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男人外号(质疑上海男人标签)

有关上海男人的讨论由来已久,龙应台的大作《啊,上海男人!》更是使这场讨论达到高潮,可见“上海男人的魅力”势不可挡。于是乎,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凭借自己既不是上海男人,也不是上海女人的优势,相信有资格对“上海男人”说出自己的些许感受和看法。

上海男人外号(质疑上海男人标签)(1)

男人——上海制造

我向来不同意以地域划分来对人作出笼统的评价,也不认为某一地域的人在性格和处世特征上都有整齐划一的标准,但是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传统,不可否认的是不同地域的确赋予了人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处世之道。于是就有了关于上海男人和北方男人诸如此类的种种标签,但是由于上海一直以来是中国的经济文化重镇,而且最早受到西方文化的熏陶,所以人们对于上海男人的关注和讨论似乎远远胜于北方男人,这对于上海男人来说,真不知道是福是祸!

若要对上海男人进行一番评价,有必要在此对上海男人的标签进行列举,当然这样的标签一定是大多数人认可的。

龙应台笔下对上海男人的印象:上海男人好脾气,上海女人就敢打上海男人,包括家里的男人外面的男人一律通通打之毫不客气;上海男人赚钱全部上交太太,包括奖金和额外收入;上海男人是家庭大厨,买洗烧一条龙服务,烧得一手好菜,是上海男人做丈夫的必备条件;上海男人心灵手巧,连给毛线“柔顺”兼编织花头,也干得得心应手……

概括地说,温柔、小气、琐碎、矫情、驯良、顾家、内敛、娘娘腔,却总是少一点阳刚;热情、大方、不羁、豪爽,够哥儿们的习性和无惧的气魄构成了大多数人对上海男人的印象,而且在大多数时候,只要提到“上海男人”,听者总能在这个词中嗅出些许贬义。假如一个上海男人不像上海男人,那就说明他“热情、大方、够哥们”;假如一个上海男人像上海男人,那么他就是“小气、琐碎、矫情、娘娘腔……”的代名词。一时还无从考证这种数落来自东南西北哪个地域的男人或者是女人,反正这一番对上海男人的数落是有水平的。上海的男人听了这番数落,假如沉默,那就是默认;假如反驳,却正中了数落者的圈套——小气、琐碎……

上海男人,有人更叫“上海小男人”。这一切数落,或许不是空穴来风,大雪无痕。

上海男人外号(质疑上海男人标签)(2)

质疑“上海男人标签”

上海人被人称为“城市部落人”。“城市部落人”的尴尬不仅仅在于上海是一个移民城市,大多数上海人都“来路不明”,更在于他们一方面根植于深厚的海派文化,另一方面又深受西方文化的熏陶,是江南文化和西方工业文明共同熏陶的产物,被夹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似乎里外不是人。因为他们身上的现代性很难为传统社会中的人所理解,而传统社会赋予他们的劣根性又不可能完全被铲除,所以,上海男人的所作所为很难被大多数非上海人所理解,当然我认为这也是对上海男人数落的主要原因,因为上海男人的“小气、精明、自私”和所谓的“妻管严”背离了现在仍然根植于中国人脑海中的传统观念,于是才引发了关于上海男人的种种争论。

为什么外地人一提起上海男人的小气、精明、自私,就满脸的不屑?不为别的,就因为它们和传统价值观念冲突太大。传统社会以豪爽为尚,自然鄙视小气;以木讷为美,自然讨厌精明;以谦让为德,自然憎恶自私。中国传统社会是欣赏憨厚谦和的。一个憨厚谦和的人,在任何地方、任何单位都会讨人喜欢受到欢迎,得到诸如忠厚、老实、容易相处等好评。上海男人却很难给人这种印象。他们大多一脸的精明相,脑子转得飞快,凡事都得以“合算不合算”为尺度。而外地人尤其是北方人却不是如此,他们大多豪爽,凡事不会斤斤计较,除部分出于天性外,也有一部分是出于人情世故的考虑。

