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懂得倾听你内心的人(是倾听自己的内心)

一个懂得倾听你内心的人(是倾听自己的内心)(1)

一个懂得倾听你内心的人(是倾听自己的内心)(2)

原载于《中国青年》杂志2022年第14期

@策划/本刊记者 郝志舟 王镭铮 屈舒鹤

@统筹/本刊记者 王镭铮

编者按:

2021年《中国统计年鉴》中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共有家庭户49416万户,其中“一人户”家庭超过1.25亿,占比超过25%。

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自我价值的觉醒,带来了婚姻观念的转变。年轻人坐在经济发展的顺风车里,拥有了日益增强的个体博弈能力,也拥有了更多可能性。

雷蒙德·卡佛说:“对大多数人而言,人生不是什么冒险,而是一股莫之能御的洪流。”但爱却往往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定睛望着风暴,不为所动”。

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在忙碌的日常中,使出了浑身解数发出光和热。我们处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或是静静等待一朵花开、一次偶遇,或是恣意在爱里徜徉,或是幸运地寻得了“完美伴侣”。

单身也好,走入婚姻也罢,这是不同的人生选择,是不同的人生境遇。每个选择,都意味着不同的跋涉与付出,但作出选择的历程,应该是清醒的、独立的、愉悦的——

《中国青年》杂志2022年第14期推出专题报道《青春必修课:谈谈爱情与婚姻》,如果您有观点想分享,欢迎给我们在微信上或发邮件留言,邮箱:chinayouth2020@126

最重要的,是倾听自己的内心

@文/王叁伦

伴随着社会包容性越来越强,青年群体愈发地关照自我感受、注重自我成长。到了“岁数”自动开启相亲、结婚模式,似乎不再是当代年轻人的必修课。

在2018年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发起的一项《怎样让青年更幸福》青年群体婚恋观调查中,就“如果一直没有找到理想的结婚对象,您会怎样?”这一问题,彼时有近七成青年选择“愿等待,不愿将就”。

五年后的今天,笔者记录下这两份极具代表性的青年自述——他们面对爱情有着迥异的态度和追求,却同样地“不愿将就”。

不是拒绝爱情,而是希望拥有更高质量的爱情

“95后”小胡拥有一份体面稳定的工作和一个和美的家庭,“母胎solo”的她对给幸福生活“锦上添花”——收获一段美好爱情,也一直有所期许、有所向往。但在她看来,无论是在相亲道路上疲于奔命,还是为“结束单身状态”而草率开启一段恋情,都并非获取缘分的好选择。

一个懂得倾听你内心的人(是倾听自己的内心)(3)

“说白了其实我是一个非常相信缘分的人,也可能是青春期接触了太多青春文学,让我觉得总有一天喜欢的人会满身金光地向我伸出手,告诉我‘我喜欢你很久了’。所以,我对相亲一直充满了抵触情绪,总觉得自己的身高、学历、性格、财产诸如此类的条件被拿来标价,被不熟悉、不认识的人粗暴地评定、衡量是很难接受的一件事情,总是能让我想象到,在标有‘清仓处理’字样的货架前大爷大妈们簇拥在一起讨论的模样,心理上有些难以接受。”

“本身我的工作环境相对封闭,又不想随便将就,若是女孩子主动出击,似乎又会受到非议,诸多因素夹杂在一起,就只能像现在一样,虽有渴望,却又无所适从。”小胡说,“但是缘分这种东西又玄乎其玄,碰到了叫缘分,碰不到叫没缘分,谁也说不好丘比特的弓箭现在有没有对准我。”

二十来岁的年纪,人生的春天不过刚刚开启,这厢正斗志满满地预备在职场上大展拳脚,可四周如潮水般涌来的催恋、催婚压力,让小胡有些无奈:“我一直没有遇到心动的人,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人,但又不停地被熟悉的、不熟悉的亲戚朋友催促,没有人关心我年纪轻轻就已经在工作中得到了重用,大家就只看见了‘这么大’岁数没有男朋友、没谈过恋爱,更有甚者暗戳戳地说我性格大大咧咧没有‘女人味儿’。” 生气、恼怒、无奈……他人武断、肆意的评价让小胡倍感压力,一定程度上打乱了她的心情和节奏。

