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试讲教案(高校辅导员面试)

高校辅导员面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维护》--试讲稿

铁树老师面试辅导 原创编辑整理

开场白: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五号考生,今天试讲的题目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维护》,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上课!同学们好!

高校辅导员试讲教案(高校辅导员面试)(1)

一、导入

各位同学,有没有这个感觉:我上大学啦!终于摆脱父母的“谆谆教诲”摆脱老师的“形影不离”,可以放飞自我!但是真正到了大学之后,又感觉那么的不自在:想家!竟然还有厌学的节奏?与宿舍和周围的同学似乎还有说不清的小小矛盾?恋爱搞得像是地下工作?一连串的问题在困扰着我们......

今天我们开始研究一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维护》。

二、新授:

我们大学生刚进入成年,生理成熟,心理尚未成熟,但各种能力的发展到了爆发期,最易出现心理问题。因此,应提高你们的心理问题预防意识、调适意识和心理保健意识。而要提高这种意识,除了要了解心理现象、心理发展规律和大学生心理特点外,还要了解常见的心理问题,只有认识哪些是常见的心理问题,才能进一步提高心理保健意识、心理问题预防调适意识,从而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我们首先来研究一下当前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症状:

一、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症状

心理问题按照严重程度,可分为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三种。

(一)心理困扰心理困扰是心理问题最轻的一种,一般可自愈,有时辅以心理咨询治愈会更快。心理困扰与大学生有密切的关系,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主要有以下六种问题。

1.环境适应问题

有的大学生入校前没住过校,在家生活的一切由父母包办,入校后猛然全靠自己,这种依赖和独立的心理反差使他们难以适应,于是产生想家、孤独感等心理困扰;有的对大学学习门类多、量大、自主性强、上课地点不固定等特点不适应,个别学生甚至半个学期过去了还记不住自己的上课地点;还有的入校前没过过集体生活,乍一过集体生活感到不习惯等。

2.学习心理问题

大学生的常见学习心理问题主要是厌学问题和考试焦虑问题,高职高专学生表现尤甚。通过对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2013级419名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对学习的态度从一般到酷爱的有305人,占72.8%,其中多数是好的和比较好的,但有点厌学至特别厌学的有52人,占12.4%;有考试焦虑症的78人,占18.6%;考试成绩不合格的55人,占13.1%。有厌学心理问题的表现是经常逃课,或课上课下无休止地用手机或电脑玩游戏,不能专心听讲和看书学习。

3.人际沟通问题

学生在高中主要是埋头学习,人际交往少而窄。进入大学后人际关系圈子猛然扩大,不少学生在心理上不太适应。有的不会沟通,存在交往沟通心理障碍,感到孤独;也有的以“我”为中心,处理不好人际关系,还有的因为来自不同地方,生活习惯不一样,风俗习惯不同,性格不同等而合不来,甚至引起矛盾,出现纠纷等。

4.恋爱与性心理问题

大学生刚进入成年,生理成熟,性心理并未成熟,所以会出现性冲动,而不会排解。有的对异性出现爱恋,但不知如何表达爱情;有的缺乏应对情感挫折的心理素质,一旦恋爱受挫,则出现苦闷、抑郁等心理问题;有的不能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习的关系,不同程度地因恋爱影响学习;也有的未婚同居,因为性知识匮乏造成怀孕,引起恐惧、焦虑等心理问题。

5.网络心理问题

网络自1994年传入中国以来,已成为大学生不可或缺的学习、交友、购物、娱乐等重要的生活工具。网络在给大学生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沉迷网络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2014年4月初我们对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2013级727名高职高专学生上网情况进行了测试,测试的结果表明:认为上网有时影响甚至严重影响学习的有194人,占26.7%;有点影响甚至严重影响心理健康的有101名,占13.9%;与同学关系有所疏远以致影响团结的有45名,占6.2%。

6.就业心理问题

多数高职高专学生只顾学习,不预先确定就业方向,更没有就业的心理准备和就业知识、实践经验及技能准备,到择业时往往懵懵懂懂,只能碰运气。这是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最常见的心理状态。

