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撤县设市名单(陕西省的区划调整)

延安市撤县设市名单(陕西省的区划调整)(1)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陕西省一系列区划调整的故事,例如咸阳市、汉中市等地级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陕北地区的延安市。延安市下辖了2个区、10个县和1个县级市,总计13个区县。不得不说,下辖10多个区县的地级市,并不算多。那么,陕西省延安市如何下辖了13个区县呢?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问题。

延安市撤县设市名单(陕西省的区划调整)(2)

首先,我们聊聊陕西省的历史。陕西省的历史悠久,孕育了璀璨的文化。陕西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在西北地区拥有重要地位。陕西省分为陕北、关中、陕南三个部分,其中,陕北的榆林、延安等地,地质结构复杂。关中地区则是以平原为主,出现了千里关中的说法。至于陕南地区,气候相对适中,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

在古代历史上,中原王朝一直面临北方游牧政权的挑战。在华北地区,中原王朝依靠河北北部、山西北部的山地,组成了燕云十六州,顽强抵抗。在西北地区,榆林、延安等地,则是抵御北方游牧骑兵的天然屏障,一旦游牧骑兵突破了延安等地,那么,固守关中的困难就大大增加了。因此,几乎历代王朝都在延安等陕北地区,驻扎了大量的部队。

延安市撤县设市名单(陕西省的区划调整)(3)

例如在北宋时期,为了抵御西夏国的铁鹞子,宋朝在延安部署了大量的精锐部队。13世纪中期,北方的元朝崛起以后,在几十年时间里,先后消灭了西夏国、大金国、大理国、南宋等政权,建立了一个疆域面积空前辽阔的王朝。随着疆域面积的扩大,元朝却开始发愁了。因为,元朝缺乏地方管理经验,看着地图上密密麻麻的几百个州府、几千个县,元朝非常头疼。

因为各地复杂的人口、耕地、粮食数据,很难管理。唐宋时期的州县两级区划,对于元朝来说很不合适,因为忙不过来。唐朝的15道和宋朝的23路,对于元朝也不合理。最后,元朝在宋朝23路的经验基础上,借鉴了金国行尚书台的模式,推出了加强升级版,那就是行省制度。元朝把全国划分为10个行省,例如甘肃行省、陕西行省、四川行省等等。

延安市撤县设市名单(陕西省的区划调整)(4)

元朝虽然建立了行省制度,但各方面的问题也很多。首先,区划不合理,造成了管理难度很大。第二,地方机构的设立非常粗犷,到了元朝后期,这一问题更加明显。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在元朝行省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明成祖朱棣迁都以后,明朝形成了南北直隶与13个省的区划格局,当时,为了抵御北方草原骑兵南下。

明朝撤销了甘肃省,并入了陕西省。因此,明朝统治时期的陕西省,其实相当于两个省。我国很多省份的区划,都是在明朝统治时期完成的,例如广东省、贵州省等等。当时,延安市的前身延安府,一口气下辖了3个散州和16个县。这是因为延安周边的地形复杂,很难人为的调整。17世纪中期,清朝逐步确立了自己的统治。

延安市撤县设市名单(陕西省的区划调整)(5)

根据自己的需要,清朝对行省进一步调整。最终,形成了内陆18个省的区划,甘肃省重新设立,湖北省、湖南省等省份设立。在清朝统治时期,延安府下辖的地区,调整为10个县,分别是:肤施县、安塞县、甘泉县、安定县、保安县、宜川县、延川县、延长县、定边县、靖边县。其实,从这些县的名字,不难看出延安的地质结构和重要性。

1912年,清朝灭亡以后,我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局面,各地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一转眼到了建国的初期,我国进入了战后重建、恢复生产、经济建设的阶段,一系列重要项目也陆续展开。当时,陕西省内设立了一系列的专区,例如延安专区、榆林专区、绥德专区等等。

延安市撤县设市名单(陕西省的区划调整)(6)

其中,延安专区下辖总计12个县。1956年,绥德专区撤销以后,部分县划入了延安专区,延安专区下辖了14 个县。到了60年代末期,全国所有的专区都更名为地区,延安专区更名为延安地区,至于区县数量没有变化。进入80年代以后,我国各地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我国很多省份下辖的地区,陆续改为了地级市。

1983年,咸阳市等地级市陆续设立。与此同时,延安地区下辖的宜君县,划入了铜川市管理。到了90年代,随着延安地区的不断发展,1996年,延安地区被撤销,设立了延安地级市。进入21世纪以后,延安市的城区面积逐步扩大,人口总数逐步增加。后来,安塞县被撤销,更名为安塞区。随着子长县的发展,子长县被更改为子长县级市。

延安市撤县设市名单(陕西省的区划调整)(7)

截至这个时候,延安市形成了2个区、1个县级市和10个县的区划格局,总计13个区县。延安市的下辖区县数量多,这是由延安周边的复杂地质结构决定的,根本无法像平原地带那样划分。

延安市撤县设市名单(陕西省的区划调整)(8)

关于我国各地区划调整的一系列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