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的对外关系(文成公主的另一面)

文成公主的对外关系(文成公主的另一面)(1)

到拉萨,必去大、小昭寺,这两座寺院与三个人有关。唐初,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天下,西方来朝。青藏高原上的吐蕃此时也实现了统一,吐蕃的王称赞普,他的名字叫松赞干布。吐蕃与大唐时敌时友。两个胸襟伟大的帝王谁不想拥有更大的领土?吐蕃试着打了很多次唐朝,失败居多,最终要求和亲,才有了文成公主进藏。文成公主进藏时只有16岁,松赞干布那年24岁,他已经娶了尼泊尔的尺尊公主为正妻,还娶了两个藏族贵族的女儿做妃子。

文成公主的对外关系(文成公主的另一面)(2)

尺尊公主嫁到西藏时嫁妆有一尊释迦牟尼8岁等身佛,文成公主的嫁妆有一释迦牟尼12岁等身佛,大唐怎能输了气势?或许松赞干布既娶尼泊尔公主又娶大唐公主就是为了制衡。千余年来人们赞颂文成公主和亲促进了汉藏团结,藏族人民尊称文成公主为绿度母,因为她给西藏带去了无比丰厚的嫁妆,还有能工巧匠、医疗科技、艺术文化等等,可以说,那是一次经济、文化、人才的全方位输出,自然促进了西藏全方位的发展。大昭寺是尺尊公主的宫殿,小昭寺是文成公主的宫殿,这好理解,想想《甄嬛传》里皇后住坤宁宫、华妃住翊坤宫、甄嬛初入宫住翠玉轩,都是差不多的道理,级别不同,住的地儿就不同。今日的小昭寺根本无法和大昭寺相提并论,而在营建之初,它们也是有差别的。

文成公主的对外关系(文成公主的另一面)(3)

藏族人民的确敬仰文成公主,尊她绿度母,可也尊称尺尊公主为白度母。据藏传佛教说,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很多,度母是他化身的救苦救难本尊,以颜色区分,有二十一尊度母象,二十一尊度母的颜色都不相同,最受尊敬、寺庙中最常见的是白度母。白度母是观音菩萨左眼眼泪所化,白度母持白莲花,象征纯洁无瑕。她身白如皓月,形象优美典雅,她温柔善良,头脑聪颖,没有什么秘密可以瞒得过她。

文成公主的对外关系(文成公主的另一面)(4)

这里不是为文成公主计较,但也应当清楚,文成公主并没有高过尺尊公主。在西藏很多神圣的寺庙中,松赞干布与尺尊公主、文成公主是并排坐在一起的,后面站着两位抱孩子的藏妃。因为藏族笃信佛教,几乎家家都有佛堂,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住的宫室更是如此,她们的佛堂里供奉的就是各自陪嫁的足金佛像。两位公主百年后,大小昭寺就成了专门供佛的地方,也就成了藏族同胞拜佛的地方。文成公主进藏后的前三年,松赞干布基本住在大昭寺,文成公主进藏第九年,松赞干布就病逝了。文成公主没有子嗣,同样,尺尊公主也无后,这并不是巧合,想想《甄嬛传》里皇上和太后不让华妃有孕的原因,就不言而喻了。

文成公主的对外关系(文成公主的另一面)(5)

因此,比什么高低贵贱呢?比什么谁更受宠呢?这两位异国公主,都是政治联姻的牺牲品。但从民族团结、消弭战争的角度看,两位公主值得后世全人类敬仰。大昭寺的建筑以藏族风格为主,而小昭寺则有浓郁的汉地风格,大昭寺大门朝西,小昭寺大门朝东,意寓两位公主心怀故国。我们不清楚那段历史区间吐蕃和尼泊尔关系咋样。文成公主进藏后,有几年时间汉藏之间是亲密的,可649年唐太宗驾崩,650年松赞干布病逝,两国关系可就不再是蜜月期了。唐高宗当政时,两国摩擦不断,但还没撕破脸皮。680年,文成公主病逝,吐蕃就更不看唐朝的面子了。

文成公主的对外关系(文成公主的另一面)(6)

两国交恶,唐朝兵士很气愤,我们文成公主给你们带去那么多嫁妆,你们这些白眼狼还反目成仇了?我们要去抢回那尊金身佛像。吐蕃人也把那尊佛像视为国宝,赶紧把它藏在大昭寺一堵墙壁的夹层中。唐军自然搜寻不到。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和他的儿子争权,大唐动荡,吐蕃更是瞅准时机时常袭扰唐朝。到唐中宗李显的时候,他被强悍的母亲武则天吓得平庸懦弱,这时的吐蕃的经常攻打唐王朝,不得已,大唐又派出一位金城公主进藏和亲。

文成公主的对外关系(文成公主的另一面)(7)

金城公主进藏后,对赞普说想看看姑奶奶文成公主陪嫁的佛像,才从大昭寺墙壁中找到那尊释迦牟尼12岁等身佛,从此供奉在大昭寺,而把那尊释迦牟尼8岁等身佛供奉到小昭寺。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都不在人世后,她们的陪嫁互换了地方。在后面的战争劫掠中,小昭寺佛像遭到破坏,藏民觉得小昭寺不再灵验,基本不去朝拜,都到大昭寺朝拜,大昭寺香火越来越旺,而小昭寺则越来越落寞,如今只是一个赠送的旅游景点。内地人去西藏,应该去小昭寺一趟,那里是我们大唐公主住过的地方。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告知作者删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