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情一年又一年的文案(一份泉州人关于)

不平凡的一年,伴随着心中最为坚定磅礴的力量。

这一年,新中国七十华诞,激发泉州人内心最深处的家国情怀。国家繁荣昌盛、泉州飞速发展,在骄傲自豪中爱国与爱乡融合一体。这一年,每个人都在奋力奔跑,每个人都在不懈奋斗,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幸福也给了奋斗者最好的回馈。这一年,我们阅尽真情美好,在家亲情萦绕相伴,在外善心守望相助。

因为有爱,所以脚步坚实;因为有爱,所以无惧风雨。

2019,致敬所有真诚的“爱”与“被爱”

2019——爱你依旧,爱你永久!

爱祖国 心中最深的底色,永远是“中国红”

关于爱情一年又一年的文案(一份泉州人关于)(1)

国庆节前后,泉州街头到处洋溢着“中国红”。

关于爱情一年又一年的文案(一份泉州人关于)(2)

国庆节墙绘营造节日氛围

关于爱情一年又一年的文案(一份泉州人关于)(3)

泉州市民在家中观看阅兵仪式直播

●最靓丽的成绩单献礼新中国华诞

祖国,泉州向您汇报!9月5日,以“弘扬晋江经验 心无旁骛做实业 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福建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泉州专场新闻发布会在省政府新闻发布厅举行。70年里,泉州以实体经济为基,奏响“爱拼敢赢 接续奋斗”的赞歌;砥砺前行,写下“四个一”,交出了一份靓丽答卷——从工业基础一穷二白到制造业大市,从“乡镇企业一枝花”到县域经济竞相发展,从“南北一条街”到环湾城市格局,GDP从1.33亿元发展到8468亿元,蝉联福建第一经济大市。

关于爱情一年又一年的文案(一份泉州人关于)(4)

●咱厝羽坛教头荣膺“人民楷模”

9月29日,祖籍泉州南安的国家羽毛球队原总教练王文教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这是属于中国体育界的荣耀,也是属于泉州人的荣耀。

65年前,已是印尼羽毛球界明星的王文教签下“永不回印尼”的保证书,毅然归国。作为拓荒者、带头人,王文教执掌教鞭,一步步将国羽带上世界羽坛的巅峰。从风华正茂到耄耋之年,王文教把一生都献给了祖国,而“人民楷模”的称号正是对其几十年来辛勤付出的最好褒奖。

关于爱情一年又一年的文案(一份泉州人关于)(5)

人们在老君岩前为新中国庆生

●东南早报重磅报道 为祖国“打call”

以心为笔,与城偕新,用纸笔和镜头,记载时代大潮中的一个个“泉州瞬间”。3月25日起,东南早报重磅推出《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大型系列报道。我们用“中国第一等”栏目,描绘泉州大地上一幅幅壮丽的发展画卷;我们用“泉州情 中国心”栏目,对话那些泉州参与国家重要事件、重大建设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我们与腾讯新闻联合推出特别策划“城市新印象:泉州”,以视频 文图的立体报道方式,聚焦“光明之城”的发展巨变,为祖国“打call”。

关于爱情一年又一年的文案(一份泉州人关于)(6)

市区涂门街成了国旗一条街

●大学教授谱写爱国新曲

“阿中,阿中,勇敢飞!中华儿女永相随”今年7月,华侨大学文学院教授毛翰作词、知名作曲家张烈作曲的《大中华》,在网上被广泛传唱。这首歌历时五年创作而成,流淌的是浓浓故土乡愁,溢出的是满满爱国情怀。

爱打拼 当太阳升起, 请和这座城市一起奔跑

关于爱情一年又一年的文案(一份泉州人关于)(7)

关于爱情一年又一年的文案(一份泉州人关于)(8)

“最美绿道”二期项目完工,被市民誉为最美绿道。

●城市建设提速 民生福祉提升

古城里,一处处见缝插针、颇具匠心的街头小公园,以“微改造”“小幸福”理念,让城市绿化融入百姓日常生活里;山坡上,“最美绿道”二期项目完工,与一期连绵成片,吸引越来越多人上山休闲;晋江畔,“五区十园”北滨江公园带,“一山一水”两条绿带,遥相呼应……

2019年的城市建设突出“提速”二字,796个城乡项目、550亿元以上投资,不论是涉及城市规划的大项目,还是与平民百姓相关的市政设施,无不彰显政府为民谋福祉的初心。

关于爱情一年又一年的文案(一份泉州人关于)(9)

