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婚女人嫁小八岁老公(二婚女人也有春天)

二婚女人嫁小八岁老公(二婚女人也有春天)(1)

“三新娘之年” 征服四十九年 “三新娘之年” 征服四十九年

伊耿征服后第四十九年,混乱纷争告一段落,维斯特洛终得休养生息。这一年风调雨顺、天下太平,更达成了几桩重要婚事,七大王国的编年史称之为“三新娘之年”。

新年刚过两星期,第一场婚礼的消息便从西方落日之海畔的仙女岛传来。雷妮亚·坦格利安与仙女岛伯爵的次子安德鲁·法曼在苍天之下举行了简朴的婚礼,男方第一次当新郎,女方则是第三次成亲。不过雷妮亚虽两度沦为寡妇,但年仅二十六岁。她的新婚丈夫比她小很多,只有十七岁,这个年轻人长相俊秀又为人和蔼,据说对新娘用情颇深。

婚礼的东道主是新郎的父亲、仙女岛伯爵马柯·法曼,主婚人为伯爵身边的修士。凯岩城公爵林曼·兰尼斯特(及其妻约卡斯塔)是唯一参加仪式的大诸侯,而雷妮亚从前的闺中密友萨曼莎·史铎克渥斯和阿莲·罗伊斯匆忙赶到仙女岛,与新郎朝气蓬勃的妹妹艾丽莎小姐一起充当伴娘。其余到场宾客都是法曼家族和兰尼斯特家族的封臣及亲随骑士。国王和宫廷对婚礼一无所知,直到婚宴举办完毕、两人圆房多日之后,凯岩城的乌鸦才飞到君临。

据君临的编年史家记载,阿莱莎太后对自己被排除在女儿的婚礼之外深感不满,这对母女的关系此后再没能回暖;罗加·拜拉席恩公爵则震怒于雷妮亚竟敢不经国王批准私自结婚……身为少年国王的首相,他自命为王权化身。不过,若是雷妮亚提出申请,这场联姻很可能无法实现,因安德鲁·法曼仅为次等领主的次子,绝大多数人认为他根本配不上曾两度成为王后、此刻又是王位继承人之母的雷妮亚(征服四十九年时,罗加公爵的幼弟尚未结婚,公爵的另一个弟弟所生的两个侄子也到了婚配年纪,论血统他们均配得上坦格利安家族的寡妇,这大概能解释国王之手为何如此暴怒以及雷妮亚太后为何秘密结婚)。杰赫里斯和亚莉珊却为婚讯高兴,他们向仙女岛送去礼物和祝福,还令红堡敲钟庆祝。

雷妮亚·坦格利安在仙女岛享受新婚时,君临的杰赫里斯国王及其母摄政太后忙于挑选接下来两年间辅佐摄政的重臣。考虑到维斯特洛因分裂留下的伤口远未愈合,他们的主导方针是和解。少年国王认为一味奖励忠臣,而把梅葛的支持者及教会排除在权力中枢之外只会让形势恶化,导致新的叛乱,他母亲也同意这一点。

有鉴于此,杰赫里斯送信给曾出任梅葛的御前首相的蟹岛伯爵埃德威尔·赛提加,邀他返回君临担任国库总管和财政大臣;他把海军上将和海政大臣的职位给了舅舅“潮汛之主”戴蒙·瓦列利安,此人身为阿莱莎太后之兄,也是第一位倒向风息堡、抛弃“残酷的”梅葛的大诸侯;奔流城公爵潘崔斯·徒利应召接掌法务大臣,一同入朝的有他令人敬畏的妻子露辛达夫人,其虔诚天下皆知;至于君临城内最强大的武装力量都城守备队,国王交给心宿城伯爵科尔·科布瑞掌管,其人曾在“神眼之下”一役与“无冕者”伊耿并肩战斗。

领导上述重臣的,自是国王之手、风息堡公爵罗加·拜拉席恩。

尽管杰赫里斯·坦格利安尚未成年,但若以为他在政务上无足重轻,那就大错特错了。少年国王几乎会列席每次御前会议(但也有被安排缺席的时候,我们稍后便会谈及),并不吝于大胆发声。当然,在摄政期内,最终权柄属于国王的母亲、摄政太后阿莱莎和国王之手罗加公爵,后者是个令人望而生畏的权臣。

罗加公爵蓝眼黑须,壮硕如牛,他是五兄弟中的长兄,其祖父为首任风息堡公爵“独手”奥里斯·拜拉席恩。奥里斯是“征服者”伊耿同父异母的私生兄弟,也是伊耿最信任的将领,他杀死最后的杜伦登——“骄傲的”亚尔吉拉——并娶了亚尔吉拉的女儿。正因如此,罗加公爵自诩血管里既流淌着真龙之血,也有风暴王的古老传承。这位公爵不喜挥剑,好用一把双刃斧上战场……他总说这把斧子“又大又沉,足以劈穿龙的脑壳”。

在“残酷的”梅葛统治时期说这种话几乎等于惹祸上身,但即便罗加·拜拉席恩惧怕梅葛的怒火,他也掩藏得天衣无缝。世人公认,庇护逃出龙石岛的阿莱莎太后及其孩子们,此后又首举义旗,拥戴杰赫里斯王子为王,的确是只有罗加公爵才干得出的事。有人甚至听罗加的弟弟鲍里斯说,罗加梦想与梅葛国王一...

