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幼儿园表演的红色儿童剧剧本(这个红色儿童版)

这是一封尘封了数十年的“委托信”。信里写满了一位当年只有10岁的小女孩的“好奇”和疑惑:她不明白在新华日报做记者的爸爸为什么总是那么忙,也弄不懂为什么妈妈来了重庆之后脾气就变差了,总和爸爸吵架……这并不是本土影视文学创作又出新成果了,而是重庆的中小学生即将可以亲身参与其中,去体验感受的红色儿童版“剧本杀”!

适合幼儿园表演的红色儿童剧剧本(这个红色儿童版)(1)

红岩联线管理中心与沙坪坝区教委签署共建协议现场

5月20日,红岩联线管理中心(红岩博物馆)与沙坪坝区教育委员会在歌乐山烈士墓小剧场共同举办了“沙坪坝区中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共建签约暨《行走·红岩》中小学思政实践课程发布仪式。前述这个名叫《雾都里的爸爸去哪儿》的红色儿童版“剧本杀”正是本次发布的《行走·红岩》小学思政实践课程内容之一。

在签约发布仪式上,红岩联线管理中心党委书记朱军表示,为了传承弘扬好红岩精神,此前红岩联线管理中心已设置了研学实践场地12个,推出“红色三岩”研学线路10条,研发了20余门红岩主题的系列特色课程,扎实开展研学活动,专题培训青少年3.3万人次,“博物馆 教育”融合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适合幼儿园表演的红色儿童剧剧本(这个红色儿童版)(2)

“沙坪坝区中小学校思政教育实践基地”正式揭牌

而本次和沙坪坝区教委达成“中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共建协议,则是对创新开展红岩精神融入新时代思政教育工作研究,丰富红岩教育资源库的进一步有益尝试。今后,双方将在基地共建、红岩精神研究、思政课程研发、特色主题活动、红岩研学实践教育及党员教师的党性教育等多方面开展实质性合作。

当然,仪式现场还有一大重点就是《行走·红岩》中小学思政实践课程(以下简称实践课程)的正式发布。据介绍,该实践课程按沙坪坝、红岩村等片区分别设置了《红岩美育谱新篇》《红岩小小情报员》《星星火炬 照我前行》——主题队日活动、《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主题团日活动,以及《永不消失的电波》《雾都里的爸爸去哪儿》等内容。

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相信也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就应该是《雾都里的爸爸去哪儿》这个可以沉浸式体验红岩精神的项目。“这是我们结合新时代新研学的要求,新开创的适合当下青少年的‘剧本杀’新模式。”据红岩研学教育基地科长张媛媛介绍,按照目前的规划,《雾都里的爸爸去哪儿》项目分为一天和两天两个版本。

后者主要针对寒暑假的冬令营、夏令营展开。

“我们对真实的革命者故事和虚拟的故事情节进行了紧密结合,让孩子们感同身受地去沉浸式体验红岩精神,成为红岩精神传承人。”在采访中,记者也好奇地问起了本文一开篇就提到的《雾都里的爸爸去哪儿》后面到底讲述怎样一个故事。张媛媛在现场揭开了“谜底”。

适合幼儿园表演的红色儿童剧剧本(这个红色儿童版)(3)

《雾都里的爸爸去哪儿》

原来,那位只有10岁的小女孩的爸爸表面上是新华日报的记者,实际上也在为当时的中共中央南方局传递情报。他和原本温柔的妻子吵架是为了掩人耳目不被藏在家附近监视的特务识破。妈妈每次不生气了其实也是看到特务离开了,她这样做就是为了让女儿唱起《丢手绢》的童谣给爸爸报信特务已经走了,可以放心传递情报。

据介绍,整个故事中将借用红岩的馆藏文物、沉浸式的NPC互动表演,串联起皖南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我们就是希望当下的孩子通过帮助另一名数十年前的孩子解开谜团,来进一步深入感悟红岩精神……”张媛媛表示,这里面没有让孩子背诵的标准答案,而是通过社交、团队协作、观察探索、演讲表达等形式,让孩子们自己寻找答案。

此外,据了解,截至今年4月,红岩联线管理中心已与市内外50余个大中小学、科研院所、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起了合作共建关系,在让红岩精神、革命精神进机关、进学校、进基层,浸润广大师生、干部群众心田方面成效显著。

上游新闻记者 裘晋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