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知都爱在哪些方面误导我们(公知为什么不流行了)

公知,网络戏称公知了猴公知了猴这个词诞生在2020年中国成功抗疫之后,比喻叽叽喳喳乱吵乱闹的人,是一个十足的贬义词,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公知都爱在哪些方面误导我们?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公知都爱在哪些方面误导我们(公知为什么不流行了)

公知都爱在哪些方面误导我们

公知,网络戏称公知了猴。公知了猴这个词诞生在2020年中国成功抗疫之后,比喻叽叽喳喳乱吵乱闹的人,是一个十足的贬义词。

所谓公知,从字面意义上来分析,公,意味着他一定是个公众人物,知,代表着他有比较强的专业背景知识,在其相关领域内有一定的话语权。讲白了就是一群能够操纵舆论的人,说起话来能呼风唤雨,并且有一大堆簇拥跟在后面摇旗呐喊。可如今公知似乎渐渐成了一群狂狷乱吠人的代名词。

在我们的印象里,公知似乎总是喜欢唱反调,或者宣扬某种人们很难够得着的美好。公知本身是一个中性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甚至代表着一种特定的社会身份,可为何我们越来越觉得公知是一个贬义词,越来越反感公知呢。

要想了解一个事物的本质,必然要从其诞生发展成熟及衰败整个过程来剖析。

要说公知的诞生,还得得益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当年人们刚刚经历了一场大运动,百废待兴,无数人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干嘛,以后究竟要走向何方,这个时候国门打开,少数有条件的人跨越国境,去往异国他乡,也就是所谓的西方文明世界。当时的中国贫穷落后,与西方世界有着巨大的物质文明差距。这帮人见识了东方和西方巨大的差距,部分人回国后成了鼓吹西方至上的旗手。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出国,越来越多的人鼓吹,西方是最美好的观念也就越来越深入人心。

我生于农村,长于农村。记得小时候,没有互联网,没有手机,村里唯一联系外界的通讯工具是生产队队长家里的一部座机,在外打工的人把电话打到这部座机上,然后队长到人家家里喊人过去接电话,甚至更早些的时候连这部电话都没有,大家有什么事都靠写信,所以就有了余光中那首著名的诗(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通讯的困难意味着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狭窄。读书看报和人们的口口相传就成了人们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途径。

那时候的老师特别喜欢说的就是西方如何如何美好,我们如何如何落后。这个事西方是如何如何做的,我们这么做是不应该的。西方的人都是高尚的,而我们是丑陋的。西方人特别讲文明,而我们充满了陋习。西方人是优雅的,我们是粗鄙的。在这种思想观念的天天灌输下,我们这群懵懂无知的儿童在心中构建了一个乌托邦式的西方,似乎那里河里流淌的都是蜜,桌上永远摆放着丰盛的食物,住的是高楼大厦,铺的是满地黄金,连空气似乎都充满了香气,于是我们坚定地相信西方至上,直到我们上了大学,真正的睁眼看世界。其实在偏远落后的农村,每天给我们灌输这种观念的老师,有谁去过真正的西方?为何他们如此笃定这套理论是正确的?他们的这种观念又是从何而来?

舆论其实很简单,就是人云亦云,对于背后的真相,根本没有多少人愿意去关注。

为什么以前公知宣传的这套理论会如此流行?乃至于成为群众的共识。

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讲白了,这套理论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还是建立在西方与东方在物质文明方面的巨大差距上。我们在物质文明方面的落后,导致了我们在文化方面和舆论方面的弱势。

人虽然说富有情感,但根子上还是动物,物质需求永远是第1位的。把肚子填饱了,房子住得宽敞了,想买什么也不用扣扣索索了,才是普通群众最大的梦想。这在之前是西方有,而国内没有的。

当你发现自己家里家徒四壁要什么没什么,邻居家里要什么有什么的时候,说不羡慕是假的。这个时候另外一个人告诉你邻居家是靠什么方法致富的,你肯定会不加思索,一股脑的全盘接受。

西方靠着几百年掠夺和先发优势积累起来的巨大的物质文明优势,强力地向落后国家输出意识形态,比如政治优势,文明优势。西方殖民了世界几百年,各种套路已经玩得十分娴熟,其中一种就是代理人制度。

他们不用自己亲自上场,只需要在对方里选出自己的代理人,让代理人为自己服务,为自己发声。举几个例子,很多人应该都记得卢旺达饭店这部电影,描述的是当年的非洲卢旺达大屠杀,死了百万人,究其根源,其实就是西方人用的以夷制夷方法,以少治多,以弱制强,拉一个压一个,人为的制造矛盾。在印度,他们笼络王公贵族,分而治之,挑拨他们之间的关系,使其不能团结一致,利用种族宗教割裂人群;后来印巴分治,又故意制造克什米尔问题,东西巴基斯坦问题,东巴基斯坦后来成了孟加拉国。

西方之所以向世界强力输出其民主政治观念,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方便在其他国家扶植自己的代理人。如果一个国家采取了西方这套理论,只要其当时的执政党不听话,那么西方就可以立刻扶持它的对手,反之亦然。这真的是四两拨千斤的好方法。

