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怎么规范文字书写的(汉字趣谈古人也多)

我们知道,解放了双手,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才是人与猿相揖别的开始。这从我们老祖宗所造的汉字中,也能获得佐证。

古人是怎么规范文字书写的(汉字趣谈古人也多)(1)

汉字中,带“手”的字俯拾皆是,可谓“手拿把掐”!(注意这四个字)我们容易看出来的,有“手”与“扌”旁,但还有些字或部首是“手”的变形,这个想认出来就有点困难了。

下面就聊聊那些不太为我们认知的小“手”们,认知了他们,才能真正认识我们祖先的造字智慧。

首先,我们看看“手”“正常”的样子。

古人是怎么规范文字书写的(汉字趣谈古人也多)(2)

△引自汉典

这是金文中的“手”,五个叉叉代表五个指头,非常形象。《说文解字》注说:“舒之为手,卷之为拳”。

作为部首,“扌”旁的字“提、找、捉、挑”都与它相关。

但是奇怪的是,在比金文更早的甲骨文中,这五个“叉叉”的“手”并没有作为独立的字被发现。

甲骨文中多的是三个“叉叉”的“手”。

如下图所示。(文字不是图画,三表示多数,所以这三个叉是有道理的。)

古人是怎么规范文字书写的(汉字趣谈古人也多)(3)

左边向右伸的“叉叉”①是“左”字,右边向左伸的②是“右”字。

最早的它们指的是左右手。这足以证明左右手的分化由来已久。

从金文始,左“叉”又加上了一个代表工具、工巧的“工”,代表方位或辅佐义;右“叉”(又)又加上一个表示祝祷的“言”或“口”,代表方位或护佑义。

而作为两个造字部件使用时,这两只“爪爪”同其他部件结合,“繁殖力”强大,其中尤以“右手”创造的字更多。

这足以说明,从有文字的历史算,“右撇子”就是占上风的。

举例说明,“卑”字是左“叉”的代表,下面的“十”字即是。

古人是怎么规范文字书写的(汉字趣谈古人也多)(4)

△引自汉典

而“又”字家族更多。如“支”,上面是半个“竹”,手(又)拿半竹,表示一“支”。

如“史”,小篆为上“中”下“又”,持中正则为“史”。

如“父”,小篆为“又”上加一“l”,看来做爸爸的从来就是信奉棍棒下面出孝子!

如“驭”,左边是“马”,右边是“又”,用手抓马来驾驭。

如“牧”,左边是“牛”,右边是手(又)抓鞭子“卜”作驱赶状。

如“取”,手抓耳朵,表示获取。古代打仗,割取敌军的左耳计军功。所以,这个“取”字很形象,也很血腥。

古人是怎么规范文字书写的(汉字趣谈古人也多)(5)

从上面的例子看,古人也是“右撇子”就能做实了吧?

如果还不够,那么这个“聿”部还可以补充。

在杂合结构中,“又”写成“彐”状,“聿”就是用右手拿一管状物,管状物下端还有毛毛。

所以“書”、“畵”、“筆”、“隶”和右手的关系是不是很大呢?

和手紧密相关的部首很多,下篇我们接着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