中山路提升改造见成效

●中山路保护性提升工程启动

一条中山路,半部泉州史。今年6月,市区中山路(打锡街—钟楼段)实施封闭式保护提升。提升工程涉及建筑风貌、景观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夜景照明四大方面,以“修旧如旧、绿色施工、保护古城”为原则,尽最大的努力保留中山路原有风貌。施工期间,四十条不扰民措施的实施,更是将施工影响降到最低。经过几个月的紧张施工,中山路精美、古朴的各式建筑逐渐焕发新生。

关于爱情一年又一年的文案(一份泉州人关于)(10)

城市绿化融入百姓日常生活

●七库贯通构筑大水网

2019年4月底,伴随着最后一声炮响,横跨泉州南安5个乡镇11个村落、连通晋江流域和洛阳江流域中库容最大的两座水库间跨流域引调水通道——泉州市七库连通工程(山美至惠女段)全线贯通,标志着“北水南调、东西互济”的泉州大水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一旦工程开闸通水,一条全封闭的“地下水动脉”将贯穿东西,可有效解决洛江、泉港、惠安水资源紧缺问题。

●搞卫星或砌砖头 都有奋斗的精彩

年初,来自南安蓬华镇的洪晓瑜,作为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今年3月,晋江南侨中学教师谭辉作为我省思政课教师代表,参加在北京召开的学校思政理论教师座谈会,他自创“大白话讲大道理”的别样教学方式,深受学生喜爱;来自泉州职业技术大学的大二学生郑金泉,在世界技能大赛福建省选拔赛砌筑项目中一举夺魁,他将代表福建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全国赛。

●永远在路上 去往你身边

我们的精彩,就是做你身边的记者。

走街串巷探访、倾听居民呼声、反映群众忧难、帮助解决问题,这就是东南早报重点新闻栏目《记者在你身边》所秉持的宗旨。不论是路边一处不起眼井盖的缺损,导致路人摔跤,还是城市绿化树上长“虫子”吓到行人,或是居民家门口的污水管堵塞,早报皆予以关注。我们以最接地气的方式,从最琐碎处入手,急群众所急,想市民所想,以实际行动践行新闻“四力”。

●最红影片背后的泉州力量

从年初疯狂霸屏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到创下国产动画电影票房新纪录的《哪吒》,这些年度最红影片背后,都有朝气蓬勃的泉州力量。

现象级电影《流浪地球》的美术总监、“90后”惠安小伙王志坚面对观众的肯定,笑着说,“中国人也能拍出科幻大片”。化身为“魔丸”的哪吒为了阻止敖丙水淹陈塘关,与其在空中大战,这是影片《哪吒》的“最高燃点”特效,它的后期动画特效制作公司的创办人庄一平也是咱泉州人。

爱泉州 每个高光时刻,都有泉州人倾注的心血

关于爱情一年又一年的文案(一份泉州人关于)(11)

姚晨为海艺节“打call”

关于爱情一年又一年的文案(一份泉州人关于)(12)

海艺节让多元文化在泉州碰撞

●世界舞台 泉州魅力

多彩海丝,文明互鉴。11月22日至27日,第四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在泉州掀起文化狂欢,50多个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名宾朋济济一堂,6个核心项目、数十个全域性项目在泉州精彩绽放。

站在面向世界的舞台,泉州再次成为焦点。“海艺节”的百度搜索152万条,总曝光量突破1.4亿次。其中东南早报独家推出的“我为海艺节打call”栏目,引来明星姚晨、龚蓓苾及一众国内外名家深情“表白”泉州。

关于爱情一年又一年的文案(一份泉州人关于)(13)

古城徒步,用脚丈量古城之美。

●古城徒步 边走边爱

古城街巷阳光明媚,红砖石墙间洋溢着欢声笑语。2019第四届海丝泉州古城徒步穿越,再一次掀起了刺桐城的狂欢。

万人空巷,全民参与。5000名参与者沿着4条线路,共赴一场“见人见物见生活”的徒步嘉年华,大伙品尝古早味,寻觅老建筑,欣赏老戏曲,感受老手艺,深入古城泉州的每一条大街小巷。脚步动起来,古城活起来。

关于爱情一年又一年的文案(一份泉州人关于)(14)

元宵花灯抚慰了人们的思乡情

●元宵赏灯 人民节日

花灯璀璨,万人空巷。今年元宵夜,古城泉州逾千盏花灯同时亮起,那“月牵古塔千年影,虹挂长街十里灯”的良宵美景,吸引了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闲赏传统民俗,欢乐闹元宵。花灯承载着满满的记忆,元宵节透过一盏盏花灯抚慰了人们的思乡之情。

关于爱情一年又一年的文案(一份泉州人关于)(15)

陈笃信的泉州“乡愁”

●泉州乡愁 有处安放

今年2月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摄制组走进西街,拍摄题为《海丝地点 刺桐古风》的节目。出生于西街平水庙巷的名门望族的东南大学原校长陈笃信受邀回乡录制节目。

