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市gdp2022(GDP升至青岛次席的胶州)

胶州市gdp2022(GDP升至青岛次席的胶州)(1)

文 |门国锋

在青岛市统计局公布的2021年分区市地区生产总值排名中,胶州市以1456亿元,力压1452亿元的即墨区、1400亿元的市南区,跃升为全市第二。这也是胶州市首次登上青岛各区市GDP排位的第二名,上合示范区、胶东国际机场等战略和平台加持效果明显。

凭借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产业,以及依靠胶东咽喉区位优势培育的国际物流、现代贸易等服务业集聚,胶州形成了优质的产业结构。2020年,胶州三次产业比例为4.7:46.3:49.0,在青岛郊区市中率先确立了第三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这意味着胶州已经进入区域发展的新阶段,第三产业自成体系成为产业主力,同时赋能第二产业的发展。按照规划,胶州在“十四五”期间将实现“中等城市形成规模”。

随着产业结构的更替,胶州在三产结构方面的短板日渐凸显。以酒店住宿行业为例,胶州主城区只有绿城喜来登一家国际品牌酒店,在会议会展承接方面也缺乏大型载体,这将制约上合示范区、胶东国际机场、地铁8号线等经济引擎的功能释放。

按照规划,胶东国际机场转场后,年旅客吞吐量可达到5500万人次,成为胶州住宿行业的一剂强心针。与此同时,胶州还与高密、寿光等潍坊下属区市频频组局,抱团发展势头明显。依托国家政策和交通枢纽地位,胶州有望成为青岛重要的城市次中心,而城市服务业升级既能满足产业配套,也能壮大自身的经济潜力。

经济强市隐现功能短板

在青岛分区市地区生产总值排名中,胶州市与西海岸新区、即墨区、市南区长期垄断前四名。这其中,西海岸新区和市南区早已确立了以第三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具备相对完善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作为近年来发展迅猛且融入主城势头正足的两个区市,胶州市和即墨区也将完成这种跨越。2020年,胶州三次产业比例为4.7:46.3:49.0,GDP总量规模相差无几的即墨2020年三次产业比例为6.0:49.3:44.7,这意味着胶州率先在青岛郊区市中完成了第三产业对第二产业的超越。

按照产业发展常态趋势,传统工业强市在确立以第三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之后,凭借稳固的实体经济基础,楼宇经济、会议会展、星级酒店等服务将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随着青岛旅游业的整体发展和郊区市经济的腾飞,西海岸新区、城阳区、即墨区都建立了不错的星级酒店配套。其中,西海岸新区在灵山湾、唐岛湾、金沙滩一线引入了涵碧楼、豪生、希尔顿、万豪、红树林等国际品牌酒店14家,客房总数近万间。而城阳区在流亭机场关闭前,就积累了温德姆、假日、希尔顿等国际品牌酒店。即使是和胶州区位差不多的即墨,也拥有希尔顿逸林、青航美爵、港中旅维景国际品牌酒店。胶州主城区仅有绿城喜来登1家国际品牌酒店。

胶州市gdp2022(GDP升至青岛次席的胶州)(2)

位于胶州市北京路、福州南路交汇处的“时代锦江国际酒店”空守黄金地段却烂尾多年

实际上,胶州对星级酒店并非不重视。早在2006年,由北京雄鹰集团投资5亿元、青岛领时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五星级酒店“时代锦江国际酒店”开工,酒店总占地17178平方米,酒店规划建筑高度99米,规划客房289套,总投资额超过5亿元,预计2011年全面投入运营。这也是胶州首家开工建设的首家五星级酒店。但此后遭遇资金困难,时代国际中心等高档住宅、商业建成交付,唯有酒店封顶后一直停摆。

直到2012年,与时代锦江国际酒店一步之遥的胶州绿城喜来登酒店开业,胶州市第一家五星级酒店诞生,拥有270间客房,对胶州新城区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十几年过去了,胶州的国际品牌酒店依旧只有一个绿城喜来登,而时代锦江国际酒店已经闲置多年,成为胶州黄金地脚的烂尾楼。而两大酒店所处的北京路、福州南路一代已经成为胶州新城区的名片窗口,不仅是胶州的行政中心,而且是商务中心、高端住宅中心、商业中心。

近年来,胶州有上合国际会议中心、胶州万豪酒店等项目列入规划和建设,但目前都没有形成高端酒店的实际数量增加,随着胶东国际机场启用带来的大量客流以及上合示范区带来的商务需求,因为缺乏平台接纳,都难以转化成区域发展的新动能。

胶州频组团欲做次中心

2021年,在上合示范区加快建设、胶东机场赋能、地铁8号线贯通等多重利好之下,胶州市跑出了11.2%的全年增速,位列青岛十区市第一,成为最大的“黑马”。最快全年增速为胶州带来230.41亿元的增量,同样位居第二,仅次于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淄博的西海岸新区。

在这一过程中,胶州的实体经济基础发挥重要作用。围绕现代物流、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产业,打造一批百亿级、千亿级产业集群。2021年青岛在资本市场的荣耀也归属于胶州市,德固特、达能环保、建邦股份、丰光精密4家企业上市,让胶州上市企业达到了7家,一举追上同样拥有7家上市公司的即墨,堪称逆袭。

以此为基础,胶州市的投资拉动相当强劲。在青岛市2022年重点项目中,胶州市64个,项目数量居青岛各区市第二。根据胶州市发改局的有关统计,在胶州固定资产投资中,“四新”投资占比达到了65.4%,列十区市第2位;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53.6%,列市郊三区三市第1位,较2020年提高28.4个百分点。

胶州市gdp2022(GDP升至青岛次席的胶州)(3)

上合示范区和胶东国际机场作为胶州的双引擎,潜力无限。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陆治原履新首次调研就选择了上合示范区。2020年以来,上合示范区引进吉利卫星互联网等总投资1605亿元的46个项目,新增印度璐印等总投资193亿元的17个上合元素项目。

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转场,吸引160家机场关联企业落户和419亿元的项目落户。从中长期来看,随着新机场通航投运,更多人流、物流、资金流将汇聚于胶州市,一个汇集航空科研、航空制造、航空运营、航空维修和航空偏好型产业为主的千亿级临空产业链将逐渐“浮出水面”。一座“世界一流智慧空港城”将垂直崛起,成为青岛经济新的增长极。

同时,胶州屡屡与潍坊下属区市碰撞出精彩的火花。2021年6月29日,胶州市、高密市、诸城市、寿光市四市产业对接大会暨龙头企业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举行,潍坊福田汽车、青岛软控机电等18家重点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智能装备、汽车零部件、现代物流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凭借坚实的实体经济基础,胶州的城市功能需要一次全新的提升,才能迎来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