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教学名师(优秀复旦榜样④)

立足复旦的土地,仰望百年的星空,一群群优秀的复旦人用努力与坚持书写自己的求学岁月,在人生行囊中装满收获与成长。他们或勇攀学术高峰,或追寻多彩梦想,或以志愿之举践行爱与奉献,或以家国情怀彰显青年担当……

今天,让我们走近这样一群优秀的复旦本科生,他们在偏远学校教室的三尺讲台上书写青春,在抗洪抢险的一线上奋勇争先,他们在关爱特殊儿童的志愿服务中点亮希望。「团结、服务、牺牲」,是他们回答人生问题的最佳答案。

复旦大学教学名师(优秀复旦榜样④)(1)

汪祎铭-航天航空系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2020年暑假,疫情还未结束,刚刚进入常态化防疫阶段的安徽省又迎来了几十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当时,汪祎铭同学正在共青团芜湖市委员会青年发展部实习。洪灾前期,根据组织安排,他放下团市委部分工作,着手负责配合抗洪一线的后勤物资的补给。任务主要为搬运、清点、记录各处运来的物资,再根据各县区的情况将物资分派到各个县区的政府。这次实习期间,汪祎铭同学许多时间都在从事着抗洪抢险的工作,也深深地在内心埋下了服务社会的种子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2020至2021学年,他在航空航天系学生会宣传部、复旦大学学生会组织建设部、陶艺社核心组工作,曾先后参与复旦大学迎新志愿者、后勤体验岗志愿服务、复旦大学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校运会志愿者、十大歌手志愿者、赴猫妈教育公益授课中期志愿者等志愿活动。在2021年暑假,汪祎铭同学前往安徽省颍上县参与支教和乡村振兴调研活动。他认为,“支教的‘支’是支援的‘支’,更是支点的‘支’。在这些孩子的心中种下梦想的种子,远比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传授多少知识来的更加重要。”

书记在给复旦大学青年师生党员回信中写道:“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 汪祎铭同学将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坚定服务他人信念,慎始于心,致知于行。

复旦大学教学名师(优秀复旦榜样④)(2)

罗旭涵-核科学与技术系

从得知暑期要去沁源一中支教开始,罗旭涵就在期待着支教的到来。但支教对接学校实际情况比预想中的还要复杂,需要和校方沟通,对接科任老师,并将之前的教案修改完善;每个人都要担任见习班主任,辅助班主任管理班级的事务,作息时间要和学生同步,每天的睡眠时间几乎不到五小时……

罗旭涵负责的是所在班级的数学课。他不断挖掘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的讲法,从“并交集的图像化记忆”到“函数映射=每一个人只能喜欢一个人”,慢慢地,这个一开始上课氛围有一些浮躁的班级,变得愈发积极,孩子们上课时专注的眼神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下课也会时常到教研室来问问题。

“虽然智慧的人懂得黑暗有理,因为他们的话没有迸发出闪电,他们也并不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在最后一节课,罗旭涵对孩子们说,“希望大家能够在未来的日子里不啼哭、不悔恨、不哀叹,满怀热情地‘跨过山与大海,穿过人山人海’。”

过了些许日子,罗旭涵收到了所带班级一位同学的来信。看到信里所写,他想起了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话:“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将继续秉持“受助、自助、助人”的理念,在新的征程中践行“团结、服务、牺牲”的复旦精神。

复旦大学教学名师(优秀复旦榜样④)(3)

孙蔚然-公共卫生学院

入学初,孙蔚然便主动提交了入党申请书,这份红色信纸上书写的文字,诠释着一位青年对党组织深深的向往。当时的他已经暗下决心,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做一名合格的公卫人!

秉持着这种想法,孙蔚然始终以服务他人为己任。大一入学的他加入生命关怀协会,为同学们宣传科普有关器官捐献的知识;疫情期间报名“鹅旦梦”志愿者活动,为湖北省高三考生进行课程辅导;来到枫林校区后,他报名参加中山医院门诊导医志愿者,服务来医院看病的病人群体;疫情时期,他主动学习新冠疫情背景知识,加入学院抗击疫情志愿队……同时作为学生会部门负责人,他积极开展各项学术活动服务同学,如医学知识竞赛、“杏林讲堂”系列讲座,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的同时,拓宽了大家的学术视野。

初心不改,使命不移。孙蔚然始终坚定初心,用自身行动证明青年责任与担当。

复旦大学教学名师(优秀复旦榜样④)(4)

虞温和-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里尔克写给青年诗人的信中寄语鼓励道:“愿你有充分的忍耐去担当,有充分单纯的心去信仰。” 虞温和同学认为做好学生工作最重要的是怀有责任感和一颗始终热忱的心。