此行他回母校、回祖厝,在千年西街的红砖翘脊中,在祖宅的一碗水、一杯酒里,让乡愁“有处安放”。随着西街在央视压轴登场,泉州也成为登陆央视《记住乡愁》节目次数最多的地级市。

关于爱情一年又一年的文案(一份泉州人关于)(16)

以立体报道方式聚焦光明之城

●国之瑰宝 泉州之光

守护文物珍宝,留住历史根脉。这一年,泉州新增13处国保单位,居全省设区市第一,涵盖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全部五大类别,也创下泉州历次“国保单位”入选数量之最。至此,泉州国保单位扩容至44个,继续领跑全省,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

爱生活 幸福是给奋斗者最好的礼物

关于爱情一年又一年的文案(一份泉州人关于)(17)

●政府办实事 百姓得实惠

办好民生实事。2019年,泉州继续送出“民生大礼包”,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33个,包括新改(扩)建20所公办幼儿园、新建139个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农村幸福院)、中心市区开展垃圾分类等,积极回应百姓民生关切,让人人共享发展成果。

●用药负担减轻 “新泉州人”参保

药品降价,为民减负。6月3日起,患者可在泉州公立医院按照中选价格购买25种药品,药价平均降幅达52%。据统计,此项政策的实施,每年可为群众降低药费负担超8000万元;9月1日启动的泉州市2020年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缴费工作,参保范围新增“已在泉州参加基本医保的流动人口子女”,进一步方便了“新泉州人”子女在泉就医。

●家园要变美 赶紧“造”起来

社区营造,你参与了吗?今年,经过层层选拔,最终确定玉霞、华大、东凤、阳江等社区作为2019年社区营造“试点社区”,两年前启动的“社区营造”项目再上新台阶。从社区自己想“做什么”,到如今的“两结合”“三合一”团队;从单纯地改造公共生活场所,到注重邻里关系的营造、公共精神的培育,居民广泛参与、造美家园的“社区营造”行动正成为泉州城市治理的新名片。

●5G落地 刷脸普及

科技改变生活,5G拉近你我。5月1日,泉州第一个5G高清视频电话成功拨出;泉州火车站自助验证快速通道试运行,旅客两三秒内快速实现“刷脸进站”;8月31日晚的海峡体育中心入口处,80个安检闸机一字排开,平均2秒验明一位观众的身份信息;今年7月投用的西街人流量统计分析系统,在勤佛日当天精确地捕捉到人流量最高峰……这一项项科技成果的落地,让科幻片式的美好愿景成为现实。

●“四个花瓣”绽放 城市品位提升

环湾面海,欣欣向荣;花开四瓣,各领风骚。其中,备受瞩目的泉州大剧院于6月30日率先“绽放”,并以原创大型歌剧《马可·波罗》作为开幕演出,为广大市民带来高雅的艺术盛宴;泉州市图书馆新馆于12月20日试运行,温馨的阅读环境深受读者好评。那么,新的城市规划馆和工人文化宫是啥样?真的好期待!

●十佳科普基地 玩得更科学

人杰地灵泉州城,科普花开香满树。6月,东南早报与泉州市科协等单位联合主办泉州市“我最喜爱的十佳科普教育基地”推选活动,确定了泉州市“我最喜爱的十佳科普教育基地”10个、提名基地10个、入围基地10个。精心制作的“全市科普教育基地地图”让人耳目一新——原来逛科普基地这么好玩。

●“朝天眼”投用 头顶更安全

高空抛物时有发生,威胁公众安全。今年以来,中心市区淮口花苑试水在各楼栋间安装仰拍监控,用来揪出高空抛物的“黑手”,目前取得不错的效果。年末,高空抛物行为“入刑”,对类似违法行为,法律震慑效果大为增强。早报对此也持续关注,推出重磅报道,期待在法律、技术与道德层面的共治下,这一行为能得到彻底遏制。

爱公益 心中有善意,爱无所不至

●跳动音符 点亮梦想

“梦想音乐教室”公益项目,是这一年里泉州公益事业不可抹去的亮丽一笔。东南公益协会先后在安溪剑斗镇潮碧小学和惠安紫山镇官溪小学打造了两间梦想音乐教室,让很少能接触音乐课的乡下学子,也能享受城里孩子优质的音乐教育资源。

日前举行的东南公益年度盛典上,来自“梦想音乐教室”的孩子们生平第一次登上泉州大剧院的舞台。这是公益的力量,让音符跳动,将梦想点亮!

