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胡人是现在哪里(34胡人)

前言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主体是由发源于中原地带的"汉人"组成。"汉"这一概念,是在汉朝建立之后才开始出现的。在先秦时期,我们自称"华夏"或者"诸夏"。对于异域的了解,在"华夏中心说"的概念影响下,人们认为"四方皆蛮夷"。

因此,华夏民族在汉代以前,对异域的面貌并不熟悉。尽管如此,先民对异域仍然有着一定的好奇。早期神话《穆天子传》中,周穆天子在极西之地会见西王母,反应出了先民对西域的种种幻想。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与外部有了更多的接触,渐渐探究到了它们本来的面目。

汉朝胡人是现在哪里(34胡人)(1)

胡人称谓的演变

先秦时期,中原文化以华夏自称,这个称谓是如何形成的呢?史料为我们作出了解释。

"中国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在先人的眼中,我们处在世界的中心,围绕在神州大地周围的都是蛮夷。这种概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们对外界的探索。但随着疆域的扩张,最终仍然避免不了与外族的接触。

《周礼·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食火者矣。西方曰戎,被发皮衣,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也。

在周人文化的语境中,对四方的称谓是东夷、南蛮、西戎、北狄。胡人的概念还没有出现。一直到了春秋与战国交替时期,华夏族对西北边境的戎狄称谓发生了变化。"胡"在这之后,成为了对北方民族的代称,并开始不断在史籍中出现。

汉朝胡人是现在哪里(34胡人)(2)

历史上有一个重要的关于“胡”称谓的事件,那就是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在赵国和燕国之间,有一个由北方鲜虞部落建立的中山国,后来被赵国吞并。

《史记·赵世家》中记载了赵武灵王所说的两段话:

"(1)今中山在我腹心,北有燕,东有胡,西有林胡、楼烦、秦、韩之边。

(2)世有顺我者,胡服之功未可知也。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

可见,"胡"字从战国开始,就已经成为了西、北草原民族的代称。

汉朝胡人是现在哪里(34胡人)(3)

汉朝建立后,两汉共400多年的漫长时间,"胡"所指的对象也因为各民族的变迁,慢慢发生着变化。

在汉代的语境中,"胡人"是北方和西方外族的统称。这其中包含了非常多的民族,包括:匈奴、鲜卑、乌桓、大月氏、乌孙等等。

汉朝早期,胡人主要指的是匈奴。这是因为在汉朝建立之初,强大的匈奴帝国也在蒙古高原崛起,匈奴给汉朝的边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汉高祖刘邦曾经在楚汉之争时,就差点被匈奴俘虏。迫于匈奴的骁勇善战,汉朝对匈奴实行了和亲制度。

直到汉武帝继位,他开始对匈奴征战,匈奴逐渐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被分成南北两个部族。南匈奴逐渐被汉人同化,而北匈奴继续往西方迁移。

汉朝胡人是现在哪里(34胡人)(4)

汉代称"胡"有东胡与西胡,主要是按照地域和外貌特征区分。匈奴的扩张是一个不断与其他民族融合的过程,他们与高加索人种融合后,外形与蒙古人种已经有了不同。汉武帝平定匈奴后,北部族西迁,外形也越来越西方。汉朝人将有西域外貌特征的人都称为"西胡"。而南匈奴后裔与东胡鲜卑族人的后裔们逐渐汉化。因此,西域胡人在后来成为了胡人的主要来源。

胡人进入汉地

从西汉中期到东汉中后期的两百多年里,曾经的胡人已经逐渐成为我们民族的一部分。而让汉人新奇的,已经变成了那些拥有高鼻梁、大胡子的西域胡人。

两汉时期长达四百余年,在不同的政治背景下,他们在汉地的活动也分为不同的阶段。

汉朝胡人是现在哪里(34胡人)(5)

  • 第一阶段

在汉武帝平定匈奴之前,丝绸之路也未开通。当时,西域许多小国都受到匈奴的奴役。他们听闻大汉的繁荣,想与汉朝交好,但是碍于匈奴的阻断,也无法通使。所以,当时胡人在汉地的活动非常有限,基本就是在边境干些抢劫的勾当。

  • 第二阶段

汉武帝平定匈奴之后,又有张骞曾出使过西域,对西域的地理和各部族文化都有了解。汉武帝听了张骞的意见,对西域诸国采取友好往来的政策。这一阶段,东西方之间使者来往频繁,贸易更是络绎不绝。战败的匈奴降兵也选择入汉,成为了"胡奴"。

