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非学校还有前景吗(二本)

实行新高考改革的8个省,去年年底公布了考试方案和志愿填报、投档方案。这8个省普通类录取都只设提前批、本科批和高职批,本科均不再分第一批次、第二批次。对此,仍有不少考生和家长问,不再分第一批次、第二批次后,怎么对待二本院校报考?

双非学校还有前景吗(二本)(1)

考一本的“高考口号”

必须告诉所有考生,没有任何官方文件,把本科院校区分为一本、二本、三本,所有本科院校就是本科院校。我国社会把本科院校分为一本、二本、三本,最初的起源是高考录取把院校安排在不同批次,随后是用人单位和社会,根据录取批次,把高校列为一本、二本、三本,所谓的一本、二本、三本就是这么来的。我国新高考改革中,取消高考录取批次是一项重要改革内容,其根本用意就是消除给院校贴标签的做法,促进所有本科院校平等竞争,然而,人们心目中的标签却牢固存在,甚至有人反问,高校总归有好坏、优劣之分,难道取消一本、二本之后,所有学校就一样了?

以教育计划、教育工程名义,或者在具体工作中,给予不同高校不同的身份,由此给学校贴上标签,与各学校在平等竞争的环境中,办出特色,是完全不用的两回事。前者会导向高校追名逐利获得某种学校身份,且与之对应存在学历等级与学历歧视,而后者则促进高校重视内涵建设,由受教育者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我国当前正在推进破除“唯学历论”的教育评价改革,要破除“唯学历论”,就需要国家在发展教育过程中,在取消高考录取批次的同时,尽快取消各类教育工程、教育计划。

把高校安排在不同批次录取,本来只是一种工作安排。在实行顺序志愿投档录取时,强调学生的第一志愿,随着高校增多,为让考生有更多的志愿填报机会,因此就增设了录取批次。但这样一来,就产生本科第一批次录取院校、第二批次录取院校、第三批次录取院校,以及对应的第一批次、第二批次、第三批控制线。由于第一批次院校先于第二批次院校录取,且第一批次控制线高于第二批次控制线,学校就由此被分出不同的等级:安排在第一批次的院校就成为了“一本”,安排在第二批次的院校则成为“二本”。

双非学校还有前景吗(二本)(2)

《我的二本学生》一书受到关注。

然而,这样的概念是十分模糊,不准确的。比如,有的高校在某省被安排在第一批次录取,在其他省安排在第二批次录取,这是“一本”还是“二本”?多年前,一本普遍被认为是重点本科高校,近年来,不少省市把一些地方本科院校也安排在第一批次招生,这些地方本科院校是一本还是二本呢?

从2008年教育部推进平行志愿填报、投档、录取方式时起,高考录取在实行平行志愿录取的情况下,就完全可以不分批次了。因为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平行志愿的投档规则,平行志愿的任何一个志愿,都是第一志愿。除了有部分高校有特殊要求,需安排在提前批录取外,所有本科和高职院校都可以不分批次,由学生填报志愿,这不会影响学生的志愿填报机会。

到2021年,我国高考本科录取不再分批次的省份,将达到14个。随着这一改革的推进,一本、二本、三本这样的院校身份标签必定会被去除。对此,有家长和考生会说,用人单位还是会把地方本科院校视为二本,而且除了一本、二本身份标签,大学还有“双一流”标签,在985、211工程不再实施后,“双一流”成为学校新的身份标签,地方本科院校作为“双非”(非一流大学、非一流学科)甚至“四非”学校(非一流大学、非一流学科、非985、非211),地位还是低人一等。

双非学校还有前景吗(二本)(3)

给大学贴标签,已是常态。本文图片来源:网络

这就需要进一步清理给学校贴标签的教育计划、教育工程了。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竞争力,教育部门不能再扮演给学校贴标签的角色,因为这无助于高校的平等竞争,促进高校在自身的办学定位上,办出高水平大学。只要把高等教育等级化、标签化思维继续存在,就必然会走进发展的“死胡同”:不管高等教育资源多么丰富,都永远只有最前的5%、10%资源才是优质资源。

虽然在取消教育部门给学校的标签后,学校办学还会有优劣,但那是自由、平等竞争的结果,这一方面拓宽学生的选择,也促进学校以办学质量吸引学生选择。更重要的是,用人单位,尤其是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候,就不会再简单地采取给高校以及高校贴标签的方式,按学历识人。也只有在高校平等竞争的环境中,才能建设出真正的一流大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