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钟让你了解黄帝内经 五分钟让你了解

五分钟让你了解黄帝内经 五分钟让你了解(1)

我们先看乾卦。“乾”字,左边当中是太阳,上面跟下面代表草从、树从,太阳进了树丛里面,把树丛里面的气蒸发出来。

“乾”字右边就是个“气”字,气往上升。所以,“乾”的本义就是阳光入草丛使得气往上升。乾不是一物,是纯阳之气往上升。

接着,我们看看组成乾卦的两个重叠的卦,内卦是乾,外卦也是乾,纯阳,阳气太盛。乾卦的纯阳,以及后面的坤卦纯阴,在现象界是没有的。

现象界的任何东西都有阳有阴,没有纯阳,也没有纯阴。所以乾、坤两卦是一个抽象的观念,下面的六十二卦,才是现象界,这两个卦不在现象界。

因为万物负阴而抱阳,现实中是没有纯阳纯阴的事物的。

五分钟让你了解黄帝内经 五分钟让你了解(2)

乾。元亨利贞。

乾卦的卦辞是“元亨利贞”。

我们先看“元”字,篆字为“元”,上面就是一个人的头下面是脚,所以元就是首,如“元首”。元也是开始,还有大的意思。

但开始多半是小,跟大怎么合在一起用,这两个关系怎么会放在一起呢?我认为在开始的时候,有大的发展潜能的种子在开始的时候就种下了大的潜能。

就像一粒种子,开始是很小的,但是种子里面就有潜能,将来可以变成大树或大的东西。所以“始”与“大”可以合在一起,这个观念后来我就用在《子》书上的道。

我认为老子的道本身不可知,“道”的作用有两个是道的作用由小变大,任何东西都是由小变大,这是宇宙发用的一种规律。二是任何东西都有空间,空间由小变大。

这是我对去子思想“道”的一个定义。这个定义,后来我发现《易经》的原则就是由小变大。这就是“元”的意思。

接着看“亨”字。“亨”的最早字形是祭祀的模式,有祭祀的意思。现在我们讲亨通,如生意亨通,为什么讲亨通?因为祭祀是一种交流。

祭天是跟天交流,祭万物则跟万物交流,所以“亨”是通天、通万物。这个“亨”字就解释为亨通。“通”在《庄子》中是非常重要的。大通是大道的作用,庄子说“道通为一”《庄子,齐物论》),宇宙现象不同,但是道使它们相通为一体。

五分钟让你了解黄帝内经 五分钟让你了解(3)

以前我们讲气,元是气的开始,“亨”则是气的通达万物,上下相通。再看“利”字。“利”字右边一把刀,左边一个禾,万物秋天长成,用刀把它们收割下来就有利。

但是,这个“利”不是个人的利,而是大家相和的利。最后看“贞”字。“贞”原始的字是一个鼎。鼎有两种,一种小一点儿的是煮饭用;一种是大的鼎,代表国家,传说夏禹铸九鼎,象征九州,也是全国。

鼎是代表重的意思,所以也代表本性,即正道。我们讲贞节,也就是要讲正道。

“元、亨、利、贞”四字,为乾卦的卦辞,也是乾卦的四个德,四种特性。这四个字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乾卦,其他卦也有,如坤卦也有这四个字。其他封,有时候三个字、两个字或一个字。

这四个字可以看出一个卦的特性,所以称为天道的四德。在这里要说明一下,在四个字里面,“元、亨、利”三字,百分之百是好的,你碰到元,碰到享,碰到利,都是正面的。

而“贞”有时候吉,有时候不吉。因为贞是个人的本性,在爻里面有“贞”字是阳爻,我认为贞是“诚”;是阴爻,我认为贞是“谦”。

这个是个别性,个别性要看你当时如何去做。有时候诚到过分的话就变成固执了;谦过分了,又太软弱。

所以,“贞”在《易经》里面有好有坏,要看该爻的处境而定。看完封辞,我们接下来就看爻辞。

五分钟让你了解黄帝内经 五分钟让你了解(4)