高校辅导员试讲教案(高校辅导员面试)(2)

(二)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是重于心理困扰,必须通过心理咨询调节,有时还需配合药物治疗才能治愈的一种心理问题。心理障碍主要有神经症和生理心理障碍。

1.神经症神经症是由于大脑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一组心理障碍的总称。除分离转换性障碍外没有精神病的症状,它主要表现为烦躁、紧张、焦虑、恐怖、强迫症状、疑病症状、心情抑郁或分离症状、转换症状等。具体包括:

(1)抑郁症。在情绪上常感到悲伤,觉得心情压抑和苦闷,并伴随焦虑、烦躁及易怒等症状;在认识上表现出负性的自我评价,夸大自己的缺点、自卑、内疚,常回忆不愉快的事或遇事往坏处想;对生活兴趣明显减退,甚至丧失业余爱好,不愿参加娱乐消遣;不愿与他人交往,社交时缺乏自信,严重者悲观失望;有的还有明显的厌食、失眠等症状;在学习上懒散被动,言语动作迟缓,思维迟钝,反应慢,对学习缺乏信心,成绩下降。大学生属于抑郁症的易感人群,我国大学生中抑郁症患病率为13.3%~79.9%。

(2)强迫症。强迫症的症状是反复出现某些观念、意象,或反复做某种动作。这既非外力所致,又非本人所愿,患者常感到焦虑、痛苦。明知这些是不合理、不必要的,却难以摆脱。强迫观念、意象有:强迫回忆、强迫联想、强迫疑虑、强迫性穷思竭虑和强迫性对立思维。强迫动作如:强迫意向、强迫性计数、强迫性检查、强迫性洗手、强迫性仪式等。

(3)焦虑症。焦虑症的生理症状有:呼吸困难、出汗、心悸、发抖、肚子不舒服、肌肉紧张等;情绪症状有:紧张、不安、恐惧、担心、烦躁、易怒、痛苦感等;认知思考症状有:过度担心、难集中注意力、脑中一片空白、害怕失去控制和现实感等。焦虑症与正常焦虑情绪反应不同:第一,它是无缘无故的,没有明确对象和内容的焦急、紧张和恐惧;第二,它是指向未来的,似乎某些威胁即将来临,但是患者自己说不出究竟存在何种威胁或危险;第三,它持续时间很长,如不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几周、几月甚至迁延数年难愈。高职高专学生在这方面主要反映为考试焦虑,但称得上焦虑症的还不多。

(4)疑病症。疑病症又称疑病性神经症,指对自身或征象做出不切实际的病态解释,致使整个身心被由此产生的疑虑、烦恼和恐惧占据的一种神经症。特点是患者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不必要地过分关注,坚信自己患了某种躯体疾病,症状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或对症状感知得极为具体、描述逼真。因此患者烦恼、焦虑,四处求医,检查结果无不良反应后,仍不信服。

要确诊为疑病症,四个条件缺一不可:一是自己害怕患有某种疾病;二是反复就诊仍不放心;三是自己内心非常苦恼,不能正常工作生活;四是上述症状连续出现3~6月甚至更久。

疑病症患者病前常有过分关注自身健康,要求十全十美或有固执、吝啬、谨慎等性格特征。男性患者病前常具有强迫人格,女性则与分离转换性障碍有关。心理社会因素的强化也起一定作用。

高校辅导员试讲教案(高校辅导员面试)(3)

2.生理心理障碍

生理心理障碍是指病因以心理社会因素为主要原因,临床方面以生理障碍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一种心理障碍,包括进食心理障碍、睡眠障碍和性心理障碍等。