罗加公爵没能实现梦想,如愿当上弑君者,但他成了拥王者,将杰赫里斯王子成功送上铁王座。没人质疑他出任少年国王的御前首相的资格,更有人窃窃私语说应把王国完全托付给他,因为杰赫里斯不但太嫩,还有个软弱的父亲,而太后也只是个女人罢了。罗加公爵与阿莱莎太后的婚约公诸于世后,相关的传言更盛……毕竟,太后的丈夫不就该是国王吗?

罗加公爵结过一次婚,但妻子早逝,婚后不到一年高烧不治身亡。摄政太后阿莱莎时年四十二岁,已过合适的生育年纪,风息堡公爵则比她小十岁。据巴斯修士多年后的补记,杰赫里斯反对这桩婚事,少年国王将首相此举视为逾越,认定罗加迎娶太后更多是出于对权力和地位的渴求,而非真实感情。巴斯声称,当少年国王发现无论母亲本人、还是母亲的对象都不打算征求他的许可后,心中十分愤怒……但既然他没反对姐姐的婚姻,也不便阻止母亲,因此没有对外发表意见,只向几位密友流露出自己的担忧。

御前首相的勇气和力量让人景仰,又因手握重兵和战技高超而备受敬畏;摄政太后则深孚众望,女人们赞叹她“如此美丽,如此勇敢,又如此令人同情”。即便那些习惯对女人横眉怒目的领主也愿意接受她的领导,毕竟她身旁有罗加·拜拉席恩,而少年国王一年后就要迎来十六岁命名日了。

阿莱莎打小便是公认的美人,父亲为强大的“潮汛之主”伊斯恩·瓦列利安,母亲为马赛家族的阿莱拉夫人,亦是个大美人。阿莱莎的家族古老、尊贵而富有,其祖父曾是“龙王”伊耿及其两位王后的亲密老友。诸神赐予阿莱莎古瓦雷利亚血统特有的深紫色双眸和闪亮银发,让她长成仪态万方、冰雪聪明和温柔贤淑的姑娘。求婚者从四面八方涌来,但她真正的对象没人怀有疑问——这样的女孩只配嫁入王家。于是在征服二十二年,她顺理成章地嫁给了铁王座第一顺位继承人伊尼斯·坦格利安王子。

这段婚姻幸福美满、枝繁叶茂。伊尼斯王子是个殷勤周到、温柔慷慨的丈夫,并且不曾偷腥,阿莱莎则为他产下五个强壮健康的孩子,包括三男两女(准确地说有六个孩子,但一个女儿出世没多久便夭折了)。伊耿国王于征服三十七年驾崩后,伊尼斯继承王位,阿莱莎成为王后。

接下来几年,她眼睁睁看着丈夫四面树敌,统治土崩瓦解。征服四十二年,饱受摧残又广遭鄙视的伊尼斯国王驾崩,年仅三十五岁。王后没来得及哀悼,亡夫的弟弟就攫取了本属于她的长子的王座。她的长子起兵对抗,结果和胯下巨龙一同殒命,紧接着她的次子也步了后尘,被“塔城”的泰安娜折磨致死。而她和她最小的两个孩子教杀子仇人软禁起来,后来又无能为力地见证着长女被迫嫁给那个怪物。

好在她等到了云开见日的那一天,梅葛终究也在权力的游戏中栽了跟头——这很大程度上正要归功于寡妇阿莱莎太后的勇气与罗加公爵的胆识,后者曾在太后孤立无援时支持她、收留她。在诸神的看顾下,他们赢得了胜利,现在出自瓦列利安家族的阿莱莎有望再结连理、重获幸福。

雷妮亚太后的婚礼有多简朴,国王之手与摄政太后的婚礼就有多隆重。仪式于征服四十九年七月七日举行,由总主教亲自主持,地点设在此时尚未落成封顶的龙穴,那里层层递升的石凳可容成千上万人观礼。相关庆典包括盛大的比武会,持续七天的宴饮狂欢,甚至还在黑水湾中举行了一场模拟海战。