初九。潜龙勿用。

《易经》要看位和时,乾卦初爻“潜龙”就是位,因为这根爻在最下面,下面两根是地,中间两根是人,上面两根是天,第一爻的位在地下,所以说“潜”。

“勿用”代表时机、时间不到,不能用。解释很简单,但是我们要去了解应该如何做。不是说我看这一爻不能用了,便回去睡觉,什么都不做了,不是。

这个潜,功夫下得非常深。潜是深的意思,不是隐居、躲起来的意思。“龙”字出现了,“龙”字在《易经》中,只有乾卦用了四次,坤卦用了一次。

龙是纯阳之物,所以纯阳的乾就是龙。龙在中国是一象征的动物,它象征什么?象征一种创造力、生命力。

龙有四个现象,它的脸是马脸。我们看马脸,看它的牙齿,牙齿代表生力,代表身体好不好,像古埃及奴隶主买奴隶就看牙齿。

龙的两个角是鹿角,我们知道鹿角是大补的,有营养的,当然有生命力龙的身体是蛇,蛇会蜕皮,又换新的,也是生命力。

龙的爪子是鸡爪,乡下老太婆去城里买鸡,看看鸡爪,就知道是老鸡还是小鸡,她就看鸡爪,也是代表生命力。“潜龙”,潜是一种功夫,港得深,所以孔子讲潜德,修养的功夫。

“勿用”,最简单的解释就是你还不能用,时机不到。这种解释太简单了,我在这个地方要加以发挥,我是从老子和禅宗来发挥的。“勿用”,就是不要想到用,因为你在修德或者修诚的时候,不要求有用。

有人说,独善其身,不如兼济天下。真正的修养,也不要只想兼济天下,只要想着你的修德;想到兼济天下,也许你只是为了名。

所以,“勿用”是指你不要讲用,一个德如果一想到用,这个德就不是真正的德,因为你把自己放在利用的观念、好名的观念上了。所以在这一爻上,我们的功夫就是修德,什么都不要想。

五分钟让你了解黄帝内经 五分钟让你了解(5)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到第二爻了,我们前面讲到,一、三、五是阳,二、四、六是阴。当位不当位这些原则,我们都可以拿来用的。

第二爻应该是阴爻,现在是阳爻,位不当。乾卦虽然是天道,但是也有位当不当的问题。这说明全阳是有遗憾的,不是绝对的完满,也有缺陷。

因为第二爻和第五爻是阳爻,第一爻、第四爻也是阳爻,都不相应,所以第一爻“勿用”,第二爻“见龙在田”。“见龙在田的“见”字,同“现”,龙现出来,在地上了。

这个句子是个条件句,二、五都是阳爻,不能够相应,所以有条件,什么条件?“利见大人”,见人则吉。这当然不是说一定可以碰到大人,而是说在这个爻上要碰到大人才吉。

就像一个学生,初爻时还在念书,到二爻就毕业了,拿到了博士学位,出来工作的时候,他要见大人,要是碰到个好老板、好领导则吉;要是碰到坏老板,那就糟糕了。

五分钟让你了解黄帝内经 五分钟让你了解(6)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到了第三爻,凡是在《易经》里面,如果内封是三根阳炎爻阳刚太盛,有骄傲的毛病。第三爻多半有骄傲的毛病,你看看的位置,爻辞说“君子”,因为这个是人位,第三、第四位置在人位,“君子终日乾乾”,在两个乾当中。

内卦是乾,外卦是乾在两根很刚强的乾阳当中,阳气太盛,“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每天晚上警惕,好像遇到危险。这个厉,是一种病,字形如一种古代的大爬虫吃人。

“厉”字在《易经》里面都代表危险。这种危险都是外在的,不是你做错了事,是外在的危险,每天晚上都要警惕,好像面临危险。

危险在哪里?由第三爻到第四爻,是内卦、外卦之间的一条鸿沟,很容易掉下去,走不出来。“无咎”两字在《易经》里面出现很多次,而且比吉凶还重要。

咎就是外在的过错、外在的责备。无咎是一个判断语,吉凶是结果,无咎是要下功夫的。怎样做到无咎?“夕惕”要注意,乾卦纯阳,

所以它白天是纯阳为什么一到晚上要警惕?就是告诉我们需要阴柔,如果能够由阴惕,碰到危机的时候,就无咎。这暗示纯阳太刚,要阴柔。所以这一爻是说不要骄傲,要谦虚。

五分钟让你了解黄帝内经 五分钟让你了解(7)

