是怪谁?最亲近的爱人亦或是这个时代?说他残忍,恶毒,心思缜密,个性阴沉,心狠手辣,我们无可反驳。而他内心深处潜存着无限的柔情和伟大的爱情,正是这一份坚韧细腻而又狂热的爱,支撑着他,充盈了他的整个人生,给灰暗与黯淡的生命添上了一抹色彩。从复仇到回归,探讨了人性,也走过了生命。

人物与人物之间如藤蔓相互缠绕,不断产生故事,渗透到各自的生命中去。好似奈莉,旁观了这一切却也参与了这一切,把自己毕生的情感也奉献给了山庄与庄中人。情感上,作品层层深入,层层铺垫,在交代清楚时代、环境、人物性格等背景后,通过人物间的故事,吐露出其中的爱恨情仇。如同人物复杂的性格,人物间的情感亦是剪不断,理还乱。而关系错综复杂,情感却纯粹浓厚,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如暴风骤雨,深沉、激烈、狂热,超越生死。

此番情感展露,剖析了人性善恶,也揭露了社会丑态。灵魂在绝望与压迫中扭曲,在情感中相互折磨,在煎熬中苦苦挣扎;而不屈的反抗与忠贞的爱点亮了希望,使灵魂得到净化与救赎。

影视作品的风格则截然不同。随着影视技术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各部《呼啸山庄》电影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内容上,1939年的作品中,呈现出主流商业电影的特点,把电影定位为爱情故事,并把原著中人物复杂的情感与叙事单一化,为迎合主流价值观,生硬的改变了人物形象,也使得作品庸俗化。

1992年的作品则在女权运动兴起的背景下,突出了凯瑟琳等女性角色的形象,以强调女性的自我形象为核心。在后来的发展中,随着时代主题的不同,影片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分别以影视形象讨论了种族问题等内容。每部影视作品故事核心相同,而在叙述中又讲述了不同的内容。情感上,影片不同程度的将情感单一化,为突出影视矛盾冲突,着力选取一个点进行了渲染。

受限于影视的篇幅与画面带来短暂视觉冲击的表现手法,影片通常选取了最具特色或受导演主观影响最希望表达的部分进行展示。结构紧凑,情节简洁,避免了小说的松散叙事,更好的将一份快餐传递到观众面前。就如同1939的获奖影片,简单的讲述了男女主角之间的爱情故事。影片表达的内容直接取决于导演心中的主题。而2009版的电影亦是省略了部分人物,展示的细节未与原著完全契合,也带来了人物形象与情感表达与原著的细微差异。而影视作品本就是一次再创作,即使与原作联系再过密切,也无法完全还原甚至替代原作。

(二)形式手法上

呼啸山庄值得摘抄的句子(呼啸于视觉的盛宴与文字的筵席)(4)

这部作品在文学手法中所使用的手法具有当时的时代特点。一部伟大的作品需细细品读,方可发现其中蕴含的美与所要揭示的时代意义。这部作品在手法上不可不谓种类繁多且经典,为多种手法表现的典型案例。运用象征的手法,作品展示出时代背景下阶级矛盾与不同阶级间的对立和冲突。

单从“呼啸山庄”与“画眉田庄”这两个故事诞生地的命名来看便内涵深刻。呼啸山庄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展现了崇尚自由主义的中产阶级的特征。而画眉田庄安静祥和,高雅豪华,体现出传统贵族阶级的态度。

从艺术特点来看,作品具有独特的美学风格与特色,通过曲折的情节与粗暴的特色展现了粗犷美的同时也具有尼采悲剧哲学特点。在作品风格上,本书具有典型的哥特式风格,通过营造神秘恐怖,阴郁苍凉的气氛与同类型人物性格的塑造,刺激了人们的感官,使小说跌宕起伏而不觉一丝沉闷。这也是那个时代作品的典型特色之一,并使我们在品读作品时以此打开了欣赏欧美同类文学的大门。

与文学相比较而言,影视的形式与手法则显得清晰可见。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首先从技术层面与视觉呈现来说,影视有了黑白到彩色的变革,1939年的第一部作品发展至今,影片由黑白片转变到具有3D、4D效果的数字化时代。在技术的进步下,观众能够通过彩色影片,观看到更加真实的19世纪英国社会风貌与栩栩如生的景物。

另外,在拍摄、剪辑以及镜头语言的表达方面,随着电影拍摄手法的进步与商业化经营的推动,电影在故事的讲述方面与镜头语言的处理手法显得更加纯熟。从1939年单一的故事表达到后来影片复杂的情节推动与主题呈现,拍摄剪辑技术和手法的进步给故事的更好的表达起到了推动作用。最后,演员的饰演与表达方法的改变也会给观众对作品的理解带来不同的体验。

三,文学与影视作品中呼啸山庄的异同

(一)相同点

无论形式如何创新,一部作品的核心与灵魂是始终不变的。在小说的描写与影视的再创作中,始终不改的便是作品的主题与情感。呼啸山庄的灵魂与主题,在我看来,在于对自由的呼唤与想往以及人性的迷失与回归。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影视作品,都从各个角度对主题进行了展现与探讨。

而作品的情感内核则更加清晰明确,则是男女主角之间的爱恨纠葛。即使影片在对情感的展现中,弱化了恨意而突出了爱情,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如何改编,凯瑟琳与希斯克里夫之间的浓烈情感,两人对爱情的追求以及作品想要表现的对真挚爱情的歌颂始终是文学与影视作品共同以浓墨重彩表达的内容。

呼啸山庄值得摘抄的句子(呼啸于视觉的盛宴与文字的筵席)(5)

(二)不同点

由于各个版本的电影差异,电影展示的人物性格会有很大差异。在前文的分析中,我从各个角度和方面对此进行了探讨。在此处,我将针对前文中的分析进行总结。总的来说,我认为他们之间的不同在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表达方式的不同及其带来的体验效果差异。

电影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从视觉角度呈上一份盛宴,从画面、音效、场景变换等角度全方位展示着小说通过文字所呈现的筵席,以旁观的视角展示着人物的内心世界。从希斯克里夫的表情与动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内心的挣扎。

而文学如同一场独白,我们从主观的视角直接走近人物内心,体会他们的情感。其次,影视作品在对文学进行改编的过程中,加入了时代背景的特点与导演的个人视角,从而呈现出原著所未表达的主题与内容。

四,总结:呼啸于文字与视觉之我见

文字和视觉因表达方式不同,给人带来了不同的感受和体验。而《呼啸山庄》这一部经典作品,无论是在文学还是影视中,都散发着无可比拟光彩。在观赏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中,都应结合时代背景与特征进行理解。在文学与影视转换中,我们能够开启不同感官,感受到同样的情感与作品亘古不变的精彩。品读作品,且体味这份呼啸于视觉的盛宴与文字的筵席,领略这部经典作品《呼啸山庄》的无穷魅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