在维斯特洛人的记忆里,没有任何一场婚礼能有这场的一半隆重,七国全境和海外的大小贵族纷纷赶来参加。唐纳尔·海塔尔带着一百名骑士和七十七名主教从旧镇护送总主教前来;林曼·兰尼斯特从凯岩城带来三百名骑士;体弱多病的临冬城公爵布兰登·史塔克带着儿子沃顿和阿里克从北境长途跋涉赶到,随行还有十几位凶悍的北境封臣和三十名守夜人军团的誓言兄弟;艾林公爵、科布瑞伯爵和罗伊斯伯爵代表谷地;赛尔弥伯爵、唐德利恩伯爵和塔利伯爵代表多恩边疆地。至于境外权贵,多恩亲王派出自己的妹妹,布拉佛斯海王遣来一个儿子,泰洛西大君亲自出马,领着童贞女儿横渡狭海,同为自由贸易城邦的潘托斯则不甘示弱地送出二十二位总督组成的使团。所有人都毫不吝啬地带来致送御前首相和摄政太后的贺礼,尤其是从前梅葛的支持者们以及曾与月亮修士一同进军旧镇的瑞卡德·罗宛伯爵和托根·奥克赫特伯爵。

宾客们明面上都是来祝贺罗加·拜拉席恩与摄政太后,但这显然并非唯一目的。许多人希望与首相商谈,在他们眼中,他才是真正执掌王国的人;还有些人想借机掂量新登基的少年国王——国王没让这些人失望,他让自己的代理骑士和贴身护卫盖尔斯·莫里根爵士对外宣布,乐意接待任何有意觐见的领主和有产骑士,最终约有一百二十人接受邀请。少年国王并未在雄伟的王座厅内、高坐在威严的铁王座上接见他们,而是选择私密的书房,随侍只有盖尔斯爵士、一名学士和几个仆人。

据说他鼓励每个人畅所欲言,对王国存在的问题发表观点及提出建议。“他不像他父亲。”罗伊斯伯爵事后告诉自己的学士,口气虽勉强,但的确是称赞。旅息城的凡斯伯爵评论道:“他听得多,说得少。”瑞卡德·罗宛觉得杰赫里斯温文尔雅,凯勒·克林顿认为他机智幽默,莫顿·卡伦则说他谨慎精明。“他笑口常开,哪怕是针对自己的玩笑。”琼恩·梅泰林赞许地评价,阿莱克·杭特却深感国王的严厉,托根·奥克赫特更体会到国王的冷酷。梅利斯特伯爵宣称杰赫里斯拥有超出实际年龄的智慧,戴瑞伯爵进一步断言他有可能成为“臣子以向他屈膝为荣的君主”,而最大的赞誉来自临冬城公爵布兰登·史塔克——“他让我想起了他的祖父”。

国王之手并未参与这些接见,他以自己的方式招待客人。他陪他们打猎、鹰狩、赌博、欢宴,“把王家酒窖喝个精光”。婚礼后的比武大会上,罗加公爵出席了每一场长枪比武和每一场团体混战,且始终被一帮大呼小叫、酒气熏天的大诸侯和著名骑士簇拥着。

然而在首相找的所有乐子当中,最令人侧目的发生于婚礼之日两天前。此事失载于宫廷编年史,但在仆人间流传多年,最后闹得满城皆知——据说罗加公爵的弟弟们从狭海对岸里斯最好的青楼中带回七名处女,由于阿莱莎太后的初夜许多年前就给了伊尼斯·坦格利安,罗加公爵在新婚之夜无法给她开苞,里斯处女是为了弥补这一缺憾。若后来的宫中流言可信,国王之手“连摘了四朵花”才筋疲力尽、醉不能支,随后他的弟弟、侄子和朋友们享用了另外三朵花,外加其他四十名从里斯一同渡海前来的年纪稍长的美人。

在国王之手沉溺于享乐、杰赫里斯国王忙着接见各地王公时,国王的妹妹亚莉珊公主招待了随行来到君临的贵妇们。由于国王的姐姐雷妮亚不愿出席婚礼,宁肯和新婚丈夫及闺中密友们一起留在仙女岛,而摄政太后阿莱莎被筹备工作弄得脱不开身,招待权贵们的夫人、女儿和姐妹们的责任只能落在亚莉珊身上。小公主才刚满十三岁,但出色地挑起了担子,赢得众人一致称赞。在庆典全程的七天七夜里,她早、中、晚各与一群名媛用餐,还带她们参观壮丽的红堡、泛舟黑水湾或骑马穿行都城。

亚莉珊·坦格利安是伊尼斯国王与阿莱莎王后最小的孩子,在这场婚礼以前,王国各地的领主和夫人们对她知之甚少。她的童年一直笼罩在三个哥哥和大姐雷妮亚的阴影之下,偶尔被人提起时所用的称呼也是“小闺女”或“另一个女儿”。她的体型的确很小,这点毋庸置疑,她身形纤细、骨架娇柔。人们形容她往往只说可爱,但很少谈到漂亮,尽管她出自一个以美貌著称的家族。她的眼睛颜色与其说偏紫不如说偏蓝,头发也为蜂蜜色的卷发而非银白色的直发。