九四。或跃在渊。

现在到九四,跑到外面了。九四在古代的政治上都是代表大臣。因为九五是君主,九四是大臣,这时候“或跃在渊”,心有疑虑,是否跳过去。

其实在第三爻上,有时候也有疑虑。第四爻有疑虑,怎么办?我的处变学讲第三爻应变,第四爻也讲应变,然后到了第六爻也讲应变,这三爻都是讲应变。

“或跃”,为什么要跳出去,因为是鸿沟吗?这条鸿沟要是跳不过去,就掉下去了。“渊”字有两种含义,一种就是内外卦之间的一条鸿沟。另外一个就是我强调的下面三根爻,渊很深

我认为如果翻成英文,是on、 in、 from, from是从渊、“或跃”从渊里面跳出去。为什么这么解释,等一下我再告诉诸位。

这说明要从渊里面跳出,而且到了九四,还要跃,不要回头,回头就完了,一失足成千古恨。所以《易经》的六根爻一直往上走,没有回头路,注意啊,没有回头路!没有说第四爻回到第三爻的。

古代有的注解说进退都可以,我认为只有进没有退,《易经》没有退路。如果讲退的话,最多也是停在那里,暂时不走。要么进要么不走,没有说再回来,千万记住没有回头路。

所以是跃过去,也就是要向上跳,要往上去帮助君主,不要老是想着自己,老是想到你的家人,想到你个人。

我们说“或跃在渊”是龙马精神,阳爻代表马,这里代表龙,是龙马精神,“或跃在渊,无咎”。这里的“无咎”我还要解释一下,无咎的反面是有咎,“或跃在渊”就无咎。

因为第四爻和第一爻两个都是阳爻,不相应。那么第三爻和第六爻都是阳爻,所以由干不相应是有咎的,但是这么做就可以无咎,无咎就是避免过错避免责备。

可见,无咎非常重要,以《易经》的方法来说,就更做到无咎,不要有过错。这就是孔子讲的“无大过”,无大就无大咎。

五分钟让你了解黄帝内经 五分钟让你了解(8)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再看九五。九五之尊“飞龙在天”,第五爻和第六爻都是天位“利见大人”,这还是条件句,因为五和二都是阳,如果这个大人是指的二爻,第二爻是诚,是有德之人。

所以君主治理国家能够碰到有德的人,碰到好的臣子。这说明,他一个人在天上没有用,飞来飞去,下无援助,就是孤家寡人一个。所以“利见大人”是个条件句。

上九。亢龙有悔。

到了上九,阳刚太盛,全是阳,“亢龙有悔”。“亢”字有两个意思,即高和傲;“有悔”即后悔,正是物极必反。

飞得太高没有援助。九三是阳爻,上九是阳爻,阳阳不应,故“亢龙有悔。

五分钟让你了解黄帝内经 五分钟让你了解(9)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最后一个“用九”整个六十四卦里面厂有乾卦有“用九”、坤卦有“用六”九代表老阳。为什么九代阳?因为《易经》里面每个爻都会变,所以“用九”是老阳,指出它的会变。

这个地方“用九”,就是怎样用这个阳。也就是说把六根阳爻合在一起就是一根。这一根九如何用在其他的六十二扑里面呢?六十二卦中,每卦有阴有阳,那要如何用阳爻?

