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海姆立克急救法2岁图(韦纳归因理论中的超实用育儿方)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会经历成功,也会经历失败,这都是成长必然会有的经历。孩子对于那些经历过的事情怎么进行归因会对情绪,自信心,学习行为等构成不小的影响。

婴儿海姆立克急救法2岁图(韦纳归因理论中的超实用育儿方)(1)

韦纳的归因理论概述

想要从归因理论中得到家庭教育启发,首先就得知道"归因"是什么意思。归因就是指根据有关的外部信息,线索判断个体的内在状态,或者根据外在行为表现推测行为原因的过程,也叫作归因过程。

韦纳(B.Weiner,1935),是美国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发展了比较著名的归因理论。

韦纳认为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可以分为三个维度:

  • 第一个是成败的原因是内在原因还是外在原因,也就是内外源,比如能力就是内在原因,运气就是外在原因。
  • 第二个是稳定性维度,也就是这个决定成败的原因是经常发生的还是偶然发生的。
  • 第三个是可控性,就是说,行为动因是否可以控制,比如努力就是可控的。

婴儿海姆立克急救法2岁图(韦纳归因理论中的超实用育儿方)(2)

归因的稳定性会影响人们对于下一次结果的预期,人们对于下一次结果的预期结果就和上一次一样,反之就和上一次可能不同。

归因的内外源维度会影响个体对于成败的情绪体验。比如说孩子没有取得好成绩,他将取得不好的成绩归为内在原因,那他会体验到挫败,自责;将取得不好的成绩归因于外在原因,他就会很快从失败之后不好的情绪中恢复过来。

归因的可控性维度则会直接影响接下来的努力程度。比如,孩子认为这次取得好成绩是因为自己努力了,那接下来的学习便会更加努力。

婴儿海姆立克急救法2岁图(韦纳归因理论中的超实用育儿方)(3)

此外,还有一种归因方式需要作为家长的特别注意,那就是孩子将失败归于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这样的归于方式会让孩子产生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的结果就是个体消极地面对生活,经常没有意志力,信心去战胜困境,而且十分依赖别人的意见和帮助。孩子就容易感到内疚、沮丧和自卑,认为无论尽多大努力,都将难以提高自己的达到成功,对活动失去兴趣额,不愿做尝试性努力,得过且过的心灵偏差,从而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构成了不小的阻碍。

婴儿海姆立克急救法2岁图(韦纳归因理论中的超实用育儿方)(4)

家庭教育启发

1、夸奖孩子的原因要具体

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都掌握了鼓励式教育的方法,但是大多都只会说"你真棒","你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这样的鼓励虽然能够给孩子带来愉快的情绪体验,但是对于孩子的发展起到的作用就没有那么大了。

这个时候应该怎么说呢?

我来举个例子,当孩子取得了不错的考试成绩,作为家长的你,应该和孩子分析这次取得好成绩的原因,比如说"因为你前一段时间的努力学习所以取得了这次的好成绩,我们要继续努力哦"。这样和孩子讲,他就知道努力是可以自己控制的,并且努力可以取得好成绩,得到父母的认可,接下来孩子在学习,生活过程中通过努力达到自己的目标,从而获得良好的发展。

婴儿海姆立克急救法2岁图(韦纳归因理论中的超实用育儿方)(5)

2、创设适当难度,让孩子在活动中体验到努力就会取得成功

首先要了解孩子现在的水平,然后寻找到那种在孩子水平之上,可以通过努力就能成功的活动目标,就是"孩子跳一跳能够到的目标"。

比如,家庭出游,摘果子,这个时候家长就可以根据孩子的身高选择一个孩子能够通过几次跳跃就能够到的果子,然后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得到果子。在学习上也是如此,比如孩子的考试成绩是65,家长就鼓励孩子努力学习,定下一次考到70的目标。当孩子达到目标时,家长要强调这是孩子努力的结果。

婴儿海姆立克急救法2岁图(韦纳归因理论中的超实用育儿方)(6)

3、正确使用"别人家孩子"的例子

当孩子看到和自己水平相仿的示范者通过努力取得成功,就会增强自我效能感,觉得自己通过努力也能取得成功。

当家长想用"别人家孩子"取得成功的例子来激励孩子时,不仅要讲述"别人家孩子"取得的成就,还要讲"别人家孩子"取得成绩的原因,和孩子一起分析、对比"别人家孩子"的前后变化,引导孩子对于"别人家孩子"的成功做正确的归因——努力的结果。

婴儿海姆立克急救法2岁图(韦纳归因理论中的超实用育儿方)(7)

4、了解自己的孩子,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就是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孩子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采用适合孩子的方式进行培养,根据孩子的不同归因风格来进行正确归因引导。

比如孩子将成败归于内在原因,家长就应该注意对孩子能力的肯定,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果孩子将成败归于外在原因,就要多强调内在的努力,不能将所有的成功或者失败归因于运气的好坏,任务的难度等,这样才有利于孩子在进行正确的归因。

婴儿海姆立克急救法2岁图(韦纳归因理论中的超实用育儿方)(8)

5、避免造成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都有不小的负面影响。如何让避免习得性无助呢?我有以下一些建议:

A. 给孩子设立的目标要明确,具体,适当。

要认识到孩子认知水平发展的有限性。在生活中,家庭教育中。必须认识到孩子思考问题的当时与承认是不同的,要根据孩子目前的认知技能水平提供适宜的活动。

如果目标设立的不恰当,难度过大,在孩子活动中,可能家长就会有意无意的对孩子进行负面评价,比如"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都不会"等等。经过一段时间,孩子就会对自己的能力给与过低的评价,在面对新的,有难度的活动时,会表现出退缩,逃避,不愿意尝试。

婴儿海姆立克急救法2岁图(韦纳归因理论中的超实用育儿方)(9)

B. 及时反馈,给予孩子积极的评价。

有评价的效果比没有评价好,积极的评价比消极的评价效果好。给孩子的行为进行评价,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家长关注,给积极的评价,对于孩子的自信心,自尊都有积极的作用,从而对于避免习得性无助有积极影响。

婴儿海姆立克急救法2岁图(韦纳归因理论中的超实用育儿方)(10)

C. 教孩子正视失败

爱迪生曾经说过,"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当孩子初次体验失败时,会表现的很沮丧,不能接受这个结果。

这个时候,家长就要教会孩子正视失败。从失败中找到原因,让孩子了解到成功或者失败都是正常的,自己可以做的就是从中吸取经验,在下一次有所进步。

婴儿海姆立克急救法2岁图(韦纳归因理论中的超实用育儿方)(11)

小结: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题,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帮助孩子养成正确的归因方式,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积极的作用。以上就是我从韦纳的归因理论中得到家庭教育启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我是水Mu育儿,感谢大家对文章的支持,有什么建议可以在留言区评论哦~@水Mu育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