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虞温和同学在读书求知之外,勇于走出课堂参与各种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接触社会生活更真实的一面。2020年寒假,她作为项目负责人组织“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关于永嘉县岩坦镇楠溪古韵示范带的实地考察”的寒假调研活动,深刻体会到了基层工作的困难性和复杂性;2021年暑假,她也在家乡浙江永嘉县委宣传部进行实习,积极参加下乡调研活动。疫情期间,她积极参与对接武汉的“鹅旦梦”线上支教活动;在2021年春季学期,她报名成为拓客公益社团的课程志愿者,连线云南水富福利院的小朋友,完成了六周的线上课程。目前虞温和同学的志愿服务时长累计一百小时以上,她希望能继续将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常态化,尽己所能帮助更多的人,更切实地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社会。

而今更笃凌云志,莫教冰鉴负初心。路漫漫其修远兮,虞温和同学会继续在学业上奋发图强,尽己所能为社会奉献力量,成为一名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复旦大学教学名师(优秀复旦榜样④)(5)

费彦琳-大数据学院

在科学探索与创新的同时,费彦琳始终葆有对人文学科的热情与好奇,坚持阅读与思考。她于2020年11月受邀接受上海教育电视台的采访,分享阅读中华传统经典的心得与感悟,并与于漪和黄荣华等老师等共同探讨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下的意义;她所写的《失落的明珠何以闪亮》一文被收录于《新读写》2020年09期;大一结束后的寒假,她受邀参与高中母校的人文行走活动,与学弟学妹们共同踏上文化寻根之旅。

在2020-2021学年期间,费彦琳担任20级工科试验班班长。她组织班委开展问卷调研,了解同学需求,根据同学反馈不断完善班级建设情况,设计策划富有活力的团建活动。同时,费彦琳担任20级工科试验班团支部副书记,与团支书组织各种形式的学习和活动,为团支部建设和团员青年成长贡献力量,让团员切实感受到时代与国家对青年的呼唤与寄望

在班级之外,费彦琳积极参与志愿活动和各项社会实践。她作为“腾飞-永平陪伴成长计划”第三期志愿者,为振兴一班的七名同学提供物理、数学、生物的线上学科辅导与答疑;寒假期间她回到高中母校进行专业宣讲,为母校的学弟学妹提供专业选择和备考高考等方面的建议;作为校内疫苗接种志愿者,在疫苗接种现场参与引导工作。

青春荏苒如诗,年华铿锵似铁,费彦琳将继续积极求索,砥砺奋斗,不忘来路,无悔归处。

复旦大学教学名师(优秀复旦榜样④)(6)

余骁雯-护理学院

余骏雯从小受到父母人本主义思想的影响,一直铭记着“我们医治和照护的是一个个人,而不是病;眼里有人,才能治病”。因此,她一直特别关注身边的各类人群尤其是特殊人群或弱势群体。

大二暑假,余骏雯加入了复旦大学颍上鲁口支教队,去到地域偏远、经济较落后的颍上县鲁口镇,给那里的孩子们带去新鲜的知识与信息,鼓励他们通过自身努力走出来看看外面的世界。临别之际,她动情地说:“我们未来,会在梦想实现的地方再相遇”。之后,她尝试自己组建支教队,并去到了更为偏远和落后的云南省蒙自市的芷村镇中心小学。余骏雯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能给那里的孩子埋下终身学习的种子就是最大的成就。

大三学年,余骏雯加入了关爱特殊儿童社会实践项目,通过辅助孤独症儿童进行肢体、语言等康复训练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余骏雯带着他们进行各项功能锻炼,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让她感到欣喜和惊讶。她说:“量变促成质变,每一点进步对于他们而言都是巨大的飞跃,都有可能成为他们改变人生的契机”

目前,余骏雯已经通过复旦大学“卓博计划”学员选拔,将在护理学院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在未来,她希望自己能不忘初心,继续仰望星空,着眼人群,将关怀传递下去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复旦青年将继续将爱传递,

服务他人,不忘初心,

让复旦精神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团结、服务、牺牲”

是这群复旦学子铭记一生的座右铭。

他们不惧风雨与艰辛,

肯牺牲而有为、乐服务而有用、能团结而有力;

始终将小我融入大我,

将个人融入整个国家和世界,

为服务他人、装点世界贡献着智慧与力量。

接下来

我们还将继续聚焦更多优秀的复旦学子

感受榜样力量,一同进步成长!

来源:复旦资助

文案:陈科睿

制图:汪洋

责编:章佩林

编辑:秦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