●最美家乡人 身边正能量

这座城市,有你我身边每一个普通又不寻常的最美家乡人,用温暖善良、大爱无私写下凡人善举赞歌。今年,东南早报再度联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评选年度十佳“最美家乡人”。

2019年,14年救回8条命的“海上救星”吴奕澈、从事交警工作5年多做了240多件好事的辅警叶少鹏、多年来捐资助学超过1500万元的陈少煌、70岁仍投身乡村一线医疗工作的许飞煌等十人,以他们一点一滴的行动,诠释着这座城市动人的温暖。

●骤停的心跳被爱“重启”

危急时刻,该出手时就出手!厦门开往泉州的动车上,一乘客突然倒下,泉州幼儿园教师林珍珍立刻出手帮忙做心肺复苏急救,随后120医护人员赶到,乘客终于恢复了心跳呼吸;当车上的乘客突发心血管重疾,晋江网约车司机曾师傅在车流中穿梭,连闯四五个红绿灯,终于将人及时送医,乘客经过抢救化险为夷……

●小善星也有大善心

如果不是那一条条的感谢短信,我们不会得知,贫困大学生口中“尊敬的曲叔叔”,竟是11岁少年曲乐霖。受邻居最美家乡人李双连启发,他悄悄将自己各项奖学金共计2100元捐给泉州市关工委,用于资助贫困学子;如果不是一张偷拍的照片,我们也不会知晓,泉州五中初三学生叶建琨,每天晚上夜自修回家路上,将一辆辆倒下的共享单车轻轻扶起。

年纪不大,善心不小,后生可敬!

●你红了 画面极度舒适

通过一条抖音,帮流浪19年的四川大娘找到亲人的葛忍,一年里已两次通过抖音帮流浪者千里寻亲,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也为他颁出“天天正能量特别奖”。8月2日,早报记者在采访路上,偶遇了大雨中将伞留给拄拐大叔的黑衣小伙,小伙匆匆离去的背影成了网友心中的最美背影。

遇到这样的网红,请你疯狂点赞吧!

爱亲情 世间的美好,与你环环相扣

●你老了我也老了 但慈爱和孝心都未变

岁月总是亲情最好的见证。石狮永宁,65岁的董辉阳每天上午10点和傍晚5点,必会骑着他谋生的三轮车,将出门遛弯的94岁高龄的父亲董伦世接回家;泉港界山镇大前村,80岁的柯玉英阿婆数十年如一日,细心地照料着如今已106岁高龄的养母,擦脸洗手、穿衣喂饭,玉英阿婆对养母真情流露:“我不愿意你一个人,只盼余生和你一起度过……”

●你问手足之情有多深 三十载光阴代表我的心

南安霞美36岁的陈奇汉,30年来对患病哥哥陈雄飞不离不弃的照顾,让我们看到了什么叫“真兄弟”。哥哥陈雄飞自小肢体和智力重度残疾,弟弟陈奇汉一肩挑起了照顾哥哥的重任。“兄弟情深”,潜移默化在生活中点点滴滴:一看到监控中哥哥有异常立刻请假奔回家,定期替哥哥洗澡剃头煲汤,把家里最大的房间留给哥哥,骑摩托外出时用布绳把哥哥和自己绑在一起。手足情深不离不弃,就是这个样子。

●你看到世间的美 我们就能看到你

永春县达埔镇溪源村村民颜志东13岁的儿子,年轻的生命终止于一场意外车祸。悲痛中,他们决定捐献儿子的眼角膜,让儿子以另一种方式,继续活在人间。

即使不能留住他年轻的生命,也要以自己的方式回报这个世界曾经给予的善意。他们相信,有一双眼睛,将继续带着儿子看尽这世间的美好,如此,他们便也看见了自己的孩子。

●我们的学生 就是我们的孩子

亲情一般的爱,并非要出自血缘。2019年年初,安溪龙涓春寒料峭中突如其来一场大雨。冷雨中,下洋幼儿园的老师们撑着伞把100多个孩子一个个从宿舍背到教室。她们原以为这再寻常不过,却不知最是触动人心;还有泉州市区那五位七旬古稀老人,数年如一日相约看望93岁恩师,一段跨越60多年的浓浓师生情,亦是人间最美四月天!

●婆媳是“天敌”?看她们胜似母女

张秋玉阿姨自打19岁嫁入婆家,日夜侍奉婆婆,36年里婆媳亲密相处,胜似母女。在婆婆百岁生命中的最后几年,张阿姨和婆婆同寝一室,细心照料老人饮食起居,直至她最后在睡梦中安然离世。谁说婆媳是“天敌”?张秋玉给了我们一个孝道的榜样。

策划:叶燕民 林耀平

统筹:梁泉伟 黄 帆

执行:黄筱泳 张素萍 林福龙 许钹钹 王柏峰 庄丽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