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者怎么学单口相声(听相声分不清倒口)

初学者怎么学单口相声(听相声分不清倒口)(1)

  北京相声名家王世臣先生曾留下过“不说糊涂相声”的至理名言。作为相声爱好者,很多人也把“不听糊涂相声”当作个人对艺术鉴赏的标准之一。听完一段相声哪个包袱响了,他们会琢磨这包袱到底好在哪,为什么能响,看的是技巧,听的是门道。或许有的演员自己都没明白同一块活,同一个包袱,为什么别人使就响,换自己使就泥。而懂行的观众却能准确指出表演的症结所在。对于热爱相声的人,不说糊涂相声和不听糊涂相声同样重要。

初学者怎么学单口相声(听相声分不清倒口)(2)

  众所周知,相声表演分贯口、柳活、文哏、腿子活等等,其中还有两个容易被混淆的就是倒口和怯口。由于两种表演形式都是以仿学外地人口音来推进表演的,故而很多观众误以为怯口其实就是倒口,只是两种叫法而已。很显然,这种理解是错误的。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两者区别是所谓的“东倒西怯”。即仿学直隶山东一带口音的段子归为倒口活,而用山西口音表演的归为怯口活。其实这样的说法也不准确,举个简单的例子,像《怯算命》《怯拉车》《怯讲究》《怯洗澡》这些段子表演时的口音都不是山西口音。究竟倒口和怯口说的是不是一回事呢?

初学者怎么学单口相声(听相声分不清倒口)(3)

  其实,不管演员学山西话、山东话、河北话都可称之为倒口,倒口是相声表演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和表演技巧,目的是为了塑造人物角色服务,也是为了强化包袱的效果。比如传统活《绕口令》绝大多数演员都是用普通话表演,而郭荣起先生则打破常规,用倒口且一倒到底的形式处理这块活。以外地人的角色来表现因口音、口齿问题说绕口令费劲。同样一块活,用倒口来表演,包袱在无形中被强化了。

初学者怎么学单口相声(听相声分不清倒口)(4)

  而怯口,并非是指表演形式,更多还是对段子主题立意的定性。传统相声中带“怯”字的节目,大多数也是用外地口音表演。不过并非绝对,像张寿臣创作的《怯讲究》就是例外。这类段子题材往往多以讽刺“乡下人”来找包袱。相声源于京津两地,在旧社会乃至现如今,这两座城市都算是“大城市”。观众群体五行八作、三教九流兼而有之,其中不乏社会低层的市井百姓,即便如此他们也自诩是“城里人”。相声艺人用乡下人进城处处露怯制造包袱,取悦了当时的主流观众群体。

初学者怎么学单口相声(听相声分不清倒口)(5)

  带“怯”字的相声基调离不开“嘲讽”二字。如比《怯洗澡》,整块活逗哏演员都在极力刻画一个没见过世面的乡下人形象,进城后吃喝玩乐样样露怯。不过,演员在演这类节目时,虽说也是仿学方言,但用的是“四不像”的方言。从口音上既像河北话又像山东话,这样的使法主要为了避免让京津周边地区观众产生反感。随着社会的进步,怯口活不再被创新和提倡并逐渐消亡。

初学者怎么学单口相声(听相声分不清倒口)(6)

  在相声表演中倒口与怯口的确是两回事,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别。正如柳活与腿子活的关系,不可混为一谈。至于流传广远的所谓“东倒西怯”之说,只不过是从江湖春典“南阳北梅,东怯西岛”中断章取义的讹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