在外地人那里,当有人开口借钱或有求于你时,即便自己心里不愿意或其实办不到,但为面子人情故,也得作豪爽状,否则你今后就别想做人。而上海男人是不会凭着三杯两盏的几句亲昵,就会慷慨解囊的。上海男人宁当施主,不当债主。上海男人也喜欢酒肉声色,但是上海男人少将酒肉作为友情的唯一载体,所以喝了酒说大话、夸海口、拜兄弟、认爹娘、开空头支票的也少,酒肉朋友也少。因为上海男人明白即便是真豪爽,也要有条件,既然有条件,不如先把条件讲清楚。然则,北方男人豪爽起来虽然比上海男人可爱,却未必比上海男人的“小气”真实。

上海男人外号(质疑上海男人标签)(3)

中国人的传统思想中评价好男人的标准之一就是此人是否憨厚谦和,所谓厚道也就是与世无争,大家都不争,也就容易憨厚谦和起来。这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条件下,是有可能做到的。憨厚既然被肯定并讨人喜欢,则精明必然会遭到批判并引起厌恶,何况上海男人还“精在明处”,精在明处,就等于公开不把传统的道德观念和审美标准放在眼里,这就会引起公愤。上海男人也是从传统社会过来的,他们不会不懂这个道理,但是上海男人却不能不精明,因为上海不是一个“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而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现代社会,乃藏龙卧虎之地。在这样一个社会里,未经算计的生活是没有价值的,不会算计的人也是无法生存的。

要在上海滩上安安稳稳站好了,确实不简单。因此对于上海人来说,精明就不但是一种价值,一种素质,更是一种生存能力。生存能力是不能批评的,所以我们也不能批评上海男人的精明。更何况上海男人崇拜精明,也只崇拜精明,他们“精”在明处,精明面前人人平等。如果你和他一样精明,他就无损于你。如果你比他还要精明,他还会甘拜下风。也就是说,这其实是一种有规则的游戏和竞技,所以他们看不起“反应慢”、“拎不清”的外地人。但如果你的反应比他们还快,算计比他们还精,他们就会睁大眼睛以欣赏的目光看着你,不再把你当“外地人”。在这一点上,上海人其实比外地人更豁达,他们更看重文化的认同,而非地缘的认同,这也正是“海纳百川”的真正内涵所在。

既然“精明”于上海男人是理所应当的,那么“自私”之于上海男人也当然是顺其自然的。传统社会中的中国人确实不太“自私”。因为中国传统社会原本是“公私不分”的。传统中国是“乡土中国”,是一个以小农经济为基础、家庭组织为本位的社会。家固然是“家”,国同样也是“家”。一家人,分什么公私,分什么你我呢?然而市场经济却要求产权明晰,否则就无法进行商品交换,因此,一个按照市场规律来运作、依靠在它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律来管理的社会,必然极其看重个人权利。这个个人权利,既要靠法律来保护,也要靠自己来保护。上海男人的“自私”很大程度上就是出于对个人权利的自我保护,包括“关侬啥事体”的口头禅,也包括购物时的锱铢必较和挑三拣四。

但是上海男人又何来如此强烈的自我权利保护意识?1843年,上海正式开埠,成为重要的对外开放通商口岸。20世纪初,上海成为工业化、商业化的近代大都市,是全国乃至远东的经济文化中心,当时有“东方巴黎”、“东方不夜城”之称,极现其繁华。今天,上海再度崛起,正向着现代化的国际型大都市的目标挺进。上海男人的自私并非空穴来风,应该说,被外地人视为小气、精明、自私的行为,其实正表现了上海男人一种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法律自觉,“自私得合理”。这个“理”就是:你的权利是你的,我的权利是我的。你不愿意损害你的权利,我也不愿意损害我的权利,因此大家都别损害别人的权利。你可以放弃这个权利(因为这个权利是你自己的),但你没有权利笑话别人的坚持和维护。难道因为权利太小就不该维护,放弃自己的权益就是大方、豪爽和大公无私?