然而无人能否认她的才智。后世传言亚莉珊没断奶就学会了认字,宫廷弄臣甚至编出笑话,讲述小亚莉珊如何一边吸吮奶妈的乳头一边阅读瓦雷利亚语卷轴,乃至把母乳滴在了卷轴上。巴斯修士评价说她若是个男孩,肯定会被送到学城去打造学士颈链……这位辅佐她丈夫数十年的智者敬重她更甚于她丈夫。当然,这是很久以后的事,在征服四十九年,亚莉珊只是个十三岁的女孩,但所有编年史家都承认她给见过她的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婚礼之日,超过四万名平民(有些观礼者认为该数字趋于保守)登上雷妮丝丘陵,来到龙穴见证摄政太后和国王之手履行仪式,另有成千上万的平民为他们夹道欢呼,这对夫妇身后跟着数百名跨骑盛装骏马的骑士以及长长几队摇铃修女。本尼费尔国师在记录中称:“翻遍维斯特洛的史籍,找不到第二件如此辉煌的大事”。罗加公爵全身灿烂金衣,头戴鹿角半盔,他的新娘身披一件缀满闪光珠宝的长斗篷,斗篷上的对分纹章绣有坦格利安家族的三头火龙与瓦列利安家族的银色海马。

尽管新娘新郎光芒万丈,但真正让君临人津津乐道好多年的却是阿莱莎的孩子们莅临的方式:杰赫里斯国王和亚莉珊公主直至最后一刻方才现身,他们骑着沃米索尔和银翼自明媚的晴空中降落(这里有必要再次强调,龙穴壮观的大穹顶尚未完工)。两头龙并排落地,硕大的皮翼扬起滚滚沙尘,卷向又惊又惧的围观群众(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声称巨龙的降临让上年纪的总主教尿了裤子,但这很可能是中伤诽谤)。

关于婚礼本身,以及仪式之后的宴会和圆房就没有太多值得叙述的了。红堡宽敞的王座厅招待的是最有权势的诸侯和最富名望的外宾,次等领主则带着骑士和士兵在庭院及其他较小的厅堂中庆祝,至于君临的平民,他们聚到城内上百家旅店、酒肆、食堂和妓院里狂欢。尽管谣传罗加公爵两晚之前曾连御四女,但据可靠记载,在醉醺醺的弟弟们的喝彩声中,他这次依然精力充沛地履行了丈夫的职责。

之后是长达七天的比武大会,充分满足了贵族和平民的期待。长枪比武打得热火朝天,被公认为维斯特洛近年来最精彩的一场赛事……然而在这次庆典中,挥舞长剑、长矛和战斧进行的徒步比拼更让大众兴奋,这有着特殊原因。

前已述及,“残酷的”梅葛的七名御林铁卫死了三个,剩下的四人也被发配长城、披上黑衣,取而代之的目前只有杰赫里斯国王任命的盖尔斯·莫里根爵士和乔佛里·多吉特爵士。摄政太后阿莱莎最先提议用比武淘汰的方式来产生其余五名御林铁卫,而婚礼不正是吸引全国骑士齐聚一堂的好机会吗?“梅葛任用了一帮老头子、马屁精、懦夫和莽汉。”太后宣称,“有资格保护吾儿的骑士须是维斯特洛的佼佼者,须是忠诚和勇气无可指摘的正人君子。就让他们在大庭广众之下,用手中长枪来赢得白袍吧。”

杰赫里斯国王立刻附议,只加了一点意见——少年国王英明地指出,想担任他贴身护卫的人需要证明自己徒步作战的能力,而非赢得长枪比武。“鲜有敌人会骑马提枪冲国王杀来。”杰赫里斯说。正因如此,在摄政太后婚礼后的比武大会上,马上长枪比武的荣耀让位于野蛮血腥的团体混战,后世学士称为“白袍之争”。

数百名骑士激烈争夺御林铁卫的荣誉职位,战斗整整持续七天。有几位风格出挑的挑战者成了大众的宠儿,他们总会迎来热烈欢呼。这其中包括“醉骑士”威廉·史戴佛爵士,其人身材矮胖、大腹便便,总是一副喝醉酒的模样,似乎站都站不稳,别提打架。百姓们称他“酒桶”,一见他上场就齐声喊:“必胜!必胜!小酒桶!”跳蚤窝的吟游诗人“乱弹琴”汤姆同样广受喜爱,他每场比试前都会唱低俗歌谣嘲讽敌人。某位身材苗条的神秘骑士也赢得了拥戴,大家只知其外号“绯红蛇”,但当“他”最终被打败,面具下原来是个女人——暮谷镇伯爵的私生女琼琪·达克。

