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被贬最火的句子(苏轼被一贬再贬)

《礼记·大学》中有一句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国古代士大夫便以治国平天下为人生价值的最高实现。于是他们纷纷走入仕途、投身宦海,但天有不测风云,贬官士人代不乏人,反而成为我国古代非常重要的知识文化群体。以宋代来说,著名文学家苏轼便是其中典型的贬官士人。

苏轼被贬最火的句子(苏轼被一贬再贬)(1)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这首《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便是苏轼被贬后创作的一首词。对于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历来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绍圣四年(1097)中秋作于儋州,抒发的是兄弟之情。一种是元丰三年(1080)中秋作于黄州,表现的是对神宗皇帝的期望。但不论哪种,均表达了苏轼被贬后的凄凉心境。

但需要注意的是,苏轼被贬后的凄凉心境,不是屈原式的悲吟、消极对世。而是一种以旷达的心态坦然面对贬谪困境,更多的是对人生风雨的一种看透。正如苏轼在自己的诗《自题金山画像》中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即苏轼认为他一生最值得赞颂的功业,恰恰是在他被一贬再贬的贬谪生涯里。

苏轼被贬最火的句子(苏轼被一贬再贬)(2)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这首词的开篇两句“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是千古名句,主要是感叹了人生的虚幻与短促。它的意思是说,这世上所有的事都如同一场虚无缥缈的梦,人的一生究竟要经历多少次新秋的凉意?以梦喻世事,不仅包含了苏轼不堪回首的凄凉往事,也透露了苏轼对被凄凉往事困扰的人生的厌倦,以及寻求解脱的思想态度。

苏轼被贬最火的句子(苏轼被一贬再贬)(3)

“几度新凉”,是苏轼对人生短促的无限惋惜和悲叹。“新凉”二字,照应了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中秋。结合下面两句“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中,秋风萧瑟、落叶纷飞典型的秋景,可知苏轼以凄凉的笔调,道出了自己难以摆脱人生烦忧的怅惘之情。而苏轼的烦忧,不是因为贬谪生活的苦,而是他治国平天下的高远理想难以实现。

过片两句“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意思是说,我这里的酒不是什么好酒,所以常常会为客人稀少而发愁,澄明的月色却多被云朵遮挡住了。这两句诗,既是对中秋之夜的实景描写,也暗喻了苏轼遭贬之后,那些势利小人避之如水火的情形,以及奸人当道,排斥忠臣的朝堂情形。概括来说,就是世态炎凉,苏轼心中有着的是不被世人所理解的凄凉。

苏轼被贬最火的句子(苏轼被一贬再贬)(4)

最后两句“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是这首词产生歧义的地方。正如前面所说的,有人认为它的意思是说,中秋之夜,又有谁来和我共赏这月光,我只好拿着酒盏,神色凄然,望向在北方的弟弟苏辙。而有人则认为,这里北望是面向汴京,表现的是对神宗皇帝的期望,能够委以重任。但不论哪种,这两句都含有巨大的悲剧力量,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综观苏轼的这首词,主要突出的便是一个“凉”字,以中秋之夜的凉风、明月、孤灯等意象,来抒写节候之“凉”,人生之“凄凉”。总的来说,这首词是一首荡气回肠的千古名作。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