说回国内,因为我们是一党执政,中央政府强而有力,西方要想在政治方面渗透是很难的,需要花费的成本极大,是一笔不划算的买卖。于是扶持公知就成了他们最好的选择。扶持公知,一方面可以代替西方在中国宣传,并形成普通大众认为西方十分美好的观念,进而攫取经济方面利益,比如我们一直认为进口的一定比国产的好,不管是什么东西,只要贴个洋标就代表了高大上,连国内开发的楼盘画报都得找个外国模特,另一方面,也可以搞乱中国,加剧国内内耗,阻碍中国发展脚步。

我们在发展初期,以西方为目标,奋起直追。西方以此为契机,扶持大量公知,当然也有很多是自愿的,因为这是博名捞钱的好机会。公知以西方现状为模本,对比我们发展初期存在的问题,大肆抹黑国内,跪舔西方老爷。而普通大众真真切切看到了公知所描述的国内问题,比如环境污染,血汗工厂,劣质食品等,至于西方谁也没去过,公知去过,当然最有发言权,所以也就自然而然相信他们的话了。

当年这种氛围愈演愈烈,整个社会充斥着这种思想,但是上层又不好出手干预这种事情,因为人心真的很奇怪,告诉他这不对,并出手阻止,他反而以为这背后有鬼,更加相信原来的理论。所以当时出的最重的手也不过是封杀了一些明显有反智反国言论的大V。

那么什么时候开始出现了转折点呢?

所谓民智渐开,并不是说老百姓变聪明了,而是因为某些事情引导了社会认知。

我个人认为08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08年我们吹响了反击的第1声号角。年初南方大雪,冰封千里,小时候读书,一直以为冰封千里是一个夸张的词语,直到2008年,我才真正意识到冰封千里原来是个写实的词。大雪封山,道路封闭,停水断电,人的活动范围被局限在一个非常小的范围内,生产生活受到了极大影响。广州火车站还发生了著名的客运拥堵事件,最后还拍成了电影。我记得一个小表弟就是当时出生的,那时候为了从乡下赶到市立医院,到处找车,没人愿意接活,最后一个人开口要了5000,而这段路仅仅是40公里,平时只要10块钱。这个时候国家出手了,无数电工冒着生命危险,翻山越岭,维修线路,甚至趴在电线上一节一节地敲掉附在电线上的坚冰,他们舍生忘死。各地民警公安出动,维持秩序,保障安全,有些地方甚至出动了部队。很多人牺牲在了岗位上,要知道当时是春节,他们本应该合家团圆。

才过一难,又遇一难。年初刚刚克服了雪灾,五月又遭遇地震,还是极其罕见的9级大地震。一声巨响,汶川化为了一堆废墟,数万同胞在一瞬间失去生命,上百万同胞无家可归。我到现在都忘不了,空降部队在5千米的高空,在下方云雾密布,毫无视野的情况下,舍身一跳的画面。整个国家都在哭泣!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众志成城,终过难关。多难兴邦,这是温总理写下的四个字,一语成谶。

奥运,08年中华民族的盛事,在两场大灾难里压抑许久的情绪,终于在这一刻彻底爆发。

我们用三场胜利,展示了我们的优越,在民众心中埋下了反抗公知的火种,走上了此消彼长的道路。

而后虽然公知依然在发展壮大,但反抗的力量也在逐渐成长。加上越来越多的人出国留学旅游,他们把国外真实的样貌带了回来,展现给普通群众。哦,原来他们也闯红灯,乱扔垃圾,随地大小便,原来他们在地铁里看报纸看书,只是因为没有信号,原来他们著名的旅游景点外全是小偷,原来他们爱用香水是因为身上臭,等等等等。没有想象的那么高大上嘛。

在物质文明方面,由于我们发展得越来越快,普通民众的生活质量逐渐提高,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西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们已经建立起了基本自信。

19年是公知发展到顶峰的时候,因为20年的疫情彻底撕碎了他们丑恶的嘴脸。

这个事情大家都经历过,我这就不再多说。

还是那句话,所谓民智渐开,并不是说老百姓变聪明了,而是因为某些事情引导了社会认知。

老百姓还是那群老百姓,但这场中西方的对决我们胜了,民族自信心在这一刻正式奠定。

公知轰然倒塌,从万人崇拜到千夫所指,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他们说的话有变吗?没有。变的,只是人的认知。从前信,现在不信了。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终于我们开始用鄙夷的眼光看待西方。

可是公知真的消亡了吗?我认为没有。他们开始变种,因为旧的一套已经行不通了。他们明白一个道理,打败敌人的不是武器,而是敌人自己。于是他们改头换面,想尽一切办法,制造我们的内部矛盾。

大家有没有发现,互联网上各种挑拨内部矛盾的言论越来越泛滥,比如男女对立,像什么冠姓权,女拳师;民族对立,像什么汉族至上;官民对立;贫富对立,等等。这些问题确确实实存在,但明显被某些人利用,然后无限放大。互联网给了普通人发声的渠道,但也提供了这些人挑拨离间的途径。我们消灭了一批公知,但更要警惕另一批公知的成长。

斗争是长期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唯有发展才是硬道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