然而最终这几个人都未能披上白袍,得到这份荣誉的骑士没有如此夸张的个性,其勇气、战技和骑士精神却无可匹敌。五人之中,唯有来自河湾地的洛朗斯·罗克顿爵士是贵族子嗣,另有两人为贵族身边的誓言骑士:“英勇的”维克多爵士为符石城罗伊斯伯爵的随从,“黄蜂”威廉爵士在橡果厅米斯·斯莫伍德伯爵驾前服务。年纪最小的获胜者“木棒”佩特惯用长矛而非长剑,部分旁观者质疑他的骑士身份,但他的矛使得实在出神入化,于是在数百人的欢呼声中,乔佛里·多吉特爵士亲自册封这孩子为骑士。

最年长的获胜者则是须发斑白的雇佣骑士酸丘的山姆古德。此人已有六十三岁,伤痕累累,容貌沧桑,自称打过上百场仗,“请不要问我曾为谁而战,那些事只有我自己和诸神知道”。他独眼、秃头,牙也快掉光,身板跟栅栏杆子一样枯瘦,人称“酸山姆”,但他战斗时像年岁只有他一半的人那样敏捷,且怀有数十年间无数大小恶斗磨炼出的阴狠技巧。

“和解者”杰赫里斯在位五十五年,在其漫长的统治期内,曾披上白袍为其效力的骑士超过任何一位君王。尽管如此,我们仍可毫不夸张地断言,哪怕放眼整个坦格利安王朝,少年国王最初的七名御林铁卫依旧举世无双。

“白袍之争”标志着庆典的结束,这场婚礼史称“金色婚礼”。宾客们怀着由衷地赞叹踏上归途,分头返回自己的领地和城堡。少年国王赢得了诸多大小贵族的敬佩与倾慕,这些人的姐妹、妻子和女儿则对热情的亚莉珊公主交口称赞。君临的百姓也很高兴,他们的少年国王看起来是个公正、仁慈又有骑士精神的统治者,而御前首相罗加公爵在战场上英勇无畏、在朝堂下慷慨大方。当然,最开心的还数都城中的旅店老板、酿酒师、商贩、扒手、妓女和妓院老鸨,他们因客人暴增赚得盆满钵满。

征服四十九年是决定王国命运的关键年份,在当年的三场婚礼中,“金色婚礼”无疑是最奢华、最富盛名的一场,但具有最重大意义的却是第三场婚礼。

摄政太后与国王之手联姻后,便着手为杰赫里斯国王物色合适的伴侣……同时也将国王的妹妹亚莉珊的婚事提上日程。少年国王一天不结婚、一天没有后嗣,他姐姐雷妮亚的孩子便仍是继承人……但艾瑞亚和雷哈娜的年纪太小,许多人更断定她们完全不适合继承王位。

除此以外,罗加公爵和阿莱莎太后一致认为,若是雷妮亚·坦格利安从西境回到君临担任女儿的摄政太后,王国前景堪忧。虽然没人敢挑明,但两位太后显然已生嫌隙,做女儿的既没参加母亲的婚礼,也没邀请母亲参加自己的婚礼。更夸张的流言在私下流传,说雷妮亚是个女巫,她运用黑暗伎俩将梅葛杀死在铁王座上。

基于种种理由,杰赫里斯国王结婚并诞下子嗣不但势在必行,而且越快越好。

但少年国王该找谁当伴侣是个难题。首相罗加公爵一直想将铁王座的影响力拓展到狭海对岸的厄斯索斯大陆,因此建议通过联姻与泰洛西结盟,对象是大君的女儿,一位标致的十五岁少女——之前的婚礼上,她的聪明伶俐、风流举止和蓝绿色头发让在场众人为之倾倒。

首相的新婚妻子阿莱莎太后却不同意。她坚信维斯特洛人不会接受一位把头发染得稀奇古怪的外国女孩,无论其口音有多迷人。虔诚的信徒们尤其会激烈反对,众所周知,泰洛西并不信仰七神,而是供奉红神拉赫洛、因缘编织者、三首神等怪异神明。从个人角度出发,太后希望自“神眼之下”一役中支持“无冕者”伊耿的家族中为儿子选取媳妇,譬如凡斯家族、科布瑞家族、维斯特林家族或派柏家族。在她看来,忠诚理当受赏,这样的婚姻亦能表达国王对哥哥伊耿的怀念,以及对那些曾为伊耿流血牺牲者的尊重。

