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孩子思考路径的书(让孩子的思考有弹性)

昨天上课,我的学生看见我正在看一本书时,问我:栗子老师,您在看什么书?

当我把书的封面让他们看时,这群孩子大叫起来:

《我们教室有鬼》!

《我们教室有鬼》!

老师居然在看鬼故事!

我说:那我借你看看好不好。

我翻到了“写鬼”的那篇文章,学生立刻抢了过去,打算在书里捉鬼,看看这个鬼长什么样。

提升孩子思考路径的书(让孩子的思考有弹性)(1)

杨茂秀《教室里有鬼》

提升孩子思考路径的书(让孩子的思考有弹性)(2)

这本书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两个二年级的小学生和老师说:我们学校有鬼!

因为他们发现,教室里悬挂的肖像画总是盯着他们看,不论是在门口,还是窗户前,不论躲在桌子底下,还是站在墙角,那副肖像画总是盯着小学生。

小学生想,肖像画不是假的吗?眼睛为什么总是能看到我们呢?

这不是有鬼,是什么?

另一个小同学也赶紧说:没错,我们学校一进门的雕像,也有鬼。不论我们站在哪儿,雕像的眼睛都在看着我们。

所以,学校里也有鬼。

是真的有鬼吗?

当然不是。

这是视觉艺术。

画肖像的时候,如果把两只眼睛画成平行直视,没有焦点,那看他的人,不管站在为一个位置看,都会觉得肖像是在注视他。

学生一看到这儿,就知道被我骗了,或者是被这本书的书名骗了。

这压根不是一本讲“鬼”故事的书,而是一本哲学教育学理论,立马失去了兴趣。

可是,你注意到了吗?学生也因为好奇产生兴趣,从而在不到五分钟内容,产生了一个主动学习的行为。对于这几个孩子来说,如果他们未来不从事视觉艺术相关行业,也许很难知道这样一件很小很小,却在生活中被我们大量忽视到的小知识。

包括已经长大的我自己。

当然,我说这本书,不仅仅是因为要说“鬼”这件事情。

我想推荐这本书,是因为这本书里的教学理念,还有关于哲思的论述。不过有意思的是,这本书好读到什么程度?

一个个小故事的串联。读起来毫不费力。

但是如果把每一个小故事单独拿出来回味一下,却发现,深不见底。

这么好的书,当然,希望你也能来读一读它。

小栗子抛出文章的两个核心观点,希望能够更加增加这本书的可读性。

这本书在最后的一段话中说,

儿童哲学对孩子的好处有两点:

1.让孩子的思考有弹性,不会人云亦云。

2.比较会判断。

提升孩子思考路径的书(让孩子的思考有弹性)(3)

思考有弹性,比较判断

对于学棋的孩子来说,这是在学围棋一开始就需要开始训练的思维方式。

我们现在的大部分课堂分为两部分。

上半节课是老师的主场,以满堂灌的模式展开教学。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迅速知道老师所要告诉的知识点,帮助老师完成教学任务。

下半节课以学生下棋为主场,学生在下棋中进行探索思考。

但这样的教学学生缺乏主动性,同时作为老师来说,很难评判出学生到底掌握了多少,毕竟,学生下棋时,也不可能立刻下出老师所教的知识点。

很多学校、机构只能靠疯狂刷题提高能力。

这样的一个循环,就像文章中有一个小故事。

患者找心理医生治病,心理医生运用了各种方法询问病症、开药方、用理疗,但是患者一点儿也不见好转。

直到有一天,心理医生说:你能不能给我讲讲你的故事。

那一天,患者说了三个多小时,心理医生听了三个多小时。心理医生说:我在问诊时,你从来没有跟我说过这些。

患者说:以前你只是让我说你想知道的,而现在我说的是我想说的。

这个故事熟悉吗?还记得《巴学园》的黑柳彻子吗?

那个特别能说的小孩子在巴学园的老校长面前,整整说了两小时。这个期间,巴学园的老校长一直都在安静地听。

那时,小孩认定,这是一个好学校!

当孩子在表达时,往往就是她在思考,判断的时候。

下棋是手谈,在用思考指挥手听话,把棋下在该下的位置。

同样,课堂上,也应该让孩子发生,给他们思考的时间,给他们讨论的时间,给他们表达自我的时间。

我是小栗子,我说完了。

提升孩子思考路径的书(让孩子的思考有弹性)(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