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诗七子之歌(跨越94年的时空对话)

文|小鹿学长

温馨提示:全文共计约2700字,阅读需用5分钟


你可知Macau

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 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

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那三百年来

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

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啊母亲

我要回来 母亲 母亲


爱国诗七子之歌(跨越94年的时空对话)(1)

澳门·大三巴牌坊

20年前,一曲《七子之歌》湿润了海峡两岸无数同胞的眼睛。这首由著名爱国诗人闻一多先生作词,当代作曲家李海鹰作曲,澳门培正中学二年级学生容韵琳演唱的歌曲,很快传遍大街小巷,成为中国人民心中永恒的经典。20年后澳门回归20周年的庆祝晚会上,被誉为新一代传唱人的龙紫岚将接过容韵琳手中的火炬,再一次为祖国母亲唱响《七子之歌》。


一首歌曲,将三代人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谱写了一段跨越94年关于家国情怀的佳话。


01 山河破碎,爱国诗人奏响时代的强音


出生于书香门第闻一多,自幼醉心于美术和古典诗词,在清华留美预备学校(今清华大学)求学期间,闻一多目睹了家国破灭、民不聊生的悲惨景象。“五四运动”爆发后,闻一多满腹悲愤,毅然投身于为国奔走的民族斗争中,成为“五四”新文艺园中的拓荒者之一。

爱国诗七子之歌(跨越94年的时空对话)(2)

1925年3月,身在美国留学的闻一多感念祖国命运,怀揣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对祖国人民深沉的爱意,以《诗经·凯风》为蓝本,创作了《七子之歌》等多篇爱国力作。


读《出师表》不感动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不孝;古人言之屡矣。余读《七子之歌》,信口悲鸣一阙复一阙,不知清泪之盈眶,读《出师》《陈情》时,固未有如是之感动也。今录出之聊使读者一沥同情之泪,毋忘七子之哀呼而已。——《清华周刊》吴嚷

爱国诗七子之歌(跨越94年的时空对话)(3)

在先生心中,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如同祖国母亲的七个孩子,在外国列强的巧取豪夺下,被迫与祖国母亲分离。先生念之,凄苦之情油然而生。但强盗只能掳走他们的肉体,孩子的精神与灵魂将永远与母亲同在。


1925年5月,先生提早回国,不想正好遭遇五卅惨案,义愤填膺的闻一多将《七子之歌》和数首爱国诗歌,刊发在《现代评论》上,奏响了他坚守正义、向邪恶开战的最强音。


02 回归祖国怀抱,8岁小女孩传递游子对母亲深情的呼喊


结束了300多年的离家之痛,澳门将在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为了迎接这一历史性的时刻,中央电视台特意拍摄了一部关于澳门历史、经济、文化及回归历程的专题纪录片——《澳门岁月》,导演李凯无意中读到闻一多先生这首《七子之歌》,当即决定将其作为《澳门岁月》的主题曲歌词。


之后,李凯又几经波折找到了出生于广东南朗的作曲家李海鹰谱曲。南朗与澳门仅一水之隔,从小耳濡目染澳门风土的李海鹰对澳门有着特殊的情怀,他的曲谱与《七子之歌》有着天然的粘合度。

爱国诗七子之歌(跨越94年的时空对话)(4)

词曲都已敲定,演唱者成为关键。当时年仅8岁的容韵琳,从几千名小学生中脱颖而出,成为《七子之歌》的传唱者。小韵琳普通话并不特别标准,但正是因为她独特的澳式发音和饱含魅力的童音,将台湾同胞对祖国母亲的深情厚谊,表达的淋漓尽致,触动了每一位华夏子孙的内心。


小韵琳当时对《七子之歌》的歌词并不十分理解,只是听爸爸妈妈讲过很多祖国的历史,但澳门回归,大家高兴,小韵琳也跟着高兴。后来,北京、上海、杭州、大连……很多城市都留下了容韵琳的歌声,在不同城市旅居后的容韵琳,对祖国也有了别样的情愫。


