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半命题苍凉之美(2022高考押题Ⅰ高频主题)

高考作文半命题苍凉之美(2022高考押题Ⅰ高频主题)(1)

更多高考中考小升初作文押题详见《何老师教中高考作文》主页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60分)

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新时代领路人

无审美能力者必无趣。——木心

审美的感官需要文化修养,借助修养才能了解美,发现美。——黑格尔

对于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与认识?请综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同学们“与美相伴,丰盈人生”,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点拨导写】

这是一则具有具体任务情境的名言组合式材料作文。

首先,我们来审材料。第一则材料是新时代领路人的话。这句话指出了美育的重要作用,也指出了当今教育在美育方面的方向。美育是为了让青少年一代身体健康成长,从而完成立德树人的核心任务。第二则材料是作家木心的名言,表明审美能力对人的重要性,它能增添我们人生的意趣,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美好。第三则材料是哲学家黑格尔的一句话,表明提升审美修养的重要意义。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和了解美。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关键词为“美”或“美育”,只要围绕人的审美或美育的目的展开,表达自己的积极看法,都是可以的。

其次,我们来审任务。写作任务是一篇演讲稿,要注意演讲稿的格式。主题是“与美相伴,丰盈人生”,要表现“审美”对人生的意义,并要对演讲对象提出自己的希望与建议。另外,要面对全校师生演讲,要注意与演讲对象的交流感。

【高分立意】

美能丰盈我们的人生

提升审美修养,涵养我们的心灵

美育对于青少年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美之馨香 氤氲人生

文/ 赵鑫雨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美之馨香,氤氲人生》。亲爱的同学们,此时此刻,我想请你们从繁重的学业中抬头,去思考;“美是什么?”

也许,美是许多人钟意的冷白皮、直角肩;也许,美是不向世俗屈服的特立独行;也许,美是心底可遇不可求的感动;也许,美无时无刻不与你相伴,你却始终在寻找她的旅途中。就像伟大的美国诗人纪伯伦曾说过的那样:“我们活着,只是为了发现美。”

我们该如何定义美?只有突破单一、狭隘的审美观念,方能领略美的多元化。

近日,东京奥运会的召开让中国奥运健儿的风姿频频登上热搜。不同于网上盛行的“白幼瘦”的审美倾向,奥运健儿小麦色的皮肤、健美的身姿,强有力地为美而正名——美是多元的。审美虽然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但在这个日渐开放包容的社会,审美的主观性本应得到更多的重视。但如今,不少整容商家却倒行逆施,在网络上大肆营销精灵耳,高颅顶等审美观念,将女性卷入容貌与身材焦虑之中。同学们,只有突破审美的狭隘,拥有多元化的审美观念,你才能见到这个世界上多姿多彩的美丽。

我们该如何寻找美?只有透过外在的皮囊,方能鉴赏内在的美。

伏尔泰曾有言;“外表的美只能取悦你的眼睛,而内在的美却能感染人的灵魂。”斯言不谬。拥有了美丽的皮囊,不一定可以被称为美,但拥有了丰富的内在,则一定可以熠熠发光。著名的主持人杨澜,多年如一日地苦练专业基本功,用广博的学识、丰富的文化涵养、开阔的眼界与胸襟,成为观众心中美丽的代名词。“若有诗词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同学们,外在的容颜终会被时光肆意雕琢,而内在的气质、风度、涵养则会经岁月淘洗而愈见风华。你丰盈内心,美将携星辰向你而来。

我们该如何欣赏美?只有对一切寻常事物保持敏锐,方能感知美的万种风情。

如果美会说话,她或许会告诉我们,她是远方云裘衣袖的流光,是彻夜悬挂银河的星海,是岁月更迭始终如一的四季,是浮生归依之处的桃源。这世间万物平野山丘,皆是美的化身。林徽因曾有言;“旬月里来去,日子都是可以歌唱的旧事。”同学们,无论眼下多么挫败,生活中的美总是值得你去歌唱的,保持一颗敏锐的心,你会被美感动的。

同学们,愿你可以像当年汉人一样闳放,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美,活得潇洒且敞亮。愿美之馨香氤氲我们的人生,让我们的人生变得丰盈而美好!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亮点借鉴】

这篇关于“审美”的文章,行文流畅,语言流畅清丽,给人以美的享受。文章注重演讲稿的特征,富有感染力,并显示出了作者清晰的交流意识。文章中不止一次出现“同学们”这样的呼告语,能把读者代入真实的演讲情境。行文中步步设问,引发演讲对象的思考,一步步阐明美的概念,以及追寻美的做法。行文思路清晰,再加上优美流畅的语言,堪称一篇难得的佳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