“线上交友也不是没有试过,奈何三教九流的人太多,两三句话离不开要一起实施人类火种延续的活动,把我一个保守家庭长大的孩子吓得不轻,连连发誓上网只和姐妹聊天。”在小胡看来,团组织近几年也更加关注青年交友的问题,但有些活动形式略显陈旧,线上玩儿个游戏,两个人熟悉熟悉,多少会有些无聊和尴尬,尚没有接触到青年人交朋友的核心。“再者,因为单位本身性质的原因,接触到的也都是和我条件差不多的男生,两个拥有相同工作环境、做着一样事情的人着实碰不出什么火花。”

小胡的心声很好地代表了部分当代青年面对真爱的态度——充满向往,并执着追求。这种“执着”并非体现在对感情的盲目依附或忙乱追逐,而是极其注重爱情的质量,希望遇到一个足够契合的灵魂、遇到真正对的人,能够收获一份相敬相爱、忠贞不二,在相互理解中共同成长、支持彼此的健康关系,而除此之外,宁缺毋滥。

“爱情对现阶段的我来说,并非一种必需品”

另一位受访对象黄冰冰,对结婚的态度则保持动态中立。她喜欢单身、享受单身,同时又不排斥恋爱,这种“得之我幸”的心态,有人称之为“单身者自洽”。

一个懂得倾听你内心的人(是倾听自己的内心)(4)

“虽然之前有段时间态度坚定,觉得结婚这件事跟自己的人生好像没有什么重叠的机会,但是也许二十年之后会需要一个能够相互依赖、相互扶持的伴侣。现在的话,我觉得把精力放到思考这件事上有些为时尚早。”

当被问及是否感受到所谓“单身的压力”时,她表示否定。“我属于需要每天有足够的独处时间,不够的话脾气会变差的类型。虽然有时候开玩笑说也想要甜甜的恋爱,但还是更喜欢一个人独处的状态,家人和朋友的爱对我来说才是必需品,爱情不是。”极光大数据《2021当代青年婚恋状态研究报告》显示,处于适婚年龄(20—40岁)的人群中,有55.5%的人目前为单身状态——即当代青年每两人中就有一人是单身。受个人追求、社会价值观转换、对单身文化的包容程度等因素影响,很多年轻人不会主动考虑进入一段亲密关系或是结婚,对黄冰冰这样享受自由状态的群体来说更是如此——一段亲密关系的叠加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个人自由,而其带来的好处可能不足以弥补其带来的限制,因此没有也无妨。另有调查显示,生活在一、二线城市的30岁以上青年群体更偏向于主动不婚,因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人际交往环境更为宽松,也能相对更从容地面对不婚带来的压力和负面影响。

“我爸妈属于思想比较传统和保守的,这几年也开始暗示让我找男朋友了,尤其是今年,已经到了发长条语音语重心长讲道理的程度。”面对爸妈的“着急”,黄冰冰能够理解他们的想法,但是没有在这方面主动出击的打算,认为顺其自然就好:“如果有相亲或者牵线的话会拒绝,拒绝不掉就当是增加人生体验了吧,目前还没遇到过这种情况。”

关于怎么认识另一半,黄冰冰觉得无所谓,重要的是希望是对的人。“当下的想法是这样,但是可能明天又会有新感悟。答案是在变化的,跟年龄、经历的事情、朋友的故事或者恍然大悟的瞬间有关。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也引发了很多新的思考。”

单身与婚姻从不是相互对立的概念,更不必过度夸大或贬低其一——当我们选择迈入婚姻殿堂时,两个真诚的人在庄重地交换矢志不渝的承诺,甘心为对方克服自身人性中自私晦暗的部分,那是世界上最勇敢且动人的决定;而当我们选择单身时,内因也绝非心灰意冷至自暴自弃,而是对亲密关系更加审慎、重视自我感受、关注个人发展。此时,社会对不同选择的每一份包容、每一份尊重、每一份扶持,都是赠予青年人最为珍贵的礼物。

物质浮躁的年代里同不确定性抗衡的方式,是用力去爱,爱自己、爱我们认为值得的人、爱美好的事物,我们交托出的赤诚,总有一日会悉数收讫,愿所有勇敢能在明亮轰鸣的情感里得到满足,所有善意终将被妥帖置放。

青春必修课:谈谈爱情与婚姻

爱情降临的那一瞬

进入婚姻之前,这届年轻人究竟在担心什么?

《中国青年》杂志2022年第14期

监制:皮钧

终审:蔺玉红

审校:张斯絮 刘晓 刘博文

编辑:刘博文 王楠(实习)

一个懂得倾听你内心的人(是倾听自己的内心)(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