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泉参加的朗读者(袁泉朗读者朗读牡丹亭)

5月12日,由董卿担任制作人、总导演的《朗读者》第二季播出第二期节目。在这期以“想念”为主题的节目中 ,董卿与地质冰川学家崔之久、电影导演许鞍华、用器官捐献延续女儿生命的无私父母果爸果妈、演员袁泉以及短篇小说作家双雪涛一起,在朗读中“想念”,回忆过去。

袁泉参加的朗读者(袁泉朗读者朗读牡丹亭)(1)

在很多人看来,袁泉永远是一袭白衣,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的模样,也像她在《朗读者》中所读的《牡丹亭》中所写:“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在接受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袁泉表示,在《朗读者》朗读《牡丹亭·惊梦》片段,算是圆了从小学习戏曲的一个梦。“我学过七年戏曲,《牡丹亭》也一直都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作品。我当时学戏的时候是11岁到18岁,而《牡丹亭》却是读了大学以后才有机会学的,所以,虽然我一直很喜欢,也在台下看过前辈们的表演,却没有机会作为戏曲演员真正学习、表演。”

凭借一部《我的前半生》,袁泉再次成为很多人的女神,剧中的唐晶也成为近年来影视剧中职业精英女性的代名词。不少网友表示,很少有人能把黑白灰外套穿得这么“高级”。作为影视剧演员,早在1999年,袁泉作为配角参演电影《春天的狂想》,就获得第1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奖,第二年又拿下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但就在所有人都追着她拍影视剧的时候,她却一转身,将更多时间倾注在话剧上。30岁那年,袁泉入选“中国话剧百年名人堂”。而选择走上演艺道路,竟只是一个11岁少女一时冲动的决定。

袁泉参加的朗读者(袁泉朗读者朗读牡丹亭)(2)

11岁那年,中国戏剧学院附中去袁泉就读的小学挑选有潜质的学生 ,袁泉顺利考上了。回忆起当年小小年纪就决定到北京学京剧的心情,袁泉坦言:“可能当时只是对外面的世界有一种好奇。”因为这份好奇,袁泉乘坐汽车和火车,辗转上千公里到达北京,独自开始了在戏剧学院长达7年的学习生活。

7年时间里,不论寒暑,袁泉每天早上6点就起床练功。在那个电子邮件还没有普及的年代,近300封亲笔写就的家书,成为连接袁泉和家人思念的主要媒介。节目现场,袁泉除了分享年幼时的学戏经历,还曝光了当年写给家里诉苦的信件。

袁泉参加的朗读者(袁泉朗读者朗读牡丹亭)(3)

对话>>>

记者:是什么原因让你接受节目组邀请,选择登上《朗读者》舞台?

袁泉:在看过第一季节目之后,我觉得这是一档很有品质、很有良心的节目,它能够让你从各种各样的人生中感受到平凡的伟大。同时我本人非常欣赏董卿,所以在节目组邀约时我就答应了。

记者:《朗读者》这档节目最吸引你的地方在哪里?

袁泉:我觉得《朗读者》能够呈现出一个非常宽阔的人生舞台的缩影,每个人都会把自己可能深藏于心、最打动自己和最柔软、最坚持的那一部分通过朗读的形式表达出来,分享给观众。节目播出的时候我正在剧组拍戏,看回放的时候,真的觉得这是一档制作非常精良的节目,同时我也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节目组所有人对于节目制作的用心。

记者:你此次在节目中朗读的《牡丹亭·惊梦》被誉为戏曲中的《 红楼梦》,作为自幼学戏之人,在你看来,戏曲与其他文学作品有何区别?

袁泉:最初想到这个题材的时候,是因为我学过7年戏曲,而《牡丹亭》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作品。我学戏的时候是11岁到18岁,而实际上《牡丹亭》是要读了大学以后才有机会去学的,所以我虽然一直很喜欢,也在台下看过前辈们的表演,但却没有机会作为戏曲演员真正学习表演《牡丹亭·惊梦》这个片段。因为《牡丹亭》的唱词,昆曲曲牌里的唱词,从小就在我心里,所以我非常能够体会到它每一个字所表达的意境,在字和字组成词句之后,会有戏曲的韵律在里面,这次在《朗读者》中也算是一个尝试,就是把本来有旋律的一段戏曲作品的唱词,用朗读的形式呈现出来。

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 邱峻峰

图片由节目组提供

编辑 刘艳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