尤应台在《啊,上海男人!》一文中写到:“上海男人竟然如此可爱:他可以买菜烧饭拖地而不觉得自己低下,他可以洗女人的衣服而不觉得自己卑贱,他可以轻声细语地和女人说话而不觉得自己少了男子气概,他可以让女人逞强而不觉得自己懦弱,他可以欣赏妻子成功而不觉得自己就是失败。上海的男人不需要像黑猩猩一样砰砰捶打自己的胸膛、展露自己的毛发来证明自己男性的价值。啊,这才是真正海阔天空的男人!”试问,女人买菜烧饭就低下了吗?女人替男人洗衣服就卑贱吗?谁又规定只许男人事业有成不许女人成功呢?上海男人具有与生俱来的贵族气质,上海经济的发展又决定了上海男人的修养与素质。在我看来,某些人认为上海男人不像男人,无非就是要上海的男女恢复男尊女单的“中国常态”罢了。

中国传统的男人都只做大事,不做小事。传统农业社会的家庭分工,也注定了男主外、女主内,中国的男人在家里都是“大爷”,在外边忙完,回到家就等着女人伺候了,所以看到下厨房的上海丈夫觉得新鲜,“大上海小男人”的说法因此产生,这多少体现了上海这个远东最大的城市最先接受现代文明的洗礼。传统型中国男人大抵认为,上海男人精明能干,挣钱不少,为什么要这样被媳妇欺负?其实,上海女人只是比中国其他区域的女人地位略高,但决没有比上海男人的地位更高,正如龙应台在文中所说的那样:“在公领域里,社会的资源和权利仍旧掌握在男人的手里,上海女人说起来如何厉害、如何能干,显然还局限在私领域。”上海女人只是收复了一部分先地,并没有越界侵犯上海男人的基本人权。所以把上海女人与生俱来的天赋权利部分(绝不是全部)还给她们,不能叫做“被欺负”。

更何况,上海女人相比中国其它地方的妇女显然也有着典型的地域特征,上海男人之所以成为上海男人与上海女人不无关系。上海女人是拎得清的,讲实惠的,也是实际功利的。社会竞争的激烈,家庭的社会化,使得她们尖锐而富有攻击性。在人口密度高,住房拥挤的上海生存,使得她们从小就懂得看人脸色。满屋子人客,眼睛一扫,即知谁是老板,谁是伙计。嘴儿甜,讲话知轻重,时机抓得准。算计周全,精打细算,便宜要贪,吃亏不得,所以她们是上海男人的一种背景,她们在生活上表现出的“昂首阔步”是因为她们比其他地方的女性更明白那是她们的权利。

许多国人嘲笑“上海男人不像男人”,其实指的是不像典型的中国男人,而典型的中国男人,恰恰是毫不尊重妇女的大男子主义者。因此,嘲笑上海男人不像男人,就是嘲笑上海男人居然身为男人却不欺负女人,就是嘲笑上海男人居然身为男人却不是大男子主义者。而按照典型的中国逻辑,只要不欺负老婆,不是大男子主义者,就是小男人,就是怕老婆,于是理应受到嘲笑。但是,任何以文明人自居的人都不能居高临下地批评乃至嘲笑上海男人太尊重妇女,否则就是对不知道尊重妇女是文明人的基本素质的某些传统型中国男人的精神贿赂,总体而言,上海男人是最尊重妇女、最守信用、最敬业、最符合现代精神的一个男人群体,中国其他地方的男人应该向上海男人学习,而不是嘲笑和奚落他们。

在“上海男人”形象的背后,是近代海派文化的两个源头:以苏州和杭州为后花园的江南传统文化,以及通过半殖民地租界传人的西方商业文化传统。上海男人心思缜密,生活考究,正是江南文化和西方工业文明共同熏陶的产物。他们是一群根在中国传统文化,枝叶却又沐浴着欧风美雨的男人,因此在他们身上既有优势互补的精粹,又难免有江南文化绵软、柔弱的特点和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保守、畏缩、不敢开拓、得过且过的性格特征。所以,上海之于男人,男人之于上海,是脱不了干系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