(1)进食心理障碍。歪曲的身体意象和病态地追求完美,是大学生发生进食心理障碍的主要因素。

(2)睡眠心理障碍。世界卫生组织对14个国家15个地区的25916名在基层医疗就诊的病人进行调查,发现有27%的人有睡眠问题。据中国睡眠研究会公布的最新睡眠调查结果,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为38.2%。吉林医药学院的校医卢春生对大学生睡眠状况的调查结果是,大学生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5.74%。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健康标准,但人们对睡眠的重要性仍然缺乏必要的认识。2001年,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主办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发起了一项全球性的活动,将每年的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以此唤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质量的关注。高职高专大学生的睡眠心理障碍问题也应引起足够重视。

(3)性心理障碍。性心理障碍又称性变态,共同特征是不能引起常人性兴奋的某些物体或情境,如女人用过的内衣、手帕等,对性心理障碍者有强烈的性兴奋作用,主要临床表现有露阴癖、窥阴癖、易性癖、恋物癖等。这些患有性心理障碍的病人,并不是道德败坏,也不是性欲亢进。相反,有此障碍者多数性欲低下,甚至对正常的性行为不感兴趣。他们有的不结婚,有的虽结了婚,性生活也极少或很勉强,常常逃避。他们能适应一般社会生活,但在人格上表现为内向、不善交际、害羞、文静。他们常对自己因性心理障碍而触犯社会规范的性行为深表悔恨,但由于克制力较弱,常为性欲满足难以自控,从而做出违反社会道德规范的事情。

(三)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重于心理障碍。患了心理疾病,前期以药物治疗为主,康复期则须配合心理咨询。

1.心境障碍心境障碍又称双相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情感高涨—躁狂、情感低落—抑郁交替出现。严重者称为情感性精神病。其特点是,出现两次或多次情感异常,活动水平明显紊乱。其中至少有一次心境高涨,精力和活动增加;另一次情感低落,精力减低和活动减少。双相情感障碍可以治疗,并有康复可能。通过药物结合心理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重新开始正常生活。

2.精神分裂症

某大二女生,学习成绩良好,为优秀生,三个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失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主动要求家长给介绍男朋友;两个月前发展到不去读书,在街上闲游;住院前一个月常半夜高歌、自言自语、扮丑脸、做怪动作、照镜子、痴笑,有时头插鲜花,将家中玻璃窗打碎,自打耳光,哭笑无常,讲话前言不对后语,无故咒骂母亲,言语粗鲁。这是典型的精神分裂症案例。精神分裂症是以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病,多发于16~40岁的人群。精神分裂症无器质性病变,属功能性精神病,无意识和有智能方面的障碍,发作时影响行为能力,还会反复出现言语幻听、思维破裂、思维中断、言语不连贯等现象,出现思维内容贫乏、思维被插入、被控制、被洞悉、被广播等幻觉。

生活中人们经常把精神病患者称为“神经病”,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神经病”是生理疾病,是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半身不遂、口歪眼斜等。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杰出理论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患了卢伽雷氏症(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就是神经病,为此他被禁锢在一张轮椅超过半个世纪。但他精神正常、智力超群。所以,“神经病”和“精神病”两者有着本质的差异。其区别主要是:

(1)“精神病”的症状更为严重,会出现幻觉、思维障碍、妄想、情绪情感障碍及意志行为障碍等重型精神病症状;而“神经症”症状较轻,主要是情绪失调、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

(2)在社会适应状况上,“精神病”社会适应功能丧失,工作、人际交往和起居都受到严重影响;而“神经症”患者只是部分适应不良,能坚持工作、学习和生活。

(3)在人格上,“精神病”有明显人格改变;而“神经症”有部分的改变,但不特别严重。

(4)在自知力方面,“精神病”患者发病期丧失自知力;而“神经症”有自知力,能认识到自己心理异常,有求治的愿望和动机。这一点是区分“精神病”和“神经症”的关键。

三、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症状,希望咱们的同学正视正视这些问题,当然也不要谈虎色变,只要我们正确、合情合理处理,我们一定会拥抱我们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

四、课业:课后请咱们各个班级自己组队,进行一个调查:大一新生心理问题统计并给出解决方案。

这节课我们上到这里,下课!

尊敬的各位老师,我的试讲到此结束,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