然而本尼费尔国师对此强烈反对,他着重指出,倘若偏爱曾为伊耿而战的家族,轻视曾支持梅葛的家族,人们就会怀疑王室的和解诚意。在他看来,最好是选一个没怎么参与叔侄之争的大家族来结亲,比如提利尔家族、海塔尔家族或艾林家族。

国王之手、摄政太后和大学士之间出现严重分歧,其他重臣也鼓起勇气提出心仪人选。裁判法官潘崔斯·徒利推举自己的小姨子艾拉·布鲁姆小姐(此人的姐姐便是徒利公爵之妻、以虔诚著称的露辛达夫人),选择她无疑会让教会满意;海军上将戴蒙·瓦列利安建议杰赫里斯迎娶出自科托因家族、正在守寡的埃萝太后。迎娶梅葛的“黑新娘”,甚至收养她第一次婚姻生下的三个儿子,有什么比这更能向梅葛从前的支持者展现国王的宽宏大量呢?何况埃萝太后早已证明自己过人的生育能力;赛提加伯爵再次推出两个童贞女儿,之前他曾向梅葛强烈举荐过她们。拜拉席恩公爵直接回绝了他。“我见过你那两个丫头,”罗加告诉赛提加,“她们没下巴,没胸脯,没脑子。”

将近一个月时间里,摄政太后和重臣们反复争论国王的婚事,却未能达成一致。杰赫里斯本人被蒙在鼓里,他没有参与讨论,而这是出于阿莱莎太后和罗加公爵的安排——国王可能拥有超出实际年龄的智慧,但毕竟是个男孩,凭欲望行事,而欲望绝不能凌驾于王国的利益之上。阿莱莎太后心知肚明,若让儿子自主择妻的话他会选谁:她的小女儿,也就是他的亲妹妹亚莉珊公主。

若干世纪以来,坦格利安家族奉行兄妹通婚,杰赫里斯和亚莉珊从小就盼着结为夫妻,就像哥哥伊耿和姐姐雷妮亚一样。亚莉珊只比杰赫里斯小两岁,两个孩子一直很亲,他们感情深厚、彼此尊敬。父王伊尼斯无疑希望两人成婚,他们的母亲本来也这么想……但丈夫去世后,阿莱莎太后见证了太多可怕的事,促使她转变思路。尽管战士之子和穷人集会已被勒令解散,并宣布为非法组织,王国境内仍残留着这两大教团武装的诸多余党,王室如若有失,这些人想必会揭竿而起。摄政太后对儿子伊耿和女儿雷妮亚宣布成婚后引发的风暴记忆犹新,心有余悸。“我们不能重蹈覆辙。”根据记载,太后不止一次地宣称。

她这种观点得到朝廷新贵马特乌斯主教的支持,他是总主教和主教团返回旧镇时留在君临的代表。马特乌斯主教大腹便便,以体态肥硕和衣着华丽著称,自诩为过去雄踞高庭、统治河湾地的古老园丁王的后裔。大众普遍认为,他极可能继任总主教。

当时的总主教正是月亮修士口中的“大马屁精”,此人行事谨慎而温和,只要他还坐镇繁星圣堂、作为七神的代言人,国王跟谁结亲都不大可能引起教会的谴责。但教会之父已不年轻,人们说前往君临为“金色婚礼”证婚几乎耗尽了他的体力。

“如若在下继任,陛下的任何选择在下都会支持,”马特乌斯主教向摄政太后及御前重臣们保证,“但在下的同僚们未必乐意。而且……在下不敢保证……不会出现新的月亮修士。前朝纠葛未平,今日又要兄妹通婚,虔诚的信徒们必然视为挑衅,只怕会大事不妙。”

太后的担忧得到了证实,罗加·拜拉席恩及一干重臣便不再考虑将亚莉珊公主嫁给她哥哥杰赫里斯的可能性。十三岁的公主刚刚迎来初潮,众人想让她赶快嫁人,避免夜长梦多,所以尽管国王的择偶问题难以定论,小公主的婚事却被迅速确定下来:她将在新年的第七天嫁给罗加公爵的幼弟奥林·拜拉席恩。

这是摄政太后、国王之手、御前重臣们及相关顾问共同做出的决策,但就像历史上许多类似事件一样,他们的如意算盘很快宣告破灭。他们完全低估了亚莉珊·坦格利安和少年国王杰赫里斯的意志与决心。

亚莉珊的婚约并未公布,她本人从何得知人们并不清楚。本尼费尔大学士推测是某个仆人走漏风声,因重臣们在太后的书房中争论时有不少仆人进出;罗加公爵则怀疑是海军上将戴蒙·瓦列利安告密,此人心性高傲,或许打算制约拜拉席恩家族,以防其取代“潮汛之主”坐上王国的第二把交椅;若干年后,当时的事件早已成为传说,百姓们又传言公主安排“墙中的老鼠”偷听了群臣的谈话,即刻得知消息。

