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召南·何彼襛矣(诗经风召南)

诗经·风·召南⑨·何彼秾矣何彼秾矣①?唐棣之华②曷不肃雝③?王姬之车④,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诗经·国风·召南·何彼襛矣?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诗经·国风·召南·何彼襛矣(诗经风召南)

诗经·国风·召南·何彼襛矣

诗经·风·召南⑨·何彼秾矣

何彼秾矣①?唐棣之华②。曷不肃雝③?王姬之车④。

何彼秾矣?华如桃李。平王之孙⑤,齐侯之子⑥。

其钓维何⑦?维丝伊缗⑧。齐侯之子,平王之孙。

注释:

①秾(nóng):繁盛的样子。②唐棣(dì):植物名,属蔷薇科,花白色,有芳香又作棠棣、常棣。一说指车帷。③曷(ʰé):何。肃:庄严肃静的样子。雝(ʸōⁿᵍ):雝,同“雍”,雍容、安详。肃雝:庄严雍和。④王姬:周王的女儿或孙女,姬姓,故称王姬。⑤平王:东周第一代君主,姬宜臼。平王之孙:周平王的孙女。一说周平王的外孙女。⑥齐侯之子:齐国诸侯之子,一说齐国国君之子。一说“齐侯之子”与“平王之孙”指同一人,即齐侯的女儿,平王的外孙女。(有种说法,平王、齐侯指谁无定论。)⑦钓:钓鱼的工具。这里专指钓鱼的线,比喻王侯贵族互相联姻,如丝之和。维:语气助词,有“为”的意思。⑧伊:语助词,有“是”的意思。缗(ᵐíⁿ):合股丝绳,指钓鱼的绳,比喻男女合婚。⑨召(shào)南:指周朝自陕以西的南方诸侯国之地。召,地名,在今陕西省岐山县西南。

赏析:

自古爱情都讲究“门当户对”,似乎婚姻也总跟“般配”二字形影不离。两千多年前的《何彼秾矣》便是一首描述门当户对的爱情诗。

现代学者多以为此诗是为周王之孙与齐侯之子新婚而作,在赞叹称美之余微露讽刺之意。全诗三章,每章四句,极力赞美新娘的美貌和车辆服饰的奢华气派,正面描绘与侧面衬托相得益彰。各章首二句都是一问一答,具有浓郁的民歌文学色彩。

开头第一章便将态度和立场阐明讽刺之味由然而生。前两句以“唐棣之华”起兴,铺陈出王姬出嫁,车服奢侈。“曷不肃雍?王姬之车。”多数学者解为“怎么不和乐庄严?”或“怎么没有雍容严肃的气象?”因此得出此诗隐含贬意的结论。这两句俨然是路人旁观、赞叹、惊讶、冷语讽刺等的生动写照。清代方玉润《诗经原始》:“‘何彼秾矣’,是美其色之盛极也;‘曷不肃雝’,是疑其德之有未称耳。”

第二章用桃李与男女主人公相比,着重刻画他们的光彩照人。意思是说,平王之孙,容貌果真娇好,齐猴之子,也的确风度翩翩。此处赞美微露讽刺之意。

千百年来《诗经》经久不衰,鸟兽虫鱼的意象至今仍神秘动人。“鱼”从古至今都与“多子多孙”、“爱情美满”、“连年丰收”等含义紧密相连。诗的第三章看起来似乎晦涩难懂,但只要结合“鱼”在诗经中的意象,便可以让人醍醐灌顶。

闻一多先生曾说“钓鱼”、“吃鱼”是《诗经》中恋爱、婚姻的隐语。就像古今许多民歌多以鱼喻偶一样(如《安化民歌》中的“大河里涨水小河里浑,两边只见打鱼人。我郎打鱼不到不收网,恋姐不到不放心”,都是以鱼比喻爱情的例子),本诗中的“钓”字,即用钓鱼比喻爱情。

《何彼秾矣》通篇类比、隐语,交替运用复沓和咏叹等手法。“齐侯之子,平王之孙”两句反复吟咏,极言赞美又冷嘲热讽。各章前后两句一设问一作答,具有浓郁的民间色彩,引人入胜。整首诗在诗人的视线中逐渐展开,节奏紧密。

简单的三句话,道出了一段天赐佳偶、地造一双、琴瑟和谐、鸾凤和鸣的美好姻缘。

尽管作者对王姬出嫁时车服的豪华奢侈和结婚场面的浩大略有讽刺之意,但全诗仍然充满了一种明朗的喜悦。一种欢欣之情的自然流露。

古今人生之喜有三,男婚女嫁榜上有名,无论门当户对与否,大喜之事像甘霖,像皎月,总能让人感念,赏心悦目,喜上眉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