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宝宝早教可以教什么(两岁宝宝有没有必要上早教)

坐标西南某二线城市,实地参观过小区周围规模比较大的早教、托育中心。

其中有两个是在商场三楼,一个是独立的楼房。

下面分别从环境,规模,内容,师资,收费几方面做一个对比。(以下为方便叙述,在商场里的两家分别为A、B,独栋的为C)

环境:A和B都在商场三楼,提供给孩子玩的场地相对来说比较封闭,不受天气影响, 同时也比较安全;

C楼前有一大块场地,设有游乐设施,便于孩子户外活动,如果天气不好,活动就会受限。

2岁宝宝早教可以教什么(两岁宝宝有没有必要上早教)(1)

规模:A属于全球连锁,本门店现有员工20人左右,孩子400人左右;

B属于本地品牌,老师在10人左右,早教孩子没有托班孩子多;

C属于连锁品牌,机构涉及早教,托育,教培,亲子主题餐厅,儿童成长营地,儿童高尔夫,儿童棒球,故规模也比较大,老师和孩子都比较多。

早教内容:AB两家内容差不多,有全脑思维,环球音乐课,蒙特梭利,国际双语教学,创艺美育等,而C主要的课程有两个,一个是全脑开发,另一个是自由探索。

2岁宝宝早教可以教什么(两岁宝宝有没有必要上早教)(2)

师资:三家老师都是师范专业,个别老师有育婴师证,正面管教讲师,参加过相关教育培训。且老师都比较年轻。

费用:A收费是一节课160元左右45分钟,这是一次性报全部课程的价格,如果是单独报某个课程,价格就略高。

B收费是998元8节课,每节课45分钟。

C收费跟A差不多。

对比下来,每家机构都有自己的优势,若想给孩子找一个比较合适的早教中心,还真得花时间去观察,带孩子参加试听课,根据孩子的反应来选择。

身边父母对于给孩子早教,持有两种观点:

  • 一种观点认为,这么早就把孩子推向竞争,如果一个儿童太过于繁忙,会让他失去孩童时的天真!童年都没有了,这么做对于孩子来说太残忍了。
  •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提前进行正规的早期教育可以帮助孩子获得在家里无法获得的技能,如语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认知能力等。

我认为,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早期教育是有必要的,但早教不一定要到早教中心进行。

如,以上三个早教机构提到的对孩子进行社交能力培养,大人可以带孩子经常去小区楼下,朋友家,鼓励孩子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这里提示一下:1岁以下的孩子需要的是亲子关系,1岁以后才慢慢有玩伴交往关系需求,这个时候的玩伴常常是一对一的关系,在3岁后才需要群体玩伴交往关系。

又比如,早教机构提到的音乐启蒙,大人可以用手机,或者各种玩具放儿歌,跟孩子一起蹦蹦跳跳,虽然我们不是专业的,但不妨碍我们开心啊,不妨碍我们建立很好的亲子关系啊。

至于早教机构提到的“感统训练”,它的英文名:sensory integration therapy,直接翻译叫作“感觉统合治疗”。既然是治疗,肯定是针对有缺陷的孩子去使用的,所以在各地的儿童医院里一般都会给孩子提供感统治疗——主要针对的是有自闭症和多动症的孩子,是一种主流的训练方法。

还有那些所谓的全脑、右脑教育法,基本上就像“脑白金”一样。需要家长自行斟酌。

当然,如果家里父母双职工,没有时间带孩子,或者老人帮忙带孩子,没有能力对孩子进行教育,那早教中心也可以是不错的选择。

在以上三个早教中心,他们都提到了“蒙特梭利课程”,这让我想起了托德老师在《儿童心理学》中说的话:

在儿童心理学教育史上,存在三种对于早期教育的指导思想。第一种是以皮亚杰、蒙台梭利为代表的“以儿童为中心”的哲学观点,他们认为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要按照孩子的需要来进行。也就是说,教学是由儿童发起的,他们对什么感兴趣,老师就提供什么样的游戏和活动。比如说,让孩子们玩“糖果乐园”或者“大富翁”的游戏,就可以改善他们的身体协调性、计算能力、轮流玩的能力以及合作能力。这种教育思想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因为他们不但要学会精心挑选玩具、设计活动,还要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即使是孩子出现负面行为,也不能用惩罚的手段来制止。第二种是以学习为导向的思想,这种体系会按照儿童的年龄规律,给予更多有明显训练目的的学习内容。比如说让他们阅读、学外语、学画画、学音乐等。这种思想注重规范性,使孩子提前进入到成人的学习状态。第三种是折中,就是有时候是以老师为主的教育方式,有时候又以孩子为中心来安排活动。这三种指导思想,哪一种结果最好呢?1999年,心理学家马尔肯做了一次调查,他随机选取了721名4~5岁的学龄前的、来自华盛顿三种类型的幼儿园的孩子,采用以上三种方法进行教学。结果发现,采用“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指导,孩子的基本学习技能要比其他两组好很多,而且他们在运动能力和交流技巧上也完全超越了其他两类。所以,从实验的结果来看,以儿童为中心的方法所产生的早教结果是最好的!而三种教育方式中,最差的是那种折中取向的幼儿园。也就是说,一旦你确定了教育思想和风格,就不要变来变去,或者执行得模棱两可。就我个人的经验来看,那些来找我的问题儿童家庭,一般都有两种不统一的教育理念。这种理念可能是父母和老人之间的,也可能是父母之间的。这时候孩子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不知道你们到底要怎样。所以,每个家庭,必须要做出一个决策,要不就听你的,要不就听我的,不能出现多种思想。

从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来看,能以蒙特梭利为主的少之又少,即使有,对老师的要求也很高,所以,大部分都是托德老师说的折中方式。

当然,也不排除有的早教机构提到“蒙特梭利”,只是一个空理念,并没有去实施。这个就需要家长在选择早教中心时,有相关的知识储备和甄别能力。

如果不去早教中心,家长该如何对2岁左右的孩子进行早教呢?

首先我们要先了解2岁左右孩子的特点:

  • 孩子的第一个语言爆发期。
  • 孩子大脑的认知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属于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到的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孩子们会发展出各种头脑的新技能。父母最直观的感觉就是,现在的孩子比之前真的聪明多了。
  • 2岁左右可以有意识地回忆以前的事情,不过这种能力还很弱,这种能力的出现和发展与语言的发展密切相关。
  • 2岁左右可以产生带有简单主题和角色的游戏,如模仿医生看病,装扮成妈妈给孩子穿衣服等。
  • 2岁到2岁半孩子的注意力从以前的5~8分钟可延长到10~20分钟,不过这时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
  • 2岁左右孩子情绪和情感的特点为:冲动,易变,外露,且年龄越小越突出。
  • 2岁左右孩子开始萌出抗挫折能力,虽然可以控制自己的某些行为,但时间很短,更多受当前事物和欲望的支配。
  • 2岁以后,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飞跃,迫切地想要获得独立感,但语言能力还跟不上,结果就总是说“不要,不好”的话。
  • 2岁左右,孩子开始理解数的概念了。
  • 2岁左右孩子开始有了分类能力,有分类就有了是非观念,孩子会把人分为“好的”和“坏的”“善良的”和“自私的”等,这时可以给孩子立规矩,培养价值观。

了解了2岁左右孩子的特征,再结合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早教。

  1. 语言方面,推荐的是跟孩子好好说话和亲子阅读。

儿童的语言只能在使用中发展;也就是说,仅仅听别人讲话,只是接触语言,而不参与交流,儿童是无法学好语言的。所以,看电视基本上不能提高语言能力,儿童的语言能力是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发展起来的,哪怕看再多的电视节目,没有儿童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的使用,依然没办法发展语言。

若大人觉得每天跟孩子说的话都相似,没有多少新的语言,那亲子阅读真是不错的选择。

高质量绘本的语言都是精简准确表达的,家长跟孩子一起读书时,不用自己去加工图画内容,照着书本上的字来念就可以。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是,念的多了,孩子慢慢的就会认识简单的字,词。

慢慢的,家长读绘本时,可以跟孩子互动,如,问问“这是什么”,“小鳄鱼为什么要去看牙医”,“小猫怎么吃到鱼的”等等。

次数多了,孩子的语言得到充分锻炼,有研究表明:在孩子2岁左右~6岁期间持续地和他进行绘本亲子共读,孩子词汇表达能力的发展将会比普通孩子平均提早6个月,第一次独立阅读的时间也将明显提前。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一个人能条理清晰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在表达前,是需要经过大脑思考,回忆,整理的。

