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秦必楚的真正意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公元前223年,秦将王翦、蒙武攻破楚都寿春(今寿县),楚王负刍被俘,楚国灭亡。楚国虽然已经灭亡,但楚人似乎并不甘心,也不服气,甚至有人预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亡秦必楚的真正意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1)

对于这样的预言,楚人很相信,所以当时在江淮地区流传很广,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是楚人对秦有着特殊的历史积怨,二是楚国曾经是一个诸侯强国,国家虽亡但仍具有灭亡秦朝的潜在力量。

楚秦结怨主要是在战国时期,特别是战国晚期。公元前 313年,为了拆散齐楚联盟,秦惠文王派张仪出使楚国,,以割让南於之地六百里为诱饵,劝楚怀王绝齐亲秦。楚怀王信以为真,等与齐绝交后,秦却以六里之地赠楚。张仪当真是一个大骗子。

亡秦必楚的真正意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2)

张仪

怀王大怒,出兵伐秦,不仅损兵折将,而且失去了汉中之地。此后,秦不断出兵攻楚,蚕食其地。到公元前299年,秦昭王突然致书楚怀王,表示愿意与楚修好,约怀王至武关订立盟约。当时楚怀王正苦于秦国的进逼,求和心切。大臣昭雎等人认为“秦虎狼,不可信”。怀王不听,贸然前往。到了武关,秦军马上将怀王劫持而去因于威阳。两年之后,怀王乘秦人不备,逃出秦国,投奔赵国,因主父在代,赵人不纳,被秦人追及,仍因禁于咸阳,最后病死秦国。

秦国真的是将“兵不厌诈”这四个字体现得淋漓尽致,楚怀王的这番遭遇令人唏嘘不已。这使得楚人很悲伤,也很气愤。据史书记载,楚人楚怀王客死秦国,“皆怜之,如悲亲戚"。

亡秦必楚的真正意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3)

几十年后,居巢(今巢湖市)人范增还说:“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这说明楚怀王的遭遇,不仅激起了楚人的同情,同时也激起了楚人对秦国刻骨的仇恨。引起楚人切齿之恨的另一件事是白起破郢都,烧夷陵之事。

公元前 279 年,秦将白起率兵进攻楚国的鄢(今湖北宜城县西南)。鄢距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县北)很近,所以楚人全力防守,双方展开了决战,白起本来就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武将,有人曾赠给他“人屠”的称号,为了尽快拿下鄢城,他下令在鄢城之外百里许的地方开挖长渠,引水灌鄢。滔滔大水从鄢城的西面流向东面,整个鄢城很快成了一个大水潭,全城军民皆淹没水中,结果“水溃城东北角,百姓随水流,死于城东者数十万,城东皆臭”。

亡秦必楚的真正意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4)

白起

后来人们把这池陂称之为“臭池”,称淹没鄢城的水渠为“白起渠”。白起攻取鄢城后又取安陆(湖北云梦、安陆一带),并攻下郢都。当秦兵打下西陵(今湖北宜昌市)后,白起竟然将楚先王的陵墓烧毁。白起的所作所为令楚人切齿,其史官特意写道:“(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遂拔我郢,烧先王墓夷陵。”

亡秦必楚的真正意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5)

楚人对秦国的仇恨固然与秦国的欺诈和残暴行为有关,与楚国重复仇的传统亦有关系。

为什么说楚国重复仇呢?我们这里举两个例子。

春秋晚期,楚平王荒淫无道,又听信谗言欲诛太子建,召太子太傅伍奢而囚之。为了铲除后患,又使人召伍奢的两个儿子。长子伍尚应召而往,结果与父亲一道被杀。次子伍员则投奔吴国,受到吴王阖庐的重用。后来,伍员率师伐楚,五战五捷,人据郢都。为报父仇,他“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

亡秦必楚的真正意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6)

伍子胥

第二个楚人复仇的典型事例就是白公之乱。楚平王欲杀太子建,太子建奔郑,郑杀之。太子建之子胜奔吴。楚惠王二年(前 487),令尹子西召胜于吴,以为巢大夫,号白公。六年,白公请兵于子西,欲伐郑报父仇,子西许之而末为发兵。八年,晋伐郑,郑告急于楚,楚使子西率兵救郑。白公怒,十年,与勇士石乞等袭杀子西、子綦于朝,劫楚惠王,自立为王,后事败自杀。

伍子胥和白公都是楚国人,为报父仇竟不惜危害国家,而楚国上下竟然认可这种行为。所以在楚国上下看来有仇报仇乃天经地义。这也就是为什么说楚国有重复仇的传统。

亡秦必楚的真正意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7)

楚顷襄王

据《史记•楚世家》记载,顷襄王十八年(前281),有个自称“小臣”的人对顷襄王说:“夫先王为秦所欺而客死于外,怨莫大焉。今以匹夫有怨,尚有报万乘,白公、子胥是也。今楚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犹足以踊跃中野也,而坐受困,臣窃为大王弗取也。”这位“小臣“举白公、伍子胥之事激励顷襄王,要求他也能为自己的父亲楚怀王向秦国复仇。

顷襄王接受了这一建议,“遣使于诸侯,复为纵,欲以伐秦”。这段史料说明楚国不仅有重复仇的历史传统,随着楚秦结怨日深,这种复仇情绪也日渐强烈,而那句“亡秦必楚"的预言正是这种复仇情绪的直接表现。

亡秦必楚的真正意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8)