所以“用九”是告诉我们如用:“见群龙无首,吉。”“群龙无首”,不是说六个龙头都被砍掉,“首是首领的意思,这六条龙都能够和谐相处,而没有一条出来表示自己是领导。

这话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即要用阳爻的时候不要过分强调其阳刚,要强调谦虑阴阳两爻相遇的时候,阳要谦虚,阴要谦虚,这样阴阳才相和如果阳骄傲刚强,

便不能相和,所以这里的意思就是要谦虑,不要逞强,不要以为自己是领导就了不起

现在我就把六根爻做一简单的纲要:

第一爻,要默默地修养德行。

第二爻,亲近有道有德之人。

第三爻,要知道反省。

第四爻,勇往直前。

第五爻,要懂得用人。

第六爻,要谦虚、要知止

初爻潜修,修养的修。二爻我们用儒家的“就有道”来说,迁就有道顺着有道之人有原则有道。第三爻,知惕,要知道警惕反省,警惕。第四爻,要一往直前,或者是以退为攻,以退为进。

五分钟让你了解黄帝内经 五分钟让你了解(10)

第五爻,用人的君主懂得用人。第六爻,知道谦虚。其实你在别的地方都可以用到,不一定说谈到政治问题,不一定谈到九五至尊的问题,任何地方你都可以用。

乾卦,我们可以看到,它是由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用九组成,除了《易经》的经文部分,还有“《彖》日”,就是《彖传》,接着就是《象传》《大象传》是描写一个卦里面内卦、外卦重叠起来的作用。

如乾卦的《象》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接下去是《文言传》,只有乾、坤两卦有《文言》、文言就比较复杂一点,算是两篇文章吧。

《文言》里面又地六根爻重复解释一下,同时把每个爻的爻辞又解释一下。在这地方我稍微强调一下,《文言》一开始就是对“元亨利贞”四字的解释。

“元者、善之长也”,这个“善”要注意了,不是善恶之善不是道德的善恶,也不是相对性的善,而是生机。

善就是生,正如《系辞传》所说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一阴一阳相和,然后是善。

可见,善实际的意思就是生。“生生之谓易"第一个“生”是天的生长万物,第二个“生”是人的辅助发展。“亨者,嘉之会也”,“亨”是沟通、是祭祀,“嘉”是美的意思。我们知道中国古代有“吉、凶、军、宾、嘉”五礼。

“吉”是讲祭祀,“凶”是讲死亡和葬礼,“军”指整顿军队,“宾”是接待外宾,嘉”就是婚礼等。故我们现在的结婚典礼是嘉礼,不是吉礼,吉礼是祭祀用的。

嘉就是美,“嘉之会”,即美之会,会就是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人与天之间的沟通。“利者,义之和也”,前面讲过,此处就不多说了。“贞者,事之干也”,贞就是正道,前面以讲过的。

五分钟让你了解黄帝内经 五分钟让你了解(11)

再看《文言传》说的九二:“闲邪存其诚。”“诚”字出现了“诚”字是孔子在《易经》的注解里面出现的,后来《中庸》里面就讲诚。这个注解很好,“闲”就是关起来,把邪关掉,不认邪进入你的心,就是“诚”。

程颐的《易程传》对此进行了发挥,说诚不是去抓、去实践就能出现的,诚是内心的,只要你把邪关掉,就是诚。说白了,没有邪就是诚。再看“善世而不伐”,你在世上做好事情,但不居功。

下面就重要了:“德博而化”,“化”字出现了。你的道德普遍于万物,而化就是化万物,转化万物,使万物都得到你的德的转化。“诚”字很重要,“化字更精彩。

接下来看最后一段,“亢龙有悔”。为什么“亢龙有悔”,怎样才能做到不“亢”?“知进而不知退”,只知道进不知道退就是“亢”。“亢”是骄傲,一直往前走不知道退。

“知存而不知亡”,知生而不知死。还有“知得而不知丧”。这三句话也影响到后来的道家思想,其实老子思想就是“以退为进”。老子讲“进道若退”,往前进的道好像退一样。

这三句话在我们的修养功夫上也很重要。“知存而不知亡”,让我想起有一次在讲述老子的课上,学生问到我的存在主义。存在主义是西方现代主义里面一个很重要的学派,讲个人的存在,但是他们就怕死亡。

存在主义的哲学家就说:死了,什么都没有了。死亡是人类终极的悲哀,他们不知死,只知道存在而不知死。

所以,我告诉同学们,中国伟大的哲学家,像庄子,都是了解死而不怕死的。只有西方哲学的存在主义学派,把死看得很大。这就是存在主义的“知存而不知亡”。

这就是孔子的《文言传》对乾卦注解的几个要点,我提出来给大家作为参考,其他的就不-细说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