亚莉珊·坦格利安得知自己要嫁给一个年长十岁的青年后(她几乎不认识奥林,如果谣言可信,她甚至讨厌对方)有什么想法或评论,没有任何记录,我们只知道她做了什么。换成别的女孩,多半会哭哭啼啼、大吵大闹或跑去恳求母亲,许多伤感的情歌里,被迫结婚的少女会从高塔上跳下自戕。但亚莉珊公主与众不同,她直接去找杰赫里斯。

少年国王对妹妹带来的消息非常不满。“毫无疑问,他们肯定也在为我安排婚事。”他立刻得出结论。杰赫里斯和妹妹一样,没把时间浪费在咒骂、指责或恳求上。他迅速召来御林铁卫,指示他们即刻乘船前往龙石岛,稍后与他汇合。“你们曾以宝剑发誓,为我鞠躬尽瘁,”他提醒七名铁卫,“请恪守誓言,绝不泄露我离开的消息。”

当晚在夜色掩护下,杰赫里斯国王和亚莉珊公主骑上他们的龙——沃米索尔和银翼——离开红堡,飞往龙山下坦格利安家族的古老城堡。据说少年国王落地后第一句话便是:“我需要一名修士。”

国王英明地抛下了马特乌斯主教,此人无疑会破坏他的计划。龙石岛圣堂由奥斯加克修士照看,这位老修士打杰赫里斯和亚莉珊出生起就和他们熟识,并曾在他们的童年时代教授他们七神的规矩。奥斯加克修士年轻时侍奉过伊尼斯国王,早年则在雷妮丝王后身边担任见习修士。总而言之,他对坦格利安家族近亲通婚的传统习以为常,这回也立刻服从了国王的命令。

短短数日后,御林铁卫们的船抵达龙石岛。次日清晨,伴着冉冉升起的朝阳,杰赫里斯·坦格利安一世在龙石岛宽阔的庭院中,于诸神、世人和巨龙的见证下,迎娶妹妹亚莉珊为妻。奥斯加克修士主持婚礼,尽管老人的声音微弱又颤抖,但没有丝毫错漏。七名御林铁卫站在一旁,他们的白袍被风吹得猎猎作响,共同见证两人结合的还有城堡的卫兵和仆人,以及依偎在城堡高耸外墙下那个渔村的大部分百姓。

礼毕是简朴的宴会,众人举杯祝福少年国王和新王后万福安康。宴会结束后,杰赫里斯带亚莉珊来到“征服者”伊耿与妹妹雷妮丝睡过的房间就寝,但顾虑到新娘的幼小年纪略过了闹洞房的环节,也并未圆房。

这点缺憾被证明十分关键。不久,罗加公爵和阿莱莎太后乘一艘划桨战舰赶来龙石岛,随行有十二位骑士、四十名士兵、马特乌斯主教和本尼费尔大学士。后者的记录让我们得以完整了解事件经过。

杰赫里斯和亚莉珊手牵着手,并肩站在城堡大门内迎接来客。据说阿莱莎太后一见到他俩就哭了出来。“两个傻孩子。”她说,“你们可知自己做了什么?”

接着开口的是马特乌斯主教,他声若洪钟地斥责新婚的国王夫妇,并预言这番荒唐行为会让维斯特洛再次陷入战乱。“从多恩边疆地到长城,人人都会诅咒你们违悖人伦的苟合,天父与圣母的虔诚子民会视你们为造孽的罪人。”据本尼费尔记载,主教卖力地叫嚷着,激动得唾沫横飞、满脸通红。

在七大王国的史籍中,“和解者”杰赫里斯一直以冷静的态度和宽宏的气量而饱受赞誉,但若据此认为他的血液中没有坦格利安家族的火焰,那就大错特错了。当马特乌斯主教终于停下来喘气时,国王开口道:“我可以接受母后的训斥,但不接受你的污蔑。闭嘴吧,胖子,你敢再说一句,我立刻把你的嘴缝上。”

马特乌斯主教不敢再说一句。

罗加公爵可没这么好吓唬,他开门见山地询问婚事是否圆满。“告诉我实话,陛下,你们圆房了吗?您占有了她的处女之身吗?”

“没有。”国王答道,“她还小。”

二婚女人嫁小八岁老公(二婚女人也有春天)(2)

罗加公爵听了微笑道:“很好。你们不算成婚。”他转头吩咐自君临随行而来的骑士们,“把两个孩子分开,尽量不要动粗。将公主送入海龙塔看管,将陛下带回红堡。”

他的部下应声向前,杰赫里斯的七名御林铁卫却迎上来,抽出武器。“不许过来。”盖尔斯·莫里根爵士警告,“谁敢对国王和王后出手,杀无赦。”

罗加公爵大吃一惊。“收起武器,给我让开。”他命令他们,“你们失心疯吗?忘了我是国王之手吗?”

