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孙子兵法绝对涨知识(被狂飙带火的孙子兵法)

近期,电视剧《狂飙》热播,带火了一部两千年前的兵书——《孙子兵法》。剧中的高启强从中钻研出了谋略与决策之道,身份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人在追剧之余开始阅读此书,“读《孙子兵法》 品启强人生”一时成为网络热梗。

读懂孙子兵法绝对涨知识(被狂飙带火的孙子兵法)(1)

《孙子兵法》到底是怎样的一部书?今人应该怎样阅读?如何正确应用于实际生活?2月2日,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常务理事黄朴民先生在直播中为观众解读《孙子兵法》的读法,以及它对于当代人的智慧有怎样的启迪。

读懂孙子兵法绝对涨知识(被狂飙带火的孙子兵法)(2)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常务理事黄朴民

《孙子兵法》为何能脍炙人口?我们能从中读什么?

黄朴民在直播中指出,《孙子兵法》的地位和影响,可以用 4 个最来概括。

第一,是最早的。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

第二,是最好的。《孙子兵法》真正能立住是因为它的质量好。

第三,是最广的。高启强是中国人可以学,外国人也可以学。《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是一个中国文化与世界军事文化进行对话交流的重要资源和平台,也是外国人了解中国战略文化、传统兵家文化的重要窗口,它已经有了世界性的意义。

第四,是最活的。《孙子兵法》讲的是哲学,哲学是方法论,不单是军事领域里可以用,其他领域也可以用。它的生活哲学,是我们天天在接触的。

其他兵书为什么不像《孙子兵法》这么脍炙人口?黄朴民认为重要原因有两个。

第一是《孙子兵法》的文字很好,它是非常精彩的文学作品,大家熟悉的“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知已知彼,百战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都是排比句,对偶句。它的文字应该和《老子》《庄子》《论语》《孟子》在同一个档次。孔子讲得对,“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所以要传下来,首先文字要漂亮。

第二条是,绝大多数的兵书,写的都是一些战术性的问题。随着武器装备的发展、作战样式的改变、军队编制体制的调整,战术就成为过眼云烟、时过境迁了。《孙子兵法》当然也有很多战术内容,但是《孙子兵法》最根本讲的是战略。战略是宏观的、抽象的,超越时空的。“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永远不会过时。古今中外打仗,要了解对手,了解自己,了解天时、地利,这永远不会过时,所以它是战略。

战略是什么?黄朴民介绍他在军事科学院工作的时候,战略学是必读的一个重要内容。战略是指导战争前局的方略。短短一句话,有四层意识在里面。首先,战略是为战争服务的。第二,战略所面对的问题是全局的,不是局部的;是长远的,不是眼前的;是根本的,不是直接性的。第三,战略的性质是指导的、决定性的、引领性的、方向性的、规范性的。最后它是方略,方针和策略。战略不是挂在墙上那种大而无当的东西,而是在实战当中可以操作,可以落实的具体的方针和策略。

读懂孙子兵法绝对涨知识(被狂飙带火的孙子兵法)(3)

孙武画像

今天读《孙子兵法》应该怎样读?需要避免哪些误区?

直播中,黄朴民提到,我们读者不能像高启强一样走斜路,要走正路,应该避免以下这些问题。

第一个误区就是过分地强调谋略、阴谋诡计,把《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等同起来。

《孙子兵法》当然讲谋略,但是它更重视实力建设。实力是基础,实力为本,谋略为末。实力为体,谋略为用,体用关系是这样的。只有实力足够强大,做大自己,做强自己,才能牢牢立于不败之地。

《孙子兵法》尊重实力是尊重客观规律性,运用谋略是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客观要变成统一的。不要片面地强调它是本谋略的书。

第二,不能把兵法同商业的运作、经营管理完全等同起来。

现在好多人都要把《孙子兵法》用到商业上、经营上,《孙子兵法》讲的哲学的道理,(放到)商业上,比如抓大放小,突出重点,把握关键,行动迅速,组合团队注重素质培养,都对。但是应该注意到兵法有个兵字,这是解决战场上敌我矛盾的斗争策略。在战场上,为了夺取胜利是可以用些阴谋诡计,竞争是你死我活的敌我矛盾。

现在我们这种商业竞争、合作,也有矛盾。但是这个矛盾性质不一样,它是人民内部矛盾。如果你把对付敌人的手段,坑蒙拐骗都用到商业上,那就是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道德就会没有底线,游戏会没有规则,那是很恐怖的一个社会。所以孙子的功利原则有它具体的方面,但是不能乱用。在绝对的胜利之上,还有绝对的道义。

第三,国学是个整体,不要孤立地有选择性地学。譬如高启强为什么读《孙子兵法》变成坏人了?他《论语》《老子》《道德经》没有好好读。读《论语》,你能知道做人的底线在哪里,道德规范,孝敬大人,友爱朋友,尊重领导,关心同志。

第四,要跟世界的兵书学。我们的国学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学。所以在读《孙子兵法》的时候,有空也看看西方的《战争论》《战争艺术概论》,对人帮助很大。天下东西是贯通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的如鱼得水。

“料事能准、遇事能忍、出手要狠、善后能稳”

直播的最后,黄朴民老师送给大家四句话,是他为《孙子兵法》总结的16 个字:料事能准、遇事能忍、出手要狠、善后能稳。

料事能准,指所有的事情,决策或者行动当中,一定要看清楚,前面要有战略上的睿智,你才能分析利弊。只有睿智,你才会防范于未然、积极去收集各种信息数据、客观地去评估竞争的多方或者双方的实力对比、选择正确的战略突破口。

遇事能忍,孙子讲时机不到,你如果硬出头,那么枪打出头鸟,你会成为矛盾焦点,众矢之的,两面受敌,会很被动。时机需要恰到好处,见好就收放自如。

出手要狠,当时机成熟了,原来的防御不是消极的防御,是为反攻为目的的积极防御。

最后,善后要稳。孙子特别有忧患意识,顺境当中最容易出问题,高启强见好久收就不至如此。所以要适当善后,善于妥协是最大的战略智慧。

编辑 | 刘奇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