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苏轼多次被贬的看法(被外国使臣逼得忍无可忍)

《好汉歌》里有这样一句歌词:该出手时就出手;《论语》中也有一句:是可忍,孰不可忍;武侠小说中江湖上,也有“忍无可忍,无需再忍”一说。

对于苏轼多次被贬的看法(被外国使臣逼得忍无可忍)(1)

而千年文坛的名家大师们,很多时候也都是被逼得实在没办法,才不得提笔放大招。先有唐代诗豪刘禹锡,被贬和州时强龙遭遇地头蛇欺负,一连被逼搬了三回家后,才实在忍不住在家门口写了一篇《陋室铭》。后有北宋道潜和尚,一多情女子在酒宴上当众示爱,他本不为所动,谁知对方却再三纠缠,实在没办法了道潜便即兴写了首《口占绝句》,拒绝得滴水不漏。

本期笔者要和大家分享的,也是一首被逼出来的诗作,这一次的主人公是苏轼,逼他的一位辽国使臣。事情发生在熙宁年间,这时候的苏轼虽还未遇乌台诗案,却也早就与王安石人在朝堂交锋数次,他深知做人不能太露锋芒。

对于苏轼多次被贬的看法(被外国使臣逼得忍无可忍)(2)

这位使臣是辽国有名的文人,在朝堂之上他对北宋众文臣是咄咄逼人,让宋神宗下不来台。苏轼本不想应战,不曾想这家伙竟说出了堂堂北宋无人这种话,皇帝于是当场命苏轼与他较量。被逼得忍无可忍之下,苏轼当场放了大招,送了对方12个字。对方一看,直接懵了,那么苏轼到底写了什么呢?大家请看下图:

对于苏轼多次被贬的看法(被外国使臣逼得忍无可忍)(3)

大家看了这个图,是不是和辽使一下,完全不知道苏轼在写什么呢?这12个字写得东倒西歪,有长有短,有正有反,这哪里是诗,分明是个“有字天书”。辽使只能败下阵来,虚心问苏轼这是什么意思。东坡于是将这首诗娓娓念来,原来诗全文如下:

《晚眺》

长亭短景无人画,老大横拖瘦竹筇。

回首断云斜日暮,曲江倒蘸侧山峰。

对于苏轼多次被贬的看法(被外国使臣逼得忍无可忍)(4)

这是一种神智体诗,发明者正是苏轼。所谓神智体,就是读诗之人要根据诗画中字体的大小、长短等字形来领略诗的涵义,它考的是人的智商。

比如这首诗,首句是由诗画中前3个字组成。“亭”字写得很长,“景”字写得很短,所以是长亭短景;而繁体字“画 ”中间少了一个“人”字,所以就是“无人画”。第二句是第二列的3个字,“老”字故意写得很大,所以是老大;“拖”字横着写,所以是横拖;而“筇”字上面的竹字头故意写得很瘦,则是瘦竹筇。

对于苏轼多次被贬的看法(被外国使臣逼得忍无可忍)(5)

读懂了前两句,后两句大家也就应该很容易读懂了。第三句,首字反着写是回首,雲字断开写是断云,暮字中的日写歪了是斜日暮。最后一句江字右半部分写弯曲是曲江,蘸写倒的是倒蘸,峰字把山写歪是侧山峰。

要编一首神智体诗其实并不难,难得解出来它要是一首言之有物的作品。苏轼这首诗是一首绝美的山间晚景图,诗的前两句交代了人物和时间地点,也用“无人画”和“瘦竹”奠定了诗中人清冷高洁之气。后两句的写景更是如诗如画、浓墨重彩,断云斜日之处,江中山影,与前两句的无人画的意境完美融合,令人回味无穷。这样的大手笔和高智商,北宋除苏轼外,也确实没几个人能想到了。

对于苏轼多次被贬的看法(被外国使臣逼得忍无可忍)(6)

虽然在很多人看来,这种诗有些文字游戏的意味,但它们的存在却让我们见识到了汉字的博大精深。自苏轼发明神智体后,民间不少才子都曾有过模仿,只是都达不到苏轼这种水准。这首诗大家喜欢吗?欢迎讨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