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知老来方知读书迟(自古忠孝难两全)

《三国演义》是英雄的舞台,时代因为英雄而精彩。

英雄的命运又各有不同。有的功成名就、名垂千古;有的所志未遂、壮志难酬;最可惜的,却是如徐庶一般,绝世之才未及施展,就昙花一现般地凋零下去。

少年不知老来方知读书迟(自古忠孝难两全)(1)

徐庶,字元直,颍川人,出身寒门,善击剑,懂阵法,晓阴阳,是少有的文武双全的大才。

徐庶的前半生,真可谓是励志的典范。少年任侠,当街杀人,但后来意识到匹夫之勇难成大事,于是改头换面,弃武从文。

这个年纪才开始学习,未免有些晚?然而徐庶用行动表明,一点都不晚,他不在乎旁人的议论,折节向学,遍访名师,终于大有所成,一身本事得到了司马徽、诸葛亮的认可。并且还顺利投到刘备麾下,担任军师之职。

少年不知老来方知读书迟(自古忠孝难两全)(2)

所以说,徐庶的求学经历,真是相当的励志,他用事实告诉了我们,只要潜心做一件事,就永远不怕晚

徐庶帮助刘备在局部战争中击败曹仁,夺取樊城,甚至连八门金锁阵都轻松破掉,真是天下奇才。这等人物,本该继续大放异彩,然而天不遂人愿,徐庶的高光时刻一闪而逝,有如一颗划破天际的流星。

始作俑者正是程昱,程昱模仿徐庶母亲的笔迹,一封伪书将徐庶骗到了许都。忠孝不能两全之际,徐庶选择了孝,泣别了刘备,然而,看到“弃明投暗”的儿子,徐母是失望至极,甚至怒骂道:“吾有何面目与汝相见!汝玷辱祖宗,空生于天地间耳!”随后便愤而自尽了。转眼之间,徐庶忠孝尽失,跌落谷底。

少年不知老来方知读书迟(自古忠孝难两全)(3)

《三国演义》中,像徐母这样的义烈女子不少。姜叙要讨伐马超时,姜叙的母亲也激励他不要以自己为念,最后姜母被抓时,指着马超大骂,毫无惧色,慷慨赴死。

那徐庶的选择,真的错了吗?

其实忠孝之间,不管徐庶选择哪个,都不能算错,这本身就是一道送命题。

徐庶的错误在于,他不该乱了方寸,没有识别出里面的玄机。要是这封家书真的是徐母所写,那徐庶的选择无可厚非,但这只是一封伪书,可能徐庶常年漂泊江湖,对母亲缺乏了解,如果徐庶对自己的母亲有足够的了解,凭他的智谋,不至于受骗——毕竟,后来司马徽可是一眼就看出了这里面有诈。

少年不知老来方知读书迟(自古忠孝难两全)(4)

站在徐庶的角度,他是出了名的孝子,放弃了自己的前程和抱负,只为在慈母膝下尽孝;但是在徐母的角度,徐庶这根本不是在尽孝,完全是被人牵着鼻子走,简直是辱没祖宗。

所以,满怀着对徐庶的失望和愤怒,徐母悬梁自缢,导致徐庶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既对不住有知遇之恩的刘备,又成了间接害死母亲的凶手。

这就是徐庶所犯的错误。虽然我们说,每个人都会犯错,但有的错误,我们可以事后弥补,有的错误,一旦犯下,这辈子都难翻身。乱世争霸,无所不用其极,我们不能去指责程昱的狠毒,只能叹息徐庶的一招不慎,本来他是可以在这个时代呼风唤雨的人物,最终却只如昙花一现,带着绝世本领,一言不发,黯淡收场。

元直,惜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