苏秦

当然,楚人之所以预测并相信“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除了怨恨秦国并具有强烈的复仇精神外,与其大国情结和潜在的反秦力量亦不无关系。楚虽灭,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楚原本是西周初期分封的一个偏远小国,居于今河南西南部的丹水流域,但到西周末年已逐渐强大起来。春秋时期的楚国不断扩张,其势力范围包括今天的湖北全部以及河南南部、陕西东南部、四川东部、江西和安徽的一部分。其地大物博,兵力强盛,不仅能与春秋首霸齐桓公相抗衡,而且能与晋国长期争霸,堪称春秋一等大国。

亡秦必楚的真正意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9)

到了战国,楚国的疆域进一步扩大,不仅奄有二湖及河南南部,而且东收昊越,北灭宋、鲁,其地与周、齐、魏、韩、秦相接,在“七雄”中仍是一等大国。战国时期,楚国的威胁主要来自秦,特别是楚怀王时期,不仅丢失了汉中,而且国土被秦一步步蚕食。即便如此,当时人们仍视楚国为天下强国。如苏秦合纵,推楚为纵长,称:“楚,天下之强国也⋯楚地西有黔中、巫都,东有夏州、海阳,南有洞庭、苍梧,北有汾陉之塞、郇阳。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

亡秦必楚的真正意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10)

另一位纵横家张仪也承认“凡天下强国,非秦而楚,非楚而秦"。后来楚因受秦国侵逼,徙都郢陈,力量大不如从前,但当时依然是“人皆以楚为强”,虞卿甚至说:“夫楚亦强大矣,天下无敌!”这说法虽有些夸大,但楚国的实力不久在秦灭楚的战争中得到了验证。

亡秦必楚的真正意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11)

秦灭楚的战争正式开始于公元前226 年,秦将王贲伐楚,连下十余城。当时三晋已破,秦王赢政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以为灭楚指日可待,问李信需要多少兵力,李信年轻气盛,夸口说“不过用二十万人”赢政又问老将王翦,王翦谨慎,坚持“非六十万人不可”。秦王以为王翦年老胆怯,便派李信、蒙武率二十万大军伐楚。

亡秦必楚的真正意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12)

公元前 225 年,秦兵分两路,李信攻平舆(今河南平與县北),蒙武攻寝邑(今河南沈丘县),初战告捷,然后两军会师于城父(今亳州市东南)。这时候楚军主力在项燕的率领下,见秦军轻敌冒进,跟踪反击,“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人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李信败回后,秦王赢政在事实面前认识到轻信李信的错误,立即亲赴王翦老家,请其率兵出征,当时“荆兵日进而西”,大有反守为攻之势。

亡秦必楚的真正意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13)

李信

秦王见形势严峻,能否灭楚成败在此一举,所以“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王翦,让他统领60万大军伐楚。公元前 224 年,王翦沿着李信的进军路线攻楚,取陈以南至平舆。楚王见秦军来势凶猛,出动全部兵力拒敌。这时王翦吸取了李信轻敌冒进的教训,他选择有利地势扎下营盘,屯兵练武,坚壁不战,采用以逸待劳的战术。

亡秦必楚的真正意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14)

王翦

这样双方相持了一段时间,楚军数次挑战而秦不应,斗志渐渐松懈,“乃引而东”。王翦见楚军东撤,下令出击,直追到薪县(今宿州市南)之南,双方展开决战,秦大破楚军,楚将项燕被杀,楚军溃散。王翦乘胜攻城略地,又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征战,至公元前 223 年才兵破寿春,俘楚王负刍。又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王翦等人才平定楚国的江南之地。

亡秦必楚的真正意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15)

从公元前226 年王贲伐楚到公元前222 年王翦平定楚江南地,秦灭楚用了整整五年的时间,几乎占了统一六国的一半时间,而且这还是在倾全国之兵力的情况下完成的,足见攻灭楚国的艰难。

楚国灭亡后,楚人不仅有故国之思,而且在各地正积蓄着或大或小的反秦力量。

亡秦必楚的真正意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16)

大泽乡起义

比如,在楚国的旧都郢陈,聚集了周文、武臣、张耳、陈余等人。据《史记 • 陈涉世家》讲:“周文,陈之贤人也,尝为项燕军视日,事春申君,自言习兵。”陈胜入陈后他奉命西征。武臣也是陈人,与陈胜有旧交,后奉陈胜之命北徇赵地。张耳、陈余皆魏国名士,魏亡后遭秦通缉,二人“乃变名姓,俱之陈,为里监门以自食”。《史记 • 陈涉世家》中所记载陈胜在大泽乡起义,“当此时,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

亡秦必楚的真正意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17)

张良

还有张良,韩国灭亡后曾拿出全部家产求刺客行刺秦始皇,后又与一力士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县)狙击出巡的秦始皇,受到通缉,“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当时项羽的叔父项伯也在下邳,还有位神秘莫测的黄石公,在下邳教张良兵法,以备他日反秦之用。

亡秦必楚的真正意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18)

项羽

当时项燕的儿子项梁、孙子项羽避仇吴中(今江苏苏州市),“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这说明他们也在做起兵反秦的准备。

沛人刘邦,因在半路上纵骊山徒而亡命芒、砀山泽之间(今河南永城与砀山交界处),跟随他的竞有“数十百人”之多。六(今六安市北)人英布(又称黥布)大约也是在公元前 211 年与在骊山陵服役的一批同伴〝亡之江中为群盗”。实际上也是一支反叛秦王朝的力量。

亡秦必楚的真正意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19)

刘邦

这说明楚人不仅有强烈的反秦意识,而且早已有所准备,这也正是楚南公等人预言“亡秦必楚”的现实依据。

这里是小应话说历史,希望得到点赞、转发和关注支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