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梦见以前住的老家(前前后后换了十几回住处)

总梦见以前住的老家(前前后后换了十几回住处)(1)

梦里又回到老屋了。算起来前前后后换了十几回住处,梦见最多的还是老家的那座老屋。

老屋在远安县的一个小村子的山脚下,屋后是山、屋左是山、屋右是山、屋前远方对着的还是一排排山脊。

老屋真的很老。爸爸他们几兄妹都是在那长大的,又在那屋里成家,我们这一辈里除了两个最小的弟弟之外,也都是在老屋里长大的。

我们小的时候, 老屋已经很破旧了,屋外下多大的雨,屋里的雨肯定小不到哪去。逢下雨,头等大事就是要把床上的被子、垫单啥的收到一边,要不然晩上连睡觉的位置都没有,还要把盆子放到漏雨的地方接水。我们管那叫接漏子,一阵大雨过后,墙边、地上到处都是水。

老屋是简易上下两层的,楼下是火笼屋,两个卧房,一个杂屋间,这几间房是没有光线的。好多年之后才知道那几间屋是牛棚改造的。哦!原来我也是住过“牛棚"的人。火笼屋一角有几步青石坎子上楼,那有灶屋,几个卧室。最好的房子是用木板搭出的两间阁楼,墙上不是贴的发黄的旧报纸,而是电影演员的头像,花花绿绿的。这两间房平时是不用的,只有来了贵客和在外面工作的叔叔们回来才会打开。

总梦见以前住的老家(前前后后换了十几回住处)(2)

那些年,老家还没有通电,在家点煤油灯出门举松树火把。有时候,兄弟姐妹们正挤在一起摆石子棋,突然听到两声吱吱响,再就是一股焦糊味道,总是我们几姐妹中的一个的辫梢不小心落到火苗上烧着了,忙着用手把辫尾刷几下,又心疼又好笑。

记忆里老屋的春天是从上山排土豆开始的。新年刚过几天,门口的鞭炮屑还没散尽,哥哥们换下过年时才穿的新衣服,背着从猪圈里除出来的猪粪上山种土豆了。婆婆把大点的土豆切成几块,用篓子提到坡上,大人掏巷子、挖窝子。我们就在每一个窝子里放上一块土豆,然后盖上细土,再拢上点猪粪渣,最后再盖上土。

坡下村子里传过来一阵鞭炮声,我们几个小的好奇地循着炮烟的方向猜想是哪家又有亲戚拜年来了,再回想着前两天吃的好饭菜,默默地咽几下口水。

春风从山那边来了,吹开了屋前屋后的梨花、桃花、杏花、野樱桃花。一群群蜜蜂在花间飞进飞出,过不了多久,一粒一粒的小果籽就站在枝叶间了,我们就这么看着它们一点点长大,盘算着什么时候可以吃上果子。

大人们可没有功夫关心这些,在他们眼中,坡上种的土豆、苞谷比那些果子受看的多。那可是一家人一年的生计,我们自然操不了那么多心,一心一意只记挂着树上那些个宝贝。

新鲜土豆好像和毛桃子前后脚熟的。准备炕土豆了,看相不好的小土豆刨去皮,先放到锅里煮大半熟,把水沥干。菜锅里转圈淋上菜油,土豆倒进锅里,一股子油香、土豆香气弥漫在灶间。锅铲轻轻几翻几转,土豆上面冒起了金黄的小油泡,临起锅前放上一捧切得碎碎的韭菜……这个味道在我脑海萦绕了很多年。

后来的很长时间,每次看到炕土豆我都会很兴奋,但是临到嘴边,都会莫名的怅然,总不是记忆里的味道,少了点什么,终说不出。

夏日的骄阳,终于把青黄的嫩苞米须晒成褐色了。搬一篓子苞谷回来,放在柴火上,烤一会转一转,不一会工夫,苞米上黄中带点微黑,拍掉苞谷上的柴灰,等不及下一个烤苞谷出来,先两三个人分一个,趁热来吃,半天下来,篓子见底了,每个人嘴边、手上都沾了黑灰,你笑话我,我笑话他,起身到屋后的水井里舀水洗洗,蹲下来才感觉到刚才吃的太饱。

总梦见以前住的老家(前前后后换了十几回住处)(3)

秋风吹黄了树叶,也吹开了屋后那棵大板栗树上的栗子壳。打板栗,哥哥们把几根竹杆绑在一起,捅下枝枒上的栗子壳,我们在树下面往篓子里捡。半开的栗子壳掉在地上,象蜷着的小刺猬,一不留神,还会把手扎了。挖出来的板栗,小的被我们当零食吃了,大一些的要放在篓子里吊在通风的阴凉处,留着过年吃。

天寒地冻的腊月到了,早上照例是不想起床的,大人们也不喊我们,丢几个土豆埋在火笼的热柴灰里,不一会功夫,烤土豆的香气弥漫在火笼屋里,比起床号都管用,一咕噜爬起来,简单搓把脸,用火钳从热火灰里把土豆刨出来,在地上拍几下,拿起来,嚯!好烫,两只手换着拿,剥开土豆皮,一口咬下去,香、甜、软糯!

腊月里总是最忙的,杀年猪、煮血幌、打豆腐、熬麻糖、炒泡子,我们也在大人们忙进忙出的一个个年头年尾里渐渐长大……

后来,三哥参加工作后在原地起了新屋,再后来大伯一家也在那起了新屋。前些年,哥哥、弟弟们都在别处起了房子。现在,平常只有大妈还住在那,只有她,还守着那座老房子。

如今,我们也只有在保存的黑白老相片中依稀寻到一点老屋最原来的影子。

尽管如此,每次回老家,我们还会心照不宣的到老房子转转看看。屋左屋右、几棵老树和房前屋后的山。

屋后的那棵板栗树倒了,它旁边又长出的新树都比房顶高出一截了。两口水井也干了,记得那些年的夏天,我们把挖来的地巴果洗干净,放在小篓子里,吊在清冽的井水里拔一下再拿出来吃。那份透凉、香甜,至今留在味蕾深处。

老屋!见证了一个家族几代人的成长;留下我们的过往和温暖的记忆;装满了血脉亲情;也是每次亲人相聚,话语间不变的主题。

老屋,是我们无论走了多少路程,永远走不出的港湾!

总梦见以前住的老家(前前后后换了十几回住处)(4)

总梦见以前住的老家(前前后后换了十几回住处)(5)

作者简介:高莉玲,宜昌市人,宜昌市作家协会会员,2005年开始陆续在期刊、报纸上发表散文。喜欢温暖的文字,喜欢与温暖的文字一路同行,捕捉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