高中时期的容韵琳,早已出落的亭亭玉立、落落大方,她理想可以到内地念师范大学,然后回澳门母校教书。她说当老师是她从小的梦想,因为老师可以交给学生很多东西,非常伟大。不过容韵琳最后上了澳门大学的工商管理系,毕业后成了当地特区政府的一名公务员,继续参与到助推澳门发展,维系海峡两岸和谐稳定的事业中。

爱国诗七子之歌(跨越94年的时空对话)(5)

“从小到大,每次唱起《七子之歌·澳门》时,总觉得好感动,也好自豪,因为我是在为祖国歌唱,在为澳门歌唱。”


20年的歌唱,20年的感受,家国情怀早已融入容韵琳的血肉,成为她身体里不可磨灭的印记。


03 20年的荣耀接力,争做新时代《七子之歌》传唱人


“20年前,1999年在大三巴牌坊前,有三百位哥哥姐姐,一起合唱了一首动人的歌曲,我在想,今天他们都在哪里,他们都在做些什么呢,我有一个小小的心愿,如果你是当年合唱团的成员,如果你刚好又听到了我的声音,或者在网络上看到这个消息,那就一起加入我们吧,一起重聚在大三巴,再一起为祖国唱响《七子之歌》。”


发出这段邀请的,是《七子之歌》新一代传唱人龙紫岚,她也是容韵琳的同校小学妹。“20年前,是我们培正中学的容韵琳姐姐领唱,20年后,我能领唱,觉得自己特别幸运,也特别感动。”

爱国诗七子之歌(跨越94年的时空对话)(6)

紫岚的妈妈从小学习民间舞和京剧,后来进入北京舞蹈学院学习;姑姑从小学习古琴和古筝,后进入中国音乐学院学习。在母亲与姑姑的熏陶下,加之从小生活在中西文化交汇处的澳门,紫岚的心里早已经深深的埋下中华传统文化的种子。


小紫岚琴棋书画造诣颇深,小学六年级普通话已经非常标准,正是缘于出色的文艺才能,才让紫岚被选中,成为《七子之歌》新一代的传唱人。


虽然无法切身体会澳门被列强掳走时的悲伤,但紫岚目睹了澳门回归后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受到了回归母亲怀抱后,澳门散发出的勃勃生机。

爱国诗七子之歌(跨越94年的时空对话)(7)

12月20日的澳门回归20周年晚会上,龙紫岚将同20年前的容韵琳姐姐一样,在亿万万华夏儿女面前,再次唱响《七子之歌》。“我很开心能在澳门回归20周年这么重要的日子里,来唱这首歌。每次唱到‘我要回来,母亲’时,我的心情都很激动,因为就像要回到母亲的怀抱。”


20年的荣耀接力,小小年纪的龙紫岚已经做好准备从容韵琳手中接过传唱《七子之歌》的光荣使命,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在新时代的春风里,龙紫岚和她的《七子之歌》一定会焕发出新的活力。


爱国诗七子之歌(跨越94年的时空对话)(8)

在那个家国破碎、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坚定的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用他满腔的爱国热情和至死不渝的坚定信念,为我们谱写了《七子之歌》等一系列爱国主义作品,用他的鲜血诠释了无惧无畏的家国情怀。


74年后,闻一多先生呼唤了一生的澳门终于重归母亲怀抱。在这个历史性时刻,容韵琳用自己稚嫩的声音,将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意传遍大江南北,温润了每一寸曾经血红的土地。


94年后,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早已甩掉“东亚病夫”的帽子,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闻一多先生的梦想,真切的照进每一个炎黄子孙的生活里。当龙紫岚带着她的《七子之歌》再次出现在大三巴牌坊前,优美的旋律响起,我们仿佛看到闻一多先生和无数仁人志士灿烂的笑靥。

爱国诗七子之歌(跨越94年的时空对话)(9)

内地小朋友:老师说,今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那么澳门的小朋友,请问澳门是扇什么门?

澳门小朋友:内地小朋友,澳门就是我们啊!我们在一起!


三代人,跨越94年的时空对话,延绵传承一个世纪的家国情怀,让我们看到挺立的中国脊梁。“精诚所至,金石能开。”诚如斯,中华“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先生所望,只在朝夕!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认识作者:小鹿学长,梦想未死的老腊肉,白天扶贫,晚上码字,温暖别人,感动自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