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华相声看象棋(相声大家杨振华)

杨振华相声看象棋(相声大家杨振华)(1)

一九八四年隆冬的一个夜晚,,凛冽的寒风像针刺一样吹得人生疼。北京城内的许多街道上行人稀少,步履匆匆,格外的寂静。但在前门外的广和剧场里,却是春意盎然,气氛鼎沸。原来北京市曲艺团正在演出相声专场。舞台上一位年逾五旬的演员,手抱电吉他正和他的伙伴表演相声"笑语欢歌"。他精湛的技艺深深吸引着广大观众,掌声、笑声又深深鼓舞着他,这位相声演员就是杨振华。

 

杨振华相声看象棋(相声大家杨振华)(2)

早在学生时代,杨振华对文艺、体育就有广泛的兴趣。他能歌善舞,兼会吹拉弹唱,打球、照相、书法、绘画都行,但其中最突出的还是表演相声。

杨振华迷上相声之后,几乎每天晚上都到沈阳北市场"相声大会"去听课两段;早晨哪,到公园去练嗓子、背贯口,一练就是几个小时,从不间断。他把听来的段子背熟了,又默写下来,并且要做段落分析,记载老艺人们表演时的动作、神态。就这么"偷艺",他先后记录了一百多段传统相声,至今还保留着。

中学毕业后,杨振华进了辽宁省公安干校。以后,又到了辽宁省公安部队文工团、沈阳市交通警察大队文工团做专职演员,主要还是说相声。这时候,他在沈阳相声界已经崭露头角,小有名气。一九六零年,著名相声演员扬海荃喜收杨振华为徒,在老师的传授、熏陶下,杨振华的技艺更加老练、成熟。

杨振华相声看象棋(相声大家杨振华)(3)

一九六二年,沈阳市交通警察大队精简机构,撤销了所属文工团,杨振华便专业到沈阳市铁西区曲艺团"挑大梁",并担任相声队队长。在更加广泛的艺术实践中,他深深体会到:一些传统段子因远离现实生活,难以引起今天观众思想感情上的共鸣;只有创作植根于现实生活、反映人民心声的新段子,才能拨动听众的心弦。于是,他的新作《红旗交通岗》、《谁说不光荣》、《北大仓》、《新居》等三十多篇歌颂型的相声相继问世,一时轰动了辽宁曲坛,春风文艺出版社为他出了相声专集《北大仓》。杨振华一跃成了相声界的一颗璀璨的新星。

一九六四年他远去京、津,对相声界前辈张寿臣等人,都一一登门求教,获益很大。

一九六六年,杨振华调到沈阳曲艺团不久,"十年动乱"开始了,他和许多文艺工作者一样,被打成"牛鬼蛇神",关进了"牛棚"。一股股阴风恶浪,使他惶惑,也是他悲愤。一九七零年,他终于离开了沈阳,到大西北的天水某厂当了工人。

杨振华相声看象棋(相声大家杨振华)(4)

粉碎"四人帮"以后,杨振华回到了沈阳曲艺团。他怀着对"四人帮"的刻骨仇恨,对"四化"建设的憧憬,在短短的几年时间,接连创作并演出了《特殊生活》、《好梦不长》、《见风使舵》、《假大空》、《油水大》等二十多段相声,《下棋》、《计划生育好》、《拉兹之歌》、《打蚊子》等二十多个小段。他的节目曾被中央及省、市电台、电视台多次播放;他随沈阳曲艺团走南闯北,为群众传播欢乐。杨振华的名字为广大听众所熟悉,成了全国著名的相声演员。

杨振华相声看象棋(相声大家杨振华)(5)

作为一个笑的使者,杨振华深受观众爱戴,不论他在那里露面,都会被热情的观众所包围。一九八零年一月,他随团到哈尔滨演出,容纳五千人的体育馆场场座无虚席,他成了万人瞩目的对象。散场后,人们还聚集在大客车旁,想仔细看看他的形象。

杨振华也受到国外一些朋友的赞扬和肯定。法国巴黎第七大学教授尼古拉、来仙客曾多次给他来信,向他索取相声资料,同他探讨中国相声艺术。来仙客在给中国另一位同志的心中说:"杨振华是中国相声界我最欣赏的天才人物。我认为他在其他方面也是很有天才的。我确实太喜欢他了。如果我是中国导演的话,一定请他在喜剧性的话剧和影片中演主角,并相信一定会成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