语言是由孩子的思维决定的,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进行简单好玩的字词训练,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是/不是”游戏,让其通过理解“是”与“不是”理解分类概念。

如:他是人,不是小猫;这个玩具是小花的,不是他的。而这些思维能力,就是儿童良好语言沟通的起点。

至于绘本的选择,当然是以孩子喜欢为主,孩子不喜欢的,不强迫他看;孩子喜欢的,那就跟他多读几遍。

如果有需求,家长也可以慢慢引入英文绘本阅读。

2、记忆力

和其他认知技能一样,记忆力也受到基因的影响,但是由于大脑的可塑性,它可以被培养和提高。

父母在孩子记忆力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

怎么做呢?

  • 经常和孩子讨论正在发生的、刚刚发生的、白天发生的或者前几天发生的事情。
  • 由于孩子的记忆是分散的,当跟孩子谈论过去的时候,最好是有条不紊地有序进行,就像是一个系列故事,事件和事件之间都被串联起来。这样孩子更容易记忆。
  • 孩子的记忆里只有一般想法和印象,几乎没有细节,家长帮助孩子记住小细节将有助于培养孩子越来越清楚和明晰的记忆能力。所以跟孩子说话时,尽量用描述性语言,越细越好。
  • 家长把最近发生的事情与发生时间稍久的事情相结合,甚至与更遥远的过去相结合,这样做可以帮助孩子恢复记忆,让记忆的空间范围更广、更加灵活。如:每天晚上和孩子聊聊白天的事,或者聊聊不同时间在同一个场景发生的事。
  • 跟孩子多聊聊积极的事,不仅可以让孩子更容易记忆,还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3、专注力

提高孩子的专注力,一个是在孩子自己玩游戏,看书,发呆时,不要打扰;另一个是给孩子找一项他喜欢的运动,鼓励他坚持下去。

4、数理方面

对孩子进行关于数字方面的早教,个人认为从生活中开始,不要一来就买相关书籍来一板一眼的学。

对于孩子来说,有趣,好玩,才能让他们接受,也才更容易让他们坚持下去。

这里提供两个小方法:

⏩生活中潜移默化:

如买了水果,可以跟孩子一起数一数有几个,不仅有数词,还有量词。

又比如,户外跟孩子一起数池塘的小鱼,落地的树叶,过往的车辆……

再比如,比较下小树的高矮,碗的大小,凳子的长短等。

总之,生活中可以利用的一切都利用起来。

⏩跟孩子玩“开小卖部”的游戏

家长跟孩子分别扮顾客和店主,拿家里容易搬动的东西当“货物”,并分别给每样东西“定价”。刚开始的“定价”为简单的整数。

在“买卖”时,尽量不存在找零,孩子小,也不会。

当然,角色可互换,后期可增加项目,难度。

这个游戏不仅可以让孩子理解数,还可以慢慢培养孩子对钱的概念。

如果家长和孩子有兴趣,这个游戏可以一直玩到孩子上小学,从简单的认数到数字的加减,再到乘除。

至于社交能力,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去小朋友多的地方玩,孩子有自己的方式方法去交朋友,家长不用干涉太多,一旁观察就好,如遇到孩子们没有办法解决的事,再介入。

乐理,运动等,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喜好,需求来进行早教,孩子的成长是动态的,那就要求教育也是动态的。

在我看来,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有自己的偏好和认知限制的,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也要不断学习,成长才好。

当然,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别人的做法未必适合自己,早教班的模式也未必适合孩子,教育最忌讳“别人怎么样,我也要怎么样”。

最后,用一个从事幼儿教育60年,照看过2800个孩子,开创“奇迹幼儿园”的奶奶的话来结尾:

在育儿过程中最痛苦的是,对本应绽放满天星花朵的孩子,父母坚持认为“不应该这样,我的孩子应该是玫瑰,必须让他长成玫瑰”。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必要一定成为所谓的成功人士。我们要做的是让每一个孩子充分发挥施展他特有的才华和能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