汉朝胡人是现在哪里(34胡人)(6)

  • 第三阶段

西汉末到东汉初,汉朝内忧外患,已经无暇顾及西边。匈奴卷土重来,重新占领了西方草原,丝绸之路也因此阻断,东西方的贸易往来被迫中断,胡人在汉地的活动也因此减少。

  • 第四阶段

东汉中期,朝廷政局稳定,东汉大将窦宪击败匈奴重新控制了西域,丝绸之路也迎来重开。西胡使者和商旅们再次踏上丝绸之路,胡人与汉地之间的交流又活跃了起来。

胡人在汉地的活动持续了两百多年,不同的身份从事不同的活动。主要有:使者、商人、胡兵、胡奴、胡僧等等。

汉朝胡人是现在哪里(34胡人)(7)

外国使臣活动地区主要集中在长安和洛阳,他们主要目的是邦交,没有去其他地区活动的必要。归顺汉朝的南匈奴部落活动区域大概在陕北,或者内蒙古鄂尔多斯一带。东汉末期,由于战乱,许多胡人逃难到了徐州和四川。

四川是佛教早期重要发源地,原因就是当时有许多印度人逃到了四川。

胡人对中原文化的影响

《汉书·西域传》:"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于后宫;蒲梢、龙文、鱼目、汗血宝马充于黄门;距象、狮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姝方异物,四门而至。……"

西域使者进贡的大量奇珍异兽,充分地满足了帝王们的虚荣心。这种万国来朝的巅峰地位,也成为后世帝王们作为盛世体现的标准。

汉朝胡人是现在哪里(34胡人)(8)

不论是汉朝的天子还是诸侯王,对胡人的文化和风俗都非常热衷。胡人进入洛阳后,将胡人的生活习俗慢慢的传入了中原。汉朝贵族对西域文化显然更加包容和感兴趣。从胡人的服装、歌舞、乐器,到胡人的家具、饮食都被各王公贵族们争相模仿。早已经不是先秦时期,不屑四方蛮夷的心态。

除了贵族,对普通百姓也有巨大的影响。如果不是胡人将这些植物和农作物传入中原,想必我们今天那些最普通的蔬菜水果和调料,都会成为昂贵的进口货了。

当时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植物有棉花、胡椒、大蒜、大葱、香菜、豌豆、胡萝卜、胡瓜、胡豆、荔枝、葡萄、核桃、番石榴、西王母枣等等。这其中任何一种,都成为了我们今天的必不可少。

除了对饮食的影响,胡人的舞蹈、音乐、宗教和美术都对中原文化有极大的影响。

汉朝胡人是现在哪里(34胡人)(9)

佛教自不用说,它在中国已经生根发芽,对中国影响极其深远。汉代胡人将佛教带到中国后,印度天文历法和数学都通过佛教进入了中国。这都是在汉朝奠定的基础。

胡人能歌善舞,汉朝的音乐自然也免不了受到影响。东汉晚期的大才女蔡文姬,将匈奴的胡笳与汉人的古琴相结合,作出《胡笳十八拍》,成为千古绝唱。

在美术方面,古罗马和古希腊的艺术形式,也因为胡人,间接性的对中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另外,许多外来动物也开始出现在汉人的画笔之下。

我们都知道中国有老虎,但是没有狮子。但狮子在中国却有特别的寓意。古人不可能凭空创造出狮子的形象,正是因为胡人将狮子带到了中国,才让汉人有机会见到狮子的真容。

可以想象,当汉朝人第一次见到狮子时,一定是相当震撼的。所以,古人才会将狮子视为神兽,赋予它如此深刻的含义。

汉朝胡人是现在哪里(34胡人)(10)

结语

其实,汉族文化从来都不是只属于汉族人的文化。它是融合了不同民族,不同区域而形成的一个文化统一体。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它第一次为中国打开了西边的大门,并发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胡人从曾经的敌人,变成朋友,甚至一部分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一份子。这是人类历史进程中不可阻挡的交融过程。

胡人进入汉地,并对中国文化造成如此深远的影响,这与汉朝海纳百川的精神是分不开的。倘若汉朝人多了一些傲慢与偏见,东西方交流就不会像这般畅通无阻。它的开放与包容,与清朝的闭关锁国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如果一个民族总是孤独的,那么它一定也是落后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