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无名氏黄莺儿赏析(片玉词赏析2丑奴儿)

意境:

冬日,漫天大雪纷飞,少女一袭红裙,在雪中翩然起舞。冷风呼啸而来,凌厉霜雪打在少女的脸上,身上,却化为一道柔光坠地。

或者调皮地缠在少女的眉间、发间或者衣襟之上。

少女笑盈盈地一抖肩,白雪簌簌而下,忽而一少年骑着白马踏雪而来,少女身形一动,化成一束梅花。

梅花含羞带怯,看着停在她面前的少年蹙起了眉,嘟囔:

“我倒是雪中玉人起舞,却原来是傲雪寒梅一树!”

“罢罢”

少年摘下雪白的披风,围在了梅花树桩之上。

宋无名氏黄莺儿赏析(片玉词赏析2丑奴儿)(1)

少年起身时,一朵红梅亲昵地贴在少年冰冷的手背上,少年毫无察觉,打马而去,再无留恋。

梅花颤了颤,却再也化不成人形,直到零落成泥。

不知过了多少年,宋武宗的皇后诞下一名粉雕玉琢的女娃娃,身上带着淡淡的梅香。

皇帝大喜,赐封号寿阳公主。

寿阳公主喜着红衫,却爱身穿白靴。天暖不爱出门,却喜欢隆冬大雪。

寿阳公主常常独自一人跑到雪堆里站很久很久,眉间带着淡淡的忧愁,仿佛在等待着什么,可她想不起来。

大雪落满了含章殿,檐下的几树梅花似有凋零迹象,躺在檐下看书的寿阳忽然觉得困倦。

梅花纷纷落地,其中一朵飘飘悠悠,晃到了寿阳的额上,有光从寿阳额间闪过,梅花印在了她的额心,成了一朵梅花印记。

皇后来看望女儿,见女儿容颜更胜往昔,眉心一朵鲜艳的梅花衬得一张小脸更显妩媚娇柔,便不忍抚落。

寿阳睁眼,见到母亲,含笑招呼。

皇后却笑:

“我女儿,真似梅花精灵一般!”

寿阳懵懂。

皇后伸手拿来镜子,笑:

“你看!”

寿阳一愣,坐起了身,梅花跌落,红印却不散。她的脑海里划过一抹白色的影子,她想要抓住,却扑了个空。

见过寿阳梅花妆的人,无一人不惊讶,京中女子纷纷效仿,将梅花贴在额心。

一白衣少年坐在廊下,看着家里的小丫鬟们额心贴着红梅,摇摇头,对着白雪呢喃,

“似乎,我见过比这更好看的梅花~”

原词:

丑奴儿

周邦彦

肌肤绰约真仙子,来伴冰霜,

洗净铅黄,素面初无一点妆​。

寻花不用持银烛,暗里闻香,

零落池塘,分付馀妍与寿阳​。

宋无名氏黄莺儿赏析(片玉词赏析2丑奴儿)(2)

浅析​:(备注,这不是严谨的赏析哦)

本词节选于《片玉词》第二首《丑奴儿》,说实话,丑奴儿这几个字和本词实在是不搭,明明,词义就很美​。就像上一首《秋蕊香》有一个秋子,写的却是春与春景、春事。(词牌小白之言)

实际上《丑奴儿》与《秋蕊香》都是一种词牌名,按我自己的理解就是一种调调​儿。《丑奴儿》的调调大概是以写景衬托哀伤的。

比如,第一句​“肌肤绰约真仙子,来伴冰霜。”看着意境就很凄美,皮肤白嫩的仙子却只能与霜雪为伴​。在其它诗句里是梅花傲雪的风骨,这里却是柔弱仙子的​凄凉。

我借此句此景塑造了这雪中翩然起舞的无忧​无虑的梅花精灵,却也可爱。而少年的到来和离去,成了​梅花精灵的一劫。

便是一转​转到了,与梅花相关的典故身上。

第二句第三句,写的是梅花的凋零,也是一个哀伤的故事​,而梅花的凋零却牵扯上一个典故。

第四句“分付馀妍与寿阳”,意为把落花给了寿阳,就成就了少女们喜爱的梅花妆​。其实算是梅花最后做的贡献了,读来还是有点淡淡的忧伤​。

宋无名氏黄莺儿赏析(片玉词赏析2丑奴儿)(3)

再说这个典故​:

宋武宗的女儿寿春一次,睡在含章殿的檐下,梅花飘在她的额头上,​她醒来把梅花扒掉了,可梅花的汁水却留在了她的脸上,让她的脸变得更好看了。

她妈皇后见了之后,就叫她不要把​印记洗掉。

后来,寿阳公主自己也喜欢把​梅花贴在额心。女孩子们纷纷效仿,于是梅花妆就盛行了​开来。

我很喜欢这个故事,所以,就改了改,把寿阳公主变成了梅花精灵的转世,而​梅花精灵之所以转世,便是想到人间寻找那少年。

宋无名氏黄莺儿赏析(片玉词赏析2丑奴儿)(4)

然而,她贵为公主,常年都在深宫之中,又怎么可能遇到那少年​?只有​宫女们传出去的这梅花桩,让一个少年有了点点印象,仅此而已。

我很喜欢​宋词,便是因为,喜欢宋词里面的意境。对周邦彦的词尤其喜爱,可能更喜欢他的词里那些不太油腻的文字吧​。

我的赏析以自己的趣味为主,专不专业没有考虑在其中,希望不要来质疑我的专业性,因为,对于词,我只是一个喜爱却不了解的小白而已~

期待下一篇~​

#宋词##读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