“我们没忘。”年老的酸山姆答道,“但御林铁卫听命于国王而非首相。坐上那把铁椅子的是这孩子,不是你。”

罗加·拜拉席恩被山姆古德爵士的话气得发疯。“你们只有七个人,我身后有五十个人。我一声令下,你们就会被剁成肉酱。”

“我们或许会死。”年轻的“木棒”佩特挥舞着长矛说,“但最先死的是您,阁下,我保证。”

若非阿莱莎太后及时插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不堪设想。“我已见证了太多死亡,”太后道,“大家都一样。请放下武器,诸位爵士,既然婚事木已成舟,我们也只能接受。愿诸神垂怜七大王国。”她又转向自己的孩子们,“我们会和平离开。不要对外透露今天的事。”

“遵命,母亲。”杰赫里斯国王将妹妹拉得更近,他环住她的肩膀,“但请不要认为可以拆散这段姻缘。我们已结成一体,任何人,甚至诸神,也无法把我们分开。”

“没错。”新娘坚定地强调,“就算把我送到世界尽头,强迫我嫁给摩苏伊的国王或是灰色荒原之主,银翼也会将我带回杰赫里斯身边。”说罢她踮起脚尖,将脸凑向国王,两人就在众目睽睽之下放肆地接吻。(1)

御前首相和摄政太后离开后,国王和他的小新娘关闭城堡大门,回到自己的房间。在杰赫里斯余下的少年时光里,两人一直定居在龙石岛,将这里当作庇护所。据记载,这段时间国王夫妇甚少分开,他们始终共同进餐,还往往聊天到深夜,回顾童年时光并探讨未来的挑战。他们一起钓鱼和鹰狩,一起去码头边的酒馆与岛上居民交流,还从城堡图书馆翻出积灰的典籍给彼此朗读。他们一起接受龙石岛的学士们的教导(据说亚莉珊曾提醒丈夫:“我们还有太多东西需要学习”),一起在奥斯加克修士身边祷告,还骑上巨龙绕龙山飞行,也常飞到潮头岛。

若仆人们的传言非虚,国王和他的新娘一直赤身裸体同床共枕,且无论在床上、桌边还是其他许多场合,两人总会缠绵亲吻。但他们没有真正结合,直到一年半以后,杰赫里斯和亚莉珊才初尝男女之事。

诸侯和御前重臣们有时会来龙石岛,与少年国王商谈国事,杰赫里斯则在祖父谋划征服维斯特洛的图桌厅接待他们,亚莉珊总陪伴在他身边。“伊耿和雷妮丝、维桑尼亚之间没有秘密,我和亚莉珊之间也没有。”他这么说。

我们可以相信,在新婚后的蜜月期,国王夫妇之间的确没有秘密,但两人的结合绝大多数维斯特洛人却不知情。罗加公爵回到君临后,即刻对随行前往龙石岛的人等下了封口令,违令者割舌。他并未将婚事昭告全境,当马特乌斯主教想将消息通报旧镇的总主教和主教团时,本尼费尔大学士在首相的授意下不但没放出渡鸦,反把信件烧了。

风息堡公爵试图争取时间。罗加·拜拉席恩认定国王不尊重他,对此感到十分愤怒,此外他也不接受失败。他依旧打算拆散杰赫里斯和亚莉珊。在他看来,两人的婚事圆满之前都有机会,只要秘而不宣,就能神不知鬼不觉地瓦解这段姻缘。

阿莱莎太后也想争取时间,原因却不尽相同。“木已成舟”,她在龙石岛城堡的大门前这么说,而这并非谎言……但她的另一对儿女结婚后引发的流血和混乱依然深深困扰着她,摄政太后拼命想要确保历史不会重演。

她和她的丈夫还将继续统治这个国家大半年,直至杰赫里斯在自己第十六个命名日到来后亲政。

“三新娘之年”就这样结束了,征服五十年接踵而至,维斯特洛似乎陷入了难解的死结。

(1)这段在龙石岛城堡大门前的对峙,我们是根据在场的本尼费尔大学士的相关回忆记述的。从那时起直到现在,这个故事都是七国上下春心荡漾的少女与她们的情郎的最爱,许多吟游诗人歌颂过御林铁卫的英勇,传唱七位白袍骑士如何毫不退缩地面对五十名敌人——但这些说法忽视了城堡的戍守部队。我们手头的记录显示,当时龙石岛上有二十名弓箭手和同等数目的卫兵,由梅瑞尔·布洛克爵士及其子埃林与霍华德指挥。他们当时忠于哪一边?在冲突中又可能扮演什么角色?我们不得而知,但御林铁卫或许并非孤立无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