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努力获得成就的文言文(说文解字苟即使遭贬)

《说文:艸部》: “苟,艸也。从艸,句声。”

译文:“苟,苟草。从艸,句声。”

《说文》艸部,形声字,今为艹部。

不断努力获得成就的文言文(说文解字苟即使遭贬)(1)

“苟”的本义为一种草名。借用以表示草率、随便,如“不苟言笑”、“一丝不苟”。引申指不正当的、不合礼法的,如“苟且之事”、“苟合”等。

用作副词,表示时间,意为姑且、暂且。如“苟且偷生”、“苟延残喘”。又表示祈望,相当于“希望”。如《诗经·君子于役》中有“苟无饥渴”之句,意思就是希望再不忍饥挨饿。

还用作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如杜甫《前出塞》:“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不断努力获得成就的文言文(说文解字苟即使遭贬)(2)

林则徐抗英有功,却遭投降派诬陷,被道光帝革职,他忍辱负重,于道光二十一年踏上戍途。在赴戍途中,仍忧国忧民,并不为个人的坎坷而唏嘘,当与妻子在古城西安告别时,写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激励诗句。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诗人气概昂扬,明确表示:纵是被贬遣戍,只要对国家有利,不论生死,也要去干;岂能因为个人祸福而避后趋前。此时此境诗人深怀忧民之心,忠君之意,难忘报国。

林则徐在广东一边禁烟,一边积极备战,修建炮台,拉拦江木排铁链,相信“民心可用”,招募五千多渔民编成水勇,屡败英军的挑衅。

但在禁烟不久后,林则徐所面临的形势就迅速恶化起来。道光二十年6月,英军派舰队封锁珠江口,进攻广州。林则徐严密布防,使英军的进攻未能得逞。英军受阻后沿海岸北上,于7月5日攻占定海,8月9日抵达天津大沽口,威胁北京。这时,道光帝惊慌失措,急令直隶总督琦善前去“议和”;又命令两江总督爱新觉罗·伊里布查清英军攻占定海的原因,究竟是由于“绝其贸易”还是“烧其鸦片”,意欲将林则徐作为“替罪羊”。 从此,各种诬陷、打击和指责连续降临到林则徐的头上。琦善声称英国所不满的只是林则徐一人,只要清廷惩治林则徐,所有问题都可解决。

道光二十年9月29日,道光帝下旨,革了林则徐的职。道光二十一年5月1日,林则徐又接到圣旨:降为四品卿衔,速赴浙江镇海听候谕旨。到镇海后,接替爱新觉罗·奕山在率军与英军作战中失败。为了开脱罪责,他竟造谣说,英方是愿意议和的,他们恨之入骨的只有林则徐一人。言外之意,就是必须再次惩办林则徐,英方才能罢兵议和。道光帝求和心切,便把广州战败的责任再次归罪于林则徐,道光帝下旨,革去林则徐“四品卿衔”, “从重发往新疆伊犁,效力赎罪。”

这就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故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